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陕北某矿区地表大部黄土覆盖、煤层埋藏极浅(30~110m)不利于地震勘探的特点,采集过程中采用优化观测系统、井深因地制宜等手段;处理过程中多次折射静校正、切除初至波、叠前三维地表一致性补偿、三维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等手段;解释工程中采用剖面结合水平切片手段,较好地解决了小断层、采空区解释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2.
以黄陵某三维地震勘探区为例,分析了森林覆盖区三维地震勘探术难点。设计小道距、大线距的观测系统减少测线数、以便保证施工进度;测量过程中采用全站仪与RTK相结合的测量方式进行检波点与炮点测量,保证了测量精度;生产过程中采用多种成孔方式,保证了原始地震资料的质量;处理过程应用层析静校正技术、子波一致性以及振幅一致性处理等技术保证了不同频率的资料同相叠加;应用常规解释与属性解释相结合的解释方法,得到了较为丰富的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晋东南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表岩性横向变化大且目的层埋深较浅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难点,采取提前测量、实测炮点、充分试验及优化观测系统等措施,获得了较可靠的野外采集资料,从而保证在此基础上的处理、解释可取得了较高精度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4.
地震数据采集中,激发因素、采集方法、采集时间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地震子波振幅、频率、相位存在差异,对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对地震资料作子波一致性处理,可为波场分析、储层反演及油气预测提供高品质的地震资料。本文基于VSP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子波整形的原理和方法,从地震数学模型出发,对子波整型方法的处理进行改进,经过模型试算和实际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煤矿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的现状,提出了在探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进行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工作。应用济宁某矿的三维地震老资料作为实例,阐述了基于探采对比分析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复杂地表区如黄河附近激发接收和地表条件,采用创新观测系统变观方法 ,用恢复炮、加密炮和调头炮等手段有效弥补了资料缺口和深层能量。其次通过分析观测系统参数变化对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和能量聚焦的影响,采用缩小炮线距,增加覆盖次数和增大横纵比等手段优化了观测系统参数,提高了面元间属性的均匀性和聚焦能量。对穿黄河观测系统的研究,优化了黄河复杂地表区观测系统属性,提高了目的层有效覆盖次数,获得了较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地质模型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结合三维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方法 ,建立了一套地质模型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方法。基于地质认识与地质模型的一致性,提出了三种质量评价方法;基于技术方法及手段,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五大部分的不同环节质量控制方法,并结合动静态矛盾分析,建立了基于动态资料约束下的模型质量控制方法,实现了地质模型质量评价与控制的定量化、标准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山西晋城地区复杂多变地表条件下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技术难点,阐述了所采用的技术对策以及所取得的地质效果。经过矿井生产的初步验证,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合理,所获得的地质成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西某井田陷落柱较发育、地表条件复杂等特点,分析了野外数据采集后,资料处理中应用叠前偏移技术与常规处理技术所取得的处理成果。从处理后得到的地震时间剖面上来看,叠前偏移后陷落点清晰可靠。解释的陷落柱在后来的开采中得到验证,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3D打印技术替代甲醛浸制法和塑化法进行动物解剖标本的制作,对标本数字化模型构建、打印材料的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改进并完善基于3D打印解剖标本的制作技术;同时也降低了解剖标本制作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与残留,在规模应用中降低标本制作费用,提高标本制作效率,改善多期标本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并扩展3D打印技术在动物解剖等课程中的应用,为丰富动物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手段提供新的技术方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浅层地震反射法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特有的高分辨率特性有利于确定地层界面,基起伏变化的形态。在地震断裂带上具有明显地表特性的地点实施浅层地震勘探工作,并借数据反映断裂带的形态、范围与隐伏深度,为进一步解释地震产生的原因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的三维露天采场模型的生成算法.算法结合采场数据的特点,利用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把台阶线、地表特征线等嵌入三角网,使生成的三维模型更接近实际采场,提高了露天采场三维模型的精度,增强了三维显示效果.