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太谷核不育小麦籽粒标记蓝色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季孟  邓景扬 《作物学报》1991,17(5):387-391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和4D-4E 二体代换系杂交,通过中国春 phlb 突变体诱导部分同源配对,试图给太谷核不育小麦籽粒作出蓝色标记。观察到在 phlb 基因作用下,多价体频率加大,有可能使部分同源染色体4D 和4E 配对、交换,使太谷核不育基因(Tal)和4E 染色体上的蓝色胚乳基因连锁。从中得到少量中蓝色的全不育株行,其中 Tal 基因和  相似文献   

2.
一个将太谷核不育小麦Tal不育基因与普通小麦矮秆基因连锁在一起的、新型太谷核不育的“矮败”小麦在京育成。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刘秉华等经过大群体测交筛选和细胞学研究,今年选育出Tal基因和“矮变1号”Rhtlo基因连锁为紧密的材料,暂定名“矮败”小麦。“矮败”小麦授以非矮秆亲本的花……  相似文献   

3.
矮败小麦及应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非矮秆品种与之授粉,后代群体中的矮秆株是雄性不育的,而非矮秆株是雄性可育的。矮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第二代产品,多方面优于太谷核不育小麦,在常规育种、轮回选择和基础研究中有远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刘秉华 《作物杂志》1991,7(3):26-28
细胞核雄性不育,即核不育,是由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现象,已经在玉米、棉花、谷子、水稻、小麦、大麦、油菜、番茄、大白菜和洋葱等许多作物上发现或诱导出这种雄性不育类型。在核不育材料中,多数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只有极少数受控于显性基因。在我国,由于显性核不育材料—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和研究工作的深入,推动……  相似文献   

5.
科技     
<正>中国农科院成功克隆与解析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贾继增研究员与孔秀英研究员带领科研人员成功克隆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M s2。该基因的克隆将大大促进作物轮回选择育种的应用范围,提高育种效率与育种水平。该项成果于近日召开的国际小麦遗传大会上首次公开报道。研究论文已于近期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科技人员高忠丽于1972年在山西太谷发现的一个显性核不育小麦材料,是由单显性核基因控制的自然突变体,其特点是雄性败育稳  相似文献   

6.
对回交转育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可育株、不育株、T型不育小麦植株及回交亲本植株的茎、叶、叶鞘的解剖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数量化的解剖结构特征的单一自由度方差分析表明.茎、叶、叶鞘组织和维管束在发育过程中受到了不育基因的影响.初步证明不育基因不仅影响小麦生殖器官的发育,并引起败育.而且也影响营养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群体不育株与常规亲本杂交,通过系谱选择、混合选择、集团选择多种选育方法综合利用,培育出小麦新品种-豫麦31号。  相似文献   

8.
矮败小麦的赤霉酸反应杨丽,刘秉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含有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2和矮变1号小麦品种的显性矮秆基因Rh10.基因ms2和Rht10在4D染色体短臂...  相似文献   

9.
在隔离区用药物诱导显性核不育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隔离区,以太谷核不育小麦和矮败小麦为供试亲本,用炔诺酮,甲地孕酮,乙烯雌酚,马来酰肼(MH)等化学药剂诱导不育株孤雌生殖。结果表明,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诱导结实率高于矮败小麦。炔诺酮,甲地孕酮和乙烯雌酚的诱导结实率均超过马来酰肼。小穗剪颖后用药剂处理和药剂处理后穗子套袋均能提高诱导结实率。用药剂处理时间以晚上19时后效果最佳。不同供试亲本对喷药次数的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作物杂志》1985,1(1):11
继“野败”、太谷核不育小麦的重大发现之后,湖北省又发现了光感核不育水稻。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在世界上……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农业大学付道林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克隆出太谷核不育基因,标志着我国在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为将来实现小麦等作物的杂交制种创造了条件。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以《小麦Ms2基因编码的稀有蛋白导致禾本科植物的雄性不育》为题发表了该研究成果。普通小麦属于自花授粉作物,由于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太谷核不育小麦科研总结会于8月22~28日在石家庄举行。会议收到了学术论文和科研总结报告60篇。 会议认为,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方面,摸清了太谷核不育基因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3.
山东农业大学承担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与利用”,最近通过了国家验收和省级鉴定。“太谷核小麦”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由显性单基因控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为太谷核不育小麦寻找恢复源刘秉华,王山荭,杨丽(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从利用胞质雄性不育性的“三系”法,逐步向利用核雄性不育性的“两系”法发展。在已有...  相似文献   

15.
淮麦23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太谷核不育小麦的MS2(Tal)基因为工具,采用轮回选择的方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1月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保护并获得公告,公告号为:CNA002847E。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1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_1,对其6个性状进行混合选择和单性状集团选择;由4个亲本的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基础群体B_2,进行回交混合选择.结果表明,无论采取哪种方案,对单株籽粒蛋白质产量、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均具有较高的选择效率,三轮平均在5%以上.从单个性状的遗传进度看,集团选择效果最大;对群体的改良,以混合选择最优,其次是回交混合选择,二者均有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而集团选择不利于群体方差的增大.就选择阶段而言,集团选择、混合选择和回交混合选择分别在第一、二、三轮选择效果最高.本文还对小麦轮回选择方法应用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山东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室太谷核不育小麦课题组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杂交工具与诱变处理相结合创造出特大穗突变体。该课题组于1982年利用[(Tal扬麦1号B1×757318)F_1×104—2]B_1F_3进行快中子处理,从其后代中获得大量特大穗变异,包  相似文献   

18.
小麦矮秆材料D1606和D1621及其近等基因系的建立刘秉华杨丽王山荭(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北京100081)矮秆基因是矮化育种的基础。在矮化育种中,矮秆基因的携带者只有转育成农艺性状和抗性良好的矮秆材料才能有效地用作杂交亲本。利用太谷核不育小...  相似文献   

19.
矮败小麦群体改良的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 根据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结合矮败小麦的特点, 我们逐步建立起一套简单易行的群体改良方法. 其主体技术包括组建一个好的基础群体, 利用控制授粉向群体引进优良基因, 通过开花前不良可育株的淘汰提高优良基因的频率, 借助于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异交使基因重组, 以及正确地选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太谷核不育小麦细胞质效应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个具太谷核不育(Ta)小麦细胞质的回交4代可育材料与其相应核遗传组成的正常细胞质普通小麦轮回亲本品种间的正反 NCⅡ杂交(或由核遗传称为复式双列杂交),探讨 Ta 细胞质对产量等有关性状的遗传效应。试验证实两组亲本核遗传组成相对一致;Ta 细胞质与正常细胞质相比,对粒数、粒重、千粒重、结实率等性状具有不良效应;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