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西走廓草地退化现状及其可控因素和分类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西走廓草地正处于面积缩减,草地组成劣化,生产力下降,草地生境日趋恶化的困境,在造成草地退化的众多因素中,可控因素主要有过度放牧,垦殖,樵采以及政策的导向,针对可控因素,提出了河西走廓退化草地分类综合治理的策略。即在山区,采取封育和保护性利用相结合的策略;在绿洲区,分核心区,缓冲区和保护区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在荒漠区,采取封育措施,严禁肆意垦殖。  相似文献   

2.
临泽草地生态试验站的本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拥有280hm^2盐渍化草地的临泽划地生态试验的基本研究表明,土壤盐分含量3.6g/100g于土左右,属硫酸盐为主的盐渍化土壤。植被以盐生植物为主体,芦苇、赖草、碱蓬、盐爪爪等为优势种。将植被与盐渍土壤质地叠加,形成反映初始状况的综合生态图。试验区内的地下水位高,水南矿化度较大。培育后的盐渍草甸草的初级生产明显提高,但草地的蛋白质生产能力不佳,有待引入抗盐豆科牧草。  相似文献   

3.
在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弃耕作了进行3年的栽培研究得到,30cm土层含盐量在0.50%~1.47%的中盐和重盐碱弃耕地为碱茅的最适种植区,提出:翻耕-冬灌-撒播-耙耱-镇压-冬灌,是一套在次生盐渍化弃耕地上建立碱茅人工草地的最佳农艺措施,在不灌溉的条件下,每公顷可产青干草4560kg,播后镇压和撒播是使碱茅人工草地获得了高产的关键,可分别使青干草产量提高1575kg.hm^-2和1463kg.hm^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廓盐渍区草地建植与改良综合技术及其效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甘肃河西走廓临泽盐渍草地试验区实施草地建植和综合技术后第2年,苏丹草,牛尾草,碱茅+牛尾草+草木樨人工草地产量分别达10005.7,4168.4和8760.8(DM)kg/hm^2。排阴沟显著降低0-60cm土溶性全盐含量。草地建植2年后,土壤0-60cm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0.6g/kg,速效氮,全氮,磷,钾分别增加24.56%,25.21%,35.07%,4.39%。施氮显著增加芦苇+赖草草地地上生物量(P<0.01),并有调节群落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河西绿洲区草畜间粗蛋白质和能量供求关系及其调控措施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绿洲的健康发展是河西走廓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山地绿洲荒漠复合系统耦合的核心。发展草畜产业是保护绿洲和实现复合系统耦合的重要途径。以位于河西走廓中部和黑河流域中游的临泽县为例,分析了河西走廓绿洲区草畜间粗蛋白质和能量的供求关系,并提出了调控措施。结果表明,在目前生产条件下,临泽县天然草地和饲料总量是270094.30t,其所含的粗蛋白质和辊16479.78t,4026.20TJ这只能满足现有存栏家畜生存所需的粗蛋白质6988.78t和能量3581.75TJ,远低于家畜正常生产所需的38438.29t和4752.37TJ,其中饲草匮缺9.76%,粗蛋白质匮缺21958.51t,占57.13%,能量匮缺726.17TJ,占15.28%。蛋白质匮缺比能量和饲草匮缺要严重的多,是草蓄营养平衡的瓶颈和焦点。要补给匮缺的粗蛋白质,满足家畜正常的生产,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计算,需种草18298.76hm^2。  相似文献   

6.
碱茅属植物种植改良河西硫酸盐土壤的机制在于:(1)碱茅属植物被覆盖降低土壤蒸发(主要通过植物叶面蒸腾散水),相应地减少地表积盐,碱茅属植物草地的积盐速度比灌水裸地低3-7倍,在减少盐分向上转移中,植被起重要作用;(2)草地建植后的前期脱盐中,灌水起主导作用。在研究地区的1536.3g/m^2总脱盐量中,由灌水淋溶向下的可溶性转移盐量占89%,但无植物覆盖的裸地,仍能快速积盐,相反有植物覆盖者积盐速  相似文献   