通过精确的三维可视化显示,可以使矿山工作者形象直观地看到地形和采场布置,从而为矿山生产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该算法能有效地处理各种特殊情况,程序实现简单,符合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无人机的高寒草甸地表温度监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温度直接影响地表感热、潜热及辐射能量传输过程,是研究寒区植被生态水文过程的重要参数。以疏勒河源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普通及热红外相机获取6块样地植被盖度及地表温度数据,用以评估热红外相机在高寒草甸地表温度监测中的应用精度,分析高寒草甸地表温度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因子及植被盖度数据,探究地表温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热红外影像地表温度与地面实测值具有较高一致性(R2 ≈ 0.75),平均误差5 ℃以内;高寒草甸地表温度在9: 00-18: 00时段内表现为快速升温达到峰值继而波动下降的趋势,观测期内(7月4日-8月17日)未表现出显著日际变化趋势;气象因子中,太阳辐射和空气温度与地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起到增温作用,而空气湿度抑制地表增温,表现为显著负相关;连续降水降低裸土温度,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呈现出正相关变化趋势。无人机热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快速、精准获取高分辨率地表温度数据,为高寒草甸干旱监测、土壤水分及蒸散发等反演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地表大型障碍物会对三维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造成极大困难,同时也影响原始地震数据的品质。本文针对焦作某大型障碍物勘探区原始地震数据的特点,论述了所采用的处理技术对策。通过对原始资料的针对性处理,获得了高质量的处理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地铁施工现状,以及城市地下复杂条件下对地表建筑物沉降的影响。结合苏州地铁一号线,深入探讨了地铁施工过程中地表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内容、方法及精度要求,通过精度评定与分析、下沉等值线以及插值拟合曲线等手段对沉降监测做了详细说明并对沉降监测的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能够为地铁施工提供更高的精度及更有效的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6.
数据处理之后,就需要对所处理的数据进行成图完成图件的解释。瞬变电磁技术中可成的图形有:单点视电阻率曲线图、多测道图、视电阻率等值线图、视电阻率三维立体图等等。单点视电阻率曲线图一般可以看出单个测点的视电阻率曲线的变化;多测道图可以看出整条测线电阻率的变化趋势;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可以看出探测范围内岩层的视电阻率的变化;视电阻率三维立体图是从三维的角度更加直观的分析探测范围内岩层的视电阻率分布情况。从图件的形态、变化趋势,并结合测区的水文地质资料等,分析所测岩层的视电阻率的变化,判断异常体形态、走向、埋深,规模以及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气象因子对南京市草坪冬季杂草发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朱晶晶  强胜 《草业学报》2005,14(2):33-37
2000-2002年对南京地区草坪冬季杂草的出苗进行连续观察研究,明确了草坪中4种主要冬季杂草的出苗动态.采用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杂草出苗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表0 cm的土壤温度为杂草出苗的主导因子,地表蒸发率、空气湿度、降水、日照时数等因子与杂草出苗的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温度和地表蒸发率对杂草的出苗以间接影响为主,而空气湿度、降水、日照时数对杂草的出苗 以直接影响为主.地表温度与地表蒸发率间的互作对杂草出苗产生的效应较大,其它因子之间的互作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虚拟现实中三维模型和二维属性关联程度低、加载速度慢的情况,本文以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为例,采用Unity3D作为开发平台,研究了异构数据存储的存储方式及通信途径,制定了数据库存储和文件存储相结合的数据存储方案,并对Unity3D在Web环境下的数据通信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异步、分层次加载的方式对异构数据进行加载,满足了参观者的参观心理,在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数据的加载速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济宁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探采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与解释,并及时提供设计工作面、回采工作面的地质动态解释成果[1]。处理结果能够使煤层底板标高的动态解释误差控制在1.0%之内、解释厚度变化趋势、精细解释落差3m以上断层、查明新生界(Q+N)厚度变化、查明区内直径大于20m的其他地质异常体[2]。  相似文献   

20.
真核生物细胞核内基因组染色质并不是以线性分子的形式无序存在,而是以不同层次的三维结构有序地压缩在细胞核内,这种复杂的三位基因组结构在基因转录、DNA复制、细胞分裂和减数分裂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染色质构象捕获技术(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3C)及其衍生技术是目前鉴定基因组染色质三维结构的主要手段。本文将从基因组染色质三维结构层次、研究技术、表达调控机制、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等方面概述三维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