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长柱头性状与其它经济性状相关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种具有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通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是改良作物品质,大幅度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棉花是杂种优势利用比较落后的作物,目前生产上杂交制种仍以人工去雄方法为主[1]。通过创造新的特异种质材料来提高杂交制种效率,已取得一定进展,比较突出的有雌雄异熟系种质的选育成功[2、3、4]。雌雄异熟系柱头外露(较常规棉花柱头长5~10mm),其大小孢子的发育同步,不存在“异熟现象”,但自交结实率很低,需人工辅助授粉,方可自交留种(可视为一系两用);授以其它品种花粉,异交率几乎达100%。由于不需人工去雄,将有助于提高杂交制种的效率。但是,雌雄…  相似文献   

2.
关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状况利用棉花杂种优势是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抗逆性的有效手段.印度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做得较好,有50%的棉田利用杂交种.我国在70年代起开展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研究和利用,采用人工制种,利用杂种一、二代,有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30年来四川省棉花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情况,重点评述了四川省在棉花育种、栽培和植保方面的研究成果.四川省建立了在棉花核雄性不育遗传及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育种、抗蚜螨育种领域的研究优势,率先实现棉花的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首次揭示了作物核不育的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的遗传理论,首创出我国第一批抗枯萎病种质资源、抗黄萎病种质资源、抗病虫核不育系和抗螨抗蚜种质资源,全国利用这些创新的特异材料培育出150多个棉花品种.同时在棉花高效节本栽培、病虫综合防治、棉田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成果.这些棉花科技优势和科研成果,支撑着四川省棉花产业的发展,并为全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还回顾了30年来四川省棉花生产的发展情况,同期执行的国家和地方棉花价格政策和奖售政策,以及四川省作物学会棉花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相关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4.
抗虫杂交棉高效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南阳县杂交棉种植曾面积达到1万多公顷,占全县植棉面积的40%,增产15%~30%,但因缺乏强优势组合和制种产量低等,发展缓慢.随着科技的发展,抗虫杂交棉把抗虫性、丰产性与优质结合为一体,加之制种技术水平的提高,抗虫杂交棉将更有效地满足广大棉农"一优双高"的要求.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在于选育强优势组合和解决高产制种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证明,利用棉花杂种优势,一般可以提高产量20%左右,是增产的有效途径。但棉花是雌雄同花的常异花授粉作物,应用人工的方法获得棉花杂种种子,必须经过一整套烦琐的人工去雄授粉等制种过程,花费的人力较多,提高了杂种种子生产成本,给推广杂种优势增加了困难。应用棉花雄性不育系制种,因棉花已雄性不育,用不育系作母本,不仅可以省去人工去雄,若摸清了它的传粉媒介——昆虫,应用昆虫给棉花传粉,还可省去人工授粉工作,是利用杂种优势最理想的方法。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在我国已有了较大的进展,有的单位已获得较稳定的50%不育株,  相似文献   

6.
对高产玉米品种吉单50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单50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比对照郑单958、京科968分别增产16.65%和2.60%。产量各性状均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水平,相对杂种优势在2.29%~66.62%,平均28.35%;中亲优势在2.34%~199.58%,平均55.84%;杂种优势指数在102.34%~299.58%,平均155.84%。各性状中以产量的杂种优势最大,相对杂种优势、中亲优势和杂种优势指数分别为66.62%、199.58%和299.58%。其他性状由高到低依次为单株产量、穗位高、行粒数、穗长、株高、轴粗、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和子粒含水量。  相似文献   

7.
杂种优势是植物界的普遍规律。通过异花、异株、异种的杂交,促使植物内部矛盾激化,就能够推动植物向高一级发展。棉花利用杂种优势可以大幅度增产,而育苗移栽又为利用杂交打开了方便之门。棉花有性杂交不仅一、二代能增产,而且通过杂交产生变异创造新类型,为棉花选种创造物质基础。我们谋求:将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和棉花育种工作结合起来,一年杂交,一年推广,连续选择,连年高产,促使棉花种子有计划地进行更新。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是棉花育种的一个新  相似文献   

8.
锦花杂种优势利用是一项增加产量、改进品质的新措施。在今年一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棉花科学研究工作会议上,根据我国人民公社的生产潜力和科学研究成果,明确了在我国具体条件下,利用杂种优势增产棉花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生产一亩棉田点播用的杂交种子,约需三个工,而利用这样的种子一般可增产约20%上下。今年有不少研究所和试验站的丰产田已经采用了杂交第一代的种子。河北省棉花研究所在三月间召开的棉花研究设计会议上,确定今年在省内各专区农科所、站组织重点人民公社生产十万斤杂交种子,供明年示范用。这是提高棉花品种工作的一个新的途径,是值得引起重视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棉花杂种优势,是促进棉花大幅度增产的重要途径。美国的一些育种家认为棉花生产今后十年的重大突破,可能就在于杂种优势的广泛利用。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杂种棉有显著的增产作用。Lee,Miller和Rawlings(1961)报导,杂种一代比亲本  相似文献   