7.
碱茅人工草地的初级生产及其与生态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碱茅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对植物量的季节动态和垂直分布规律、植物量与主要生态因素终天级其交互作用对植物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盐渍化草地的生物改良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内陆盐渍地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兴运  阎顺国 《草业科学》1994,11(4):19-20,23
在任继周教授“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验证了内陆盐渍化地区草地农业的实践意义,并将盐渍地草地农业的概念补充为:耐盐牧草-农作物-草食家畜为整体的农业生态系统,以期改善盐渍地荒芜景观和提高盐渍地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河西地区农业气候资源与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李广  侯扶江 《草业学报》2002,11(3):80-84
通过对河西走廓气候资源和K值的空间分布的分析,得知河西气候资源与K值的空间分布具有非常显著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河西走廓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并根据K值与积温,降水与海拔的对应回归关系对河西植被进行分类。该模型可以推算出河西走廓无资料地区各点的气候资源,揭示河西走廓无资料地区气候资源分布规律,为划分植被类型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盐渍化草地改良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临泽生态实验站279 hm2 盐渍化草地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中140 hm2 盐渍化草地的改良做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改良盐渍化草地的技术措施,该技术措施便于操作,实用可靠,成熟可行,适用于同类盐渍化草地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河套灌区草牧业发展与盐碱地生态治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套灌区因地理环境、传统耕地灌溉方式和气候干旱等因素,导致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文章就河套灌区盐碱地分布、改良利用情况及灌区草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为盐碱地改良利用发展草牧业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在灌区盐碱地配套改良措施种植甜高粱、燕麦草、饲用油菜和苜蓿等耐盐碱优质牧草,既能为草食动物的养殖提供优良饲草料,又能改善盐碱地土质结构,兼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氨挥发是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掌握氨挥发特征及其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够为盐渍化草地养分管理策略制定等提供依据.试验采用间歇密闭室抽气法,测定黄土高原盐渍化草地短期添加氮(0,1,2,4,8,16,24和32gN·m-2·a-1)对盐渍化草地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氨挥发速率与月累积量随氮添加水平的...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不同植物生境土壤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测定科尔沁草原不同类型盐碱化草地土壤的性质,探索了不同盐生植物群落长期适应生长的盐渍土壤特性,以期为生物改良盐碱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内蒙古科尔沁草原4种自然盐碱化草地—碱蓬(Suaeda salsa)、矮化碱蓬(dwarf Suaeda salsa)、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马莲(Iris lacteal)以及经碱蓬改良后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地生境土壤进行取样,测定了其生境土壤pH、电导率、Na~+含量、K~+含量和Ca2~+含量,计算了土壤Na~+/K~+比值,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了3种离子含量与土壤电导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碱蓬生境土壤中盐分含量最高,因此碱蓬对盐渍化土壤适应能力最强;小花碱茅能够在Na~+/K~+比值高的土壤中生存,对土壤中K~+,Na~+吸收具有显著的选择性(P0.05);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Na~+含量与各植物生境土壤电导率的相关性最密切,因此Na~+是造成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因素;经碱蓬改良后的土壤,其pH,电导率,Na~+和Ca2含量均有显著的降低,证明碱蓬对盐碱地的改良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4.
起垄措施对重度盐碱化草地土壤水盐和植被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起垄处理5年(2003-2007年)后的重度苏打盐碱化草地土壤水盐分布、物理特性及植被状况等相关指标的测定,探讨了起垄措施对重度苏打盐碱化草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相比,起垄提高了0~30 cm内垄沟和垄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垄沟的土壤电导率(EC)及pH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0~10cm内的土壤EC显著降低(P<0.05),但是垄台土壤EC,pH升高,其土壤表面出现积盐现象,地表出现条带状碱斑;起垄后垄沟、垄台的土壤物理状况得到改善,其中垄沟0~10 cm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而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P<0.05);起垄还提高了地表植被生物量和植被盖度。因此,起垄措施的应用加快了重度盐碱化草地的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北坡草地资源及退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草地定期监测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北麓草地资源及其退化草地现状。结果表明,2008年祁连山北麓现有草地面积433.00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91.00万hm2,草地鲜草总产量565.10万t;退化草地面积达332.00万hm2,其中沙化型退化草地27.22万hm2,病虫害型退化草地58.38万hm2,鼠兔害型退化草地49.30万hm2,毒草害型退化草地42.50万hm2,盐渍化型退化草地5.67万hm2,分别占研究区草地面积的6.29%、13.55%、11.44%、9.86%和1.32%。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撂荒地的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撂荒地的成因的基础上,对生物改良和利用撂荒地的大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封育一灌溉和建植入工草是改良与利用盐渍化撂荒化撂荒地的有效途径,并阐述了在柴达木盆地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  相似文献   

17.
希拉穆仁草原草地退化机理及各种修复技术的适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研究希拉穆仁草原退化过程,并以封育、灌溉、松土补播、干草覆盖等技术实施人工修复测试,对测试的试验地进行植被调查、土壤肥力化验和土壤种子库发芽试验,比较各种技术对当地退化草地的恢复作用及其各自的优缺点。结果表明:灌溉对退化草地的恢复作用最为明显;封育的恢复作用较为显著,但恢复能力总体来说只有灌溉的50%左右;松土补播和干草覆盖反而影响了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庄洋  赵娜  赵吉 《草业科学》2013,30(9):1469-1474
草地固碳潜力巨大,而我国北方草地退化现象严重,恢复和保护草地资源,增强草地植被和土壤固碳增汇潜力,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本研究通过分析内蒙古草地退化的现状,对不同类型草地的固碳增汇潜力进行了评估,估算出内蒙古退化草地的增汇潜力为每年45.86 Tg,潜在的自然碳汇价值可达到每年119亿元。根据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固碳潜力的评估结果,预测了草地碳汇的收益前景,在分析完善草地碳汇机制和政策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探索和建立促进牧区发展,使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草地退化指标及恢复措施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17  
草地退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退化后的草地的恢复与重建成为当前各国重视的焦点和草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退化草地形成的原因及其退化草地的诊断与生物环境指标,讨论了退化草地的特点及其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浅谈陇东干旱草地类型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少华 《草业科学》1994,11(2):64-66
介绍陇东干旱草地的自然概况,对该区的干草原草场,灌木草丛草,疏林草场,荒漠化学草场等草地类型的产量,质量,面积,植物组成,着生土壤,草地用途等进行详细论述,在分析该区草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干旱草地管护,加快草地建设步伐,改良天然草地,合理利用人工草地,广辟饲料来源,提高飞播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