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防虫网对蔬菜病虫害防治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虫网可拒避多种害虫的成虫飞入网内产卵为害蔬菜,细密网可阻止有翅蚜的侵入,防止传播病毒,而诱发病毒病。本试验网内种植的辣椒在整个生长期间均未施药防治病虫害,节省了用药的防治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斑潜蝇是近年传入武威市的危险性害虫,在日光温室蔬菜作物上发生为害重、造成损失大。防虫网覆盖栽培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措施。温室内全部覆盖防虫网虽然效果好,但成本高,群众不易接受。因此,我们开展了温室风口覆盖防虫网防治斑潜蝇的试验示范。1防治依据武威市地处北纬36°9'~39°27',最冷月平均气温8.7~12.6℃,斑潜蝇不能在露地安全越冬。每年8月底至9月初,露地蔬菜已成熟老化时,斑潜蝇开始向周围温室蔬菜苗床转移为害,继而扩散至温室内大量繁殖为害。10月下旬后,随着外界温度降低,斑潜蝇在室外已不…  相似文献   

3.
1重视品种选择防虫隔离栽培避免害虫直接为害或入内产卵为害,做到不用(或少用)农药,生产的蔬菜达到无公害要求。防虫网覆盖栽培时间主要在夏、秋高温季节,应选用抗热、耐湿、抗病的蔬菜品种。2合理选用防虫网防虫网目数增加,网内温度提高,通风、通气性能差。白色网较银灰色网和  相似文献   

4.
温室粉虱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蔬菜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我国蔬菜产量逐步增加,蔬菜品种不断丰富,同时栽培设施的应用也为蔬菜害虫的发生为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  相似文献   

5.
防虫网在蔬菜上的防虫效果及其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防虫网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设施材料,已受到各级植保和农技推广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在生产上应用推广.蔬菜防虫网的防虫原理是采用物理防治技术,即人工构建的隔离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达到防虫保菜的目的,此外,防虫网反射、折射的光对害虫还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6.
辣椒常见病毒病的田间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病毒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栽培过程中常大量生,轻则可造成减产20%~30%,重则可减产50%以上,使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该病害不仅为害辣椒,还可侵害番茄茄子等茄科作物。只有抓好辣椒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7.
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又称瓜蓟马、棕黄蓟马,是危险性害虫,原发生于东南亚,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台湾。70年代末传入日本鹿儿岛,1 a后传遍全日本,成为日本保护地蔬菜上最严重的害虫。20世纪80年代前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等省(自治区)有发生为害,随着保护地蔬菜的发展,90年代湖北、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也有发生为害。此虫主要为害葫芦科、茄科、豆科等的多种蔬菜,还为害草莓、棉花等作物。2001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官庄温室茄子、黄瓜上相继发现了蓟马为害,用多种有机磷药剂防治无效后,用吡虫啉防治,收到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是黄陂区十字花科蔬菜、豆类、莲藕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常呈暴发性发生为害,由于其食性杂、食量大且抗药性强,造成在蔬菜上防治难度大、化防成本高,给蔬菜产量和质量带来一定损失.本试验旨在观察诱蛾效果,为无害化防治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设施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调查与防控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3—2014年,对北京地区9个远郊区(县)174个农户、16个种植基地设施草莓病虫害发生现状进行了普查和重点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设施草莓品种、栽培模式高度单一;为害设施草莓的病害中,侵染性与非侵染性病害发生面积分别占72.49%、27.51%。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根腐病、炭疽病、枯萎病5种;害虫主要有蚜虫、叶螨、蓟马、甜菜夜蛾、蛞蝓、金针虫、蛴螬以及鼠类等,以蚜虫、叶螨、蓟马等小型刺吸式口器害虫、害螨为主。分析了病虫害与种植年限的关系,提出了3条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荔枝蒂蛀虫的发生为害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旧名爻纹细蛾,是荔枝、龙眼常发性的重要害虫。在常年情况下,荔枝果被蛀害率一般为20%~30%。严重时达50%以上;龙眼果的蛀害率一般在5%~7%,较严重时达15%~20%;对荔枝、龙眼生产影响较大。有关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国内已有较详细的研究报道。该虫在广西目前发生为害普遍严重,主要原因是果农对此虫每年发生为害期尚未掌握,且有效对口药剂品种少,没有做到适期防治,防效差。为了更好地控制此虫为害,1997~1999年我们在开展“龙眼、荔枝梢果主要害虫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中,把该虫列…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西藏昌都市卡若区高原条件下的蔬菜主要病毒种类, 对温室、大棚和露地栽培的主要蔬菜进行了病毒病调查, 采集典型病毒病症状样品进行ELISA检测, 明确病毒种类; 并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RT-PCR扩增克隆与测序分析对主要病毒进行鉴定分析。ELISA检测结果表明,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温室及大棚栽培的番茄、辣椒和莴苣上的主要病毒有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及凤果花叶病毒(pepino mosaic virus, PepMV)。其中TSWV检出率最高, 为45%。进一步对检出TSWV的蔬菜样品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 发现其中含有典型的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粒体, 应用TSWV-N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 发现西藏昌都市卡若区蔬菜感染的TSWV与云南TSWV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结果明确了西藏昌都市卡若区蔬菜的主要病毒种类。综合抗体检测、病毒粒体形态观察与分类相关基因的克隆测序结果, 明确了西藏昌都市卡若区蔬菜感染的主要病毒为TSWV。这也是TSWV在西藏的首次报道, 为了解TSWV的发生分布及其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是蔬菜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蔬菜害虫是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不仅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影响食品安全,还导致害虫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生物防治成为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我国生物防治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天敌昆虫资源的发掘、应用、技术研发和配套措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本文综述了我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害虫研究和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应对入世后出口蔬菜面临的种种技术壁垒挑战.2002年11月份起从出口蔬菜基地灌溉水和土壤农药残留普查、蔬菜农药残留量检测、基地所用农药有效成分分析、日本官方未登记农药监控4个方面,实施对宁波出口蔬菜基地农药残留量的监控工作。结果表明,基地灌溉水和土壤农药残留污染轻微,土壤农药残留量达到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一级与二级标准;蔬菜农药残留量控制良好,农药残留量均未超过输入国规定的限量要求:农药有效成分经分析与标识一致:重点监控了日本官方未登记或登记已失效而在宁波地区个别农民可能使用的农药,确保蔬菜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4.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Crop cover nets are used in vegetables to reduce damage by pests. Recently, nets with 0.8&nbsp;mm mesh size were recommended to protect Brassica...  相似文献   

