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我国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并针对建筑垃圾管理问题从立法、政府参与、管理组织建构及产业化处理等多个维度对比借鉴了国外先进建筑垃圾管理经验,以完善我国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并探索了有效的建筑垃圾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与发达国家垃圾处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我国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的垃圾分类及处理的比较入手。作了垃圾分类状况、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垃圾收集和处理三个方面的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在梳理了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和产业与产业化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和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情况;进一步基于波特“菱形理论”对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最后对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建筑垃圾数量的快速增加造成我国资源的大规模浪费和严重的生态危机。对国外及我国内部地区建筑垃圾利用现状进行不同角度分析,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结合我国地区特点,提出了符合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方案和建议,并预测了资源化利用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建筑垃圾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已经严重地破坏与消耗了城市环境和自然资源。做好城市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从永州的实际情况出发,就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置和再生利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强城市垃圾处理的对策。以期为建筑垃圾正确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阳 《技术与市场》2007,(11):15-15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统计,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垃圾就有4000万吨.我们发现,建筑垃圾的处理均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极易造成环境污染.而建筑垃圾中80%以上的砖瓦及混凝土碎块可加工成不同粒径的再生骨料,并可代替部分天然骨料,用于配制再生绿色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深入分析了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现状,从管理体系、设施建设、再生产品应用及监管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思路及对策。由于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已基本构建,未来应持续完善管理体系,落实设施建设保障,拓宽再生产品利用途径,构建全闭环监管体系,建立"过程可控、全产业链、低碳绿色"的建筑垃圾处置新格局,以助力南京市"无废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上海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而日本的垃圾分类堪称“世界典范”,单是垃圾分类和处理方式就高达518种,有着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制度、严格的监管体制、有效的奖励机制,在明确的责任分担、宣传教育的到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值得中国借鉴与学习。通过研究日本的垃圾分类现状,从国家、公民和社会三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垃圾分类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餐厨垃圾因具有高含量的生物质能成为一种资源型垃圾。从一方面分析了我国餐厨垃圾的特点,从另一方面重点探讨了目前餐厨垃圾的主要处理技术和优缺点,以期为我国餐厨垃圾处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岩松 《绿色科技》2013,(12):150-151
指出了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和电子电器设备的广泛运用,电子垃圾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固体废物,电子垃圾资源化也已成为我国高度关注的焦点。阐述了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政策和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电子垃圾资源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电子垃圾资源化向产业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2018年武汉市启动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试点推进,通过分三步走来逐步实现全面分类,至今时间任务过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分析了武汉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存在对垃圾分类相关的认识不太明确、垃圾分类制度的相关机制不太健全、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项目结构不太合理3个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武汉市采取提高垃圾分类制度的认识水平、健全垃圾分类制度的配套机制、加快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调整三项对策。以促使提高政府垃圾分类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化走向精细化。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环境、资源三者矛盾尖锐。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寻求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方式是最核心的问题。而风景园林设计的宗旨——人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正与之不谋而合,因此将二者结合顺应了其本质的联系,具有天然的优势。文章提出了园林建设中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分类方式和多种用途,以便帮助解决大量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同时也是对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利用过程的展示。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于城市扩建、改建等形成的建筑垃圾量日趋增多。而对建筑垃圾的认识、分类以及有效的再利用能有效建筑垃圾的堆放,不仅对由此造成的土地面积占用、环境污染等将大大改善,还能增加新的生产材料,节约能源,增加资源种类等。对建筑垃圾合理的处理、回收利用对生产及生活是行之有效的;建筑垃圾的合理利用,对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是前景广阔的。  相似文献   

14.
王挺 《绿色大世界》2013,(4):223-226
对北京市近些年来的生活垃圾产量趋势及垃圾处理现状做了简要地分析,在垃圾产生量基本趋于稳定的情况下,着重探讨了从垃圾产生源头做起,实现垃圾有效减量。提出了全面改变以末端为主的被动管理理念,为北京市的垃圾减量及城市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曹超学 《绿色科技》2022,(4):237-240,245
界定了垃圾范围,并对目前垃圾分类的经济学分析现状进行了综述.从垃圾分类的公共物品视角出发,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探讨了垃圾分类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收益以及监督成本、居民时间成本和相关设施设备三方面的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外部收益和外部成本应为政府政策的切入点,并提出了通过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货币及非...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北海市垃圾转运站的现状,从垃圾转运站、环境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存在问题,结合该市实际情况,对转运站的改造、建设、运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技术与市场》2007,(1):15-15
目前,国际、国内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粪便等城市垃圾的处理通常都是采用填埋、堆肥、填海等方式,这些方式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设备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外,还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8.
工业建筑主要是指能够为人们提供从事于各种生产活动的构建物和建筑物。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浪潮推进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我国工业建筑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工业建筑的设计规范和高水平有助于提高工业建筑的整体质量,有利于促进我国工业建筑事业的发展和为业主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价值。结合笔者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主要从我国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任务要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宋金成 《绿色科技》2023,(10):187-191
随着各地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开展,大部分现有垃圾转运站已不能适应当前垃圾分类转运需求和人民群众对周边高质量生态环境的诉求。通过分析现状中小型垃圾转运站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转运站提标升级的要点,并通过具体工程实践案例,对转运站提标改造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建议中小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在改造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总图布置、环保工艺、建筑风貌等因素,做到站内车辆运输路线合理、回车场地充足、臭气和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建筑风貌与周边环境和谐,最终营造出运行高效、安全环保的“邻利型”环卫设施。  相似文献   

20.
首先阐述生态建筑学的产生及生态建筑的概念,并从建筑环境的规划、建筑形态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资源利用以及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等各个方面分别论述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