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是博州的优势主导产业,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63500hm2,占博州总播种面积的49%。近年来,通过有效整合高密度栽培、精细整地、精量播种、节水滴灌等各类成熟技术,博州棉花单产水平始终位居新疆前列。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的紧缺,棉花采收成本逐年增加,植棉收益相对下降,为此开始大力推广机采棉技术。目前,棉花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进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面临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棉所35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生态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丰产、优质、多抗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抗逆性强,耐旱性好,耐水肥性强,出苗快,苗期生长稳健,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应性强。1997年引入新疆,2001年引进博州;2001、2002年和2003年在博州精河县大河沿子镇三年的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011.5千克/公顷、2319千克/公顷和2418千克/公顷,分别比新陆早12号增产  相似文献   

3.
姚振领 《中国农资》2011,(39):23-23
针对拾棉花费用高、劳动力紧缺的实际,今年新疆兵团农五师推广机采棉种植面积40余万亩,80%的棉田实现了机械采收。机采棉花不卸地头,直接卸在大型机车上拉运到轧花厂,这不仅降低了棉花的采摘成本,还大大提升了团场的机械化水平。据悉,使用机械采收后.每亩可节约人工费2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4.
两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简化栽培与常规栽培相比,皮棉增产5.2%-21.9%,成本减少,产投比提高,棉花早熟性和纤维品质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校正麦茬棉配方肥效果,特选择中、低产田类土壤的麦茬棉田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麦茬棉施用42%专用肥料可促进棉花正常生长,对棉铃数和单铃重的增加有良好地促进作用,对于产量形成有着明显效果。施用42%棉花专用肥的处理较普通复混肥处理有着极显著的增产效果,试验中每667m。减少60.5元施肥成本的同时增加收入95.0元。因此,在大田棉花上每667m。施用42%棉花专用肥50kg作基肥,适量配施N月巴是节本增效的较好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博州棉花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博州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博州棉花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指导当地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促进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7.
当前南方棉花生产仍然是传统的作物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目前,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加之常规棉技术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等因素,导致南方棉花规模化种植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油后机械化直播棉种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育苗移栽成本,在高产优质的前提下,实行机械化采收进一步减少用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棉花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2016—2018年开展了鄂北棉区机械采收棉花品种试验示范,通过夏直播品种筛选、麦后直播高效栽培试验、化学脱叶催熟等试验筛选出的3个棉花品种鄂杂棉30、华棉3109、晶华116基本符合机械采收棉花要求,初步总结了机械采收棉花品种应具有的优良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9.
周良墉 《农家致富》2006,(23):23-23
由新疆吐鲁番百泉农机制造厂研制生产的4MT-4型双效点触式快手牌采棉机.以柴油机为动力,通过引风装置产生风压.运用风力时棉花进行采摘.同时该机可以对“霜后桃和干桃进行绒、壳分离,可实现100%的采收。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棉花新品种陇棉1号枯萎病发病率3.0%,病情指数2.6,抗黄萎病、抗蚜虫侵染;皮棉产量1654.5 ̄1870.5kg/hm^2。2.5%跨长29.0mm,强度22.2,麦克隆值3.7,棉籽酚含量0.01%,低于国标标准。是一个高产,优势,高抗枯萎病和适宜我省及新疆内陆棉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浙江农业科学》2009,(5):1033-1033
1 棉花品种浙凤棉1号 浙凤棉1号(浙审棉2007002)属中熟类型,植株塔形,叶片较小,叶色较深。出苗至吐絮平均天数为121d,与对照湘杂棉2号相仿。株高114cm,单株有效铃25.4个,单铃重5.4g,产量高;衣分43.2%,籽指9.4g,霜前花率92.2%;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上半部纤维平均长度28.4mm,整齐度指数83.7%,  相似文献   

12.
《农村科技》2012,(9):72
近日,一批先进的约翰迪尔采棉机交付新疆用户,它们将会在今年的采棉季节大显身手,进一步加快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收的步伐。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并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水稻机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机收等突出难题"。在我国主要的棉花产区,繁重的拾花劳作、高薪难觅的拾花工、猛涨的拾花成本等诸多因素,不仅制约了棉花产业的发展,而且限制了棉农经济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麦秸覆盖对土壤温湿度变化和夏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大区对比方法,研究了麦秸覆盖对土壤温湿度变化和夏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棉采用麦秸覆盖.出苗后0—50d,5,10和20cm土层的平均温度均有降低,5cm土层温度在8:00,15:00和20:00时均低于CK.土壤温差减小.出苗后0—30d,覆盖处理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比CK分别增加0.13%-2、56%和0.06%-1.96%.07—19.08—31,株高比CK增加2.3%-9.0%;LAI比CK增加0.047-0.802,07-31-09—13棉花群体光合速率比CK提高16.6%-28.2%.棉花单株结铃增加6.9%.铃重增加5.7%.皮棉产量比CK提高13.5%.  相似文献   

14.
棉花的早衰问题已成为制约博州棉花单产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博州棉区棉花早衰,可降低产量15%左右,严重时达到20%以上,同时棉花的品级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了棉花价格,降低了植棉效益。因此,分析博州棉花的早衰原因,解决好棉花早衰问题,对促进博州棉花生产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适宜麦棉套种的棉花品种──中棉所2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黄淮海平原麦棉两熟制发展很快,目前麦套棉花已占棉田面积的60%。但该区套种棉花一般迟发晚熟15天,小麦晚播15~20天,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年全田持续生产,植棉比较效益下降,尤其近年来,灾害性天气较多,棉花大幅度减产,霜前花率低,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棉花三桃是指棉花的伏前桃、伏桃和秋桃。三桃是棉花整个生育时期的总称,是构成棉花产量的重要指标。为确保棉花三桃的生长发育,在生产过程中,棉花各个时期的田间管理都非常重要。其管理目标是伏前桃早挂、伏桃满腰、秋桃盖顶。本文针对博州棉区的自然气候条件,讨论棉花三桃生长发育状况,以指导博州棉区的棉花生产。1博州棉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博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雨少,蒸发量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博州棉花早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为博州地区棉花的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更正     
《农家致富》2005,(23):23-23
如东县 2005年棉花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高品质棉科棉3号种植面积6.5万亩,占总面积的65%。该县掘港镇天星村24组棉农严汉其,从事棉花种植10多年,植棉经验丰富。2005年种植高品质棉新品种科棉3号4亩,9月26日如东县作栽站测产显示,该户棉花种植密度行距为106.56厘米,株距32.3厘米,每亩密度1933株,平均单株成铃39.6个.每亩总铃76547个,亩产籽棉450公斤,产量喜人。  相似文献   

19.
棉花是博州的主要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在4万公顷,棉田主要杂草有稗草、马齿苋、田旋花、灰绿藜、狗尾草等。常年使用氟乐灵防治棉田杂草,使用剂量大,棉花根茎易形成肿大。因此,进行48%仲丁灵乳油、33%广田通乳油和48%氟乐灵乳油的小区对比试验,为大田推广做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0.
博州通过实现机械化、集成化、标准化以及规模化的种植模式,提升了棉花的产量与质量.就当地现有的几种棉花种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从技术路线、栽培管理、生育性状以及生产成本与产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可知,机械采收和手工采收棉花品质差别不是很大,单行的行间距增大通风透光好使单株结铃数多于常规,品字型种植模式要比常规种植模式亩产高20 kg左右,单行的脱叶效果要好于常规种植,使机采的含杂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