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区7-9月为梨小食心虫危害苹果梨严重时期,用10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2500倍液的30%辛脲乳油稀释液进行试验,并以20%杀灭菊酯4000倍液对照,清水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与杀灭菊酯相比,305辛脲乳油的1500-2000倍液速杀性好,见效快,持效期长,无污染。  相似文献   

2.
枣树桃小食心虫是朝阳县大枣的主要害虫之一,虫果率一般为25%-40%。选用新型杀虫、杀螨剂20%甲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防治该虫,收到了理想的防治效果。1997-1998年调查、防治区虫果率为2.6%-3.0%,保果率达94.5%-96.7%,同时还有兼防枣壁虱、叶蝉、蝽象等害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色买提杏Prunus armeniacal的蛀果率,采用性信息素诱集法监测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成虫发生期,选用6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英吉沙县杏园1 a发生4代,成虫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下旬和9月初。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EW) 1 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施用药剂后试验区域的平均蛀果率仅为2.08%,对梨小食心虫的平均防治效果达94.99%;其它药剂防治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SC) 2 000倍液、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WG) 7 000倍液、5%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ME) 3 000倍液、1.5%苦参碱可溶液剂(SL) 3 000倍液和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SC 2 000倍液。性信息素诱集法监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能够科学有效指导药剂防治,可为防治梨小食心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花椒跳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志录 《甘肃林业科技》2003,28(1):62-62,69
花椒跳甲在白水江林区中路河林场1年2代,以成虫在树冠下3-6cm土壤中及周围的草丛、石缝中越冬。用25%对硫磷微胶囊剂或25%硫磷粉剂等喷洒地面后浅锄或耙匀,可杀死大量的出土成虫和1-2代入土化蛹的老熟幼虫,防效达85%以上;成虫期树冠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50%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可防治成虫,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果树桃小食心虫对苹果、梨、蟠桃的果实危害非常大,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等级。生产中由于长期在树上喷施农药,不仅对天敌杀伤严重,引起叶螨的大面积发生,而且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多年来,我们在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中,采用地面施药和地下除茧的综合防治措施,克服了树上喷药防治的弊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防治措施1.1抓住越冬幼虫出土的关键时期,用40%辛硫磷700倍液喷洒树冠下地面,触杀出土幼虫,每平方米用2.5kg药液,以润湿土壤3cm为标准。据我们1987年~1990年4年的观测结果表明,5月11日越冬幼虫开始断续出土,6月5日开始连续出土,到6月10日累计出土幼虫57头。这个时期土壤温、湿度已满足幼虫出土条件,是桃小食心虫将要出土的高峰,也是地面第一次施药的关键时期。这样可使6月中旬以前出土的幼虫、蛹、初羽化成虫,大部分处于药效期内。间隔20天左右,即7月2日再进行第二次地面施药。从施药后每日观察幼虫出土羽化及死亡情况来看,出土的37头幼虫,死亡32头,3头幼虫羽化当天死亡,总死亡率达95%,而对照区(树上喷药),出土51头幼虫仅死亡17头,死亡率33%。1.2 在越冬幼虫发生前(7月下旬老熟脱果时),对树盘进...  相似文献   

6.
梨大食心虫是梨树的主要害虫,在我县各果园均有不同程度的为害,通过学防治试验,用20%速灭杀丁1000倍液在转果始盛期进行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防治泡桐叶甲应在其第1代幼虫盛期进行。25%灭幼脲500-2000倍液、2.5%敌杀死1000-2000倍液、20%、灭扫利1000-2000倍液喷雾效果均很好,校正死率96%,以上;BT-8010防治效果差,最高校正死亡率为30%。  相似文献   

8.
应用预测预报技术指导梨小食心虫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小食心虫在皋兰县中心乡主要为害桃、梨、杏树的果实和新梢,一年发生3代。4月下旬、5月上旬和6月上旬至下旬是防治适期。采用2.5%敌杀死4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梨小食心虫性引诱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测定出含顺-8十二碳稀醇醋乙酸酯200mg的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有效诱捕半径为20m。在梨小食心虫年发生3代的地区,着重对第1、2代开展性引诱防治,蛀果率可降低11.25-13.83个百分点,防治效果达54.95%-60.16%,雄蛾定向抑制率达15.17%-48.07%,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松阿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生物制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阿扁叶蜂在济南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林内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出土,利用1%绿色威雷Ⅱ号200~300倍液地面喷雾防治出土成虫,具有省工、省事、省力、经济无污染的优点;5月中下旬幼虫孵化盛期,用1%海正灭虫灵5000倍液和0.5%维多力2000倍液树上喷雾防治初孵幼虫,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