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合理轮作轮作是预防、控制或减轻蔬菜某些病虫害最为简便、经济、有效的措施,并有利于调节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协调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2合理间作套种把蔬菜与某些作物通过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往往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玉米与辣椒间作,  相似文献   

2.
实现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有多种途径和方法,采用间作套种方式的生态种植法,是一个新的途径。这种方法是组织最佳的生态环境,利用作物群落内部控制各种病虫害发生,以达到少用或不用农药,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收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下面介绍一些实例: 浙江诸暨县高湖乡汤家店方大友的四分菜地中,青菜套种洋葱、蒲瓜套种向日葵、大白菜套种芹菜循环种植十余年,均无病害侵染。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农产品是生态农业的产物,生态农业技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核心。因此,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推广和应用好生态农业技术,对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间作套种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应充分运用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共生原理、相生学原理及植物与病虫间的视觉干扰、嗅觉干扰等原理,做好蔬菜的间作套种,达到无公害化生产的目的。如茄子与茼蒿同穴栽,可抑制茄子枯萎病;葱蒜类同其他蔬菜等作物间作、混种,均能有效地阻止病原菌的繁殖及降低土壤中已有病原菌的密度,达到…  相似文献   

4.
徐巧玲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5):135-135,128
蔬菜间作套种能够合理利用作物群体,均匀利用营养面积,发挥优势互补,有效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作物产量,从而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简要介绍10种蔬菜间作套种模式,可供生产经营者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5.
崔敬哲  王文玲 《蔬菜》1989,(2):31-31
我乡五道口生产队60余亩大棚蔬菜四年来采用间作套种,年年产量产值均为全乡第一。五道口生产搞间作套种是选择高矮作物相搭配,生长期长的与生长期短的间作,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和土地,又不相互影响生长。主要做法是番茄、黄瓜套种油菜;大茭套种油菜间作黄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以大茭棚为例介绍一下我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温室葡萄间作蔬菜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温室葡萄间作蔬菜的原则在温室栽培葡萄的条件下间作蔬菜 ,要求①间作蔬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葡萄相近 ;②间作蔬菜植株要矮小、生育期要短 ,能避天葡萄旺盛生长期 ,充分利用葡萄生长前期的光照和“时间差” ,不能影响葡萄的光照 ;③间作蔬菜应为浅根性作物 ,不能与葡萄发生剧烈的水、肥竞争 ,避免影响葡萄的正常生长发育 ;④间作蔬菜与葡萄无共同的病虫害 ;⑤间作蔬菜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 温室葡萄间作蔬菜的种类①绿叶菜类 :如菠菜、生菜、香菜 (芫荽 )、荠菜、小白菜、油菜等 ;②甘蓝类 :如结球甘蓝、青花菜、芥蓝等 ;③蒜类 :如青…  相似文献   

7.
1 农业防治法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控制对象,选用抗病虫品种.实行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制度,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与小麦、玉米、大蒜、洋葱等进行套种,可有效抑制病虫为害.深沟高畦,隔行灌溉;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测土平衡施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清洁田园.  相似文献   

8.
1 农业防治法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控制对象,选用抗病虫品种。实行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制度,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水早轮作;与小麦、玉米、大蒜、洋葱等进行套种,叮有效抑制病虫为害。深沟高畦,隔行灌溉;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测土平衡施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清洁田园。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多年生宿根植物芦笋根系发达、入土较深,需要较大行距的生长特性,同作时提高全年土地利用率及早期复种指数,依据化感作用原理总结出了芦笋间作套种的原则、间套作最佳时期及间套作作物种类的选择条件,阐明了芦笋间作套种栽培的特点及其注意的问题。例如:主要利用幼苗移植后的1~2年内及植株长大后的秋冬休眠与早春采笋时间段,进行全年或秋冬、早春茬套种;利用草莓、大蒜、洋葱等蔬菜根系较浅、植株矮小,较为耐寒的特性,与芦笋进行全年或秋冬茬间作;利用生菜、小白菜、油菜等蔬菜生育期短、早熟性突出的特性,与芦笋进行早春茬套种;还重点介绍了上述几种芦笋间作套种模式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提高芦笋产量、品质及土地利用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大丰市蔬菜病虫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我市蔬菜病虫害受气候条件、病虫基数及栽培方式的影响,个别常发性病虫害在部分作物上重发,对蔬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我站针对2011年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积极开展蔬菜病虫监测预报工作,及时组织防治和大力推广植保新技术,为我市蔬菜产业安全、优质、高效生产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将2011年蔬菜病虫害发生、影响因子和防治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病虫害防治是蔬菜无公害生产的核心技术之一。为了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力争把病虫消灭或控制在大量发生和显著危害之前,通过农业和生物等措施,消灭病虫来源或压低发生基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  相似文献   

