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Li-640002B型光合仪对生长在不同光环境下的水曲柳幼树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幼树对低光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0.512μmol·m-2·s-1的条件下正常生活。幼树光合速率最高可达13.0μmol·m-2·s-1,光饱和点(LSP)1000μmol·m-2·s-1左右,适生光环境为800~1000μmol·m-2·s-1。  相似文献   

2.
两种原始兰科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金佛山兰 (Tangtsiniananchuanica)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野外个体数量极稀少 ,仅见于重庆南川金佛山及附近的稀疏马尾松林下 ,并且仅与其亲源种金兰 (Cephalantherafalcata)生长在一起。对比研究了生长在温室内的金佛山兰和金兰的多项生理生态指标。结果表明 ,金佛山兰与金兰只在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及胞间CO2 浓度方面有显著差异。金佛山兰的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分别为 6.1 6(± 0 .4) μmol·m- 2 s- 1 、0 .47(± 0 .0 4) μmol·m- 2 s- 1 、2 .7(±0 .2 )mmol·m- 2 s- 1 、0 .1 1 4(± 0 .0 2 )mol·m- 2 s- 1 、2 0 6(± 2 9) μmol·mol- 1 、1 0 μmolphotons·m- 2 s- 1 、2 0 0μmolphotons·m- 2 s- 1 、9.6(± 0 .9) %、3 1 (± 0 2 )mmolCO2 ·mol- 1 H2 O ;金兰的各项值分别为 5 .8(±1 .1 ) μmol·m- 2 s- 1 、0 .45 (± 0 .0 6) μmol·m- 2 s- 1 、2 .6(± 0 .3 )mmol·m- 2 s- 1 、0 .1 0 1 (± 0 .0 3 )mol·m- 2 s- 1 、1 73 (± 5 1 ) μmol·mol- 1 、1 0 μmolphotons·m- 2 s- 1 、2 0 0 μmolphotons·m- 2 s- 1 、9.1 (± 1 .1 ) %、2 .7(± 0 .7)mmolCO2 ·mol- 1 H2 O。在温室内晴  相似文献   

3.
玉兰属5树种生理指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玉兰属 (Yulania) 5树种 ,即望春玉兰 [Y .biondii (Pamp .)D .L.Fu]、紫玉兰 [Y.liliiflora (Desr.)D .L .Fu]、玉兰 [Y.denudata (Desr.)D .L.Fu]、腋花玉兰 [Y .axilliflora (T .B .Zhaoetal.)D .L .Fu]和舞钢玉兰 [Y .wugangensis (T .B .Zhaoetal.)D .L .Fu]的生理指标作了测定 ,结果表明 ,5树种光合曲线较为相似 ,其光补偿点约 1 0 .0 μmol·m- 2 s- 1 ,饱和光合有效辐射约 1 0 0 0 μmol·m- 2 s- 1 ,光呼吸平均为 2 .1 μmol·m- 2s- 1 。 5树种光合曲线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最大光合速率pmax这一指标上 ,分别为 :望春玉兰 8.2 μmol·m- 2 s- 1 、紫玉兰 8.0 μmol·m- 2 s- 1 、玉兰 1 4.4μmol·m- 2 s- 1 、腋花玉兰 1 1 μmol·m- 2 s- 1 、舞钢玉兰 1 5 .3 μmol·m- 2 s- 1 。 5树种的CO2 补偿点分别为 :望春玉兰 1 2 7μmol·mol- 1 、紫玉兰 62 μmol·mol- 1 、玉兰 5 2 μmol·mol- 1 、腋花玉兰 1 0 6μmol·mol- 1 、舞钢玉兰 5 1 μmol·mol- 1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 :望春玉兰 0 1 4%、紫玉兰 0 2 9%、玉兰 0 1 6%、腋花玉兰 0 2 0 %、舞钢玉兰 0 2 4% [molCO2 ·(molH2 O) - 1 ]。望春玉兰是辛夷的主要原植物 ,其水分利用效率较小、CO2 补偿点高 ,因此 ,丰产栽培时 ,要  相似文献   

4.
2001年旱季,用Li 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下层乔木中华厚壳桂主要光合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显示:冠层不同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中华厚壳桂具有较低的光饱和点(800μmol·m-2·s-1)、光补偿点(15~20μmol·m-2·s-1)和最大光合速率(≤7μmolCO2·m-2·s-1)等耐荫性光合特性,并且缺乏对高光强改变的光合调节能力,但对光斑却有快速的光合响应能力;短期内高CO2浓度会使其光合速率增加,但对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却有抑制作用;在光合最适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升高将明显促进光合作用,温度升高4℃能够使其净光合速率平均提高1 6倍,但一旦超过此范围,温度的升高却将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在自然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与光照、温度、CO2浓度及气孔导度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在控制条件下却呈显著的曲线相关。  相似文献   

