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浑水滴灌过程中不同类型滴头堵塞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滴头类型对浑水滴灌滴头堵塞的影响过程,选取7种滴头、配置2种浑水进行周期性间歇灌水试验,提出了滴头结构系数指标,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滴头的堵塞状况。结果表明:滴头类型是影响滴头堵塞的重要因素,滴头结构系数可作为衡量不同类型滴头抗堵塞性能的重要指标,滴头抗堵塞性能随着结构系数增大而提高。结构系数相同的2种不同浑水试验后,圆柱滴头的平均相对流量均大于片式滴头,当结构系数为2%时,2种浑水试验后,圆柱滴头的平均相对流量分别为91. 66%和79. 63%,而片式滴头的平均相对流量仅为75. 84%和65. 08%;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片式滴头比圆柱滴头更容易发生大部分滴头整体堵塞现象;不同类型滴头堵塞物质量随着结构系数增大而减小,圆柱滴头和片式滴头结构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E1、E2、E3和E4、E5、E7、E6,2种浑水试验后,滴头堵塞物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E3、E2、E1和E6、E7、E5、E4。  相似文献   

2.
滴灌灌水器及其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灌水器的水力学及其类型,分析了影响滴头选择的多种因素,土壤条件,作物需水量,灌溉水质以及管理限制均能影响滴头的选择,正确评估这些因素可为滴灌设计中滴头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典型压力补偿滴头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静  李光永  刘志烽 《节水灌溉》2006,(5):29-31,34
在滴灌工程中,滴头是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压力补偿滴头具有出水流量不受压力变化影响、抗堵塞性较好、具有自冲洗功能等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研发的热点。评价了管上孔口式、内镶片式和内镶圆柱式3种压力补偿滴头的压力补偿原理和结构形式,分析了其发展动向,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压力补偿滴头研发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节水灌溉微滴头的快速开发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介绍了根据流道的流体力学原理进行的微滴头迷宫形流道设计,面向工艺的结构CAD模型的生成,以及利用快速成形制造技术进行样件和一体化实验原型的快速制备,通过水流量实验完成微滴头的快速定型。开发的微滴可直接应用于灌溉生产实际中,实现了节水微滴头的快速开发。  相似文献   

5.
线源滴灌土壤湿润均匀性的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线源滴灌设计中,滴灌管出流均匀性与土壤湿润均匀性有本质不同,前者仅仅是后者必要的基础,但是要保证线源滴灌土壤湿润均匀性,还需要考虑滴头间距、滴头流量、滴水量和土壤质地的差别。对影响线源滴灌土壤湿润均匀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所用土壤为沙土和沙壤土;滴头间距为30 cm和50 cm;滴头流量为0.3~4 L/h;滴水量为10~25 L不等。试验表明,沿滴灌管方向的土壤湿润均匀度取决于湿润区的交汇程度,而湿润区的交汇程度又取决于土壤湿润区水平运移宽度和滴头间距。沙土沿滴灌管方向的土壤湿润均匀度随滴水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沙壤土的相应指标则随滴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土壤湿润均匀度随滴头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线源滴灌设计时,粘粒含量较少的土壤应该有一定的设计湿润深度和较小的滴头间距才能保证其湿润均匀度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论对完善滴灌技术设计理论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灌水器作为滴灌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滴灌系统的灌水质量和使用寿命。【目的】针对我国滴灌系统推广应用中普遍存在的灌水均匀度低、滴头易堵塞等技术问题,在对压力补偿式滴头工作原理研究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滴头的压力补偿区和流道结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选定硅胶作为弹性膜片的原材料,并确定了弹性膜片的结构参数;根据Ansys-Fluent软件模拟的不同流道结构的流场分布特点及流道不同结构参数条件下的水力性能特点,确定了滴头流道的结构形式和结构参数。【结果】通过产品试制及实测试验,研发的压力补偿式滴头的制造偏差系数为2.05%,流态指数为0.048,灌水均匀度为96.34%。【结论】结构优化的滴头的压力补偿性能好,灌水均匀度高,可在高效滴灌技术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流道长度对内镶贴片式滴头性能参数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4种水平处理的试验,初步研究了流道长度对内镶贴片式滴头流量及其他参数的影响,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给出了本文条件下流道长度与滴头流量关系表达式,并得出了流道长度与滴头流量之间可用指数关系来表达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迷工滴头内流动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笛卡尔坐标系下时均Navier-SEtokes方程,采用加罚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圆弧型迷宫”式滴头内流动场,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对滴头内流动场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防堵塞要求,对该滴头进一步优化设计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型螺旋式抗堵塞滴头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涡流原理 ,设计一种长流道螺旋式渐变水道的新型滴头。利用沿程与局部水头损失的消能和调节作用 ,保证了滴头出水有较高的均匀度 ;在流线型流道中的涡漩水流 ,形成了滴头的自冲洗和抗堵塞性能 ,配合以滴头的可拆卸设计 ,使滴头堵塞不再成为影响滴灌系统寿命和灌水质量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滴头作为滴灌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反映了整个滴灌系统寿命、节水性及灌水的均匀性。流道的堵塞问题一直是抑止滴灌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而随着再生水滴灌、微咸水滴灌、雨水滴灌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滴灌系统抗堵塞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堵塞问题成为了滴灌技术研究的热点。分析了滴头堵塞诱发的研究现状,就流道内的堵塞诱发因素、诱发过程、生物膜的存在对于堵塞的影响、流道内生物膜生物、物理特征以及控制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测量技术提出了有关流道内生物膜微生态多样性、生长特征等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