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提高冀东地区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在马铃薯玉米传统栽培模式的基础上,2008年进行了翼东地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高效立体复种栽培模式试验.马铃薯选用中熟品种,高垄地膜覆盖栽培;玉米选用生育期较短的中熟品种,减少与大白菜的共生期;秋大白菜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播期提前.该模式中马铃薯产量每公顷达37 618. 01kg,玉米产量每公顷达7 493.83 kg,大白菜产量每公顷达114 640.63 kg,三茬作物每公顷总产值62 119元.每公顷纯效益 48769元.比露地马铃薯玉米传统栽培模式每公顷纯效益增加37 757元,比地膜马铃薯玉米栽培模式每公顷纯效益增加26 219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豫东传统的种植模式为一麦一玉米,虽然产量高,但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麦套瓜接大白菜高效栽培模式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麦套瓜接大白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重点是西瓜的市场价格,采用此模式的西瓜上市时间正是早西瓜罢市的时间,因此西瓜价格每年都很好,也是此模式的核心作物.该种植模式一般可产小麦350 kg/667m2、西瓜3 t/667m2、大白菜12 t/667m2.产值4 550元/667m2,较传统的一麦一玉米种植模式增效5倍以上.现将麦套瓜接大白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6年在广西藤县太平镇新雅村实施了2.0ha温室大棚厚皮甜瓜与彩色甜椒套种一年三熟种植试验,平均每公顷产厚皮甜瓜6.00万kg,产值18万元;彩色甜椒3.75万kg,产值30万元;累计每公顷产值48万元,比西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高出1倍以上。该模式技术要点包括:选择适于温室大棚栽培的品种;结合南方气候特点合理安排播种育苗期,培育壮苗,合理定植,强化大棚管理,科学防病防虫,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4.
<正>小麦、棉花、西瓜一年三熟间作套种配套栽培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边行优势、个体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焦作市推广应用小麦、棉花、西瓜一年三熟间作套种配套栽培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特点是:小麦、棉花间作种植,棉花、西瓜同行种植,便于管理。一般每667m2小麦产量350kg,西瓜产量2 500kg,棉花皮棉产量100kg,每667m2总产值3 500~4 000元,比小麦、玉米两茬增值2 000元左右,经济效  相似文献   

5.
选用早熟西瓜品种和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进行套作,双膜覆盖促早发,可较好地解决现行瓜棉套作生产中的诸多问题,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2002~2004年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棉田套作春播双膜覆盖西瓜栽培措施的优化方案为:每公顷16 500株,追施尿素150kg;坐瓜后有1~2次降水的年份,浇水1次即可。瓜棉套作新技术生产的西瓜上市早,符合安全食品标准,单产、单价高;棉花发育早,单产高,品质好,单价高,瓜棉总产值高达65 940元/hm2。  相似文献   

6.
小麦、西瓜、花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复种指数,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出了小麦、西瓜、花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一般每公顷净收益可达40000元以上。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四年来在中牟县推广大棚西瓜—耐热白菜—胡萝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结果表明:中牟县无公害瓜菜一年三熟栽培模式极为成功,经济效益极为显著,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深受菜农欢迎。  相似文献   

8.
<正>豫东传统的种植模式为一麦一玉米,虽然产量高,但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麦套瓜接大白菜高效栽培模式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麦套瓜接大白菜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重点是西瓜的市场价格,采用此模式的西瓜上市时间正是早西瓜罢市的时间,因此西瓜价格每年都很好,也是此模式的核心作物。该种植模式一般可产小麦  相似文献   

