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3月30日至4月1日召开的技术鉴定会上,由中国林科院广西大青山实验局和热带林业研究所合作的《米老排中间试验与组装配套技术的研究》成果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米老排是我国北热带地区优良速生用材树种,广西大青山实验局在60年代初期引种  相似文献   

2.
驻守在广西大青山林区的来部守备三师,各级领导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和护林防火工作。为保护森林资源,建设南疆绿色长城,部队与大青山实验局,成立军民共建共护领导小组,开展以造林护林为主要内容的军民共建活动。1987年7月以来,全师投入绿化植树共2.8万多个劳动日,出动汽车500多台次,为林区义务植树90多万棵,成片造  相似文献   

3.
观光木青枯病于1980年首次在广西大青山实验局白云苗圃发现。此病还危害火力楠、广西木莲和山桂花等同科值物。经鉴定,本病病原细菌为茄青青枯假单孢杆菌的亚洲变种,即pseudomonas solanacerum var asiatica Stapp,并属Buddcnhagen(1964)生理小种Ⅰ,Hayward(1964)生物型Ⅲ。  相似文献   

4.
兴安落叶松是速生珍贵针叶树种,也是东北林区更新造林主要树种之一。为了提高造林质量,扩大造林季节,我们于一九七九年初进行了容器育苗和容器苗造林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一、试验区概况试验区位于北伟48°22′,东经129°的小兴安岭顶峰。年平均温度0℃,最高温度30℃,最低温度-40℃,气候寒冷,冬季漫长,无霜期只有三个月左右。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干旱山区大面积飞播造林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探讨飞播造林出苗成苗的规律及特点,准确掌握飞播造林的技术措施,我们在1982—1985年进行了播区不同地面处理与飞播造林出苗成苗关系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播区自然条件北票市飞播试验区位于辽宁西部,东经120°9′—11′。北纬40°45′—50′。海拔高度340—606m,山势比较平缓,土层厚度一般为20—40cm,植被盖度0.4—0.8,播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36mm,而量多集中在7、8  相似文献   

6.
石灰岩石山地区,岩多土少,干旱易漏。夏天温度高,石壁辐射燥热,岩面气温高达70℃;冬天温度低,散热快,造林难度较大。造林树种必须具有能适应这种特殊条件的特性,才能生存和发展。大青山实验局石山树木园经过多年造林试种,初步筛选出50多种适应石山环境的造林树种,现择其主要树种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森林资源调查效率,改进调查方法,1975年我们在广西大苗山区的融水县四荣公社开展资源清查的同时,对七株木模拟样地抽样法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率较高,精度可以满足要求;并且操作时无须使用测量仪器,因此为开展群众性资源清查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地形复杂,山高坡陡采用方形样地有一定困难的南方林区,可能是种可取的方法。一、试验区简况试验区位于广西桂北林区的西北部,融江支流一贝江两岸,属大苗山区;平均海拔600  相似文献   

