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类型土壤对柑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年和2003年测定了湖南西部红砂土、红泥土和紫色土9年生枳砧柑园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以及柑的生长结果情况.结果表明:3种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红砂土和红泥土速效氮、磷偏低,紫色土速效氮、磷含量不足;紫色土、红砂土速效钾适量,红泥土速效钾缺乏;紫色土有效钙、镁含量充足,红砂土与红泥土二者有效钙、镁缺乏;除红砂土和红泥土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充足外,其他所测微量元素缺乏,因而柑产量不高,果实达不到优质果标准;3种土壤类型中,红砂土整体营养水平较高、土质疏松,因而红砂土柑产量和品质都优于紫色土和红泥土.  相似文献   

2.
在红椎种子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采用不同方式清水浸种和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种,营养土用红壤、火烧土、泥田土、谷壳、家禽粪、牛大便、钙镁磷等不同配置,经过一定时间发酵形成轻基质营养土,进行了容器育苗技术试验,结果显示:应用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种的种子育苗平均发芽率,比应用清水浸种的种子育苗平均发芽率提高4.1%,轻基质容器育苗1年生的苗木,应用ABT3号生根粉溶液浸种育苗生长的苗木生长量平均高度、径粗、冠幅,分别比应用清水浸种育苗生长的苗木生长量平均苗高大11.23%、径粗12.50%,苗冠大6.12%。  相似文献   

3.
经试验证实,前期用温室育苗,后期移入适合的营养土容器内培育袋苗,和进行叶面追肥能在半年内育成墨西哥柏壮苗出圃。营养土以80%红壤土,19%火土,1%复合肥配制最好,叶面肥以喷施宝效果最佳,叶面宝、植宝素次之。  相似文献   

4.
经试验证实,前期用温室育苗,后期移入适合的营养土容器内培育袋苗,和进行叶面追肥能在半年内育成墨西哥柏壮苗出圃。营养土以80%红壤土,19%火土,1%复合肥配制最好;叶面肥以喷施宝效果最佳,叶面宝、植宝素次之。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红椎 (Castanopsis hystrix) 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人工林的土壤肥力状况,选择土壤 pH 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作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 联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红椎纯林、红椎—湿地松混交林和湿地松纯林的土壤肥力,并进行综合排序。结 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大体呈减小趋势,而 pH 值、 全磷和全钾含量在不同土层中无显著性差异;红椎纯林在综合评估模型中得分最高,土壤肥力最好,红 椎—湿地松混交林次之,湿地松纯林最差。  相似文献   

6.
南亚热带红椎和湿地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的土壤肥力状况,选择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作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红椎纯林、红椎—湿地松混交林和湿地松纯林的土壤肥力,并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大体呈减小趋势,而pH值、全磷和全钾含量在不同土层中无显著性差异;红椎纯林在综合评估模型中得分最高,土壤肥力最好,红椎—湿地松混交林次之,湿地松纯林最差。  相似文献   

7.
对杉木林林分改造树种山杜英、樟树、黎蒴、红锥和火力楠形成的5种纯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凋落物储量和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杜英、樟树、藜蒴、红椎和火力楠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30、1.19、1.24、1.29和1.16·gcm~(-3),山杜英和红椎的土壤容重显著大于樟树和火力楠,土壤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相反。5种林地的土壤p H值在4.3~5.1范围,属强酸性土壤。山杜英和樟树林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火力楠中等,藜蒴和红椎较低,土壤全磷含量排序为火力楠樟树藜蒴红椎山杜英,土壤全钾含量为红椎山杜英樟树火力楠藜蒴。土壤碱解氮含量为樟树火力楠山杜英=藜蒴红椎,土壤有效磷含量为红椎樟树山杜英=藜蒴=火力楠,土壤速效钾含量为樟树火力楠藜蒴红椎山杜英。  相似文献   

8.
不同基质对扦插移植容器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不同营养土容器育苗的方法,将当年扦插苗移至在不同成分不同比例的营养土的容器里进行试验,经分析选出一种适宜检柏容器苗生长的基质,为今后推广应用营养土容器苗的繁育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金花茶高空压条繁殖技术,分别利用苔藓和营养土作为基质,开展了金花茶高空压条繁殖研究。结果表明:以苔藓作为基质的成活率略高于营养土基质的成活率,但在培养后期,以营养土作为培养基质的压条苗根系较苔藓培养压条苗的根系粗壮,且长势旺盛。  相似文献   