9.
大棚春西瓜一年收三茬宜选用早熟或极早熟品种。西瓜的成熟期是指以雌花开放到西瓜成熟所需要的天数,一般25~30天成熟的西瓜为早熟或极早熟品种。用这种西瓜栽培,才能一年收三茬,我们在春西瓜的生产中,重点推行以极早熟品种为主的一年三茬瓜的技术,第一茬瓜收获接近长年产量,二茬瓜收845kg,第三茬瓜收506kg,其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旱地烟叶--西瓜--芥菜三熟制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们为了充分利用寻乌县的自然优势和气候优势,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2004年,根据我们调查统计,全县实行旱地种植烟叶-小型西瓜-芥菜栽培模式44hm^2,平均每公顷产值达81112.5元.其中烟叶平均每公顷产量2152.5kg,产值23677元;小型西瓜平均每公顷产量26250kg,产值34125元,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大棚设施栽培西瓜可实现春节前上市,并多次结果,连续采收半年以上,每667 m2产量5000 kg左右。该文总结了多年来西瓜大棚栽培的成功经验和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麦和西兰花的早熟特性,在河套地区进行两种作物双季栽培技术研究,后茬通过育苗,双季均可正常成熟,前茬大麦单产385kg/667m^2,后茬西兰花产量1 320kg/667m^2,两季纯效益可达到4 000元/667m^2以上,发展前景很好。  相似文献   

13.
总结苦瓜—西甜瓜—西甜瓜一年三熟无土栽培技术,以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旱轮作、优选品种、合理安排茬口、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了一套适合永安市燕北街道实际情况与气候条件的早稻(超级稻)—西瓜—莴苣一年三熟粮经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设施西瓜栽培种子消毒催芽、地膜覆盖、定植密度、整枝方式、授粉时间、冲施肥应用效果试验,总结出一套山西省设施西瓜优质、高效栽培的集成技术,即温汤浸种,大南瓜砧木改良靠接法嫁接育苗,白色地膜覆盖,行距为1 m,株距为0.5 m,定植密度为1.995万株/hm2,2蔓整枝,冲施高浓缩肥,吡虫啉防治蚜虫,产量可达52.5 t/h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钾肥对大棚栽培西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施钾与西瓜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钾肥可提高抗病性,减少病株率。果糖、蔗糖、葡萄糖和总糖含量也有明显提高。在亩施钾肥7.5~22.5公斤条件下,增产显著,增产率由7.2%上升到25.3%。  相似文献   

17.
灌溉条件下河南省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豫东潮土区进行了5a的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探索土壤墒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灌溉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土壤墒情总的变化规律是:6、7、8月份土壤墒情充足,其他月份欠缺,特别是4、5月份,正是农作物需水量大的时期,土壤水分含量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从单个栽培模式看,青砂土果园,从4月份到10月份,各层土壤水分含量比较高,其他月份则整体下降,20~40cm土层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夹壤淤土大蒜-玉米(西瓜)栽培模式,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加含水量逐渐降低,土壤含水量最高时段出现在雨季的8月份,最低时段出现在来年的3月份;体砂小两合土小麦-玉米栽培模式,各土层水分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大,特别在4、5月份和8、9月份,小麦、玉米需水量大,而土壤水分却供应不足;底壤砂土花生(西瓜套玉米)-冬休闲(小麦)栽培模式,各土层含水量随时间变化不大,0~20cm土层墒情不足;夹黏青砂土小麦-胡萝卜(花生)栽培模式,7、8、9月份各土层水分充足。4-5月份各种栽培模式下,土壤水分亏缺时,均应加强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为延长西瓜供应时间,实现反季节上市,提高大棚利用率,研究了南京地区西瓜秋延迟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早佳8424’和‘小兰’为最适宜南京地区秋延迟栽培的中型和小型西瓜品种;采用地爬式栽培,西瓜单果重,商品性好,投资较小;采用吊蔓栽培,栽培密度大,西瓜亩产高;种苗8月上旬定植,生长期避开高温,利于高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夏黑葡萄在福建省葡萄主产区福安市引种栽培,通过实施双十字“水槽”型的整形修剪、小拱棚避雨栽培、控产提质的花果管理、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控等配套栽培技术,种植第2年每667 m2产量536.5 kg,第3年产量1332 kg,利润上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