12.
蔬菜巧间作胜过施农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堂 《蔬菜》2004,(12):37
研究和实践证明,把蔬菜与某些作物通过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往往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1.玉米与辣(青)椒间作由于玉米的遮荫作用,辣椒日灼病和病毒病比单作田减少72%;玉米与青椒隔行种植,可使青椒病毒病减轻56.9%。2.玉米行内种黄瓜可使黄瓜花叶病减少61.6%。3.玉米间作白菜由于田间气温比单作田降低0.5℃,地面温度降低2℃,可使白菜病毒病减少20%以上,白斑病减少18%,白菜软腐病、霜霉病的发生也明显减轻。4.马铃薯与大蒜间作可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受到抑制。5.冬瓜与番茄种…  相似文献   

13.
莫顺荣 《长江蔬菜》2010,(21):29-31
根据作物生长特点,采用多次间套种、立体套种、高矮作物套种等方法,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差,最高效地利用土壤、光照和水肥资源,实现农作物种植“叠加效益”,向立体空间增加产量和效益,可以显著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淮山套种蔬菜模式是广西贺州地区农民经过多年实践、在生产中摸索总结出来的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郭来珍  张腾福 《蔬菜》1997,(4):29-30
卢沟桥乡棚室蔬菜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的试验和推广100071北京丰台区卢沟桥乡蔬菜公司郭来珍张腾福间作套种技术是将不同品种或不同种类的蔬菜进行时间差、高矮差等优化种植组合,以充分利用棚内肥、水、光、热资源,达到增产、增收,增加品种的目的。我乡从八十年代即...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原地区城郊型农业生产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果农为了不影响果树生长,果园地往往不种植粮菜作物,从而使果园土地大面积闲置,降低了土地利用率。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果园蔬菜高效间作套种模式和栽培技术,不但能有效地利用大量闲置的果园土地,而且可以通过果菜间作,增加一茬或多茬蔬菜收入,同时对蔬菜的施肥浇水还可以有效提高水果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收入,最终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因此,发展果菜间作高效套种栽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设施蔬菜园区由于园区内的环境、栽培条件、重茬等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造成有些病虫周年存活,发生和流行相对频繁,并成为露地蔬菜和大田作物的侵染源。病虫害种类增多,危害加重,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1设施蔬菜园区病虫害多发原因1.1设施内环境条件适宜于病虫滋生设施蔬菜园区内的小气候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通气性差,这些条件有利病虫害的发生,能使病虫  相似文献   

17.
温室高效利用“五差法”如何提高温室的利用率,一直是从事蔬菜生产者的研究课题。我们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了提高温室高效利用的“五差法”。一、空间差:利用温室的有效空间的温室的立柱,进行高矮作物、蔓性作物的配套生产,主要方式有:1.黄瓜的隔畦套种芹菜...  相似文献   

18.
朱飞 《吉林蔬菜》2005,(6):25-26
无公害蔬菜是指无农药污染的蔬菜.即蔬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不超过国家或国际规定的标准。生产无农药污染的“无公害”蔬菜.对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应用耕作、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等措施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的生态环境条件.增强植株的抗性,控制、减轻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介绍了枣树间作套种不同蔬菜的栽培模式,并对各套种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枣树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枣树冬闲期套种不同蔬菜,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园收益。其中套种香菜的经济收益相对较高,套种上海青、乌塌菜的投入成本相对较低,且省工省时,农户可根据各地果园条件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实践中较有成效的庭院经济可分为六种生产结构方式。立体种植型合理搭配间作套种农作物,利用作物的高矮、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