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三种药材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煊章  康文星 《林业科学》1994,30(5):399-404
对12年生杜仲、黄柏、凹叶厚朴人工林生态系统中11种营养元素的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元素在林木各器官中的含量均有差异,植物系统和土壤系统各元素含量差异基本一致;三种药材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平均速率以凹叶厚朴林>杜仲林>黄柏林为序;对营养元素利用效率的高低顺序为杜仲林>黄柏林>凹叶厚朴林。  相似文献   

2.
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丹清河林场天然次生林碳贮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目标树经营、粗放经营、无干扰3种经营模式,分析黑龙江省丹清河林场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3种天然次生林的碳贮量变化。结果表明:1)林分碳贮量排序均为目标树经营(162.74~205.85 t·hm -2)>无干扰(128.88~150.47 t·hm -2)>粗放经营(107.59~130.57 t·hm -2),且目标树经营与无干扰、粗放经营的碳贮量差异显著( P <0.05);2)林分各层次碳贮量大小依次为土壤层(57.33%~70.38%)、乔木层(28.01%~39.83%)、凋落物层(0.50%~2.69%)、灌木层(0.21%~1.00%)、草本层(0.07%~0.56%);3)土壤层碳贮量排序为目标树经营>无干扰>粗放经营,0~20 cm土层碳含量和碳贮量比重最大;4)乔木层碳贮量排序均为目标树经营>无干扰>粗放经营,目标树经营与无干扰、粗放经营差异显著(P<0.05),干材碳贮量最大,占乔木层碳贮量的46.58%~54.72%;5)灌木层、草本层碳贮量排序均为无干扰>粗放经营>目标树经营,无干扰与粗放经营、目标树经营差异均显著(P<0.05);6)凋落物层碳贮量排序为目标树经营大于粗放经营和无干扰。目标树经营能够增加林分、土壤、乔木层碳贮量,是提高东北天然次生林碳汇功能的重要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区主要人工林水保及其土壤水分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植被减少径流和泥沙的功效不同,东坡不同类型植被小区径流深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荒坡>沙棘(平茬)>沙棘+小叶杨>农地;北坡为:油松>油松+沙棘>沙棘林;东坡产沙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农地>荒坡>沙棘(平茬)>沙棘+小叶杨,北坡为:油松>油松+沙棘>沙棘。不同类型植被在生长季的土壤水分平均值均很低,其中对土壤水分利用强度由大到小分别为柠条>沙棘>刺槐,100cm以下土层,不同类型林地土壤均存在利用性干层。  相似文献   

