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干旱区绿洲大农业(农、林、牧、副、渔)与人类的生态关系,及绿洲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循环的特征,强调了草业与牧业在绿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乌兰布和东北部沙区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简要分析了乌兰布和东北部沙区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提出了沙区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绿洲节水生态农业现代化预警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指数法建立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预警控制系统指标体系.利用反映警情的一些指标来监督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运行系统是否偏离正常运行"轨道",以便根据警情采取措施调整其运行.  相似文献   

4.
王亚俊 《干旱区研究》2006,23(4):603-603
由石河子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赖先齐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的《中国绿洲农业学》一书,已由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干2005年12月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5.
乌兰布和沙漠区绿洲草业工程持续发展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兰布和沙漠区的绿洲开发与建设必须坚持环境与发展协调相辅的原则,实行种植业、饲养业与加工业多元化综合发展的模式,使草业生产体系在绿洲开发方略中成为植物生产(第一性生产)、动物生产(第二性生产)与加工生产(第三性生产)相联结的产业部门。沙漠区的许多天然植被应积极保护与改良,有计划地进行封育和放牧轮换的合理利用制度;沙漠区易发生侵蚀的可灌溉土地上可以按比例地建立多年生牧草栽培为主体的人工草地和饲料地;充分开发利用林木、果树、瓜类、油料谷物等的副产品做为饲料资源;建立起多样化的饲草料加工网络,为多品种的家畜家禽饲养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上述这些生产项目相互耦合,互补互济,可创建沙漠区绿洲化的良好模式,实现生态环境、生产效益、人民生活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荒漠绿洲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绿洲分为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两大类型;绿洲的形成条件以水为基本、地形为制约、土壤为载体、植被为体现;天然绿洲的形成过程有沼泽化过程和草甸化过程,人工绿洲的形成过程有建立人工植被过程,培养优质高效农业过程及发展工业和城镇建设过程;绿洲的建设措施有:(1)巩固现有绿洲,保护山区水资源,内陆河流域上、中、下游合理分配用水,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止土地风蚀沙化,(2)扩大和发展绿洲,根据现有水资源潜力扩大绿洲面积,外调水源发展新绿洲,加强绿洲工业和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7.
河套绿洲农业经济构成因素间的灰色关联度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结构功能单元通过价值关系而构成复杂的经济关联,文中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三个层次分析了临河市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主要功能单元间的定量关系,明确了绿洲农业总产值与农、林、牧、副、渔业之间以及各业之间,种植业、牧业各部门内部主要生产要素间的灰色关联的基本规律,并循此指出了建设功能协调的绿洲生态农业建设的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8.
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农业特征及发展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北干旱区内陆绿洲的主要生态环境特点,导致其特殊的农业特点;通过对典型内陆绿洲—黑河绿洲与玛纳斯绿洲农业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存在较强的趋同性;由此提出绿洲农业发展的几点认识;发展区域绿洲特色农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绿洲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建立绿洲生态农业及发挥绿洲与山地、荒漠的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疆策勒"双株双层"栽培棉田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策勒“双株双层”特高产栽培棉田小气候观测表明:棉田地温条件良好,有利于苗期棉花的生长。绿洲边缘较绿洲内部更有利于棉花生长的小气候条件。温度状况表现为:蕾期绿洲外围超过35℃高温天气减少;花铃期绿洲外围温度条件与绿洲内部相差不大;吐絮期绿洲内部的温度条件较绿洲外围好。湿度状况表现为:灌溉后,土壤含水量增加,棉田蒸发和蒸腾作用强烈,冠层和近冠层的湿度相对增加;高温晴天,整个大气湿度降低,也使棉田湿度降低;阴天时,湿度相对增加;极少量降水,对棉田湿度仅有短期影响。风速状况表现为:蕾期风力较大,常有灾害性大风;花铃期平均风速最小,偶有灾害性大风;吐絮期的平均风速较花铃期大,但没有灾害性大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系统工程基本方法─—系统化、模型化和最优化为轴线,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首先剖析了绿洲PRED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反馈结构;其次探讨了绿洲PRED模型系统,提出了以绿洲区域人口承载力为系统终端窗口的绿洲PRED总体协调模型的简化建模过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三是从最优化角度出发,探讨了绿洲PRED系统协调的理论基础和一般协调模式,给出了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绿洲PRED总体协调模式;最后以甘肃武威地区绿洲为例简要探讨了绿洲PRED系统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字遥感图象的民勤绿洲20年变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对1973年MSS、1987和1994年TM数字图象进行目视判读,以人机交互的方式勾绘了三个典型年代民勤石羊河下游的绿洲分布图,利用GIS软件进行了面积量算,并对三个年代的绿洲分布图进行迭加覆盖处理,获得绿洲分布变化图和面积变化数据。结果表明,20年来绿洲面积经历了选缩小后回升的变化过程;绿洲的空间分布有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的趋势;绿洲内部结构由受自然-人工渠(河)道控制向受人工渠道-井位控制转变;绿洲质量在下游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2.
