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皱纹盘鲍是高档海珍品。目前鲍鱼人工养殖有3种方式:①海上筏式笼养;②陆地工厂化养殖;③潮间带网箱养殖。前两种方式由于投资大,适宜规模生产,而第3种养殖方式投资小,管理简单,适宜分散经营。潮间带网箱养鲍,由于没有解决好附着基(adhesivebed)的问题,鲍鱼存活率很低。作者根据鲍鱼的生活习性,对鲍鱼附着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两年的试验,解决了附着基的问题,提高了鲍鱼的成活率,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地点为山东省荣成市木也岛海区。海水水温变化范围为1.8~25.ZC,盐度为30.00~31.…  相似文献   

2.
皱纹盘鲍潮间带网箱床式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纹盘鲍是高档海珍品。目前鲍鱼人工养殖有3种方式:①海上筏式笼养;②陆地工厂化养殖;③潮间带网箱养殖。前两种方式由于投资大,适宜规模生产,而第3种养殖方式投资小,管理简单,适宜分散经营。潮间带网箱养鲍,由于没有解决好附着基(adhesivebed)的问题,鲍鱼存活率很低。作者根据鲍鱼的生活习性,对鲍鱼附着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两年的试验,解决了附着基的问题,提高了鲍鱼的成活率,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地点为山东省荣成市木也岛海区。海水水温变化范围为1.8~25.ZC,盐度为30.00~31.…  相似文献   

3.
鲍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海水养殖贝类,营养丰富,蛋白质和糖原含量较高,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等营养物质。从选种、养殖环境、育苗、鲍苗养殖、生长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结鲍鱼养殖技术,以期为鲍鱼养殖中提高其存活率及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鲍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海水养殖贝类,营养丰富,蛋白质和糖原含量较高,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等营养物质。从选种、养殖环境、育苗、鲍苗养殖、生长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结鲍鱼养殖技术,以期为鲍鱼养殖中提高其存活率及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业科技》2007,(5):46-46
2007年7月26日,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水技站技术人员到鲍鱼池做噬菌蛭弧菌的给药、口服比较测试。这是首次在鲍鱼养殖上引进噬菌蛭弧菌,捕食海水里的致病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水产健康养殖概念最早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由我国海水养殖界提出的,后陆续向淡水养殖渗透并完善。其目的是为防止暴发性水生养殖生物疾病发生而提出的从亲体选择、苗种生产到养成阶段水质  相似文献   

7.
李方洲 《河南农业》2022,(11):59-60
鲍鱼是我国贝类养殖体系中重要的经济型品种,在天津地区确未曾报道过,引鲍入津可以增加当地渔民的经济收入,也可改变天津地区水产品的单一性,改良本地养殖品种结构,提高生态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本地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规范本地腹足类贝类的养殖流程和养殖参数,提升腹足类贝类养殖技术水平,降低养殖风险...  相似文献   

8.
多宝鱼原名大菱鲆,1992年首次从英国引进我国,经过14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是北方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而规范多宝鱼的养殖技术不仅仅要保证它的生长环境,还要保证投入品的规范化。多宝鱼属冷水鱼,养殖水温需保持在20℃以下,水质要求清洁。  相似文献   

9.
鲍鱼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近年来,鲍鱼的消费需求稳步上升,鲍鱼的人工养殖随之兴起。本文从育苗,饲料,病害的防治等方面综述了鲍鱼的养殖状况,以及就鲍鱼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国外首次引入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育成苗种后进行海水池塘及网箱的养殖试验,并进行越冬试验及亲鱼的继续培育。结果表明:(1)经5.5 个月的池塘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31.1cm、体重515.0g,养殖成活率为82.85%。(2)经5.5个月的网箱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28.1cm、体重438.8g,养殖成活率为81.66%。(3)日本黄姑鱼养殖水温下限为5.5-6.0℃。(4)经25个月的池塘养殖、亲鱼平均体长达54.0cm、体重2700.0g。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连江县安凯乡后才里海区位于连江县黄岐半岛中部,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一衣带水,覆盖奇达、沙澳、同心三个行政村海区,地理条件优越,海区水质优良,潮流畅通,适宜海带、牡蛎、鲍鱼、贻贝等养殖。近年来,安凯乡建立无公害贝藻养殖质量体系,实施无公害贝藻养殖,进一步延伸养殖产业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日本黄姑鱼养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国外首次引入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育成苗种后进行海水池塘及网箱的养殖试验,并进行越冬试验及亲鱼的继续培育。结果表明:(1)经5.5 个月的池塘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31.1cm、体重515.0g,养殖成活率为82.85%。(2)经5.5个月的网箱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28.1cm、体重438.8g,养殖成活率为81.66%。(3)日本黄姑鱼养殖水温下限为5.5-6.0℃。(4)经25个月的池塘养殖、亲鱼平均体长达54.0cm、体重2700.0g。  相似文献   

