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光青 《当代畜牧》2013,(20):23-24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碳是人类生活、工业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目前全球陆地碳循环系统已经成为全世界科学家研究的重点。而草原则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其含有最丰富的碳资源,因此如何保证草原生态系统碳含量的平衡对保证新疆甚至世界的生态系统平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新疆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储量进行初步估算的基础上就新疆草原退化问题及如何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固碳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草地生态系统作为分布面积最广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陆地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库作用和固碳潜力已经引起各国学者和政府的普遍关注。一、我国草原碳库、碳汇的基本情况我国草地资源极为丰富,天然草地面积大,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3%和我国国土面积的41.7%,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碳库。因此,草地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对  相似文献   

3.
草地生态系统碳汇浅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大气CO2浓度R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因此,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关注。作为世界上植被类型分布最广的草原,既是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又是重要的碳汇资源库。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仅注重了它承载牲畜的作用,但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储藏能力仅于森林,其能抑制温室效应。通过从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草原生态系统固碳...  相似文献   

4.
植被修复对退化草地固碳的影响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对区域乃至于全球的气候变化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草原作为我国第二大陆生态系统,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CO2吸收与减排至关重要。然而,我国草原退化问题依然严峻,造成系统的固碳在较低水平上徘徊,通过植被修复提高其固碳能力的潜力巨大。为此,本文对草地固碳作用的重要性、我国草原退化状况、草地退化对草地碳库的影响、退化草地植被修复对碳库的重要作用以及退化草地植被修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修复技术、修复效果和修复政策等方面的退化草地植被修复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介绍了全球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下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研究的进展,并对世界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循环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草地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碳、枯落物、放牧利用、草地开垦等因素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的研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研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草原碳汇是指草原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之一,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因此,草原碳汇研究尤为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草原是面积最大的绿色资源,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的碳库;草原碳汇研究是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水平的迫切需要;草原碳汇研究是重视草原固碳研究、提高科技支撑水平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世界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碳循环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同时,对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的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碳、枯落物、放牧利用、草地开垦、火烧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世界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碳循环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同时,对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的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碳、枯落物、放牧利用、草地开垦、火烧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关键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有机碳不仅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元素,维持土壤良好的物理结构,而且库容巨大,其储量的微弱变化会导致大气圈中CO2浓度发生较大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全球碳平衡格局。氮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首要营养元素,大气氮沉降以及人为氮肥施入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氮的重要来源,其变化会深刻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生长和净初级生产力,并进而影响全球碳循环和其他生态系统过程。欧美等国的生态学者近20年来就氮输入对不同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我国学者近年来也逐渐开始关注氮输入对陆地碳循环相关过程的定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但尽管如此,氮沉降以及人为氮输入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效应与作用强度依然是目前四大碳汇机制研究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鉴于此,本文综述和分析了近年来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等不同土壤碳组分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并针对目前氮沉降增加对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展望,以期对我国未来相关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山西典型天然草地碳分布特征及碳储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4种主要草地类型暖性草丛草地、暖性灌草丛草地、温性草原、山地草甸草原的地上现存生物量、凋落物、半分解层、根系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的调查和测定,本研究估算山西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旨在揭示山西不同类型天然草地固碳能力。结果表明:4种类型草地的植被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的大小顺序相同均为:暖性灌草丛草地山地草甸草原暖性草丛草地温性草原;山西草地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759.07g·m~(-2),占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21.81%;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为6307.22g·m~(-2),占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78.19%;经估算,山西的草地面积为4.55×10~6 hm~2,草地总碳储量约为364.40Tg。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草地碳库估算差异性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草地资源丰富,固碳量大,具有深厚的碳汇潜力。本文综合分析已发表的中国草地碳库相关研究结果,以期阐述中国草地碳库的情况及其分布格局,探究草地碳储量估算中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中国草地碳储量估算结果差异较大,接近4倍;中国草地有机碳主要分布于高寒和温带地区;采用不同资料数据来源估算出的草地面积不同,利用草场普查资料估算的草地面积均值最大,卫星遥感数据估算出的最小;不同估算方法也导致碳库估算结果存在差异,全球平均碳密度法的草地碳储量平均估值最大,模型估算法最小;根冠比范围差距由0.38到52.30导致草地地下生物量碳储量估算差异较大。经综合分析,中国草地碳储量为41.67 Pg C,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在揭示草地碳源/汇功能,提高草地碳管理水平上至关重要。阐述了碳科学的重要意义;对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排放量评估结果予以总结比较;探讨工程建设、草原开垦、放牧管理、施肥、草地恢复技术和气候变化及其他自然因素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概括并评价目前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评估的研究方法及意义。指出目前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研究动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林慧龙  王军  徐震  陈钟 《草业科学》2005,22(4):59-62
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维系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机制之一,并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维持、发展和稳定性机制等相联系.通过对草地植物碳库、草地凋落物碳库、草地土壤碳库等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动态进行综述,旨在把握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特征及规律,从而深入研究碳元素各个贮存库间的定量迁移和转化关系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成为生态学、地学、植物学和农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草地碳循环的过程,探讨了碳素在大气、草地植被、草食动物和土壤中的周转途径,重点分析了气候因素、土壤因素、CO2浓度升高及人为因素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以期加深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并提出了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发展,碳循环正成为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本文在介绍其研究发展过程、主体内容和方向的同时,对目前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概述,重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研究、机制研究、研究方法及模型的发展动态,并对今后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旭谦 《青海草业》2012,21(2):28-31
青海省拥有草地面积4212.72×104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0.47%。为此,通过对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的简要介绍和青海省草地碳汇功能的分析,提出了青海省草地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增强草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降水和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化的不断加剧,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备受关注,近年来预测未来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沉降增加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全球背景下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沉降增加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降水量、强度、时间分布和频度以及氮沉降量、频度和形态的变化,通过改变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活性影响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最终影响生态系统水平的碳循环。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沉降增加对生态系统水平碳循环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没有统一的结论,因此在将来的研究中应采用多因子的实验,才能够更好的研究未来全球变化下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估算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草地土壤有机碳的测定方法、评价指标以及草地土壤碳储量的估算方法,从碳的输入、输出和碳素的转化方面阐述了草地土壤碳素转化与积累的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草地土壤有机碳的研究结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与评价,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为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