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滏阳集村有部分菜农在春甘蓝种植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创新了一种新的蔬菜种植模式,即甘蓝—夏白菜—秋西葫芦—油麦一年四收高效种植模式,他们利用拱棚种植早春甘蓝,甘蓝收获后种植夏白菜、之后种植秋葫西芦,秋西葫芦拉秧后栽拱棚冬油麦,一年四季地不闲,每667 m2甘蓝可收5000 kg、夏白菜收2500 kg、秋西葫芦5000 kg、油麦2000 kg,667 m2收益可达2.5万元,这一模式实践性强、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滏阳集村有部分菜农在春甘蓝种植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创新了一种新的蔬菜种植模式,即甘蓝—夏白菜—秋西葫芦—油麦一年四收高效种植模式,他们利用拱棚种植早春甘蓝,甘蓝收获后种植夏白菜、之后种植秋葫西芦,秋西葫芦拉秧后栽拱棚冬油麦,一年四季地不闲,每667 m2甘蓝可收5000 kg、夏白菜收2500 kg、秋西葫芦5000 kg、油麦2000 kg,667 m2收益可达2.5万元,这一模式实践性强、技术  相似文献   

3.
甘蓝春早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均较强,易栽培,产量高,耐储存,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是东北、西北等较冷凉地区春、夏、秋的主要蔬菜,华南、西南等地一年四季都有种植.近年来甘蓝大量远销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家.由于甘蓝抗病性、抗虫性较强,农药残留量低,为出口绿色优质蔬菜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甘蓝新品种--强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可做春、夏、秋三季栽培.在夏季30℃以上的高温可正常结球,耐热性好.抗黑腐病、霜霉病等.球型美观,质脆味甜,有很好的商品性.用途广泛,可脱水加工出口,适合长途运输,属当前夏甘蓝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高原夏菜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甘肃省高原气候条件下夏菜生产区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为提高高原夏菜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县(区)为基本单位,利用甘肃省夏菜种植区26个县(区)1949-2000年的气象数据,选取热量、水分、光照等指标,对甘肃省高原夏菜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并根据高原夏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需求,确定各种植区适宜种植的高原夏菜种类。【结果】将甘肃省高原夏菜种植区26县(区)划分为8个种植区,分别为:耐热蔬菜干旱种植区,适宜种植苦瓜、冬瓜、丝瓜等蔬菜;喜温耐热蔬菜干旱种植区,适宜种植洋葱、番茄、辣椒、西葫芦、菜豆、甜瓜等蔬菜;喜温蔬菜干旱种植区,适宜种植黄瓜、辣椒、西葫芦、菜豆等蔬菜;半耐寒蔬菜干旱种植区,适宜种植豌豆、甘蓝、大白菜、花椰菜等蔬菜;喜温半耐寒蔬菜干旱种植区,适宜种植洋葱、番茄、辣椒、菜豆、大白菜、甘蓝、莴苣、胡萝卜等蔬菜;半耐寒耐寒蔬菜半干旱种植区,适宜种植甘蓝、西芹、大白菜、娃娃菜、花椰菜、大蒜、菠菜、香菜等蔬菜;半耐寒蔬菜半湿润种植区,适宜种植甘蓝、大白菜、花椰菜、大葱、胡萝卜等蔬菜;半耐寒耐寒蔬菜干旱种植区,适宜种植花椰菜、甘蓝、大白菜、生菜、西芹、胡萝卜、大蒜等蔬菜。【结论】甘肃省高原夏菜种植区气候区划结果与实际夏菜布局一致,反映了甘肃省夏菜种植结构的区域差异,对该区夏菜的生产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甘蓝是结球甘蓝的简称,属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蔬菜,是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近几年全国各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因此,我们进行了甘蓝的制种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基本掌握了甘蓝的高产制种技术,由原来的亩产45-50kg,提高到90-100kg。现将制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甘蓝是种植面积较大的蔬菜种类之一。近年来,夏播冬春收甘蓝的种植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冬春收甘蓝既可内销上市又可作为出口和加工蔬菜原料。其发展前景良好。夏播冬春收甘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播种期一般为7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冬收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品种宜选择寒玉5号、寒玉20号;  相似文献   

8.
甘蓝是结球甘蓝的简称,属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蔬菜.是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近几年全国各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因此,我们进行了甘蓝的制种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基本掌握了甘蓝的高产制种技术,由原来的亩产45—50千克,提高到90—100千克。现将制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我国栽培的夏甘蓝品种匮乏,仍以夏光甘蓝为主要栽培品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蔬菜生产发展的需求。因此,选育一批耐热、耐湿,抗虫病的优质丰产甘蓝新品种,是实现夏甘蓝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一﹑良种选用标准根据以上原则,夏甘蓝栽培应选用耐热抗病、生长期短的甘蓝品种。如中原地区可选用中甘8号、夏光甘蓝,引进试种早夏16、FS墨玉50甘蓝等;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可选用夏甘蓝、黑丰  相似文献   

