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沙漠绿洲农业区建立果粮间作模式体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脆弱是沙漠绿洲农业的重要限制因子,果粮间作体系是一个生态效益强而稳固、经济效益高而持续的立体农业模式。本文根据内蒙古西部沙漠绿洲的综合特点以及河套地区果粮间作实践经验,阐述了沙漠绿洲农业区建立果粮间作模式体系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建立实施该模式体系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疆绿洲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模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经济效益出发,采用多目标规划的方法,构建了洛浦县绿洲防护林体系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根据模型优化结果扩大造林面积,调整林种比例,进行林网结构优化及树种优化等,结果使资源结构优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河西绿洲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环境的原生不稳定与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加剧了河西绿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使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严重受阻,本文提出了通过发展以节水型、日光型为根本出发点、以产业化为基本经营模式、以绿色营销为基本管理过程的绿洲生态农业,促使河西绿洲生态环境防、治、用科学结合,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向协调的环境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宁夏平原绿洲为例从分析干旱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生产的低能性出发,运用生产力布局的“优区位理论”与“梯度推移理论”,研究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加强干旱区的绿洲建设,并以此为基地和依托,带动周围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共同繁荣的目的。同时也提出绿洲工业规模的开拓,必须与农业生产基地和环境治理相结合。巩固与加强绿洲在干旱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和田地区农田防扩林体系的实际观测资料,论述了绿洲农田防护林系统对改善绿洲小气候,尤其是对减弱大风风速,改善绿洲水份与热量状况,提高绿洲生态与经济效益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绿洲研究在建设大西北、开发边疆中具有重大价值,近年来成为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领域,但目前绿洲人居环境领域的研究却相当薄弱。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文章提出了建立绿洲建筑学的构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洲建筑学在填补学科空白、保护绿洲生态安全方面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作为绿洲建筑学研究基础的绿洲人居环境研究现状及其空白。最终,从四方面构建了绿洲建筑学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7.
新疆绿洲型城市优化选址的环境地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疆冲积扇型城市为例,从分析其形成的环境地质基础出发,探讨了影响绿洲型城市选址的环境地质要素,建立了绿洲型城市优化选址的理论性数学模型,并以奎屯市为例进行了应用评价。  相似文献   

8.
农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及生态农业分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自 2 0世纪 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综合国力有了极大提高 ,但东西部发展差距也在迅速拉大。党中央及时作出加快西部开发的战略决策 ,并选择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和实施退耕还林 (草 )及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措施 ,无疑都是正确的。但却在部分决策者中产生了淡化西部农业地位及农业建设方向迷离等问题。本文认为 ,我国西部大开发中 ,农业仍应作为基础产业加以重视。作为我国农业文化的起源 ,西部黄土高原的大地湾文化已有 70 0 0 - 80 0 0年历史 ,仰韶文化亦有 50 0 0 - 60 0 0年历史 ,说明该区农业在远古时代便具有奠基位置。文章接着列举近期 (2 0 0 0年 )西部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 38.1 2 % ,粮食产量占全国 2 7.9% ,棉花产量占全国 36 .33 % ,农业产值占全国农业产值 2 3 .0 9%的事实 ,说明我们西部大开发中不能忽视农业的位置。事实上西部农业产品消费量中 ,其农村住户人口只消费了自身原粮产量的 52 % ,蔬菜产量的 31 .3 % ,油脂产量的 2 6 .3 % ,其余均用于支援城镇建设和调往区外 ,说明西部农业在国家建设中 ,贡献亦是巨大的。西部地区人口总计约 3 .55亿 ,占全国人口的 2 8.67% ,如此数量的人口需求靠国家从区外调剂 ,是不可想象的。因此 ,淡化或轻视西部农业地位的观点 ,将是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9.
莫索湾绿洲的建立与梭梭荒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就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梭梭荒漠、在本世纪50年代后期开发以来发生的变化,分析绿洲形成过程、依存条件及其与荒漠关系,并对绿洲界外区的生态地位、发生原因和其对策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经济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观点出发,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玛纳斯绿洲为例,对干旱区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成功与不足的方面,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结构优化,功能增强;解决了水量、饲草饲料及肥料的供需矛盾,保持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在中国绿洲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绿洲是干旱区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直到二十世纪末在中国才兴起绿洲研究之风。经过近10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绿洲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其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发展也与遥感、GIS等现代对地观测技术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绿洲研究中遥感技术应用状况,从绿洲的形成演变研究、绿洲水资源研究、绿洲土地资源利用与覆被变化研究、绿洲农业资源研究以及绿洲生态环境研究五个方面加以总结,进而分析遥感技术在绿洲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遥感技术在绿洲学研究的应用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分析--景观空间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本文基于生态空间理论和景观格局分析指标,针对荒漠绿洲生态体系,以植被演替为主要生态变化表现以及受外来径流制约的特点,提出区域空间格网化,以网格为研究单元提取指标信息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黑河流域下游三角洲区域为研究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景观类型的方法相比,景观类型与荒漠绿洲的生态构成相一致,能反映径流影响的景观结构与生态变化,便于生态保护规划与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3.
