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是山西省棉花的主要病害。过去文献记载,原无此类病害,经过调查访问,一般认为黄萎病是于1935年从美国引进斯字4比棉种时传入;枯萎病是于1950年从陕西引进斯字517棉种和1956年从江苏引进岱字15号棉种时传入。以后,由于带病棉种的逐步推广,病害也渐次扩大蔓延,为害程度也日益严重。由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萎病是对棉花生产危害最大、毁灭性的病害,属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波阳县是全省重点植棉县之一,植棉面积约占上饶地区60%。近年来,随着植棉年限增长及带菌棉种的连年种植,棉花枯萎病在该县已呈明显扩大趋势,对棉花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成为棉花生产的一大障碍。为了查清该县棉花枯  相似文献   

3.
一、病情概况湖北省麻城县良种场原无棉花枯萎病的病历,由于1969年溃堤成灾,全部棉田被水淹没。1970年我场棉种,只好从外地引进单株和原种,这些引进的种子未经检疫,因此病菌传入棉田,当年在胜利大队三小队一块半亩面积的棉田中发现几株零星病株。因当时对此病认识不足,识别不准,也未认真处  相似文献   

4.
1982年春安徽省宣城地区未经检疫从山东省柳城调进“鲁棉一号”棉种135万公斤。经宣城地区植保植检站将这批棉种的样品送请江苏省农科院帮助检验。检验结果,这批棉种枯萎病病菌的带菌率竞达0.1%。据此情况,地区植保植检站明确提出这批棉种不能作种用。但由于当时领导思想上只求所谓要打好棉花生产的“翻身仗”,只想把产量搞上去,而不考虑一旦疫情扩散给棉花生产造成的严重恶果,终于将这批棉种在全区大面积推广,致使全区27万多亩棉田实现了所谓“鲁棉化”。  相似文献   

5.
我县棉花枯萎病于1964年6月21日在原彭泽棉花试验站首次发现。由于检疫制度不健全等原因,致使棉花枯萎病的发病面积逐年扩大,传播蔓延速度加快,危害加重。棉花枯萎病在我县的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陈吉棣 《植物保护》1964,2(5):222-223
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一样,早经确定是土壤传染的病害;病残体、风、雨、农具等都是传播病害的主要途径。关于种子带菌问题,自1923年以来,棉花枯萎病的种子带菌已不断得到证实,国内外均予重视。黄萎病是否能以种子传布,在学术上一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我国棉花黄萎病的最早来源被认为是随美棉输入而侵入的;国外也有不少关于因输入美棉或其他病区棉种而发现黄萎病的报导。国内还有不少调查资料证明,枯萎病和黄萎病往往都以棉花研究单位和良种繁育场发生较早,逐步向外扩展,因而将这二种病害列为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7.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我县自1976年发现此病,近年逐步扩展到十五个社(场)的一百零四个大队,发病面积达33630亩,占植棉总面积的51.4%,其中重病面积16020亩,占植棉总面积20.5%。少数严重的田块,整蚯整片的枯死,导致翻耕改种。初步统计,我县1981年因棉花枯萎病危害损失皮棉1550担左右。因此开展棉花枯萎病的防治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马存  张弘 《植物保护》1985,11(3):36-37
研究棉花枯萎病的田间分布型,对提高该病普查抽样方法及产量损失估算等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1984年我们在山东聊城县城关,对枯萎病初形成的重病田田间病株和病级分布型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初步结果。 调查方法 1984年6月下旬枯萎病发病高峰期,对连作4年棉花的  相似文献   

9.
棉花枯萎病是危害棉花生产的最严重病害之一。研究它在田间发病与消长规律,对开展综合防治,大田病害普查和防治方法的研究,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于1972—1974年在河南新乡,采用田间正常播种、分期播种、分期接种的方法,对枯萎病发病消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郭振华 《植物保护》1984,10(4):34-34
棉花苗床枯萎病,是棉枯萎病区推广塑膜营养钵移栽后突出的生产问题,由于苗床内温湿度适宜,所以,棉花苗期枯萎病的发病死苗尤为严重。为了发展棉花生产,我们用国产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现将主要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爱珍 《植物检疫》1995,9(1):62-63
棉花枯萎病的综合治理技术吴爱珍(江西省九江市植保植检站九江市332000)近年来,我市棉花生产发展迅速。植棉面积由过去的33333hm2左右扩大到66666hm2以上,年总产皮棉也由过去的4万t左右增加到7万t左右。但是,由于棉种调运频繁,调运渠道也...  相似文献   

