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是凌云白毫茶的原产地,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现有茶园11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6.1万亩,有机茶园0.45万亩,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5万亩。2007年茶叶产量3080t,产值1.23亿元。茶业是凌云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对推进全县小康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是凌云白毫茶的原产地,素有“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现有茶园11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6.1万亩,有机茶园0.45万亩,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5万亩。2007年茶叶产量3080t,产值1.23亿元。茶业是凌云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对推进全县小康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吴仲友 《中国茶叶》2009,31(4):40-41
贵州省印江自治县现拥有茶园5.0万亩,其中成龄茶园3.5万亩,种茶农户3万户。茶园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128个村。拥有35家茶叶生产企业,1个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年产绿茶2100t,年产值8000万元。2007年开始,该县通过整合资源、统一规划、联片实施,至2008年春,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7718亩生态茶园建设。  相似文献   

4.
景宁县茶园管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宁县现有茶园面积3.9万亩,分为五大茶区,即中心茶区、沿溪茶区、库周茶区、高山茶区、其他茶区,涉及澄照、鹤溪、外舍(管理区)、葛山、鸬鹚、沙湾、标溪、梧桐、大均、郑坑、英川、大际等乡镇。根据种植时间,分为70~80年代建成的群体种茶园(面积约1.5万亩),90年代后发展的良种茶园(面积约2.4亩)。  相似文献   

5.
朱德顺 《中国茶叶》2006,28(6):23-23
高县地处四川省南缘,南有茶园7.42万亩,其中良种茶园2.72万亩,占36.66%。2005年生产各类茶叶3155吨,产值5659万元。茶业是高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茶园面积达2.35万亩,占31.67%,其中实施茶梨和茶林间作的无公害生态茶园2000亩,取得较好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500亩,实践证明,实施茶果间作不仅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还能显著提高茶园经济效益,是一项符合经济、环境、生态可持续的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6.
肖楚 《中国茶叶》2009,31(12):42-42
一、优势 1.茶产业初具规模 贵州省印江县现有茶园9万多亩,茶树品种均为国家级良种,无性系茶园比率为95%以上,可采茶园面积5万余亩,年产茶叶超过2200t,产值1.5亿余元,种茶农户4万多户。有茶叶生产企业35家,标准化茶厂13家。  相似文献   

7.
余双 《茶报》2004,(1):15-15
2002年,全市茶农25万户,茶园50万亩,其中采摘茶园42万亩,茶叶产量4.3万吨,产值11亿元,平均每公斤25.58元。其中名茶1.27万吨。产值9.24亿元,平均每公斤72.75元。名优茶产量、产值所占比例分别为29.64%和84%。无性系良种茶园13万亩,复盖率27%。主要名茶有大佛龙井、越乡龙井、会稽龙井、绿剑茶、觉农舜毫。全市拥有无公害茶园33万亩,  相似文献   

8.
1永春茶园建设的现状及因果 1.1永春现有的茶园生态条件差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4.2万亩,10多个茶树品种,以永春佛手茶、铁观音、闽南水仙为当家品种,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95%。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点)8000多家,精制加工厂40多家,年产量7400吨,年产值6亿元以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茶园生态平衡较差。主要表现在茶园生物品种单一,没有形成以茶树为主体,乔灌草多种生物成份组成多层次群落式的复合茶园,周边天然林或林网又偏少,未能对茶园有很好的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德市现有茶园6.5万余亩,大部分都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2004年启动“万亩有机茶基地建设”,至今已建成12080亩标准化有机茶园,有机茶分别出口德国、美国等国家,尤其是“千岛银珍”等有机名优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深受广大茶叶爱好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龚仕斌 《茶叶通讯》2005,32(4):59-59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湖南屋脊之称,生态环境优良。石门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进行茶与旅游的综合开发,组织实施湖南屋脊生态茶区建设工程,规划第一期(2005年冬~2006年春)建设良种茶园1万亩,到2005年新扩建良种茶园面积达到5万亩,力争在壶瓶山建成全省最大的良种茶、生态茶生产区域。  相似文献   