15.
果园微灌与管道施药复合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果园微灌与管道施药复合系统由水源工程、药池、首部枢纽、田间管网、配水取药栓、移动毛管、灌水器、移动胶管、喷头、喷枪、追肥枪、根注器等组成。该系统具有多目标利用价值,不仅可用于果园微灌,而且可快速及时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喷施生长调节剂、防干热风、防日烧、防花期霜、叶面追肥、地下追肥、地下施药等。已建立示范点22处,运行良好;节水率达75%,可提高工效10倍~12倍,水肥同施,提高肥效,具有节水、节肥、省药、省工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释放异色瓢虫对北京温室甜椒和圆茄上桃蚜的控害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异色瓢虫在温室条件下对桃蚜的控害能力及效益,在甜椒和圆茄生产温室中以生物农药防治为对照,开展释放异色瓢虫控制桃蚜的示范试验,分析天敌害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并计算防治成本。结果显示:异色瓢虫能够持续控制甜椒温室中桃蚜种群密度,其定殖率在蚜虫暴发高峰期时最高,为64%;且甜椒产量及经济效益高于生物农药防治。在圆茄温室中,前期释放的异色瓢虫使桃蚜高峰延缓1周出现;在增加瓢虫释放量后,1周内桃蚜种群密度下降了79%,且瓢虫定殖率达到86%,控害效果较好。表明通过生产期全程监测天敌-害虫的种群动态,在植株定植15 d后每周确定益害比,通过2~3个月持续释放异色瓢虫,可有效、持续控制整个生产期桃蚜为害。  相似文献   

17.
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择2种杀虫剂(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和100 g/L顺式氯氰菊酯EC)和4种杀菌剂(18.7%丙环唑·嘧菌酯SE、250 g/L吡唑醚菌酯EC、125 g/L氟环唑SE和17%吡唑醚菌酯·氟环唑SE),通过单独或组合在玉米心叶期(V12)一次性施药,并在药后7 d接种玉米弯孢菌,随后对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基于施药成本、施药后的增产效益和玉米价格,采用贝叶斯推断统计方法计算净利润的概率。在盈利平衡点(纯利润为0),通过施药获得净利润的概率变幅在0.328~0.998之间;如果要获得1 500元/hm~2的净利润,各施药处理概率的变幅为0.024~0.993,其中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18.7%丙环唑·嘧菌酯SE处理的盈利概率最高(0.986~0.993),其次18.7%丙环唑·嘧菌酯SE和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17%吡唑醚菌酯·氟环唑SE处理的盈利概率也超过0.947。本研究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18.7%丙环唑·嘧菌酯SE是防治当地玉米病虫害理想的杀虫剂杀菌剂施药组合。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现代甘蔗产业过程中,有效防控甘蔗病虫害是"双高"甘蔗栽培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甘蔗病害有120种以上,甘蔗害虫上百种,不同国家、不同蔗区甘蔗病虫害种类不同,病菌生理小种、病毒株系也不相同,而许多重要的甘蔗病虫害都是通过种苗传播的。提高对潜在的检疫性甘蔗有害生物认识,有效地阻止危险性病虫随种苗传播蔓延,增强减灾防灾能力,对确保甘蔗品种质量和甘蔗生产安全,促进甘蔗种植业和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潜在的检疫性甘蔗有害生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害虫生物防治新技术——载体植物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个自我维持并可有效降低害虫种群水平的系统是害虫生物防治长期追求的理想目标。载体植物系统(banker plant system)又称开放式天敌饲养系统,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集保护利用本地天敌、人工繁殖释放天敌以及异地引进天敌等传统技术特点为一体的新型生物防治技术。载体植物(banker plants)、替代食物(alternative foods)和有益生物(beneficial)是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本文对载体植物和载体植物系统概念、特点以及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自身的研究实践,举例介绍载体植物系统的应用,以推动国内外对载体植物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记述了松毛虫病毒的主要种类,对松毛虫病毒的应用、交叉感染及其分子特性(基因组序列结构、功能及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目前松毛虫CPV的应用较其它各类病毒广泛,并在控制松毛虫类害虫上发挥了很好的控制和生态作用,大量松毛虫病毒的交叉感染研究为寻找其替代寄主做出了很大贡献;该类病毒基因组序列结构、功能及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的深入研究为筛选和改良毒力强、稳定性好的毒株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还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松毛虫病原防治害虫取得的成果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还就我国利用松毛虫病毒防治该类害虫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