12.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世界性的危险病害,是国内重要检疫对象。自一九六四年引种鄂光棉以来,此病即传入我区。目前,全区九个棉花原(良)种场,发现此病的已有六个,发病面积占国营原(良)种场棉田总面积的19.8%。这对我区棉花种子生产和棉花增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建立无病原(良)种基地,切实加强棉花良种检疫,是控制枯萎病、黄萎病传播蔓延的关键措施。为此,特制订如下规程:  相似文献   

13.
 棉花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目前在我国传播迅速,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14.
龚汉生 《植物保护》1986,12(6):37-38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历年植棉面积800万亩左右。1963年以前,有3个县零星发生棉花枯黄萎病,1964年从美国引进带病的光叶棉种,造成棉花枯、黄萎病在我省迅速传播蔓延,1965年调查,有29个县的棉区发病,面积2.3万亩,到1980年传播到36个县42万亩,1982年发病79万亩,1984年71万亩。  相似文献   

15.
李居平 《植物医生》1999,12(1):17-17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两种毁灭性病害,重病棉田一般减产20~30%,甚至绝产。受病皮棉纤维品质也相应下降。由于两种病害的病原菌生活习性近似,故防治措施也大致相同。1.杜绝病菌来源。两种病菌都能通过棉种、棉籽饼、病残体、粪肥、流水、农具等途径进行传播,并...  相似文献   

16.
棉花枯萎病的寄主,据国内外过去的报导其范围比较狭窄,只有棉花和秋葵;近年来报导寄主较多,陈延熙等1978年从棉花枯萎病田未显症状的苍耳上分离到棉花枯萎病菌,并指出苍耳(Xanthium japonicum)也是棉花枯萎病的宿主之一。 我们于1980年通过室内、温室和田间试验,经过回接,证明苍耳表现明显枯萎病症状,确实为棉花枯萎病菌一种寄主。苍耳是棉田常见的杂草,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安乡县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棉花,为全国商品棉生产县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花枯萎病蔓延迅速,为害日益加重,尤其是2007年暴发成灾,为历史罕见。因此,研究棉花枯萎病发生特点,摸清其流行规律,对完善棉花枯萎病综合防治,保证棉花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宁南霉素防治棉花枯萎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南霉素是由中国科学院研制、四川金珠生态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绿色环保新型广谱杀菌剂。采用纯天然粮食为原料,经多重发酵提纯的一种胞嘧啶核苷肽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延长病菌的潜育期,打破病毒粒体结构,降低病毒粒体浓度,调节植株机体代谢,因而对TMV、PYV、CMV引起的植物病害防效显著。棉花枯萎病害是一种土传病,在土壤中能存活8-10年,被人们俗称为棉花的癌症。近几年农一师八团的棉花枯萎病发病情况逐年加重,导致不同程度减产,严重的条田可减产68%。为了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2008年特用宁南霉素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9.
灵·福种衣剂的性能及应用技术江苏省南通市农科所(226541)顾春燕,薛平10%灵·福种衣剂是江苏省南通市农科所八·五期间开发的新型棉种包衣剂。主要用于棉种包衣,防治棉花苗期病害。1991年起被江苏省农林厅推荐与棉种脱绒加工相配套,进行棉种包衣,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小麦、玉米等种子包衣技术迅速普及,而棉花包衣种子的推广相对滞后。为了探讨棉花种子包衣的应用效果,我们于1996年进行了棉种包衣对比试验,目的是为加速推广棉种包衣技术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为(高巧+苗盛)种衣剂(德国拜耳公司产),组成为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