10.
红锥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文章对红锥育苗系列技术进行了探讨,具体在种子催芽、容器苗营养土配方、幼芽与幼苗移植、不同苗床育苗等4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锥种子室外沙藏催芽优于室内沙藏催芽;红锥幼苗适宜在通气良好、土壤肥力较高的苗床上生长;种子发芽后以长出真叶的幼苗阶段移植上袋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立地与栽培模式对红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实验中心范围内红椎林分的生长调查表明,红椎的生长受立地条件的影响较大,在上层深厚、肥活的土壤上种植,其生长明显优于土层浅薄、贫瘠的土壤:在坡积土上的生长显著优于原积土。在同一坡面上,7年生长红椎林,下坡蓄积达107.80m^3.hm^-2而上坡仅为16.63m^2.hm^-2。红椎的生长也受海拔的影响,在平岩1土壤、地位指数相同的条件下,红椎在低海拔的生长也有影响,营造混产有促进红椎的生长,且以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容器苗黄化病的防治甘月红,李朝庆湿地松容器亩黄化病属非侵染性病害,病源主要有三种:一是营养土配方及调制不合理。表现在配方中缺少菌根土、营养土肥力差、质地太细(透水透气性差),或者营养土没有充分拌匀,没有彻底消毒。二是育苗场地积水过多过久。三是苗...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马尾松、红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为南亚热带地区马尾松-红锥混交人工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马尾松和红锥纯林及其混交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林分和土层深度容重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和红椎纯林及其混交林间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马尾松纯林土壤容重显著高于红椎纯林及其混交林,而混交林持水能力和孔隙度显著高于纯林。3种林分土壤pH值均为强酸性,有机质含量为二级标准,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均在混交林中最高。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纯林中显著高于混交林,而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均在混交林中最高,其中土壤氮素表现为丰富等级,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出缺乏或极缺乏等级。混交林能够显著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养分有效性和土壤肥力;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微生物活动和营养元素分解,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混交林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导热性、紧实度以及保水能力显著高于纯林。土壤的氮磷钾现实供应能力显著高于纯林,混交林更有利于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乡土树种容器苗和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与当年树高生长量,试验选用了华南地区造林绿化常用的香樟、枫香、荷木、红椎、石砾等乡土树种为材料,分别用它们的容器苗和裸根苗造林,并对造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裸根苗造林,在合适的造林季节,枫香、荷木能够达到理想的造林效果,香樟次之,红椎、石栎最差;在春天雨季造林,木荷、枫香采用裸根苗即可,香樟尽量采用容器苗,红椎、石栎必须使用容器苗.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连续3 a对辐射松种苗特性及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营养袋规格:10 cm×15 cm,营养土配方为腐殖含量50%的平均苗高23.2 cm,平均地径0.3 c m,达到一级苗标准.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侧柏、油松、火炬松塑料袋容器育苗的容器规格分别为:3.8×12cm或5.1×12cm、6×13cm、8×12cm,营养土配方分别为:羊粪10%+上杂肥30%+黄心土59.8%+复合肥0.2%、黄心土38%+腐殖质土30%+土杂肥30%+复合肥2%、火烧土30%+黄心土57%+菌根土10%+过磷醚钙3%,容器苗栽植成活率高于裸根苗7~82%。1991-1994年培育容器苗8.6亿株,栽植平均成活率达95%,为加速我省荒山绿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外生菌根菌接种对红椎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接种 11种外生菌根菌株对红椎苗期生长产生了影响。试验苗 2 6周时测定的各生长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接种处理间在干质量、苗高、地径、须根数等指标上均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 (P<0 .0 1) ;与未接种对照苗相比 ,接种苗平均高增加 2 0 %~ 75 % ,地径增加 5 0 %~ 10 5 % ,须根数增加4 1%~ 2 4 5 % ,干质量增加 10 0 %以上。试验表明 ,菌根菌接种不仅显著促进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 ,且有利于根系的发展。另外 ,不同菌株对红椎根系亲和力的差异性 ,反映出宿主对各菌根菌株的不同依赖性。菌根菌接种还对试验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 CO2 浓度、光合耗水量等有一定的影响。菌株 Pisolithus C9132、MH72 7、C92 16,Rhizopogon 94 80 ,Tricholoma 9810等对红椎苗期生长效果较好 ,为优良菌株 ,可用于红椎苗期接种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古丈县共生产马尾松容器苗50.1万株,苗木健壮,根系发达,其中河蓬乡所产容器苗平均地径粗0.4厘米、苗高30厘米以上。2000年春季采用容器苗造林,到5月底,所营造的180公顷马尾松,平均抽发新梢20厘米以上,造林成活率达100%。 一、慎重选择育苗地 容器育苗地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干净、邻近造林地且交通方便的地方,还要求育苗地必须地势平坦、阳光充足、排水良好、无牲畜及鸟雀危害。 二、精心配制营养土 1、营养土配制要求。对所配制的营养土,要求土壤有良好的理化性状,有较好的保湿、通气、排…  相似文献   

19.
温室营养袋育萄葡苗在塑料大棚里,利用营养袋育萄葡苗,能明显地提高单位面积产苗量,提高苗木等级和造林成活率。1991年开始在丰南市青各庄镇东板桥村进行营养袋育萄葡苗的试验示范,取得了成功,值得在各地推广,规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建棚、制营养土(1)每年...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