利用和田绿洲空气质量日报数据和同期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该区的空气质量特征,探讨了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和田绿洲近3 a平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为199,达到空气质量中度污染标准,污染天数占总日数的78.1%。其中,春季空气质量最差,以严重污染为主;其次是夏季,以轻度和严重污染为主;再次是秋季和冬季,以轻度污染为主。PM10、PM2.5浓度年平均分别为332μg·m^-3和100μg·m^-3,超标率为75.7%和49.5%,其余污染物超标率在3%以下,其中PM10浓度春季最大,夏、秋季其次,冬季最小;PM2.5浓度春季最大,夏、冬季其次,秋季最小;SO2、NO2、CO浓度冬季最大,秋、春季次之,夏季最小;O3浓度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除降水量外,AQI与其余气象因子均呈极显著相关;除平均气温与PM2.5、相对湿度与CO、降水量与SO2、PM10、O3、PM2.5无相关外,其余气象因子对污染物浓度均有显著影响;能见度与AQI和各类污染物浓度均为极显著相关。随着能见度的上升,AQI下降,在同样能见度条件下,AQI在沙尘多发期的夏半年高于沙尘少发期的冬半年;不管在沙尘多发期还是少发期,随着能见度的转好,SO2、PM10、CO、PM2.5浓度呈减少趋势,O3浓度呈增多趋势,NO2浓度无明显的规律,而且PM10、O3、PM2.5浓度夏半年高于冬半年,SO2、CO、NO2浓度冬半年高于夏半年。在沙尘天气期间,最低能见度小于1 km的浓浮尘和沙尘暴天气AQI相互接近,最低能见度在1~3. 5 km的浮尘和扬沙天气AQI相互接近,当最低能见度大于3.5 km时,浮尘天气的AQI高于扬沙天气的AQI;PM10、PM2.5浓度随着最低能见度升高而变小,其他污染物浓度虽然随着最低能见度的变化有一定的差别,但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利用和田绿洲空气质量日报数据和同期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该区的空气质量特征,探讨了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和田绿洲近3 a平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为199,达到空气质量中度污染标准,污染天数占总日数的78.1%。其中,春季空气质量最差,以严重污染为主;其次是夏季,以轻度和严重污染为主;再次是秋季和冬季,以轻度污染为主。PM10、PM2.5浓度年平均分别为332 μg·m-3和100μg·m-3,超标率为75.7%和49.5%,其余污染物超标率在3%以下,其中PM10浓度春季最大,夏、秋季其次,冬季最小;PM2.5浓度春季最大,夏、冬季其次,秋季最小;SO2、NO2、CO浓度冬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O3浓度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除降水量外,AQI与其余气象因子均呈极显著相关;除平均气温与PM2.5、相对湿度与CO、降水与SO2、PM10、O3、PM2.5无相关外,其余气象因子对污染物浓度 均有显著影响;能见度与AQI和各类污染物浓度均为极显著相关。随着能见度的上升,AQI下降,在同样能见度条件下,AQI在沙尘多发期的夏半年高于沙尘少发期的冬半年;不管在沙尘多发期还是少发期,随着能见度的转好,SO2、PM10、CO、PM2.5污染物浓度呈减少趋势,O3浓度呈增多趋势,NO2浓度无明显的规律,而且PM10、O3、PM2.5浓度夏半年高于冬半年,SO2、CO、NO2浓度冬半年高于夏半年。在沙尘天气期间,最低能见度小于1 km的浓浮尘和沙尘暴天气AQI相互接近,最低能见度在1~3.5 km的浮尘和扬沙天气AQI相互接近,当最低能见度大于3.5 km时,浮尘天气的AQI高于扬沙天气的AQI;PM10、PM2.5浓度随着最低能见度升高而变小,其他污染物浓度虽然随着最低能见度的变化有一定的差别,但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建立小菜蛾的ISSR最佳反应体系。通过梯度退火试验,确定不同引物的最适退火温度。优化得到的反应体系(20μL)为:Mg2+浓度1.5mmol/L、Taq DNA聚合酶2.5U、dNTPs浓度0.2mmol/L、引物浓度1.25μmol/L、模板DNA量20ng。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0min;94℃变性45.0s,40~61℃(不同引物退火温度各异)退火1.0min,72℃延伸1.5min,40个循环;72℃延伸10.0min;10℃保存。利用所建立的ISSR-PCR反应体系,获得了清晰、重复性好的DNA谱带。  相似文献   

16.