13.
大连是中国鲍鱼养殖的主要地区,该地区所生产出来的鲍鱼品质优异,口感丰富,无污染。随着市场需求量不断提升,养殖鲍鱼就成为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鲍鱼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提升鲍鱼养殖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对海水养殖环境水质检测通常为,人工采样,这样的检测手段只能测试出当时的水质情况,但在自然界中,海水的水质情况会突然发生变化,人工无法做到实时检测。结合无线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海水养殖水质在线监测共享平台,该平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以先进的智能水质传感器、无线传输系统、无线通信、预警系统、智能管理系统等,对水质进行全方位远程监测管理,大量历史数据可进行保存与分析,指导生产管理,同时用户可将海水养殖的水质的实时数据上传到平台,水质的数据可以共享,这样就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的知道水质的情况,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既可保证水产养殖的高产增收,又可提高种植农作物的品质,避免水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唐岛湾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4-08~2005-05分4个航次对唐岛湾网箱养殖区的水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讨论了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唐岛湾网箱养殖对海水的水温、盐度、透明度、DO、pH的影响不显著,对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显著(t-test,P〈0.05)。养殖区CODMn虽然也显著高于对照点,但主要受陆源污染的影响,与网箱养殖关系不大。养殖区和对照点海水中无机氮的主要形态均以NO^3--N为主,其次是NH^4+-N,NO2^--N最少,DIN、3种形态无机氮、无机磷的季节变化趋势也比较一致。除了NH^4+-N外,唐岛湾网箱养殖对溶解态无机氮磷营养盐(NO3^--N、NO2^--N、DIN、PO4^3--P)的影响并不显著(t-test,P〉0.05),但养殖区内的含量比对照点有了一定程度的升高。以DIN和PO4^3--P作为N、P阈值来分析,目前唐岛湾网箱养殖区的水质未超出二类水质标准。唐岛湾网箱养殖区海水各季节的营养指数E值均小于1,表明养殖区的水质状况尚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海水虾类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而目前对虾养殖病害(主要是病毒危害)却相当严重,为了探索海水虾类养殖新路子,2004年选择内陆淡水池塘37亩,通过采用浓缩海水兑淡水的新方式开展白对虾养成试验。由于养殖用水果用浓缩海水进行严格消毒后与纯淡水配制而成.回避了自然海区虾病致病因子的侵袭与危害,取得了第1季度亩产137公斤,第2季度亩产161公斤的喜人成效;实现了亩产298公斤,总产11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星洲红鱼是罗非鱼属内种间杂交选育出的遗传性状较为稳定的罗非鱼新品种。星洲红鱼在淡水中养殖生长表现优于其他罗非鱼品种。将其在海水驯化适应后投入到海水小体积网箱中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生长性状良好,成鱼外观美,肉质好,口感佳,成活率高,产量高,市场前景广,养殖效益高。  相似文献   

18.
河口区斑节对虾三种淡化养殖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河口区斑节对虾(Penaeus mortodon)三种淡化养殖模式,在全封闭、半封闭与逐添换淡水的三种水质管理方式下,养殖管理的关键技术为:虾苗放养前需经6d以上淡化驯养至养殖池水盐度,待幼虾体长至4cm时,按日-均降盐度1.2%~1.6%的速率,逐步添加淡水,缓慢递降池水盐度,幼虾体长至8~l0cm时,幼虾可在近淡水(S≥0.55)水中养殖,但虾塘水质类型始终保持为海水类型(ClⅢ^Na);养殖周期内,池水处于高溶解氧状态。试验结果显示,在71~90d养殖周期内,斑节对虾生长良好,起捕虾体长为11.0~13.0cm,产量达到2310.0~2557.5kg/hm^2。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河口区斑节对虾(Penaeus mortodon)三种淡化养殖模式,在全封闭、半封闭与逐添换淡水的三种水质管理方式下,养殖管理的关键技术为:虾苗放养前需经6d以上淡化驯养至养殖池水盐度,待幼虾体长至4cm时,按日-均降盐度1.2%~1.6%的速率,逐步添加淡水,缓慢递降池水盐度,幼虾体长至8~l0cm时,幼虾可在近淡水(S≥0.55)水中养殖,但虾塘水质类型始终保持为海水类型(ClⅢ^Na);养殖周期内,池水处于高溶解氧状态。试验结果显示,在71~90d养殖周期内,斑节对虾生长良好,起捕虾体长为11.0~13.0cm,产量达到2310.0~2557.5kg/hm^2。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养殖环境质量及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养殖提供了大量水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缓解了对天然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中国的海洋鱼、贝类产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幅度增长,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然而,海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渔业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自身污染加剧、养殖品种种质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海水养殖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在改善水质,促进健康品种养殖方面展示了良好前景.分析研究海水养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挖掘海水养殖潜力,推动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发展渔区经济,增加渔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针对我国海水养殖环境质量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生态修复技术的进展,对海水健康养殖的发展构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