5.
红花木莲苗期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濒危植物红花木莲苗期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木莲苗期的光合日进程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9 00和下午15 00左右。在中午13 00左右出现光合作用明显下降的光午休现象。光午休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当时气温的升高和湿度饱和差的增加有关,因此使叶保卫细胞失水增多导致气孔导度减小以致引起光合速率下降。此外,也可能与二氧化碳羧化酶的活性降低有关。分析红花木莲苗期的水分利用效率,发现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有较大的一致性。对红花木莲的叶片的光响应曲线进行分析,得到红花木莲苗期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其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1200~1300μmolCO2·m-2·s-1和23 487μmol·m-2·s-1。  相似文献   

6.
对弱光生态型盾叶薯蓣在生长光强为1.5、10、15、30、55、100、270 μmol·m-2s-1的长期适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生长在光强为100 μmol·m-2s-1下的盾叶薯蓣叶片有最大光合放氧速率,同时也有最大的光呼吸速率.生长在10、30和55 μmol·m-2s-1下的盾叶薯蓣叶片有较高的有效量子产额;光强100 μmol·m-2s-1下的盾叶薯蓣的有效量子产额降低了9.7%.从幼叶到完全伸展的成熟叶,最大量子产额和有效量子产额的变化不大.光强100 μmol·m-2s-1下的盾叶薯蓣其放氧活性和电子传递速度最大.盾叶薯蓣离体叶绿体样品的光合放氧活性和电子传递活性远低于等量叶绿素叶片的相应活性.  相似文献   

7.
短梗大参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及模型拟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对短梗大参光合特性的适用性,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分别观测了全光照和荫蔽环境下的5年生短梗大参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并应用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段函数、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短梗大参的光响应曲线,根据拟合效果筛选不同光照环境下短梗大参合适的光响应模型。结果表明:1在全光照环境下,短梗大参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属于饱和趋近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无法直接求取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的解析解;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拟合的光合参数值与实测值相差很大;分段函数为全光照下短梗大参光响应曲线最适用的分析模型,其拟合的初始量子效率为0.047,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0.70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 333.33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0.43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0.48μmol·m-2s-1。2在荫蔽环境下,短梗大参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为中度抑制型;二次多项式拟合的光合参数值与实测值差异明显;分段函数拟合的光合参数值则比实测值要低;直角双曲线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光饱和点均明显低于实测值;修正的直角双曲线模型为荫蔽环境下短梗大参光响应曲线分析的最适用模型,其拟合的初始量子效率为0.076,最大净光合速率为5.07μmol·m-2s-1,光饱和点为449.6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79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0.21μmol·m-2s-1。  相似文献   