张磊  荆胜利  何光存  江磊  李刚  刘虹  覃瑞 《植物保护》2014,40(2):103-108
采用L16(4 5)正交试验设计,对褐飞虱SRAP PCR反应体系中的Mg2+、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浓度和DNA模板浓度5个因素进行优化,确立了褐飞虱SRAP PCR最佳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褐飞虱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总体积10 μL,Mg2+浓度3 mmol/L、dNTPs为150 μmol/L、TaqDNA聚合酶2 U、正反向引物各0.3 μmol/L、DNA用量25 ng以及1×PCR Buffer。使用生物型1雌虫与生物型2雄虫单对杂交F2群体对优化后的褐飞虱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验证,获得了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图谱,并发现共显性条带,表明确定的反应体系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水稻茄丝核菌SRAP引物筛选与体系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应用新型的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水稻茄丝核菌基因多态性和探究基因多态性与采集来源及水稻品种之间的关系,以吉林省不同地理位置的3株水稻丝核菌为材料,从100对SRAP引物中筛出较理想的引物16对,并对影响SRAP反应的Mg2+、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浓度及两次退火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宜于该菌的SRAP反应体系,25 μL的反应体系包含2.5 mmol/L Mg2+、0.15 mmol/L dNTPs、0.8 μmol/L引物、1.5 U Taq DNA聚合酶和80 ng模板DNA。利用24株水稻丝核菌对优化后的SRAP反应体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能够有效地用于水稻茄丝核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蚜虫体型微小,体表有外骨骼等特点对改进的醋酸钾(KAC)法作了优化,优化后的方法可在常温条件下更加简易和有效地提取高质量的单头蚜虫基因组DNA,结果表明,DNA样品的A260/280值普遍在1.6~1.9之间,电泳检测基因组DNA纯度和完整性较好。同时在20 μL的反应体系中将PCR的5个主要成分分别设定10个浓度梯度,研究了适合桃蚜SSR分子标记的优化体系,结果表明,最适宜的优化浓度分别为:1.5 mmol/L Mg2+,0.25 mmol/L dNTP,1.0U Taq酶,40 ng/μL模板DNA,25 ng/μL引物。利用甘肃省酒泉地区马铃薯桃蚜来验证此优化体系,3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大多在100~300 bp,多态性高,且反应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添加增效剂、正交试验设计优化PCR反应体系、联合采用多种PCR程序等措施,建立并优化了PCR扩增体系,成功地从高GC青枯菌基因组中扩增出了长度为2434bp且GC含量高达70.9Y00的aac基因。PCR反应体系为20pL包括5%DMSO、2.5mmol/LMgCl2、500/xmol/L dNTP、10pmol/L引物、1.25U Taq酶、50ng模板DNA。首先采用热启动PCR:95℃5min,保持80℃,加入Taq酶;然后采用二步PCR:5个循环包括变性95℃1min,65℃1min;最后采用降落PCR:30个循环为95℃ 1min,78℃1min,每个循环降低0.5℃,72℃3min;补充10个循环为95℃1min,63℃1min,72℃3min;72℃10min。该试验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为研究高GC含量生物的基因功能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我国的CBERS-2/CCD卫星遥感数据—2005年6月12日的火焰山北部鄯善县连木沁镇绿洲影像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并叠加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1?25万数据库中的100m空间分辨率的DEM(数字高程模型),叠加显示水平相当好。从影像分辨率、几何分辨率、地物识别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影像质量评价,对各景观类型的特征统计值做了相应的分析。与Landsat TM影像对比,CBERS-2/CCD影像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容易反映地物的细节,同时也指出了它的一些不足。论文依据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DS)以及干旱区所特有的自然景观特征,将该研究区的景观类型划分为山地景观、绿洲景观、居民地景观、水域景观、荒漠景观5大类,从地学信息图谱的角度分析了鄯善县连木沁绿洲的景观要素的时空动态变化,对不同的景观结构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