4.
对桉树人工林间种象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Pennisetum purpureum)复合经营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比桉树纯林,桉-草经营模式的土壤容重降低了14.75%~22.12%,土壤总空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3.57% ~ 16.51%和15.39% ~ 18.67%,土壤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分别提高了6.01%~34.14%和16.95% ~43.99%,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桉-草模式下林地土壤pH值降低了9.2%~10.5%,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87.5%~24.2%;土壤全量N、P和速效N、P的含量提高7.06% ~89.99%,提高幅度的大小排列顺序为速效N>全量P>全量N>速效P,全量K和速效K含量减少,单位面积蓄积量提高14.14%.A层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幅度大于B层.桉树人工林间种象草复合经营模式,有助于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林地养分含量,促进林木生长,是比较适宜推广发展的桉树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与个体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的40个杜仲无性系叶中次生代谢物(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对杜仲个体生长发育特性与其次生长谢物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0个杜仲无性系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杜仲个体生长发育特性(遗传因素)是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积累的重要因素;芽开锭期早的个体,其次生代谢物含量高于芽开绽期晚的个体;椭圆形叶的杜仲胶含量明显高于卵形叶的个体;叶面积与杜仲胶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光皮类型的京尼平甙酸、京尼平甙含量高于粗皮类型;树木的性别、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则对次生代谢物含量无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杜仲的良种选育提供了表型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几种乔灌木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化学分析、微生物平皿培养及放线菌形态鉴定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安塞试区5种乔灌木根区0-20cm及20-40cm土层17个土样的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的数量与组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人工林与无林裸地土壤中仍然生存着数量较多的细菌、放线菌及真菌,其中各类群的数量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②不同树种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不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按灌木林>乔木林排序;③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人工林及无林裸地土壤的放线菌组成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和诺卡氏菌(Nocardia)。灌木林根区放线菌数量与种类均多于乔木;④黄土高原“沙刺人工林-微生物-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数量大,种类较多,生物活性强,对土壤物质转化及肥力提高有明显作用,在恢复黄土高原植被时应作为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7.
青冈常绿阔叶林死地被层和土壤性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明坚  陈启常 《林业科学》1996,32(2):103-110
1990年至今对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报道了死地被层现存量,死地被层(包括L、F、H三亚层)和土壤(包括A、E、B三层)中C和8种养分元素的分布,以及植物对养分元素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死地被层现存量为14.141t/hm2,其中H>F>L.死地被物中9种元素含量和贮量大小依次为C>N>Ca>Mn>K>Mg>P>Zn>Cu,而土壤中为C>N(K)>K(N)>Mg>Mn>Ca>P>Zn>Cu。与其它地区相比,本区土壤中Mn和N的含量较高而P和Ca较低.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层次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自表层至深层,C、N、Ca、Mn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K、Mg的含量均在表层较低,并在深层有较高的含量;而P、Cu和Zn则以H与A层的含量为最高.植物对元素的累积特征因元素和层次(种类)而异。各元素中以Ca的富集系数最高,N次之,Cu和Zn最低;一般而言,藤本、草本和下木层植物对元素的累积程度比乔木层和亚乔木层要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结果表明:杜仲人工林冠幅大小是直接影响杜仲鲜叶产量最关键的相关因子,其次是树高和胸径。而杜仲丛干数多少对杜仲鲜叶产量影响仅为冠幅贡献率的26.49%。而影响杜仲丛干皮重和全株皮重最主要的相关因子是杜仲胸径大小,其次是丛干数多少和冠幅大小。这些结论可为杜仲人工林不同经营目的在优良类型选择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马尾松纯林、桉树纯林和3种不同模式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主成分综合排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 N、全 P、水解 N、速效 P 和速效 K 皆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全 K 则表现相反;在各林分中,桉树纯林的土壤有机质、速效 P 含量最高,混交林次之。混交林则土壤全 N、全P 和速效 N 含量总体上大于纯林。马尾松纯林除在浅层土中速效 P 含量最高外,其他养分指标都低于桉树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养分综合评价为桉树纯林>混交林 A>混交林 C>混交林 B>马尾松纯林,表现为桉树纯林养分状况最好,马尾松纯林最差,与针阔树种的生长特性和凋落物养分归还能力有关。混交林中种植密度较大的混交林A 养分状况相对较好,表明其养分储存能力较好,消耗较少。而相同种植密度下,混交林 C 的林分土壤养分状况优于混交林 B。  相似文献   

10.
四川洪雅县3种植被模式的土壤入渗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入渗性能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指标。以四川洪雅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实施的3种植被模式(模式Ⅱ苦竹+牛鞭草,模式Ⅲ撑绿杂交竹+牛鞭草,农耕地作为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渗透筒法对其土壤入渗性能进行定位研究。据实测数据初步得出模式Ⅱ、模式Ⅲ及对照土壤入渗率与入渗时间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三种植被模式土壤入渗率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苦竹+牛鞭草(模式Ⅱ)对土壤入渗性能的改良作用较大,农耕地居中.撑绿杂交竹+牛鞭草(模式Ⅲ)的改良作用直到目前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杜仲人工林中的邻体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四川地区杜仲(Eucommia ulmoides)人工林,杜仲个体生长速度与邻体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杜仲个体为基株,3m为半径圆内的个体均被定久为邻体,采用张大勇改进的干扰指九模型和杜种的生长速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杜仲生长速度与邻体干扰指数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林内,杜仲个体之间表现为强烈的种内竞争,个体生长的动力来自杜仲各个体对资源竞争所引起的自疏作用,邻体干扰效应的存在是确定杜仲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叶林模式杜仲6—10月的生物量动态变化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杜仲枝条长度和粗度前期增长较快,而到8、9月以后,增长缓慢,在10月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5.57 cm和1.971 cm。6—8月为杜仲枝条皮干重的缓慢增长期,8—10月为杜仲枝条皮干重的快速增长期,在10月份最高,达到15.99 g;不同月份杜仲枝条皮含水率从高到低顺序为:6月>8月>9月>7月>10月,6月份最高可达74.7%,而10月份最低为68.88%。6—7月杜仲剥皮枝条干重增长不明显,7—10月为杜仲剥皮枝条干重的快速增长期,在10月份最高,达到111.63 g。不同月份杜仲剥皮枝条含水率从高到低顺序为:6月>7月>8月>9月>10月,6月份最高可达66.95%,而10月份最低为50.16%。6—9月为杜仲叶(单枝)总干重的增长期,9—10月为稳定期,9月份最高,达到48.96 g;不同月份杜仲叶(单枝)含水率从高到低顺序为:9月>8月>6月>10月>7月,9月份最高可达72.44%,而7月份最低为69.91%。不同月份杜仲叶片数量(单枝)从多到少顺序为:8月>9月>10月>7月>6月,8月份最多可达59片,而6月份最少为39.7片。建议以杜仲叶子为原料的加工产业,应在9月采摘叶子。  相似文献   