10.
甘蓝是我国周年供应和出口的重要蔬菜品种,夏甘蓝则是夏、秋淡季的主要叶菜类之一,目前上海和全国种植的夏甘蓝主要品种“夏光”已推广应用了20多年,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栽培条件下存在生长缓慢、抗逆性下降、烂球率高等缺点;从国外引入的夏王、KK、早丰等品种,耐热性、抗病性表现不稳定,烂球率偏高,优势不明显,且种子价格昂贵,仅限于某些出口蔬菜基地栽培.为此,从1994年开始,我们进行了耐热夏甘蓝新品种选育,本文报道“早夏-16”选育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秋甘蓝栽培是在夏季育苗,夏、秋季定植,秋末冬初收获上市的一种栽培方式。在南方,收获期可由秋季到冬季,甚至延迟到翌年早春。秋甘蓝一般产量高,耐贮运,对调节南北各地秋冬季蔬菜供应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良种介绍     
甘蓝新品种——强夏强夏甘蓝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可作春、夏、秋三季栽培,即使在夏季30℃以上的高温下也可以正常结球,且球型美观,质脆味甜,商品性好,抗黑腐病、霜霉病等,属当前夏甘蓝种植的优良品种。一、特征特性植株开展度45厘米,外叶9~10片,株型紧凑,叶色灰  相似文献   

13.
<正>夏甘蓝生长期正处于高温多雨期,病、虫及杂草危害较重,有时又遇高温干旱,极大影响夏甘蓝的生长和产量形成,所以夏甘蓝的栽培面积较小。但夏甘蓝可以增加夏秋淡季蔬菜市场的花色品种,提高菜农的经济效益。1.适期栽培。夏甘蓝一般于3  相似文献   

14.
甘蓝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耐贮运、效益好等特点,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华池县年种植面积600hm^2,平均产量4.5万kg/hm^2。麦收后复种甘蓝较春甘蓝产量高,且稳产、耐贮藏,对调节淡季蔬菜供应,平抑蔬菜价格,增加市场蔬菜品种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冬暧大棚西瓜、夏白菜、越冬甘蓝周年三种三收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能利用大棚周年生产反季节蔬菜,每667平方米(1亩)可生产西瓜6500千克、夏白菜4000千克,甘蓝3000千克,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6.
甘蓝是结球甘蓝的简称,属十字花科芸薹属二年生蔬菜,是春、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近几年全国各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因此,我们进行了甘蓝的制种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基本掌握了甘蓝的高产制种技术,由原来的亩产45-50千克,提高到90-100千克.现将制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河南农业》2004,(4):16
甘蓝又称包菜、洋白菜。其营养丰富,被列为抗癌蔬菜。甘蓝具有适应性强、易栽培、产量高、耐贮运等特点,在河南各地广泛栽培,且不同地区选用适宜品种排开播种,可分期收获。近年来,甘蓝大量北菜南运或销住我国港澳地区以及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市场,进行创汇。甘蓝在我省蔬菜生产中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正>夏甘蓝生长期正处于高温多雨期,病、虫及杂草危害较重,有时又遇高温干旱,极大影响夏甘蓝的生长和产量形成,所以夏甘蓝的栽培面积较小。但夏甘蓝可以增加夏秋淡季蔬菜市场的花色品种,提高菜农的经济效益。适期栽培夏甘蓝一般于3月下旬-5月初分批播种育苗,5-6月  相似文献   

19.
和田地区是新疆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随着甘蓝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灰霉病的危害日趋严重。甘蓝灰霉病是甘蓝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一般病株率10%-15%,严重时可达30%-40%,对甘蓝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和田地区做好甘蓝灰霉病的防治工作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甘兰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一种蔬菜。近年来,杭州市秋冬甘蓝由于受价格因素的制约,面积相对减少,而春甘蓝的种植面积却在逐年增加。春甘蓝即可内销又可作为出口和加工蔬菜,其发展空间巨大,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春甘蓝的采收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这一时期甘蓝具有几大优势:一是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春季病虫害少,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二是可补充春淡,经济效益高。本地春甘蓝较北方地区具有时间优势,是一种很好的度淡(春淡)品种,不仅本地需求量大,还可大量销往上海和广大的北方地区,市场潜力很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春甘蓝667m^2产量可达4000kg以上,市场批发价格一般为0.8元/kg,667m^2产值超过3200元以上。三是充分利用了冬闲田的土地,根据杭州市的气候条件,春甘蓝于10月~次年1月上中旬播种,一般可在4~5月收获,正好与单季稻衔接,是一种很好的栽培模式;同时实行水旱轮作,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提高后熟产量和品质,体现出较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