8.
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广西上林、马山、象州三县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有配套的造林工程,其作用是保护农田水利,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促进援助区的农业、柑桔生产的发展。区项目领导小组按照评估团意见,组织了区林业厅、区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国林科院大青山实验局、南宁地区林业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为广西最主要的造林树种,既往均是用一年生苗造林。在桂南地区一般成活率不高。广西僮族自治区林科所及七坡林场等试验单位于1958年开始共同协作进行马尾松秋播春植造林试验(9—10月份育苗;12—次年3月份造林)。根据多点试验及七坡林场大面积造林(共造44,770亩)结果,并经过1961年底区林业厅鉴定证明此法可在桂南一带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月15日,法卡山守备部队和中国林科院广西大青山实验局军民共建领导小组在大青山实验局召开了军民共建共守共护总结表彰大会。总结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共守祖国南疆、共护‘绿色宝库’”的经验,表彰先进和布置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1.
从试验区选择、作业方式和观测分析与结论等3方面,介绍了在黑龙江省金山屯林业局进行的云杉容器苗造林试验情况。结果表明:云杉容器苗的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分别比云杉常规苗的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提高11%、16.3%和2cm,在造林成本上前者比后者要高63%。通过综合分析得到结论,云杉容器苗造林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河北林业》2006,(3):9-10
(本刊讯)记者从5月24日召开的全省容器苗造林现场会上获悉,省林业局为推动全省林业工程建设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出提高山区造林绿化质量的三大重要举措(一是容器苗造林,二是封山育林,三是飞播造林的种子包衣),其中将容器苗造林作为山区造林工作的重中之重。会议参观了满城县容器育苗和造林现场,省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白顺江同志在安排部署全省雨秋季造林工作的同时重点就全省容器苗造林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全省林业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采取超常措施,抓好容器苗造林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大青山干旱阳坡造林的实践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青山干旱阳坡造林的关键技术和措施,在整地、选苗、栽植、抚育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对今后这一地区的林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青山山区林业发展初探云俊枝,托娅大青山是呼和浩特市的天然屏障和风景区。植树造林、绿化大青山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变生态环境、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大青山森林的特点是农、果、林、牧共存并交叉分布。为了取得保墒、水土保持,在造林前应进行整...  相似文献   

15.
大青山前山区土壤瘠薄、干旱 ,植被稀疏 ,水土流失严重 ,人为活动频繁 ,立地环境异常恶劣 ,造林困难 ,成活率低。文章就该区域的造林 ,从不同坡位的树种选择、混交 ,造林新技术运用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局地处秦岭山区,地形变化复杂,高低差异悬殊。两河林场秦岭东梁最高海拔2964.6米,而东峪河口最低海拔仅800米,相对高差2164.6米。为了适应海拔2000米以上高寒山区造林树种的需要,扩大森林资源,我们从1973年以来在两河林场、18公里苗圃、菜子坪林场等3单位进行了云杉育苗造林试验,共计育苗12.8亩,每亩产苗20万株,3年生苗高9厘米.最高的12厘米。1976年3月,相继上山造林,1978年6月29日至7月7日采用  相似文献   

17.
大青山黄土坡,一般都是低山区的南坡、西南坡和东南坡。这些地区海拔高一千三百米左右,植被复盖很差,除有稀疏杂草和偶见少数灌木零星生长外,多是基岩裸露、童山光顶,土壤非常干旱、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几年来,我们曾在这里进行了橡树、油松直播,落叶松、青杨、小叶杨、油松植苗,加拿大杨、小叶杨插条,山杨丁字形苗移植(分根造林)等各种造林工作。其中效果较好的有:橡树春播,青杨和落叶松植苗,加拿大杨和小叶杨插条,成活率均在80%以上。因此,谈谈以下体会,供各地参考。一、树种选择及确定造林方法要适应土壤干旱特性。黄土坡地区,由于植被少,日照强,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构树等10个树种在白云质砂石山上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0个树种间的造林成活率、年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白云质砂石山造林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树种选择,根据本试验各树种的造林成活率与年生长量的综合表现,初步认为构树、南酸枣、侧柏、乌桕、女贞可作为白云质砂石山的造林树种,优良适宜树种的确定有待于进行更多树种参加的多个立地造林试验及其至林分郁闭年份以上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山区杨树造林的最佳方式,提高造林成效,2002年3月在建始县高坪镇采用带根苗造林、截干苗造林、插干苗造林3种不同的栽植方式对MD19等10个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带根苗造林的效果最好,造林后能迅速成林,成活率、保存率均高,生长最好;无性系中以MD19、MD110生长最快,在生产中可以大面积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丰镇丘陵山区油松、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器苗造林是一项实用的林业造林生产技术。丰镇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并进行试验与研究,取得了良好的造林效果。本文着重介绍了油松、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和容器苗造林技术,旨在推广此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加快偏远丘陵山区的绿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