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水稻生产系统固碳能力与碳足迹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对湖南省典型水稻生产系统的固碳能力与碳足迹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早稻、中稻和晚稻生产系统固碳能力分别为3 901.7、5 375.2、4 852.3 kg C/hm2,3个水稻生产系统每生产1 kg的经济产量相当于固定0.61、0.67、0.65 kg C。早稻、中稻和晚稻生产系统的生产资料碳足迹分别为0.172、0.133、0.139 kg CO2equi./kg。早稻、中稻和晚稻生产系统的生产资料碳足迹以化肥最大,其次是电力和柴油的碳足迹。  相似文献   

2.
2020年3月23日,“三一工程”双季稻高产攻关示范2020年度工作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按照“三一工程”首席专家袁隆平院士提出的目标,会议确定了2020年在湖南省内“三一工程”12个县(市、区)攻关基地开展以第3代杂交水稻为核心的双季稻高产攻关示范,每个基地示范面积为2 hm2,目标是作杂交晚稻的第3代杂交水稻单产达到12 t/hm2,早稻品种单产6 t/hm2,周年水稻产量达到18 t/hm2以上。  相似文献   

3.
邓文  杨玉 《作物研究》2012,26(2):122-126
以播种面积集中度指数、波动指数为主要指标,对湖南近10年优质稻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播种面积的集中度指数、波动指数排序分别为优质晚稻>优质早稻>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优质中稻及一季优质晚稻>优质晚稻>优质早稻.明确了湖南优质稻播种面积稳定区、相对稳定区、波动区,并提出了湖南优质稻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1985年,笔者对杂交稻早熟新组合威优35、威优64、威优49及汕优125进行双季早稻、一季中稻、一季晚稻、双季晚稻及中稻收后蓄再生稻五种种植方式试验,对生育期较长的威优6号则采用了一季中稻、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三种种植方式。双季早稻于3月28日播种,一季中稻于5月14日播种,一季晚稻(迟播中稻)于6月5日播种,双季晚稻于 7月 5日播种。 5月 14日播的中稻收割后蓄再生稻。试验设在本所的同一丘稻田,成土母质为四纪红壤,pH值5.9(水浸),有机质含量3.55%,全量N、P_2O_5、K_2O的含量分别为0.20%、0.14%、1.80%。小区面积2厘,一次重复。各期均进…  相似文献   

5.
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长江中下游稻区选择19个样点,将每个样点近20年(1979-1998年)的水稻产量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分为两组,一组结合当地水稻生态试验或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用于CERES Rice模型中遗传参数的调试,另一组用于检验该模型在研究区域的适用性。通过对未来气候变率变化(ΔCV)的3种假设并利用WGEN(天气生成器),将每个样点基于3种平衡GCM(大气环流模型)的CO2倍增气候变化情景文件改进为兼顾气候及其变率变化(CC+ΔCV)的9种情景文件。在上述各情景文件下分别运行CERES Rice,并将模拟结果与本底气候 (Baseline)下的模拟值进行比较,再结合蒸散比(β)和产量波动系数等算法,评价了CO2有效倍增时CC+ΔCV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2有效倍增时,随着ΔCV的增大,不同稻作制度下水稻高温热害将愈演愈烈,早稻和晚稻受低温威胁将显著减轻;水稻生长季内干湿状况较目前无明显差异,但季节性干旱和暴雨的发生频次呈增加之势;研究区域不同稻作制度下的水稻生育期均明显缩短,ΔCV增大对生育期无显著影响;不论是单、双季稻,还是灌溉或雨育水稻都显著减产,其中中游稻区的减产幅度大于下游稻区,单季稻和晚稻的减产幅度大于早稻,UKMO、GISS情景下的减产幅度大于GFDL情景;研究区域不同稻作制度下的水稻进一步减产,且稳产性变差,但良好的灌溉条件可以减缓水稻产量的年际波动。  相似文献   

