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多福 《蜜蜂杂志》2005,25(5):15-15
2004年冬季,我先后在湖北松滋、山西长治、吉林集安、黑龙江省宾县举办了四届数控养蜂法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超过了300人。通过12天的学习,绝大多数学员都认为:今后,应用“数控”养蜂,高产是不成问题的了,最担心的是蜂蜜的销路。2004年,东北三省的蜂蜜,绝大多数仍积压在蜂农手中,因为没有人收购。一些学员给我提意见:现在蜂蜜滞销是因为《蜜蜂杂志》宣传推广了数控养蜂法,使全国蜂蜜产量倍增,建议今后不要再举办数控养蜂法培训班了,否则,再进一步提高养蜂技术水平大幅增产蜂蜜,蜂蜜销路就更成问题了。任何产品都应以销定产,蜂蜜销路不…  相似文献   

2.
吴维强 《蜜蜂杂志》2012,32(11):47-47
笔者是个养蜂爱好者,对蜜蜂情有独钟,每年都订阅《蜜蜂杂志》,在《蜜蜂杂志》里可以学到不少的养蜂知识和养蜂新技术。笔者合并蜂群就是运用《蜜蜂杂志》上介绍的"龚氏水法",用"龚氏水法"合并蜂群从来没有失败过。每期自己认为有用的文章我都复印出来后另装成册,如蜂产品防治病的文章和如何鉴别真假蜂蜜的文章,我都将其复印,装订成册,然后赠送给购买过我蜂蜜的顾客,多年来这些顾客都成为回头客,当然首先是自己讲诚信,产品质量过硬,所以我的蜂蜜一直销售都不错。  相似文献   

3.
<正>苗谚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过中年万事休"。我不信邪,退居二线后,想在后半生干一番对社会、对家庭有贡献的事业。做什么事好呢?我反复考虑了许久,有几位养蜂多年的朋友极力劝我学养蜂,我犹豫不决。我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本县养蜂人少,市场上蜂蜜供不应求,且价格居高不下,前些年还要从外县"进口"蜂蜜。但养蜂十分辛苦,又缺技术,怎么办?蜂友为我打气  相似文献   

4.
清晨的公园里,人群川流不息。搬来资料和蜂箱,选一高坡地,养蜂知识义务讲。我为就业献一计,下岗、退休可养蜂,收入可观又健体;传播花粉果实壮,农业丰收有保障。此画为现场速写。中国养蜂协会成员、河北衡水市供销社老干科科长张文应及其夫人中国蜂疗协会成员杜淑英,他们已有25年的蜂龄。为了发展养蜂事业,除了经常义务培训养蜂员和扶助没有经验的养蜂户以外,还利用早晨时间到公园义务讲解养蜂知识、蜂产品的价值、蜂蜜、王浆、花粉的质量识别等,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义务宣讲养蜂知识@张维升  相似文献   

5.
彭洪柱 《蜜蜂杂志》2014,34(10):38-38
<正>2014年5月2日,王蜂友来我家借养蜂资料,见我家来了不少人购蜜,感到疑惑不解,于是他向我询问蜂蜜的浓度和售价,我如实告诉了他。他便对我说:"咱俩蜂蜜的浓度和价格基本一致,两处都是同一柑橘产区,经济环境也差不多,你的蜂蜜购买的人多,我的蜜几乎无人过问,不知是何原因?"还告诉我他刚养蜂一年,没有销蜜经验,问我有什么秘诀,我给他作了如下答复。我销蜜没有什么秘诀,只是把握了3大要点,才赢得了客户的信誉。1注重蜂蜜浓度取蜜时,要求蜜脾封盖过半,否则不取。封盖蜜  相似文献   

6.
我走上了蜂疗之路河北省丰南县稻地镇二村养蜂场(063302)安云鹤我从事养蜂已有26年了,开始用蜜蜂给人们治病也有十几年。为了搞好养蜂和蜂疗,可以说我倾注了将近半生的心血。我一面养蜂,生产蜂蜜、花粉及蜂王浆,又一面利用这些天然资源给人们治病。现在已由...  相似文献   

