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温度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方精云等(2001)研究,我国土壤CO2的释放通量为4.2 PgC·a-1,约占全球土壤CO2释放通量的5.6%~8.4%.然而,在我国已经开展的一系列与全球变化相关的研究中,对土壤呼吸的研究还比较少.目前已报道的研究工作都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或农田内,而西部地区土壤呼吸以及土壤呼吸沿海拔梯度(自然条件下海拔梯度和人类干扰下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由于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相当敏感,CO2又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通过土壤呼吸从土壤释放到大气中的CO2量会随着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全球变化的一个正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2.
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芳  罗传秀 《西部林业科学》2007,36(1):48-51,56
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效益出发,采用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市场价格替代花费法等手段对江西省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净化空气、固定CO2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估算。得出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的价值为93 421.146万元/a;保持土壤的价值为8 138.588万元/a;固定CO2的价值为2 419.622万元/a;净化空气的价值为7 439.799万元/a。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间接功能的总价值每年为111 419.156万元。  相似文献   

3.
陆地植被与全球变化中碳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引起CO2浓度升高并随0之带来全球气候变化,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的生长与碳循环之间的关系成为陆地生物圈与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主要内容。本文综述了国外对际地植被和大气中CO2之间的关系以及陆地植被的动态与全球变化中碳循环的研究结果,同时也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森林碳固定能力计算方法及长株潭区域碳年固定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碳(CO2)平衡原理方程式[Fc=Nc(植物年净C)+Dc(凋落物C)+Mc(微生物C)+Ec(土壤动物及其它有机物C)-Rs(土壤放出C)],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碳(CO2)年固定量计算式:Fc=∑m∑nBEFcij·Xcij·11λi·Mkij·113-0.6Rij·Sij式中:Xcij———森林植物年净生产量;3+113Dcij+∑Hk=1j=1i=1Dcij———凋落物碳(CO2)固定量;Mkij———微生物自身碳素量;Rij———土壤呼吸放出CO2量;Sij———面积;i———森林类型序号;j———地域或土类序号。求算出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年CO2固定量为3945.3×104t,是长株潭三市2000年工业燃料燃烧排放CO2总量的2.38倍。森林生态系统碳(CO2)固定能力,变幅在6.784~54.163t/(hm2·a-1)之间,大小排序为毛竹林>国外松林>阔叶林>四旁林>柏木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灌丛疏林>经济林。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经济价值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利用立木蓄积量及森林面积等基本监测数据,对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总贮碳量为2164.95Mt,年固碳量为12.73Mt,其经济价值分别为6603.10亿元和38.84亿元;湖南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215.42t·hm-2。预计我省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长潜力415.51Mt碳或1524.93MtCO2,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平均每年可达60.35亿元。同时还对湖南14个市州的森林碳汇及其经济价值分别进行了估算,并进一步对通过林业建设实现CO2减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方法,对哈巴雪山2000—2010年TM影像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得到研究区域的生态系统分类数据,并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系统的格局变化主要集中在2000—2005年,而2005—2010年变化剧烈程度减缓,生态类型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人为活动最为集中的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区域;2生态格局分布的总体变化特征是:农地转化为居住用地、冰川/永久积雪和河流湖泊转化为草地或林地。人为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而对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了一定干扰。  相似文献   

