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叶荣和 《内陆水产》2006,31(5):54-54
2005年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和永安镇人民政府在永安镇。一村共同实施了“斑点又尾鮰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试验项目。4月3日放养鱼种.10月28日测产验收,13340m。池塘共计产鱼10117kg,其中斑点叉尾鮰7160kg、平均规格0.50kg/尾.鲢鱼2957kg,规格0.62kg/尾。每667m^2产斑点又尾鮰358kg,产鲢鱼147.85kg:每667m^2产值6318.6元.纯收入3298.6元,投入产出比1:2,经济效益明显。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大规模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成鱼所需的大规格鱼种,提高放养鱼种的成活率。笔者于2007年6月至8月在水库进行网箱高密度培育斑点又尾鮰大规格鱼种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4~6cm的夏花鱼种,经过55d培育,规格达到了88尾/kg,平均成活率87.9%,饲料系数1.30。  相似文献   

3.
用5口面积均为2亩的池塘进行德克萨斯选育品系斑点叉尾鮰夏花至鱼种的培育,放养密度每亩6000尾,饲养111~114d,斑点叉尾鮰平均尾重从0.08g长至43.55g,饲料系数1.31,成活率85.1%,平均亩净收入1721.64元,投资回报率53.9%,显示了良种斑点叉尾鮰苗种良好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4.
2005年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和永安镇人民政府在永安镇一村共同实施了“斑点叉尾鮰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试验项目。4月3日放养鱼种,10月28日测产验收,13340m2池塘共计产鱼10117kg,其中斑点叉尾鮰7160kg、平均规格0.50kg/尾,鲢鱼2957kg,规格0.62kg/尾。每667m2产斑点叉尾鮰358kg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精养斑点叉尾鮰的经济效益,美国俄克拉何马洲立大学水产研究站在精养斑点叉尾鮰(400尾/m^3)的水泥池中混养罗非鱼25、50、70尾/m^3与单养斑点又尾鮰的进行比较试验了放养的斑点叉尾鮰平均体重为1.93g,混养的奥利亚罗非鱼平均体重为35.9g。  相似文献   

6.
在面积 0.67 hm2,水深 1. 5 m的池塘中投放体长为 3 cm的斑点叉尾鱼苗 9万尾,用干红虫饲养 188 d,共产大规格斑点叉尾鱼种 1 174 kg,平均规格 62尾/ kg,养殖成活率 87. 5%,每 667 m2获利 3 780元,投入产出比为 1∶ 1.87。  相似文献   

7.
斑点叉尾鮰烂尾病是一种柱形曲挠杆菌和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对6cm以上大规格鱼种和成鱼形成危害。这种病发病快、流行广、死亡率高,对斑点叉尾的养殖构成很大危害。 1斑点叉尾鮰烂尾病的症状及诊断 斑点叉尾鮰烂尾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鱼鳍外缘和尾柄处肉眼可见黄色或白色粘性物质,继而尾柄、尾鳍处充血,发炎、糜烂。春秋水温较低情况下,常继发水霉病。烂尾处继续发展可导致细菌性败血症,各脏器均出现不同层次的病变。 2防治措施 2.1预防为主 斑点叉尾对硫酸铜、敌百虫、漂白粉等比较敏感,在养殖过程中无法使用这…  相似文献   

8.
1995年7月2日在本所试验池塘中放养17500尾斑点叉尾鮰.面积1.6亩,放养规格3cm,混养3cm花白鲢1500尾,经过100天饲养.斑点叉尾鮰成活率72%。产值34500元.纯收入18500元,投入产出比为1:2.16。  相似文献   