10.
棉花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一般杂种一代可增产15%~30%,同时对改进纤维品质、增强抗逆性等有明显效果。近30多年来,中国、美国、印度、前苏联等都先后开展了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和生产实践,取得了可喜进展。在杂交应用方面采用的方法有三系法、两系法、一级法、人工去雄和化学杀雄等。国内外有关专家分析,在近10年内棉花育种及棉花生产的更大突破依靠利用棉花杂种优势将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1.
湘杂棉21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虫的棉花新品种.2009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2009年引入湖北江汉平原区域进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为杂交优势突出、结铃集中、桃大、衣分高、纤维品质优良、耐旱抗渍,特别是丰产性平均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10%以上,深受棉农欢迎.  相似文献   

12.
利用杂种优势是农作物提高产量,改进品质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继玉米和高粱之后,水稻杂交种也投入了生产。利用杂种优势也是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年来人们就发现棉花具有很高的杂种优势,杂种一代能增产30%以上,绒长增加1—3毫米,杂种二、三代还能增产15%以上。所以棉花利用杂种优势大有可为。但由于棉花三系(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还没有育成,化学杀雄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徒手去雄又效率不高,生产大量杂种有困难,因而制种问题一直是大面积利用杂种优势的严重障碍。为了解决制种的问题,我们近几年来在简化制种操作,提高制种效率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进行了“三改两集中”的改革,为大面积利用杂种优势创造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利用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提高棉花单产,已引起国内各有关部门的重视。两年来,我县引用河南省推广的"徐州142x中棉所7号"组合多点试种,不同程度上都反映出杂种一代的经济优势。据调查,一九七八年在罗南、盛桥等八公社二十二试点101.97亩杂种一代的产量结果,其中增产点17个,占调查点数的77.27%,增产面  相似文献   

14.
湘杂棉育苗技术与经验张正湘史友华王佑华湖南沅江市农业局413100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也和杂交水稻一样,具有生长旺盛、植株高大、耐病耐肥、增产潜力大的优势,是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增强品种抗性的重要途径。在栽培技术上与常规棉比较也有其特...  相似文献   

15.
早在1894年,Mell 报导了棉花种间杂交的杂种优势,其后的研究者指出,这个优势在棉花(陆地棉)进行种间杂交和种内杂交时能对成熟度、产量和纤维特性起促进作用。在印度,利用F_1代棉花杂种已经带来了皮棉的显著增产,超过现有的最好的品种。但是,杂种的制种多数是用人工去雄和人工授粉,造成生产的高成本。  相似文献   

16.
麦盖提1990、1991年连续两年1.3万公顷棉田单产超过1500kg,在全国居领先水平。其主要的增产经验有以下8个方面。1 选用早熟丰产品种棉花夺高产,品种是关键。该县原种植的棉花品种为108夫,因多年栽种混杂退化严重,绒长只有27mm,每公顷产皮棉750~1125kg。现采用了早熟丰产品种军棉1号作为主栽品种。生育期130~136天,属中熟陆地棉品种,植株紧凑,高70~80cm,茎秆粗壮,吐絮畅,铃重6~7g,衣分38.6%,较108夫增产10%以上,最高单产  相似文献   

17.
棉花的蕾铃脱落率一般在60~70%之间,有的高达80%以上。棉花属于三碳作物,有较强的光呼吸作用。基于亚硫酸氢钠(NaHSO_3)能有效地抑制光呼吸,提高净光合率这一应用特点,1980~1981年,我们对棉花进行试验,喷施亚硫酸氢钠后,对蕾铃脱落率有所降低,结铃数明显增加,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可以作为一项增产措施应用于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8.
棉花和其它作物一样具有杂种优势,充分利用这种杂种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途径。棉花是“无限”开花作物,有效花期长达四十至五十天,它的花朵大,每朵花有二十多粒种籽,人工杂交比较水稻、高粱等容易得多。同时一般说来,人工杂交虽不如“三系”制种简便,但是却有其另一方面的优越性,一是组合选配比较“自由”,不受“育性”制约,不需多代回交转育,有利于在短时期内筛选大量组合,迅速选出高优势组合;二是人工杂种二代不会出现不育株,某些组合杂种二代仍有较大优势和利用价值。例如我们1977年测定抗病杂种澧74—282×澧7169杂种二代,在重病田皮棉产量仍达140.7斤,虽比一代减产5.2%,但仍比  相似文献   

19.
一、棉花育苗移栽能显著提高产量我区1958年推广棉花育苗,移栽面积15万亩,占全区棉田21%以上,从生产实践和各地调查的材料证明,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育苗移栽的棉花比套种或直播(前作物收获后播种)的棉花显著增产。—般能增产10—20%左右,多的增产达50%,兹以云梦县材料为例:  相似文献   

20.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主要作物中,玉米、高粱杂交种用于生产较早,近年来,水稻杂交种也首先在我国推广应用。由于杂交种的推广利用,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棉花杂种一代优势也很显著,一般可增产30%左右,这一事实早被人们所认识,但因制种困难,限制了它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国内外正从三系配套、化学杀雄、指示性状、昆虫传粉、人工去雄授粉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直到目前尚未取得重大突破。我省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从1972年开始。我们设想了用人工去雄授粉制种法,在生产上应用其一、二代的途径,因为棉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