8.
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即内蒙古磴口县,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测定不同增雨处理(4个增雨处理的增雨量分别是当地年降水量的25%、50%、75%和100%)条件下,典型荒漠植物白刺的光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曲线进行拟合,计算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以及光饱和点(LSP)等生理参数,研究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结果表明:对照的Amax、AQY、Rd、LCP和LSP分别为13.41 μmol·m-2·s-1、0.029 mol·mol-1、0.61 μmol·m-2·s-1、20.63 μmol·m-2·s-1和481.85 μmol· m-2·s-1.增雨使白刺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Amax、AQY和Rd升高,使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增雨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白刺的光合生理特性,提高白刺的光合生产能力.对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变化分析表明:气孔因素是限制光饱和阶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西藏林芝云杉针叶净光合速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便携式光合系统仪Li 6200测定了西藏林芝云杉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如量子辐射、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林芝云杉的净光合速率在11:00点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到19:00点左右净光合速率降到0以下,转入暗呼吸。林芝云杉树冠上层的针叶由于受光充分,净光合速率较下层针叶大;阴生叶与阳生叶的净光合速率,上层差别不大,下层以阴生叶为大。在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70%±5%、CO2浓度为305mg·kg-1条件下,林芝云杉的光补偿点约为107 5μmol·m-2·s-1,光饱和点约为770μmol·m-2·s-1;在光强800μmol·m-2·s-1、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70%±5%条件下,林芝云杉的CO2补偿点约为157 2mg·kg-1,CO2饱和点约为3811 33mg·kg-1。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观赏树种桂花的光合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LI-COR6400 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系统研究园林观赏树种桂花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①桂花叶片的光补偿点为21靘ol photons 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8靘ol·m-2·s-1,光饱和点为1 748靘ol photons m-2·s-1。②桂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hoto)日变化为单峰曲线,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日变化走势一致。③相关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mmol)、光合有效辐射成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饱和蒸汽压差(Vpdl)成显著的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光照、温度是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胞间CO2浓度(Ci)、叶面的相对湿度(Rhs)对净光合速率影响也较大;逐步线形回归表明:净光合速率主要受到叶片温度(Tleaf)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鄂西南鹤峰县鹅掌楸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分空间结构(角尺度、大小比、混交度)和林分非空间结构 (径级结构、树高结构、重要值)的研究与分析,直观地反映其林分结构的特征,查清该区鹅掌楸种群的发展现状,为鹅掌楸 天然林的合理保护与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在鹅掌楸天然林集中生长的代表性地段建立 17个 20mx20m调查样地,进行 每木定位与检尺调查,应用 Excel2019、Winkelmas2.0软件对样地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区鹅掌楸 天然林中共 73个树种,鹅掌楸为该群落的优势种,生长处优势地位( =0.17),种群整体呈轻微聚集分布(为 0.56),同 时该种群在林分中呈现极强度混交状态( =0.85):种群整体径级、树高分布都呈右偏正态分布,小径级林木株数很少, 种群整体呈现稳定型一衰退型 。FSI均值为 0.82,FSD 均值为 0.30,林分空间结构为接近于理想状态(41.18%)或达 到理想状态(58.82%)。鹅掌楸天然林处于演替后期,林分结构整体上较为理想,可对处于聚集分布的林木进行适当调整, 辅以 一定人为促进更新的措施,促使鹅掌楸林分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2.
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林分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条件下,前4年对杨树生长影响并不明显,但从第5~9年,第2代林较第1代林胸径减少0.70%~12.05%,树高减少7.28%~20.41%,材积减少17.78%~27.83%,单株生物量减少7.26%~32.42%;但通过施肥、间作等合理的抚育措施可以有效减小连栽对林分生长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连栽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连栽杨树人工林林木和土壤碳储量变化规律,了解杨树人工林碳汇能力,笔者对江汉平原1代和2代杨树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土壤碳含量和碳储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代和2代杨树人工林林木碳储量分别为30.83 t/hm2和24.63 t/hm2;土壤碳储量(0~20 cm)分别为39.29 t/hm2和29.09 ...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持我国人工林的长期生产力和提高森林质量,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作者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广泛收集了国内外有关成果与资料,概括论述了我国人工林森林生产力的现状、不能保持生产力的原因与机理以及长期保持人工林生产力的技术对策。按第八次清查的全国森林资源数据,每公顷蓄积量为89.79 m^3,其中天然林为104.6 m^3,人工林为52.76 m^3,人工林森林生产力明显低于天然林;我国优势树种人工林每公顷蓄积量也不高,如杉木为69.8 m^3,马尾松为56.2 m^3,落叶松为58.6 m^3,这些数据比日本2002年3月公布的人工林相似树种的数据低很多,如日本针叶树蓄积量为227.97 m^3·hm-2,柳杉为295.83 m^3·hm-2,落叶松为189.88 m^3·hm-2。关于年生长量,按全国第七次资源清查的中龄林与近熟林的数据做统计:杉木人工林5.2~4.2 m^3·hm-2,马尾松为3.2~1.8 m^3·hm-2,柏木为3.4~3.2 m^3·hm-2;但按作者掌握的我国重点或示范性、试验性小面积人工林生长量看,却很高,按我国编制的速生丰产林标准的生长量数据看比较高。我国大面积人工林生产力不高,短周期经营的杨树、桉树人工林也不高,主要原因是:(1)纯林化与针叶化严重。按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统计,纯林占人工林的85%,而且针叶化明显,人工乔木林10个优势树种中针叶林比例高达56.9%。人工纯林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低,生物学上缺乏稳定性。人工纯林特别是针叶纯林,抗性低,抗自然灾害和大气污染能力均差,人工纯林维护地力的能力也弱。(2)集约育林的技术措施:立地控制技术未得到推广,适地适树适品种原则在育林中未能认真贯彻;密度、植被、地力控制技术也执行不力,大面积上的人工林仍属于粗放经营;连作引起林地土壤理、化、生物特性恶化,土壤质量衰退,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造林作业造成水土流失,如杉木造林,传统的育林技术未得到明显改进,福建尤溪炼山后进行的3年观测结果表明,炼山和水土流失损失的有机质高达989.35 kg·hm-2,养分586.26 kg·hm-2。桉树在砖红壤进行的机耕整地,水土流失也很严重,不合理的造林作业,最终导致土壤质量与森林生产力下降。短周期培育人工林带来了2个重要问题,一是对林地肥力要求高,二是如何利用无性系才能保持长期生产力。短周期经营采用的无性系,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轮伐期短,养分需求量大,如刚果12号W5无性系,通常利用地上部分,以5~7 a的轮伐期计,消耗的养分达571.75 kg·hm-2,我国培养短周期人工林的土壤质量本底原本普遍不高,如果采取连作,土壤有机质养分会明显下降,土壤质量衰退,并对其功能产生危害。我国杨树、桉树等人工林要达到短周期持续经营,还需要实行多无性系造林。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的技术对策,应采取先进的集约育林措施,包括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植被控制与地力控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小班为基本研究单元,按起源分林龄对广东省肇庆市国有北岭山林场生态公益林碳储 量进行了研究。国有北岭山林场乔木林总碳储量为 278.0×106kg,其中生态公益林碳储量为 244.9×106kg。生态公益林中天然林在不同林龄间的林分间平均碳密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范围(25.24±1.02)~ (28.01±1.69)×103 kg/hm2;而人工林则存在显著的差异,以 20~40 a 林龄的林分最大,为(34.22±2.77) ×103 kg/hm2,其次为大于 40 a 林龄的林分,为(23.34±0.72×103kg/hm2。在 20~40 a 林龄的生态公益林中,人工林平均碳密度显著大于天然林,但在大于 40 a 林龄的林分中,则显著小于天然林。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新江实验林场不同密度、不同年龄阶段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分析与探讨了樟子松人工森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以及涵养水分的能力;不同密度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生长季节变化规律、历年变化情况、贮水量的差别,樟子松的林分密度。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变化受密度制约,适宜的密度为625-830株/hm^2。  相似文献   