7.
天水市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天水市1979、1989和1996年进行的3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果的分析,掌握和了解该地区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规律,以及造成林分、经济林、森林覆盖率等下降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林分质量的措施和对策,对实施天然林保护、恢复和重建天水主森林生态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广州市2006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结合实地测定数据,分析了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固定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广州市各森林类型间CO2固定能力差异很大,变化范围为6.444 7~32.618 9 t·hm-2a-1;2005年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净固定CO2量为7 493 811 t,其中地上部分固定CO2量为6 391 232 t,土壤固定CO2量为1 102 579 t;在不同森林类型中,阔叶树固定CO2量最大,为4 216 106 t,占总净固定CO2量的56.30%,城区园林固定CO2量为974 010 t.占13%,针阔混交林固定CO2量为716 756 t,占9.6%,马尾松林固定CO2量为662 336 t,占8.8%,竹林固定CO2量为209 250 t,占2.8%,经济林固定CO2量为206 412 t,占2.7%,湿地松固定CO2量为170 973 t,占2.3%.针叶混交林固定CO2量为135 769 t,占1.8%,杉木林固定CO2量为115 368 t,占1.5%,灌丛疏林固定CO2量为86 831 t,占1.2%.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模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是陆地碳循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碳循环模型已成为研究森林碳循环的必要方法.其中气候变化、大气CO2 浓度上升及CH4的生成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组成和分布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反馈关系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是模型模拟的关键问题.碳循环模型可用经验模型、机理模型和混合模型的建模方法.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发展趋势为:综合生物地理模型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特点建立区域动态碳循环模型;从单一碳循环模拟向碳、氮、磷等多种元素循环相耦合的模拟;碳循环模型与遥感、GIS 技术结合,模拟大尺度的碳循环过程;CH4生成及对森林碳循环的影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CO2和其它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使全球气候发生了急剧变化,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气候变化及CO2浓度的升高对森林植被地理分布和组成结构、森林生产力和碳氮循环,以及极端灾害事件(病虫害和森林火灾)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对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1.
林业科技推广方式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重新审视和改变过去传统推广方式。围绕推广者、推广项目生成、推广机构、效果反馈和监督管理等推广关键环节,探讨了推广方式方法:1)林改后,林农科技需求趋于多样化,林业专业合作社加入了推广对象的行列,推进专业合作社发展,将能集中解决林农科技需求问题;2)将推广项目进行分类,在贫困地区推广经济效益类项目,在发达地区推广兼顾生态效益类项目,根据林农科技需求,应建立推广项目储备库;3)建立推广机构和推广对象双向选择制和参与式推广方式,推行推广机构认证、认定机制,形成市场主导型推广体系;4)需要改变科研立项和评价机制,以推广价值、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作为重要衡量标准之一;5)将林业科技推广与林业产业化、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及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林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相结合,提高林业产业总产值、林产品科技含量及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野生花卉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气候、地貌以及野生花卉的生态特征,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山东省野生花卉的分布进行了分区。探讨了各区野生花卉资源的特点,适宜的引种驯化地。提出了近期宜重点开发的种类。并评述了山东野生花卉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加拿大现地20多天的森林经营与管理培训考察,对加拿大,特别是安大略省森林资源及经营管理有了较清楚了解。这些知识对提高陕西省森林经营与管理水平大有卑益。  相似文献   

14.
连体餐桌椅是大部分公共就餐场所的标准配置,然而其使用情况不容乐观。笔者在调研现有连体餐桌椅仔在的问题后,重点对人因功能和安全耐久性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建立功能尺寸的评估准则、模拟场景施压、原材料取样分析等手段,对评估结果进行关键分析和归纳。提出风险隐患,促进连体餐桌椅行业健康发展,为连体餐桌椅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桂林市永福县毛竹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永福县毛竹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危害情况、发生特点及有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核桃产业的发展和早实薄皮核桃的推广应用,青海省河湟谷地也纷纷引种。由于引种前缺乏相关研究,引进品种杂乱,其表现良莠不齐,优少劣多现象突出。为了筛选出能适于该地区栽培的薄皮核桃品种,对引进的9个早实薄皮核桃品种开展了引种试验和观测分析,采用数据直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品种果实的经济学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筛选出了辽宁1号、中林5号为适于青海省栽培的优良品种,这两个品种可在该区域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当前种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种苗管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作为世界四大基础材料中(钢铁、水泥、塑料、木材)唯一的可再生资源,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从木材微观分子生物学到宏观木结构,再到新型木质纳米材料进行全面阐释,对于木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木材科学与技术已发展为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资源、环境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木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笔者从微观的细胞分子层面到宏观的木结构和木建筑,从木材构造与材性、木材水分及干燥、木材保护与改良、木材重组与复合、木制品与木结构、木材解离与组装、木材解构及转化等方面,概述了木材科学与技术的经典理论,重点总结分析了近二十年来木材科学与技术领域取得的系列新进展,概括木材及其衍生材料在新型先进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木材科学与技术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林产工业,特别是木材加工产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文冠果的特性及其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集观赏、绿化、油料、药用于一身的优良树种,也是优良园林绿化树种,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文中阐述文冠果的植物属性与其生物学特性,分析文冠果在城市绿化中的园林应用方式及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肉桂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肉桂枝枯病、藻斑病、粉实病、炭疽病、根腐病、白粉病、褐斑病及煤污病的病原、症状、发生规律进行描述,对泡盾盲蝽、肉桂双瓣卷蛾、肉桂突细蛾、肉桂木蛾、肉桂瘿蚊、种子小蜂虫害的危害和生活习性进行总结,并提出防治对策,为肉桂病虫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