13.
白术根腐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腐病是白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危害大,防治难,必须运用综合防治方能奏效。作者通过田间调查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设计综合防治技术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种子不传播根腐病;带菌术栽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之一,从根腐病越重的田块所收获的术栽,其带菌传病的强度越高;用贮藏期间受潮伤热的术栽播种,根腐病显著加重;白术连作的,根腐病死苗率普遍较高,前茬为禾本科作物及薯蓣、黄芪、南星、补骨脂的发生较轻,前茬为棉花、甘薯、的发病较重;田间积水处的根腐病死苗率均比不积水的严重;根腐病发生与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氮、水解氮和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无显著相关性。建立无病留种田,术栽贮存中避免伤热受潮,与非寄主作物实行多年轮作,科学水肥管理等,是综合防治根腐病的重要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杜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调查了杜仲的品种类型,总结了杜仲造林及采收加工技术,强调了其药效功能,为开发利用杜种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杜仲产业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南省杜仲产业现状,给湖南省杜仲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湖南省各县市林业科技推广站收集的杜仲产业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内杜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查。结果表明:(1)湖南省的杜仲产品主要有杜仲茶、杜仲雄花茶和杜仲籽油等种;(2)湖南省杜仲产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慈利县,已有杜仲茶和杜仲籽油等产品面市,且已初步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经营模式;(3)湖南省杜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优良品种和产品原料不足、技术应用落后、管理体系不完善。针对湖南省杜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湖南杜仲产业,应确定优先发展的杜仲产品,定向培育杜仲优良品种;推广新型栽培模式;同时还应借助龙头企业带动杜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几种提取杜仲RNA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仲富含酚类、多糖、蛋白、杜仲胶等代谢物质,用普通方法提取杜仲RNA时很难将其去除,比较研究了Trizol、CTAB和热硼酸盐3种方法,发现改进的CTAB法和热硼酸盐法均能从杜仲中提取纯度较高的RNA,热硼盐法分离效果最好,凝胶电泳显示条带清晰完整,分光光度计检测OD260/OD280=1.92.用该方法提取的杜仲RNA可以进行RT-PCR、Northern-blot、RACE等分子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杜仲高生长以4-7月份生长最快,6月份达最高峰;径生长以5-7月为旺盛期,其中6、9月各有一次生长高峰;杜仲林地施肥以4-5月为最佳;施肥量为一个区间,且因树龄而异;施肥按坡台地和平地进行沟施和穴施。  相似文献   

18.
杜仲叶,皮营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杜仲叶在年生长周期中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的分析测试,表明营养物质的积累动态很有规律。但是不同海拔,不同年份以及不同品种的叶、树皮、根皮和种子的营养物质的变化有很大差异,营养物质总体含量从高到低顺序是种子、叶、根皮、树皮,光皮杜仲略优于粗皮杜仲。  相似文献   

19.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特有植物,现有资源量大。杜仲叶富含绿原酸。本文分别研究了季节,树龄,坡向,存储时间,干燥方式等几个因素影响下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征,为杜仲叶提取绿原酸的产业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给杜仲SSR分子标记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利用MISA软件对杜仲转录组序列进行了微卫星查找,共获得重复单元长度为1~6碱基的29 067个微卫星序列。分析这些微卫星序列后发现,在杜仲转录组中,长度为二核苷酸的微卫星重复单元最为丰富,占43.7%;在单碱基重复和二碱基重复这两种类型中,最主要的优势重复单元分别是A/T和AG/CT;在三碱基、四碱基、五碱基重复类型中,(AAN)n、(ANAT)n、(AANAN)n分别为其对应的优势重复单元。杜仲转录组中,微卫星的频率随着微卫星总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