9.
使用面积2668m2的池塘进行斑点叉尾鱼回大规格鱼种培育试验,通过合理投喂、采取有效的水质调控和疾病控制,结果共收获斑点叉尾鱼回大规格鱼种1090.6kg,平均规格41.5g/尾,成活率为87.6%,平均每667m2利润为1680.5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浅漏水塘养殖斑点叉尾Hui,放养10-16cm斑点叉尾Hui鱼种,经过6个多月的养殖,平均体重502g,667m^2产量352kg,成活率99.5%,每667m^2利润为1750元,投入产出比为1:1.36。试验结果表明,浅漏水塘养殖斑点叉尾Hui确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鮰在宁夏地区人工繁育技术的适宜条件,针对宁夏地区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需求,分别开展了不同催产素配组及亲鱼人工配组的方法对斑点叉尾鮰催产率的影响、不同孵化温度对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及斑点叉尾鮰当年苗种培育试验。结果显示:水温23. 5℃条件下,使用催产药物可以使斑点叉尾鮰亲鱼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产卵,且使用组合药物的催产率优于单纯使用一种药物的催产率,但是催产效果不明显。人工辅助配组产卵与池塘自然产卵相比,人工辅助配组产卵可以提高亲鱼的产卵率;斑点叉尾鮰受精卵最适人工孵化温度为24℃~26℃;适宜产卵温度为23℃~27℃。鱼种培育试验表明:斑点叉尾鮰在宁夏地区一龄鱼种生长比较快,从乌仔到一龄鱼种培育阶段建议放养密度在37. 5万尾/hm~2~45万尾/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鮰俗名沟鲶,原产于北美洲的淡水和咸水水域中。斑点叉尾鮰生长快、产量高、市场需求大,目前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但是斑点叉尾鮰养殖也存在病害多,死亡率高的问题。2009年3月中旬至5月11日,重庆市涪陵区梓里乡平安村庞家坝养殖场的斑点又尾鮰爆发传染性套肠症,因病死亡的规格10-440g的斑点叉尾鮰达646.5kg,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提高鮰鱼养殖技术,促进峡江县鮰鱼产业化发展,我们于2004年在江西省峡江县鱼种场利用美国大豆协会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全植物性蛋白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进行了斑点叉尾鮰夏花养至鱼种的示范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三口试验池塘中斑点叉尾鮰经过109d饲养后平均体重从1.07g长到38.81g。鱼的总产量为1615.4kg,平均成活率为86.8%。三口池塘饲料的平均系数为0.96,净收入为1646.05元/亩,投资回报率平均为62.3%。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合理的养殖模式,采用优质饲料,是实现健康养殖,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我站在朋口镇张家营村进行斑点叉尾鮰水花培育和夏花培育鱼种生产试验。5月18日从湖北省武汉调入斑点又尾鮰水花16万尾,经过25天培育,收获规格3~4厘米夏花14万尾,大部分外售,自留4万苗培育到2006年春节,收获10~16厘米的鱼种3.36万尾,总盈利4.25万元。现将试养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属鲶形目、细科,原产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并很快在中南省区大面积推广。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一渔场从2001年起,连年从四川引入斑点叉尾鮰夏花育种并养成食用鱼,至2004年以后,每年产出商品规格0.5.1.5k左右的斑点叉尾鮰食用鱼5万kg以上,初步形成了一套规模化高效养殖的生产技术,并于2005年承担了黑龙江省农业重点科技开发项目斑点又尾鮰的繁育养殖。2007年人工繁殖又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孙建  宋文会 《水产养殖》2005,26(5):19-20
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鲶,属鲶形目鮰科鱼类,杂食性,喜群食,多栖息于水体底层,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杂食性名贵经济鱼类。其适温范围0~38℃,正常生长溶氧2mg/L.最适3.5~7mg/L.pH值5~8.5,盐度范围0.1%~8%,试验考虑到斑点叉尾鮰耐低温,经济效益好的特性,开展了斑点叉尾鮰高密度流水养殖.首创了新疆地区斑点叉尾鮰高密度流水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一、我国斑点叉尾鮰产业趋势分析1.2016年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分布与产量预测(1)2016年商品饲养的鱼种数量来源2015年全国斑点叉尾鮰孵化鱼苗近12.5亿尾(其中湖北省约11亿尾),鱼苗成活数量为9.7亿,培育鱼种约为6.8~7.1亿尾,目前进入商品饲养初期时因病害大约损失近0.45亿尾。实际全国进行商品饲养的鱼种数量约为6.5~6.8亿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池塘网条养殖斑点叉尾鮰的高产技术,探索出池塘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最佳放养模式。我们于2005年在沈高夹河进行了同规格网箱中放养不同规格同一密度与同一规格不同密度的斑点叉尾鮰养殖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9.
李进村 《科学养鱼》2003,(10):44-44
随着斑点叉尾鮰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疾病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斑点叉尾鮰烂尾病(Tail-rot dis-ease of channel catfish),造成鱼苗、鱼种大批死亡,给斑点叉尾鮰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02年9~10月,我县几处养殖场均发生斑点又尾鮰烂尾病,由于发现早,治疗及时,此病得到控制,同时出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就斑点叉尾鮰烂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区斑点叉尾鮰鱼苗供应自给率低的状况,于2000年~2002年在那马水产中试基地进行了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技术试验。2000年9月选择后备亲鱼198尾,培育至次年4~5月间产卵,共获得卵块35块,产卵率为35.4%,平均受精率87%,孵化出卵黄苗36万尾,培育至2.8cm规格时存活34.4万尾,成活率9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