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干烧法对华北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8个乔木建群种和10个灌木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生物量标准地资料对其中的7个乔木树种的林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8种乔木及10种灌木的器官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辽东栎0.475 0、白桦0.512 5、山杨0.488 0、椴树0.476 4、油松0.510 5、侧柏0.501 0、华北落叶松0.515 8、红皮云杉0.511 8,10种灌木0.489 7;7个乔木树种林分的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辽东栎0.476 1、白桦0.500 8、山杨0.485 9、油松0.503 0、侧柏0.505 3、华北落叶松0.509 7、红皮云杉0.511 1. 各树种器官含碳率的种内变动系数在1.49%~6.32%之间;器官含碳率的种间变动系数在2.15%~7.48%之间.针叶树种器官的平均含碳率普遍比阔叶树种平均高1.6%~3.4%,相应的针叶林分的平均含碳率也高于阔叶林.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干烧法对不同透光抚育强度下红松林建群种含碳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透光抚育强度下,红松各组分含碳系数分布在(405.91±12.64)~(459.31±5.73)g·kg-1之间,不同透光抚育强度均降低了红松树干的碳含量,皆伐和强度择伐方式使红松枝叶含碳量显著提高;蒙古栎各组分含碳系数分布在(404.53±1.28)~(475.47±5.41)g·kg-1,上层皆伐显著提高了蒙古栎树干的含碳系数,中、强度透光抚育与上层皆伐显著降低其树枝与树叶的含碳系数;紫椴各组分含碳系数分布在(414.24±6.85)~(479.64±7.22)g·kg-1,强度透光抚育与上层皆伐显著降低了紫椴树干的含碳系数,中、强度透光抚育与上层皆伐显著降低了其树叶的含碳系数;榆树各组分含碳系数分布在(421.18±2.94)~(476.37±2.89)g·kg-1,中、强度透光抚育与上层皆伐显著降低了榆树树干含碳系数,强度透光抚育与上层皆伐显著降低其树叶含碳系数。 相似文献
4.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主要乔木树种含碳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湿烧法对鹫峰主要乔木树种不同器官的有机含碳率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生物量资料对林分地上部分平均含碳率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各器官生物量的权重来计算森林类型林分平均含碳率的值与每个树种各器官含碳率的算术平均值具有差异,5种林分类型的地上部分的含碳率分别为:侧柏0.509 6,油松0.516 1,槲栎0.474 9,刺槐0.475 5,栓皮栎0.480 3;针叶树种各器官的平均含碳率普遍高于阔叶树种,相应的针叶林分的平均含碳率也高于阔叶林;种内各组分变异系数在2.44%~5.30%之间,组分含碳率的种间变异系数在3.84%~6.22%之间,变动幅度较小;不同立地条件的同一树种含碳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6.
宁夏大罗山主要植物群落建群种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宁夏大罗山主要植物建群落建群种的区系组成进行详细分析,表明:乔木林建群种:油松、青海云杉是中国特有种,也是华北--西北特有成分,辽档栋、山杨、小叶杨是中国--日本分布种,皂柳、白榆是东亚种,白板是温带亚洲分布种;灌丛大多数是原生植被破坏后的桨生植被类型,植物区系成分复杂,有北温带成分、温带亚洲成分,旧大陆温带成分,东亚成分、中亚成分等;荒漠植被中的建群种都属于古地中海植物,并以中亚东部的植物 相似文献
7.
8.
9.
以2012年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源数据中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的分布为基础,按2,4,6,8,12,16,20,26,32和38 cm共10个径阶伐倒90株樟树样木,获取树干、树皮、树叶、树枝、树根各器官生物量及含碳率数据,采用加权平均和总碳储量计算方法,计算了90株单木的碳储量。结果表明:广东樟树平均含碳率为0.509 6;树皮含碳率显著低于其他各器官(P < 0.05),树干、树叶、树枝、树根差异不显著;含碳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到近熟林和成熟林达到最高,到过熟林再下降;人工林的含碳率高于天然林;含碳率随着纬度增加而增加,随着海拔增加而降低;各器官碳储量在全树中的比例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随着胸径增加树干碳储量比例变化的趋势先增加后下降,树皮碳储量比例前期稳定、后期下降,树叶、树根碳储量比例变化不大,树枝碳储量比例初期稳定、后期增加。拟合出樟树年龄(A),胸径(D)和D2H(H为树高)的最优碳储量(Ct)模型依次为Ct=0.019 4A2.652 0,Ct=0.011 8D2.937 6,Ct=0.001 6(D2H)1.268 6,R2值依次为0.602 9,0.943 2,0.910 5;经交叉检验,模型拟合效果显著(P < 0.01)。以胸径和D2H为变量的樟树碳储量模型拟合效果优于以年龄为变量的模型,模型应用中应优先选择胸径和D2H为变量的模型进行碳储量估算,当胸径和D2H不易测量且年龄易知时,方可使用年龄为变量的碳储量模型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0.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条件,为保护和不断改善自然环境,庆阳市启动了七年再造一个子午岭固沟保塬海绵城市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适宜的栽植树种,而辽东栎作为子午岭林区主要的建群种,研究清楚其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对指导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辽东栎生长情况的调查分析,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