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源80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黑河43为母本、黑河3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豆20210034。该品种具有超早熟、高产、优质、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下限种植。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加速该品种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牡 251 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合作育成的小粒大豆新品种,于 2023 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豆 2023Z0023。2021-2022 年参加黑龙江省特用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2700.8kg;2022 年同步参加黑龙江省特用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981.7kg。2021-2022 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蛋白质含量 37.02%,脂肪含量 23.12%。中牡 251 产量高、品质优,耐旱性强,中抗灰斑病,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3.
龙春 181 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根据黑龙江省的生态特点,利用从匈牙利引进的抗旱强筋冬性小麦品种资源与当地小麦资源材料杂交选育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21 年 6 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麦 20210002。对龙春 181 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春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乡糯 4 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科技研究所以自育自交系 SLN13 为母本、自育自交系 SLN14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于 2023 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 20230060。该品种于2020-2021 年参加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 年平均产量 19159.3kg/hm2,比对照金糯 262 增产 6.8%。其果穗甜糯适口、弹性好、风味佳,成穗率高,抗逆性强,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至第三积温带作为鲜食玉米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5.
博纳688S是黑龙江齐山种业有限公司与黑龙江天利种业有限公司合作以自育自交系江3为母本,自育自交系16M147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年品质分析粗淀粉含量分别为75.05%、76.36%,且具有优质、高抗、宜机收等特点,适宜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2550℃区域种植,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玉2021L0026,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海日汗 《中国种业》2022,(2):104-106
苗稻9号是黑龙江省苗氏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黑H6为母本、黑珍珠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穿梭育种,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系黑香稻品种,集黑度好、抗病、抗倒伏、优质、高产于一体。2017-2018年参加乔氏水稻联合体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9036.7kg,20点次均增产,较对照品种龙粳47平均增产6.75%。2019年参加乔氏水稻联合体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8872.8kg,10点次均增产,较对照品种龙粳47平均增产4.9%。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苗稻9号(黑审稻2021L0121)并获准在适应区域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适宜在黑龙江北部第六积温带区域种植的大豆品种,以合丰37为母本,垦丰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分子设计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2021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定名佳豆44,该品种适用于黑龙江省第六积温带下限≥10℃活动积温1850℃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8.
王俊强 《中国种业》2021,(11):105-106
鹏玉12是黑龙江大鹏农业有限公司以自选系BDH228为母本,以自选系MSD223为父本选育出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抗逆、宜机收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2550℃区域种植,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齐禾401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以自育自交系Q428为母本、自育自交系F17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逆性、抗病性强,收获时含水量低等特点,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龙麦86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龙麦26/河北白硬冬//龙麦26/3/龙94-4081)/石4185的F1为母本,以龙03-372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配置杂交组合选育的强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品质性状稳定、多抗、广适性好,2018-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小麦科研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东部和北部适合种植小麦的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1.
克春14101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以龙05-590为母本、克涝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丰产、中筋、抗秆锈病等特点。2021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黑审麦20210004,适宜在黑龙江省春小麦区及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龙粳 4569 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2011 年以龙粳 29 为母本、通系 112 为父本杂交,历经 10 年时间选育而成,2021 年 6 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耐冷、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10℃活动积温 2400℃区域推广种植。阐述了龙粳 4569 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3.
乡糯3是以自育自交系SLN1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SLN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30059。该品种株高285cm,穗位高142cm,成株可见15片叶。果穗长锥形,穗轴白色,穗长18.6cm,穗粗5.4cm,穗行数16~18行,籽粒糯质型、白色,百粒重36.1g。2020-2021年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9573.0kg,比对照金糯262增产9.4%。其果穗甜糯适口、弹性好、风味佳,成穗率高,抗逆性强,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至第三积温带作为鲜食玉米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4.
垦甜糯18A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以IMW1A为母本、IMWS1为父本配制的甜糯玉米组合。该品种籽粒为白色甜糯混合型,糯粒∶甜粒为3∶1(籽粒表现型),具有外观品质好、甜度高、产量高、商品穗率高、加工品质好等特点,且根系较发达、抗倒伏、耐密植,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垦甜糯18A的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玉米品种巴单7号是黑龙江省巴彦县玉米大豆研究所育成的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2006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6.
吉单 616 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吉 D284 为母本、自选系吉 D043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适宜在吉林省四平、辽源、通化、长春、白城、松原的中晚熟玉米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10℃活动积温 2850℃以上区域种植。2021 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完成黑龙江省同一生态区引种备案,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松粳12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五常水稻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农业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种,2008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是适应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较强的水稻新品种,2008年在黑龙江省内推广种植4万hm^2。  相似文献   

18.
克玉19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于2011年以自育自交系HB410为母本、自育自交系HA131为父本,杂交方法选育而成。2015-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2018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18034,品种定名为克玉19。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推广种植,该品种具有品质好、耐密植、抗倒伏、适宜机械化生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齐红 3 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以小丰 2 号作父本、宝清红作母本杂交,后代经过多代系选并结合株型等特点选育而成的红小豆品种。该品种具有稳产、高产、多抗、适应性广、易机收等特点。2021 年通过国家食用豆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小豆联合审定。  相似文献   

20.
杨丽敏 《中国种业》2011,(12):53-54
水稻新品种龙粳28(原代号龙育04-146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常规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于早熟、优质、丰产、多抗、适应性强的大粒型水稻新品种,填补了黑龙江省水稻第四积温带品种产量不高的空白。2009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黑审稻20090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