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2012年我国小麦赤霉病暴发原因分析及持续监控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12年我国小麦赤霉病暴发流行程度历史罕见,呈现流行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发生区域北扩、重发区仍然集中在常发区域,品种间差异大、危害损失总体得到有效控制等特点。分析其暴发原因,小麦易感生育期遇到了大范围、多时段阴雨天气,且主产麦区的品种布局和栽培方式也有利于赤霉病的发生流行。此外,防治失时、防治质量不高和投入不足等问题也导致了部分地区损失较重。提出在思想认识、资金支持、防治方式、品种选育和协作攻关等5个方面加强监测与防控工作,以实现小麦赤霉病的持续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
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冲  姜玉英  李春广 《植物保护》2020,46(6):186-193
本文总结分析了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及其演变情况?蚜虫?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和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是当前我国小麦上的主要病虫害?2011年-2018年这8种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4 416.45万~6 051.42万hm2, 占小麦全部病虫发生面积的74.89%~86.07%?通过防治, 每年挽回小麦产量损失307万~2 136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60%~18.44%, 平均年挽回损失1 134.94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0.56%,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经防治后平均挽回损失分别为598.13万?1 056.42万?1 272.8万和1 612.35万t; 防治后每年仍造成小麦产量损失220万~640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97%~6.52%; 平均年实际损失346.95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23%,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分别实际损失378.11万?337.31万?355.50万和316.90万t?2000年以来, 受气候变化?耕作制度变迁和品种更替等因素影响, 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演变呈现小麦赤霉病重发频率提高?发生区域呈北抬西扩趋势, 蚜虫上升为黄淮海麦区最重要的害虫, 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小麦常发性病虫害发生相对平稳, 小麦条锈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发生趋降, 新发病虫害在局部麦区扩散危害等特点, 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小麦病虫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研究小麦病虫害长期灾变规律?集成和完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2015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4年各地小麦条锈病、玉米螟、水稻"两迁"害虫、蝗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2014年冬季和2015年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了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重发区域广,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玉米大斑病和马铃薯晚疫病存在流行的风险,小麦条锈病、黏虫、二点委夜蛾、飞蝗和草地螟总体发生平稳,但局部地区有重发可能,以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威胁最大。  相似文献   

4.
2014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3年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越冬基数、国家气候中心冬、春季全国气候预测、农作物品种抗性布局和种植方式等因素,做出了2014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预计2014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维持重发态势,发生程度将重于2013年。  相似文献   

5.
<正>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调查和专家会商分析,受冬季气温偏高、土壤湿度偏大等因素影响,2017年农作物病虫害呈重发趋势,预计发生面积比上年增加9.7%。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黏虫等迁飞性害虫重发威胁大;小麦赤霉  相似文献   

6.
江苏宜兴地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赤霉病田间调查数据和药剂防治结果为切入点,总结了2016年江苏宜兴地区赤霉病发生显症早、发展快、发生普遍、主栽品种间抗性差异不明显、晚播小麦损失大等特点。通过比对近10年来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分析认为田间菌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农户防治不到位等因素是引起该病近年来连年重发的主要原因,并从菌源、品种抗性、防治适期、药剂选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小麦是大丰市夏熟的粮食作物,90年代种植面积稳定在42000hm2。危害麦类的病害种类较多,随着品种更换、栽培技术的改进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病害的发生种类及危害程度与80年代比有较大的差异。现将90年代麦类病害发生动态及其重发原因初步分析如下:190  相似文献   

8.
2022年我国小麦病虫害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受气候、防治措施等因素影响,呈现发病时间晚、扩展速度缓、新发生病害面积增加等新特点。在综合分析总结2022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防控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6年各地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玉米螟、飞蝗等重大病虫害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气象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作出了2017年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流行性和迁飞性病虫害重发风险高,水稻螟虫、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为害重,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可达偏重发生,黏虫、飞蝗总体发生平稳,局地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草地螟维持轻发生状态.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7年各地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玉米螟、飞蝗等重大病虫害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气象条件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作出了2018年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棉铃虫等流行性和迁飞性病虫害重发风险高,水稻二化螟、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为害重,黏虫、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可达偏重发生,飞蝗总体发生平稳,局地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  相似文献   