11.
广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静峰 《中国茶叶》2006,28(3):9-10
广西是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生产最适宜区之一,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其中投产茶园48万亩),产量2.48万吨,比2004年同比增长4.5%和2.5%,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第九位。广西“十一五”规划把茶叶产业列为重点产业。近年来,广西茶叶生产稳步发展,产品结构逐步优化,茶园无性系良种比例达到30%,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遂昌县茶叶生产概况 茶业是遂昌县的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3.9%,是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全县现有茶园9.02万亩,2004年通过农业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验收。全县20个乡镇,390个行政村,几乎村村都产茶,其中茶园面积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有4个、1000亩以上茶叶专业村10个。  相似文献   

13.
德化县是泉州市茶叶小县,现有茶园面积3万多亩,其中采摘面积1.5万亩,平均单产48公斤。因地处闽南乌龙茶产区,受周边产茶大县的影响,群众发展茶叶生产积极性颇高,地理环境适合茶树生长,全县种植有铁观音、佛手、本山、软枝乌龙等品种,加工出来的成品茶品质较优,效益较好。特别是近几年我县连续推广有机生态茶园建设,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市一直高度重视无公害茶园环境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12月,全市8万余亩茶园全部获得无公害茶园产地认定证书.现将恩施市无公害茶园环境建设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强  席险峰 《中国茶叶》2007,29(4):31-31
一、恩施州茶树良种化现状湖北省恩施州现有茶园40万亩,投产茶园30万亩,年产量1.9万吨,产值3.2亿元。其中良种茶园面积11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27.5%,占湖北省良种茶园总面积的61.1%。恩施州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居湖北省领先地位,但其在良种化进程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晴隆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蔚蓝 《中国茶叶》2009,31(2):35-36
贵州省晴隆县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端,是贵州大叶种早生绿茶和花茶坯主产区。晴隆县种茶历史悠久,世界惟一的1颗茶籽化石就在该县境内笋家箐发现。全县茶园总面积逾3.25万亩,投产面积1.21万亩;其中,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茶园认证的有2.47万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有2.20万亩。据统计,2007年全县产茶超过300t,其中大宗茶245t,产值700余万元;名优茶55t,产值12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7.
英德县石牯圹镇茶场创办于一九六五年,曾先后发展茶园700余亩。由于种种原因,茶园几度沦桑,仅留下老茶园396亩。近几年,在茶园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又发展新茶园200余亩。现在,共有茶园面积600余亩,其中投产茶园452亩。鉴于老茶园开垦质量差,加之管理不善,茶园产量一直处于低下水平徘徊。一九八二年,全场干茶总产为531.24担,亩产仅66.4公斤;茶叶总产值13.481万元,平均亩产值337.02元。如此低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后,邵武市通过近5年的无公害茶园建设和技术推广实践,已建无公害茶园1万多亩,其中有3024亩的有机茶园的茶叶通过欧盟有机茶论证,成功地拿到了出口欧洲市场的"绿卡".茶园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在有机茶园建设中显得由为重要,也是一线从事茶园管理的多数茶农较难把握的一项技术措施.现就有机茶园茶叶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提出可行的技术措施,旨在从源头上引导茶农在完善茶园立体生态环境,科学施肥的基础上,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病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9.
蔡燕来  陈昌来  林公标 《茶叶》2009,35(4):243-243,256
地处临海市西北山区的白水洋镇界岭村是个林地多耕地少的山村,现有耕地面积261亩,林地3131亩,其中茶园2310亩。全村552户农户,1768口人,从事茶业的500余户,以生产机制扁茶为主,基本上家家种茶,集中制茶。2009年2100亩投产茶园生产优质茶叶63.5吨,产值851.5万元,  相似文献   

20.
洞口县竹市镇茶厂是个以加工红碎茶为主的企业。1987年,向洞口县麻风防治站承包了100亩土地,发展良种茶园。在发展良种茶园的过程中,他们注重引进科技成果,学习外地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狠抓茶园基础建设 1.1 新扩茶园坚持良种化洞口县是湖南省的红茶基地县,现有茶园面积3.8万亩,其中良种茶园2075亩,仅占总面积的5%,推广良种茶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省茶科所有关专家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