7.
<正>本人2003年3月在北京身染"非典",九死一生险丧性命,在隔离病房全赖妻子送进1瓶蜂蜜,才幸免于难。我感恩蜂蜜、感恩妻子。当年5月份在小汤山"非典"病房萌生了改革养蜂工具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自1976年开始养蜂以来,40年没有停止过与胡蜂的战斗。从1976年到2006年,我用于对付胡蜂的方法一直是火烧法(毁巢)和扑杀法,竭尽全力,也只是和胡蜂打个平手。2007年7月,开始尝试远程投毒法,即利用胡蜂带毒回巢灭胡蜂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用镊子夹住胡蜂,在其身上沾敌百虫药粉和涂敌百虫蜂蜜膏。此试验持续进行近1个月,发现效果甚微,骚扰蜂场的胡蜂并未明显减少,每天的扑杀必须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9.
笔者是广西北海市房屋安全鉴定站的在职职工,既是养蜂爱好者,又是中医爱好者.养蜂的目的是利用蜂产品保健身体或配制中药,这与很多养蜂者的目的不同.因此,我对蜂产品的质量要求较为严格.由于在市场上很难买到优质中蜂蜜,加之北海市中蜂资源又很丰富.所以,2000年笔者开始养起自己的蜜蜂.刚开始时认为养蜂简单,不用看书便能把蜜蜂养起来,结果连续4年都失败,好不容易才坚持下来.  相似文献   

10.
<正>我参加过前6届国际养蜂大会的博览展示,蜂产品展位比例要多些,故以往的报道多以"……暨蜂产品博览会"为后辍。因为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2003年在斯洛文尼亚举办的第38届、2009年在法国举办的第41届笔者未能参加)都是世界蜂蜜出口大国,东道主申办国际养蜂大会均有扩大本国蜂蜜市场的功利性目的,阿根廷尤其明显。乌克兰也是世界养蜂大国之一,更是欧洲第一大  相似文献   

11.
罗家桥 《蜜蜂杂志》2006,26(8):41-41
养蜂既可使自己身怀一技之长,又可修身养性。养了蜂,你就会开始关心天气;养了蜂,你就会开始注意大自然,从而让自己本已疲惫的身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得到缓冲和超脱,宁静而致远。虽说养蜂是一项甜蜜的事业,但我却从中品尝到了酸、甜、苦、辣。1998年春我从山上收捕到了4群中蜂,在朋友的帮助下改为活框饲养,群势旺盛,我心里很高兴,以为可以尝到甜甜的蜂蜜了。但事与愿违,养了不久蜜蜂越来越少,提脾检查时脾黑蜂少,幼虫也少,盗蜂严重,死伤甚多。那段时间我心烦意乱,寝食难安。无巧不成书,那年夏天,我偶然路过县城的一个旧书摊,在杂乱无章的书丛…  相似文献   

12.
<正>【颜志立报道】2017年3月21~24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在广西桂林举办了"2017中国蜂产品行业大会"。来自中国、加拿大、比利时、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新西兰、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泰国、日本共13个国家的244位嘉宾出席。出席者涵盖了养蜂与检测科技工作者,养蜂生产和蜂产品加工商,中国蜂蜜主要的进口和销售公司、世界知名的蜂产品出口经销商和各级政府主管  相似文献   

13.
1."数控养蜂法"以何为基础?答:我在长期的探索中,发现了蜂群生物学的三个规律,即:空心律、间虫律和伤力律.在这三个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调节巢温、调节虫蜂比例和选择繁蜂蜜源的新的原则,在这3个新原则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系列的新法则和新技术,形成了"数控养蜂法".  相似文献   