11.
201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各地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条锈病、玉米螟、蝗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冬前基数调查结果,结合2015年冬季和2016年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和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了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钤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14种(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其中小麦赤霉病、黏虫、水稻“两迁”害虫等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害虫重发风险高于上年,水稻纹枯病、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为害重,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有偏重发生可能,飞蝗和草地螟总体发生平稳。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其病虫害的发生。重点分析2000—2010年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面积、防治程度、挽回损失、实际损失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我国小麦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均高于病害。2000—2010年小麦病害和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2974.18和3560.06万hm2。到2010年,防治小麦病害和虫害的面积分别高达3500.42万hm2和4048.35万hm2。防治后小麦的挽回损失量由2000年410.8万t增加到2010年的727.0万t(增加77.0%),虫害防治挽回损失量由701.2万t增加到870.8万t(增长24.2%),表明小麦病虫害防控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小麦病害造成的实际损失量由2000年132.0万t增加到2010年241.2万t,虫害造成的实际损失量由155.4万t增加到174.4万t(增加12.2%);小麦病害实际损失率从2000年1.33%增加到2010年的2.09%(增加58.1%),而虫害实际损失率则从1.56%下降到1.51%(下降2.9%)。这说明小麦病虫害尤其是病害的防治责任很大。小麦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的小麦主产区,而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小麦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应根据不同的生态区特征,开展区域性小麦病虫害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2012年玉米大斑病重发原因和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杰  姜玉英  曾娟 《植物保护》2013,39(6):86-90
玉米大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世界性玉米病害,常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012年玉米大斑病在东北、华北地区大流行,本文归纳了玉米大斑病全国发生概况、区域分布和各地病情。总结了2012年玉米大斑病发病时间早,流行速度快,品种间和地区间发病程度差异大等发生特点,分析了适宜天气条件、主栽品种不抗病、栽培管理措施不合理是导致大斑病重发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重视玉米病害的预测预报、推荐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病害综合防治的对策建议,旨在对今后进一步做好玉米大斑病测报工作,指导玉米病害防治、有效控制其危害、保障玉米生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小麦纹枯病在西峡县连年发生,并逐渐加重。特别是1991年严重田块病株率高达89%,引起严重的花秆烂茎,造成枯孕穗和白孕穗,严重田块自穗率达0.78%,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为此,我们在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的基础上,综合多种因素与往年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探讨流行特点及其原因,为开展防治提供依据。一、发生流行特点1991年小麦纹枯病在西峡为重发年份,其主要特点是:发病早、发展快、面积大、危害  相似文献   

15.
果树设施栽培中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森  路买林 《植物医生》2002,15(6):23-25
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是影响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果树生产、生长时间、管理方式及环境条件的改变 ,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流行规律和危害程度也随之改变。在设施栽培条件下 ,有些病虫害的发生期提前 ,流行与危害明显加重 ;但在果实采收后 ,病虫害的发生又与露地栽培相同。加之高档果品在农药残留量上的要求更为严格 ,使得设施栽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更为困难、更加重要 ,要针对设施栽培果树的不同树种和病虫害发生种类与危害特点 ,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 ,把病虫害危害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 ,以达到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是…  相似文献   

16.
<正>3月10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湖北省荆州市组织召开了全国春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小麦、油菜等春季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交流了各地病虫发生和防控物资准备情况,明确了夏粮生产中病虫害防治任务,动员部署了春季农作物病虫防控工作。会议指出,受暖冬气候、降水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小麦和油菜病虫害发生程度重于去年。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近200万hm2,条  相似文献   

17.
宿迁市1999年小麦纹枯病重发因素浅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年宿迁市小麦纹枯病大发生调查及多年资料分析,认为影响小麦纹枯病重发因素主要是暖冬气候、主栽品种抗病性差、播种期早、施肥量大和施用技术落后等。据试验研究提出防治对策是综合采用适期迟播、推广半冬性抗病强的小麦品种以及药剂防治中采取“一拌两喷”、加大药量及水量、适期早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3月1日,农业部在湖北襄阳召开春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场会,重点部署了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据监测分析,今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穗期蚜虫在华北和黄淮北部麦区可达大发生程度;白粉病和纹枯病在高产麦区偏重发生。随着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主要病虫陆续发生危害。其中,条锈病在豫南、鄂北及江汉平原、西南、西北麦区呈发病  相似文献   

19.
2012年由于小麦生长中后期遇到特殊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小麦赤霉病在六合区的大发生、大流行,是继2003年大发生以来的第二个重发年份.大田一般病穗率42.3%,病指15.74,每667m2产量325.6kg,比上年432kg减产106.4kg,减幅达到24.6%,给本地区的夏粮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本文分析了南京市六合区2012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和引起赤霉病大发生的重发原因,提出主动出击、示范抗耐品种、强化技术指导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1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在商洛市重发流行的频次较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显著增多,给当地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威胁。通过对商洛市不同时期、不同气候区域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的总结与分析,提出基于气象分析在小麦条锈病的中、长期预报中存在局限性,要提高数值化预报准确率,需要对病害调查数据进行统一标准化,达到调查数据根据需要在不同流行区域之间、不同预报水平上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商洛市不同时期病害的发生特点,提出越冬及早春菌源扩散区在测报防治中地位突出,在准确掌握越冬及早春菌源扩散区的基础上,开展春季关口前移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