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丘县玉米种植面积4万多hm2,秸秆资源较为丰富,但秸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农民秋收后焚烧玉米秸秆现象较为普遍。秸秆资源损失较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较为不利。随着农业机诫化水平的提高,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越来越大。秸秆还田不仅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2.
玉米秸秆还田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将玉米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作为小麦底肥,既省工省时又能培肥地力,但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技术不规范,还田后的麦苗出现出苗率低,黄化甚至死苗现象。本文论述了秸秆还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玉米秸秆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实施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持续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采用机械化粉碎还田,不但工序简单,生产效率高,而且还能达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目的,是中低产田向高产田转化的最有效途径。玉米机械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利用玉米秸秆还田机、旋耕机、深耕犁、重耙或园盘耙等机具,依次完成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旋耕碎茬、施底肥、深翻及耙地整平等工序,以 相似文献
5.
常淑艳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2)
玉米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是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的主要途径之一.用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持久地培肥地力.在实践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腐熟的关键技术及作用.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持久地培肥地力.做到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同时还提高了农产品品质,促进了食品安全,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土肥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通过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协调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的矛盾,促进农业稳产、高产、高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一、秸秆还田有哪些好处第一,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这些物质经过发酵、腐解、分解转化为土壤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因为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8.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村容村貌整洁,改变过去秸秆乱堆乱放和随意焚烧的陋习,玉米秸秆还田显得尤为重要,实施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粮食产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11.
玉米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硫和丰富的腐植酸、有机质等,是较好的肥源之一。秸秆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培肥地力措施,能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性状,提高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是利用机械将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地表,然后进行灭茬,旋耕深埋,使之腐烂,从而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增产粮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几年来,随着农作物单产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一方面从土壤中带走了大量的矿质营养;另一方面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人们只重视化学肥料的施用,而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土壤肥力消耗多,补充少。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物理性状变差,影响了农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的一条简而易行的有效措施,是保护土壤肥力资源,增强农业后劲,夺取作物稳产、高产,增辟有机肥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浅析玉米秸秆还田数量与产量之间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秸秆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实施秸秆还田还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促进作物增产,提高粮食产量,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可改良土壤性质、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抢农时季节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近年来我国重点推广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新技术,通过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护环境,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增收。但由于部分农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够全面,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