14.
<正>我叫平广东,男,42岁,从事养蜂23年。在林州市成立了平氏蜂业专业合作社,有农户35家,在市区开了一家蜂蜜店。我自己养了120箱蜜蜂,发稿时在湖北省荆门市旧口镇青庙村1组放蜂。我们林州的养蜂农户很多,主要是因为林州的蜜源很好,特别是荆条。近些年,在本地定地春繁,主要是"爬蜂病"难以控制。随着国家对养蜂实施惠民政策,运蜂车可走"绿色通道",我地蜂农纷纷外出,到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放蜂。甚至上了年纪的几个老头也要拼车外出。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感谢信编辑部的同志们:首先我感谢贵刊办得好,杂志中的饲养管理内容使我学到了养蜂技术,广告内容让我知道哪家的蜂具、蜂药等最实惠,可以少花钱多办事。我从2002年春开始养蜂的,一下子投入近万元的钱,当时几乎绝望了,到2003年有了一线希望,到今年尝到了一点甜头。我家是贫困的地方,年销蜂蜜不上50公斤,2002年我将情况告诉了编辑部,编辑部的同志给我一个小蜂农回了信,并给我指了一条路,指明了方向,让我深受启发。我也学《中国养蜂》里面那些养蜂师傅将蜂放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销路逐渐地打开。四年来我一直把那封信和《中国养蜂》都象珍品一样…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14,(5):60-60
<正>美国养蜂联合会,American Beekeeping Federation,英文缩写ABF。2013年,美国养蜂联合会庆祝其成立70周年。其实美国养蜂联合会在1943年以前就已成立,这要追溯到1906年(或许更早)和两个养蜂团体——全国养蜂者协会和蜂蜜生产者联盟。各州的养蜂协会在缴纳年费后均可加入蜂蜜生产者联盟。全国养蜂者协会的工作目标之一是通过法律严禁蜂蜜掺假,而蜂蜜生产者联盟的目标是正确宣传蜂蜜,纠正误  相似文献   

17.
<正>(续《蜜蜂杂志》 2023年第4期)李龙标老师:您好!我是重庆北碚的王华,是一个养蜂爱好者,更是一个养蜂新手。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蜜蜂,可能受父亲喜欢蜜蜂影响,但父亲养蜂基本没有成功,因为记忆里没吃到自己家的蜂蜜。长大后,19岁参军到了部队,所以,养蜂的梦只能埋在心底。  相似文献   

18.
读者评刊     
河南漯河市郭玉顺(中学教师)我喜爱《蜜蜂杂志》,从中受到教益不少。购买蜂群后,我在养蜂技术上突飞猛进,无论从技术和蜂蜜产量上都超过了我们以前同时养蜂一直专业到现在的蜂友。贵刊慧眼独具,发表“数控养蜂法”引起的轰动效应,据我个人所知是空前的。贵刊为繁荣...  相似文献   

19.
正1965年,我从陕西省旬邑县中学高中毕业,分配到供销社工作,由于收蜂蜜业务和蜂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当时洋槐蜂蜜(42波美度)收购价为2.54元/kg,一般蜂蜜收购价为1.2~1.4元/kg,荞麦蜂蜜收购价为0.36元/kg。我一月工资才30元。我看周围业余养蜂的同志,养几箱蜂在洋槐开花期取蜂蜜也卖100~200元,相当于我半年的工资。因此1967年我也利用业余时间养起了蜜蜂,直到1996年一直没有间断过。曾因中蜂得囊状幼虫病全部死光,也有几个月因故未管理被巢虫毁完。我退休后在西安东郊灞桥区西航花园买了一套商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党的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养蜂生产有了较大发展,蜂蜜的产量有了增加,但由子蜂蜜推销、利用工作没有跟上去,致使一些地区造成商业库存量增大,甚至出现限收、停收的情况,不利于养蜂生产的发展。为了交流各地推销、利用蜂蜜的经验,促进养蜂生产的发展,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于1981年11月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