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共租赁房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推出的一种新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房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立法支撑。针对当前公共租赁房立法存在的位阶较低,条文内容笼统,权利人保障措施缺乏等问题,需选择公共租赁房集中立法模式,确定法制统一、鼓励私人投资等立法原则,要在立法中明确国家是公共租赁房的唯一产权主体,把刚毕业的大学生群体纳入公共租赁房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新职工住房困难问题比较突出。从调查登记、理论推算和租赁市场等方面综合来看,成都市中心城区对公共租赁住房需求量较大。目前,成都中心城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在供给、退出机制、基础工作和监管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应从提高保有量、加大供应、强化准入管理、严格退出机制、重视日常管理、加强组织机构建设等六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关注民生     
《新农业》2010,(10):13-14
住房保障:上海首次将农村人口纳入范围 上海市政府于2010年9月发布《本市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将一些在企业工作的农业户口人员纳入公共租赁房的供应对象范围。这是上海首次将住房保障范围拓展至农村人口。上海公共租赁房的准入条件还超越了“户籍差别”和“收入差别”。《实施意见》规定,“具有本市常住户口,或持有《上海市居住证》和连续缴纳社会保险金达到规定年限”,  相似文献   

4.
利用城中村土地建设租赁住房的目的是缓解城市住房供需矛盾,根本原因是城市土地稀缺性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冲突。通过演化博弈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行为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改造行为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和所承受的合法性风险。村民的理性和满意度取决于城中村改造程序的合法性及投资回报。双方策略权衡的结果常表现为地方政府收敛于"建设租赁住房"策略,而村民为了防止地方政府的策略发生变化,倾向于采取维护自身利益的拒绝策略。通过对地方政府和村民初始状态的调整可以使其向均衡收敛演变,实现共赢的局面。因此,基于提高居民投资回报和规范城中村建设租赁住房行为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完善建设租赁住房相关的法律和程序,构建全过程的协商和参与机制,建立内外部互动的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住建部公布了《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针对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条件、运营监管、退出机制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可以较低的租金承租由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该《办法》已于7月15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6.
从城中村改造、"小产权房"清理、"空心房"拆改等方面对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租赁房土地供给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进而对郑州、广州等试点城市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租赁房的实践进行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效扩大用于租赁房建设的集体土地供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前沿来电     
《农家科技》2011,(10):4-4
国务院办公厅:保障房未完成禁盖办公楼 为确保保障房的资金到位,国务院要求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比例不低于10%。对于完不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城市,一律不得兴建和购置政府办公用房。  相似文献   

8.
《农家顾问》2014,(1):10-10
<正>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2013年12月5日下发《关于解决国有垦区特困职工家庭住房困难的意见》。意见要求:按照国务院关于改善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的要求,将国有垦区特困职工家庭纳入当地住房保障体系,从2014年起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公共租赁住房,基本解决其住房困难。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消除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的土地和住房政策障碍便是针对性措施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的土地和住房政策障,结果表明:(1)城市的土地出让制度和保障房制度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关键障碍之一.(2)城市住宅用地出让应由目前价高者得向出价高、规划合理和售价低的综合最优者得转变.(3)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完善应该分阶段进行,近期以集体宿舍和租赁为主,实现农民工有房可住;远期以租赁和自购为主,实现住者有其屋.(4)农地市场流转制度不完善和宅基地流转不合法造成农村土地利用粗放,应加强农地市场建设并尽快实现宅基地流转合法化.(5)农民工城市准入政策制定中应优先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无地农民工.  相似文献   

10.
郑斌  林育敏  龚琦  郭红喜  马喜  邱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72-13474,13501
以麻城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对农户的问卷调查资料,对该区30年来农村新建住房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新建房屋主要为改善居住条件,并以二、三层楼房为主;新建房屋房间的实际使用率不高,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所得,并且新建房负债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房租是由房屋租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决定的,而房屋租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都受到房屋交易市场所形成的房价的影响。房价对房屋租赁市场需求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房屋租赁市场和房屋交易市场的替代效应所导致,房价对房屋租赁市场供给的影响主要由房屋租售比和房价的上涨幅度决定。我国一线城市房价近十年的平均年上涨率为10%左右,这导致了我国一线城市的房屋租售比维持在极低的水平。随着房价的平稳,房租必然大幅上涨,故必须采取措施增加一线城市房屋租赁市场的供给,以供给量的大幅增加稳定房租。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电商制度的供给困境与创新路径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电商的兴旺与发展,促使地方政府不断建构关于农村电商的制度内容,以便为农村电商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基于集体行动理论,以多个电商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研究农村电商制度供给内容、运行机制与制度困境,探讨农村电商制度供给的创新路径。结果表明,农村电商制度内容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进行建构,从而实现激励内生性力量和建构长效机制的目的,进而以外部供给型和下沉公共品型两种形态进行运作,为农村电商的运行提供了制度基础。但是农村电商制度供给面临着激励机制非正式化、竞争与资本渐趋失控的风险性、电商资源悬浮于需求方等困境。因此,提出地方政府需要进行激励农村电商发展机制正规化、公共服务内容精准化与本土化、构建风险预防与庇护机制等路径创新,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基础和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森林健康风险源识别和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各种形式的风险对森林的健康状况造成的威胁,该文采用GIS技术结合风险分析方法和风险管理技术对中国林业健康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源进行了识别和管理研究,分析了如何有效地利用GIS对森林健康不同分类的风险源进行管理、规避,提高林业健康生态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林业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技术依据,并提出建立森林健康应急反应联动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租售同权”政策对学区房房价房租的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导致的金融风 险的变化进行预想,得出政策可能在短期内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同时越接近市中心、且是 重点学校学区房的房产,变化越剧烈,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只是短期有效,长期的不确定性 因素过多。  相似文献   

15.
完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作为加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既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关键举措。通过政策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总结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养老服务的创新实践和主要经验,提出农村养老服务要因地制宜,系统构建养老服务机制,配置农村养老供给形态要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共同体发展理念等建议,以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创新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丽仙  刘明彦 《农学学报》2014,4(4):109-113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提供了大量的建设用地供给,同时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逐渐凸显。笔者通过对农村宅基地使用现状问题和存在问题的阐述,分析了现行宅基地流转制度的若干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期望能够建立起合法完善的宅基地流转体系,从而真正维护农民的权益,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节能省地型住宅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艳红  于和钧  陆伟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93-12295
小城镇住宅建设是住宅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实现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而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文章对山东省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导向机制,是增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制度创新,并指出政府应在尊重农民需求意愿的基础上,结合资金供给规模和现实发展要求,合理安排不同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次序和规模,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The status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Chin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n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this article expla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system,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e shortage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and proposed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to solve problems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which are of advantages to enh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