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房黎 《吉林农业》2011,(2):169-169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人们源源不断的涌入风景区内,风景区开始不堪重负。对风景区进行规划与开发是风景区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规划开发的同时,保护资源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做好景源规划更是风景区规划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文章以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为例,来正确认识和理解风景资源保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浙江临安市玲珑山山前区详细规划为例,阐述了自然风景区详细规划时,应该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自然风景区详细规划过程中,规划的指导思想、功能分区及项目设置等内容都应在尊重当地的自然风貌,发掘当地历史、人文资源的前提下确定,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金华双龙风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风景区及村落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风景区内村落建设与风景区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并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村落整治及规划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然环境较好的风景区逐渐成为人们娱乐放松的好去处,而标识系统在景区管理及规划中的作用也变得愈发重要。笔者以风景区标识系统的概念、分类与功能开篇,根据目前中国风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的现状,指出风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外观形象和使用功能方面的不足;继而以风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原则为前提,分别从材料、造型、色彩、文字、尺度、布局六个方面阐述风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手法,希望借此提升风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的理论水平,从而达到改善风景区整体形象的目的,使标识系统更好的为风景区与游人服务。  相似文献   

5.
从降雨对风景区规划影响的角度,把降雨与风景区规划结合在一起,解析了降雨因素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人文价值和多元价值。对潜在的参考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例如,深入挖掘降雨在风景区规划的作用;加强降雨功能开发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景电国家水利风景区规划意义及发展规划,并提出了景电国家水利风景区在发展规划建设中的几点建议,旨在进一步推进景电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浙江临安市玲珑山山前区详细规划为例,阐述了自然风景区详细规划时,应该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自然风景区详细规划过程中,规划的指导思想,功能分区及项目设置等内容都应在尊重当地的自然风貌,当掘当地历史,人文资源的前提下确定,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针对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经济不发达的湖泊型风景区,分析了其旅游资源开发的迫切性与城乡规划编制缺失的复杂矛盾关系,以及财政不足、时间紧迫的限制条件。解析了一体化编制体系所包含的法定规划内容,以太行山龙湖风景区一体化规划编制为例,介绍了其景区编制技术体系的规划立意,在结合研究区特色的基础上,强调应基于"地方性"实际状况规划编制活动,奉行简要、快捷和实用性强的规划编制内容,并具体从分层编制和分类编制的角度加以详细阐释。有鉴于此,在特殊环境下倡导一体化编制模式是有必要的,这样能够为全国其他类型地区的规划编制提供一种思路,最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茅山风景区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IS技术,利用茅山风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建立了规划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在此基础上生成三维立体透视和高程、视域等分析图,从而使规划分析建立在全面直观的空间分析模型之上,增进了风景区总体规划决策理解,增加了规划范围、游赏线路确定以及景区划分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滨州市簸箕李灌区为例,探讨灌区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对灌区水利风景区的规划进行了探索研究,对灌区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做出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议,为提高灌区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将风景名胜区规划拆解为内涵不断丰富从而逐步限定外延的多个语汇,提炼出其具有物质性、感官性,区域性、功能性,规划的通性及其特性,并将其作为限定风景名胜区规划外延的因素,进而研究其外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云南石林大叠水风景区景观植被恢复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观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为理论根据,对大叠水风景区面山部分、瀑布前、清水河、瀑布上游河道4个功能区的植被恢复进行了恢复性规划研究,以达到尽快恢复景区生态系统的目的.在树种规划中着重强调乔灌草的搭配和乡土树种的使用,在景观构成上重点强调了季相变化和景观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3.
冯静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73-374
通过分析和评价泾惠渠水利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及价值,确定旅游区的性质、目标和规划原则,阐述了旅游区的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并提出相关的规划建设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景区城镇的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促进景区和城镇生态环境的改善。现阶段中国景区城镇的生态园林建设存在规划水平不高、城市整体形象不鲜明、绿地面积普遍偏少等问题。今后中国景区城镇的生态园林建设应采取(1)加强法制建设;建设生态城市;(2)推广生态园林,搞好形象设计;(3)推进城镇园林化,严防景区城镇化;(4)加强科技创新,搞好园林植物配置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核心景区是风景名胜区的精华与核心,核心景区的保护对于整个风景名胜区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重庆市红池坝核心景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和探讨,明确了其核心景区保护的对象并对各个保护对象在景点单元内做出有针对性的专项保护规划,使核心景区的保护和管理更加有效、合理,从而实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休闲农业资源集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文献分析法、GIS空间分析和归纳法对湖南省休闲农庄集聚发展模式、五星级农庄空间集聚特征和湖南休闲农业产业集聚现状展开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休闲农业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五种集聚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五星级农庄在空间上初步形成长株潭城市、衡山景区、南岭丘岗山地、湘中盆地、西洞庭、张家界景区与怀化西部山区等六大集聚群;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和特点已初步形成四大休闲集聚农业特色区域。在此基础上指出集聚发展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乾陵园林规划原则及园林规划设计方案,对园林景区划分、各景区点的布局、及植物造景景观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规划了各景区、景点的主要植物种类、并提出了建设乾陵园林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滁州市琅琊山凤凰湖片区规划方案为例,对比分析了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的原因;基于基地现状研究,从交通流线、建筑布局、建筑单体设计、生态保护、项目总体功能定位等方面指出景区的延续性开发,应先从自然、文化价值的角度精确分析。最后总结得出4项设计依据,即四效合一、持续发展、互补互益、彰显文化。  相似文献   

19.
城郊风景林兼具重要生态和景观功能,山体风景林是城郊风景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山体植物林相的树种规划对实现山体林相改造有着重要指导作用。以长沙梅溪湖片区桃花岭景区山体林相改造为研究对象,研究山体林相改造树种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翟付顺  陈翠俊  郭美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11-5412,5419
农业景观作为一种风景资源,在乡村旅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农业景观纳入风景名胜区发展体系中,使二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是一种新的尝试。笔者以摘星山风景名胜区的雁门山景区详细规划为例,对将农业景观纳入风景名胜区发展体系中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