17.
各树种的胸径随着林龄增加而增长,白蜡的树高随林龄延长也呈递增趋势,而其他树种的树高变化则没有明显规律性,在林龄13年内,杨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要明显优于其他4个树种。刺槐、白蜡、白榆和臭椿的长期人工林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增加土壤的养分,从而培肥土壤,但对土壤pH稍有提升作用,碳汇量大小顺序为:白蜡刺槐白榆臭椿;刺槐人工林更新为杨树林后,林地土壤含盐量有所增加,但土壤肥力得到改善,明显提高了人工林的固碳性能。  相似文献   

18.
柳树在西藏广泛种植,占人工林的30.10%,发挥了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以柳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柳树人工林的分布、碳累积规律及影响碳密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树种、林龄对柳树碳密度均有显著影响。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柳树碳累积速率大。柳树碳汇与林龄、经度呈正相关,与纬度、海拔、距农田的距离、距水域的距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青山主要林分类型碳汇效益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生物量法,对大青山落叶松林进行每木检尺,确定了林中优势木、标准木、被压木所占比例,并对落叶松林及其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碳汇量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林碳汇量为106.37t/hm2,林下灌木及草本植物碳汇量分别为11.83,8.95t/hm2,落叶松林总的碳汇量为127.15t/hm2。该研究对合理改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田间持水量和纯氮施用量对毛白杨人工林单位面积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确定毛白杨无性系最佳水氮组合方案。【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河北威县林地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处理对不同无性系(BT17,B331,S86,1316)毛白杨林分蓄积量影响。【结果】1)无性系在不同纯氮施用量和田间持水量灌溉条件下单位面积上林分生长量有差异,S86无性系对高水肥处理响应较好,1316无性系响应较差。2)对杨树人工林进行水分灌溉管理措施时,应该设置田间持水量75%以上作为灌溉临界值同时灌溉临界值应考虑造林地区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林龄等因素。3)杨树人工林单位面积上纯氮施肥量范围是在100~400kg·hm^-2,且施肥量应当根据实验地区肥力等级状况进行酌量加减。【结论】在河北威县S86无性系是在田间持水量75%以上和每株施氮量160g的管理措施下能实现速生丰产的毛白杨无性系,建议在相近地区进行杨树人工林速生丰产林培育时候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