6.
富优3号   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生育期适宜,适宜于一季中稻区和南方早晚稻区引种、试种.   在四川作中稻全生育约149d,在广西作早、晚稻约120d.株高约110cm,穗长24cm,穗着粒152.5粒,结实率89%,千粒重约26g.2002年参加云南省水稻区试,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平均单产9976.5kg/b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14.01%,其中在宾川试验点产量达14925.0kg/bm2,较对照增产达21.34%.2002年参加广西水稻晚稻组区试,较对照特优63增产6.7%,位居第一;2003年参加广西早稻组区试,名列第一,较对照特优63增产8.1%.……  相似文献   

7.
《中国稻米》2005,(2):51-51
粮食稻谷早稻中稻晚稻中国粮食及水稻生产情况表 (2003年 )地区全国总计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播种面积(千公顷)99410.1141.3258.15944.02833.74051.52743.34013  相似文献   

8.
杂交早稻配二季晚粳(简称早杂晚粳)是湖北省在水稻生产中开辟的一条新途径。经过连续四年的系统试验和较大范围的扩大示范,它显示了强大的优势和生命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展杂交早稻,是打破我省目前早稻产量徘徊局面的有效途径。早稻在我省是得天独厚的一季作物,既无致害的低、高温影响,又无旱涝威胁,一直被认为是稳产高产作物。但近几年来,早稻生产出现了徘徊被动的状况,远不及二季晚稻生产的发展速度。“六五”期间,由于杂交晚稻的发展和常规晚粳良种的更新,生产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大缩小了早、晚稻之间的产量差距。1979年,早、…  相似文献   

9.
2005年早晚两季在湖南省长沙县进行了水稻测苗定量施肥(SSNM)与习惯施肥(对照)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SSNM比对照的氮肥用量减少,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增加,产量略有增加但不显著。其中,氮肥用量早稻比习惯施肥减少33.3%,晚稻减少18.6%,产量分别增加2.0%和3.0%。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9.8 kg/kg和5.0 kg/kg,吸收利用率分别增加24.7和9.3个百分点。生产示范与田间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浙江省的水稻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它能定量、直观地表达水稻产量空间变化。1987年与1977年相比,浙江省有87%的县市增产;而1997年与1987年相比,有76%的县市减产,而且减产幅度大。1977~1987年水稻总产增加以单产为主要驱动力,而1987~1997水稻总产减少以面积为主要驱动力。近十年来水稻总产呈下降趋势,未来浙江省水稻面积将进一步减少,总产也随之减少。浙江省水稻单产和趋势产量呈上升趋势,气象产量的年际变化呈剧烈波动特征,水稻播种面积变化呈抛物线型。在单产的年际变化中,技术水平和社会因素对水稻、 早稻及早中稻、 晚稻及迟中稻的影响不足30%,气象条件的影响70%以上,即在水稻单产的年际变化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比技术水平和社会因素都要大。  相似文献   

11.
温度变化对湖南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匡勇  郑华斌  黄璜 《作物研究》2011,25(6):538-543
用湖南省气象局提供的1999~2008年气象数据分析了湖南温度的变化趋势及湖南1999~ 2008年的水稻产量和温度变化问的关系.结果表明:1999~2008年湖南省温度上升明显,双季稻生长季节的平均温度上升了1.3℃,早稻季的平均温度上升了1.6℃;湘南早稻季产量与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湘北双季稻的平均产量与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有利于早、晚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水稻新品种试验是育种者筛选和鉴定选育品种和品种审定的关键环节,产量是衡量品种优势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早稻组、一季晚稻组品种为材料,对试验产量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含水量对产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含水量高低直接影响了各品种产量,两种计算方法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按照标准含水量来统一折算产量的方法能有效避免多种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真实地反映各品种产量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水稻生产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上世纪70年代杂交水稻育成以后,湖南双季晚稻生产出现了一个飞跃,每667m^2单产由350kg提高到了500k。但自1985年以后,水稻单产徘徊不前,早稻或晚稻单产500k/667m^2的瓶颈近20年没有突破。这其中原因之一是水稻品种的选育方向由产量向抗逆性和米质转变,并得到了较大的改进,从“今日不卖湖南米”到目前生产出的“超泰米”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在四川省德阳市进行大田水稻直播试验,以早稻、早熟中稻、中熟中稻、迟熟中稻等4种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茬口(前茬作物分别为蔬菜、油菜和小麦),研究不同茬口和品种类型对直播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茬口及品种类型的科学搭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播种至齐穗、齐穗至成熟的生育期缩短;早稻、早熟中稻、中熟中稻的产量先增加后下降,迟熟中稻的产量显著降低。蔬菜茬口和油菜茬口以中熟中稻的产量最高,分别为8.47 t/hm~2和9.30 t/hm~2,小麦茬口则以早熟中稻的产量最高,为7.99 t/hm~2。随着播期的推迟,早熟中稻、中熟中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早稻、迟熟中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呈降低趋势。由此可见,成都平原蔬菜茬口和油菜茬口水稻直播以选用中熟中稻品种较为适宜,小麦茬口水稻直播则选用早熟中稻较好。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衢州市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每年种植面积达 1 5万 hm2 。但长期以来 ,水稻种植以高产为目的 ,经济效益不高 ,种植面积逐年下降 (近 5年早稻种植面积净减 1万 hm2 )。随着中国加入 WTO时间的临近 ,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依靠科技进步 ,优化水稻生产技术 ,开发引进高科技成果 ,是提高水稻生产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也是提高水稻生产竞争能力的正确途径。一、衢州市水稻生产主要特点及经济效益低的原因1 .双季稻占主导地位每年 1 5万 hm2水稻面积中 ,早稻占 6.78万hm2 ,晚稻占 8.2 4万 hm2 ;平均早稻每 hm2产量 492 9…  相似文献   