阜康绿洲局地气候差异对农作物生理生态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新、老绿洲局地气候差异条件下,绿洲作物玉米、棉花和油葵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候因子会有不同响应。使用CI-301PS光合作用测定仪,在阜康新、老绿洲进行同步对比观测。研究结果表明:①老绿洲的空气相对湿度高于新绿洲,而其光照强度和温度则低于新绿洲。②新、老绿洲三种农作物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都呈双峰型,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③新绿洲作物蒸腾速率的峰值出现在午前,老绿洲作物蒸腾速率的峰值出现在午后;④午前,气孔导度呈现出新绿洲作物大于老绿洲作物的现象,午后则恰好相反;⑤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呈显著相关关系,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光照强度、气温和相对湿度都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银川平原绿洲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银川平原的人工绿洲依托于黄河,绿洲的稳定性与黄河引水量、地下水资源开采规模具有深层耦合关系。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黄河水量的波动性和递减趋势、绿洲内部的盐渍化和周边地区的荒漠化等,是影响银川平原人工绿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分析,提出注重对黄河系统的研究、强化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实施生态农业、加强对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加强银川平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新疆土地资源的现状表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林业、畜牧业比重偏低,玉米、苜蓿面积过小;森林过伐,质量下降;绿洲人口扩张,耕地退化;土地质量下降,沙漠化等问题严重;提出了重点保护和建设山地森林生态区;保护草原生态,有计划地开发绿洲-荒漠过渡带和荒漠草原带,发展畜牧业;保护和恢复荒漠植被,防治土地沙漠化;调整经济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发挥资源优势;扩大绿洲规模,加快城市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持续利用土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翔实的水、土、光、热资源本底资料,分析了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巴盟境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指出了历史上土地开垦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绿洲建设走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是具有敏感地退化趋势的生态交错带,它受绿洲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双重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性质、特点等以后,按照其毗邻绿洲的不同,探讨性地将分为三类:(1)河岸林绿洲-荒漠脆弱带;(2)冲洪积扇绿洲-荒漠脆弱带;(3)湖沼和湖滨三角洲绿洲-荒漠脆弱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加上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该区出现了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若干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策勒绿洲边缘自然植被恢复重建的盖度指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策勒绿洲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带是保护绿洲的天然屏障,近50年来,绿洲边缘的自然植被带遭到严重破坏,绿洲生态系统受到沙漠化的严重威胁,恢复重建绿洲边缘自然植被带的限制因素是水,通过综合研究确定具备可靠防护功能的不同植被类型的盖度指标,是恢复重建绿洲边缘自然植被过程中节约用水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策勒绿洲边缘沙物质的粒度分析,起动风速的风洞实验,绿洲边缘风速的长期测定以及不同植被类型防护效益的野外观测,确定策勒绿洲边缘不同植被类型的盖度指标为:●柽柳灌木群落盖度:≥20%;●骆驼刺草本植物群落盖度:≥30%;●花花柴草本植物群落盖度:≥30%;●芦苇草本植物群落盖度:≥30%。  相似文献   

18.
保护艾比湖生态环境的目标与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通过对艾比湖生态环境现状的具体分析,从绿洲外环境与绿洲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对该地环境整治的目标与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要保持该地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必须保证该湖500km2左右的水面面积。资料分析表明,近期(公元2000年)经济开发方案可满足此目标;远景年(公元2020年)时,必须考虑跨流域调水方能满足此目标。文章最后还就该地绿洲环境生态建设问题提出了如下意见:1.调整绿洲内部作物结构,扩大苜蓿和枸杞种植面积;2.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绿洲生产力,维持其稳定性;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4.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力争早日达到覆盖率为6%的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土地合理利用与绿洲生态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分析柴达木盆地土地利用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以及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就盆地土地合理开发利用与绿洲生态农业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如下见解:(1)立足盆地农业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型绿洲生态农业和市场农业;(2)盆地农业开发近期应以改造中低产田和恢复弃耕地为主,适度开垦宜农荒地为辅;(3)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盆地农牧业持续发展;(4)重视盆地天然草场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和保护,加快人工草场建设,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绿洲节水系统模型与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提出绿洲节水系统主要是由绿洲区域平衡节水,农田灌溉节水、旱农集水节水和城镇循环节水构成的复杂集合;探讨了它的结构、模型与调控,对绿洲节水与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