16.
1999年福建省水稻品种(组合)抗稻瘟病鉴定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各育种单位、各地 (市 )县种子部门提供的水稻新品种 ,从中筛选出高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更好地为粮食生产服务 ,该农技站继续承担省、市、县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圃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 参鉴品种 (组合 )省区试品种 (组合 )早季 51份 ,晚季 55份 ,闽西稻区龙岩市区试品种早季 11份 ,晚季 11份 ,上杭县区试品种早季 12份 ,晚季 9份 ,省主栽品种早季 2 8份 ,晚季 2 5份 ,早、晚稻共 2 0 2份作早晚稻瘟病鉴定品种 ,诱发品种用高感稻瘟病的品种 ,早季浙 884 ,汕优 77,晚季汕优桂 32 ,汕优6 3,珍优一号混合播种…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展示湖南省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成果,交流项目实施经验,促进全省水稻生产持续稳定发展,2012年7月9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召开了"湖南省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早稻现场会议",来自全省50个"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示范县(市、区)的农业局局长、14个市(州)农业局主管局长、5个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项目县(市、区)农开办负责人、  相似文献   

18.
麻基膜水稻机插育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育秧盘底面垫铺麻纤维基膜进行机插水稻育秧并考察其秧苗素质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采用麻基膜育秧可以显著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发育;秧苗根系盘结好,不易散落;机插后秧苗返青快,分蘖早,产量有明显的提高,在增产幅度上以早稻最大,中稻次之,晚稻最小。麻基膜水稻机插育秧为解决水稻机插育秧中普遍存在的散秧落秧问题提供了简便高效的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早蓄晚灌"节水条件下轻简栽培模式对双季晚稻产量与物质转运的影响,于2016年在湖南省冷水滩区梯冲田进行了人工移栽、抛秧、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旋耕人插人收+晚稻免耕人插人收模式的晚稻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高1.03%~24.15%;产量与千粒重和每株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处理水稻茎鞘和叶片物质输出率为23.62%~37.79%,物质转换率为18.82%~40.47%,以早稻旋耕抛栽机收+晚稻免耕人栽机收模式最高;不同处理对水稻叶片转运特性的影响高于茎鞘,对物质输出率的影响高于物质转换率,对表观输出量的影响相对较低。综合考虑水稻产量、适度规模化生产和农村劳动力条件,开发适宜农机具,改进机插抛秧技术,梯冲田水稻生产应以早稻旋耕抛栽机收,早稻生长后期蓄水,晚稻免耕机插(抛栽)机收模式为宜。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新组合品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在浏阳市永安镇将11个新培育的杂交水稻组合作一季中稻和双季晚稻栽培,比较其产量表现、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等综合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参试品种产量表现高于对照,其中荃9311A/RC6株型适中、穗大粒多,综合性状表现优于其他参试品种和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