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78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内蒙古牧区牧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是牧区经济发展态势不均衡。牧民增收是"三牧"问题的核心,也是牧区走向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必要环节。因此,要想解决"三牧"问题首先要实现牧民收入增长,把牧民的问题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根本要求。本文是以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调研实情和相关统计数据作为依据,对新巴尔虎左旗牧民收入状况进行分析,找出牧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牧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牧民收入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现在农村牧区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牧民增收困难。农牧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牧民生活水平提高,制约着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牧区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常住农牧业人口比重大,占全市人口的60%以上。因此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一、目前鄂尔多斯市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牧民问题,农牧民的核心就是收入问题,所以增收是农牧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努力做好农牧民的增收工作,对西藏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目前制约西藏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提出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加大对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及正确把握政策机遇提高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牧区增效牧民增收是牧区兽医技术人员工作上最重要的问题,也是牧区兽医人员的工作目的,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是其主要责任。为有效的带动马蹄乡畜牧业绿色、健康、环保、生态的产业链发展,促进牧区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引导当地牧民以养"养好羊、养大羊、养经济羊",以小的数量创造大收益,不断推动牧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牧民增收.是加快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村牧区稳定、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今年来.巴彦淖尔市农牧民收入呈现较快增长势头.但从“十五”以来总体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根据巴彦淖尔市制定的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6.
吕盈盈  蓝红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26-4928,4948
以典型西部少数民族牧区———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为例,深入分析了影响牧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牧区草原畜牧业增收受生态限制;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畜牧业发展依然缓慢;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不高;牧民就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牧区劳动力转移呈现出"抽水式转移";牧民享受的国家惠农政策偏少,政策支持不足。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牧民增收的对策和建议:转变生产和经营方式,提高广大牧民组织化程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产业化步伐,强化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牧民的人力资本积累速度,提高牧民自我发展能力;推进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创新生态保护建设机制;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三牧"补贴,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构成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来顺 《现代农业》2011,(5):134-135
农牧民收入的有效增长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保证,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条件;农牧民收入的有效增长是做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一、充分认识促进牧民增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在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牧区改革,调整牧区生产力布局,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牧区生产力。牧区经济和牧民生活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和  相似文献   

9.
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增收是一对矛盾共生体,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放牧,过度势必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只有寻找到适度放牧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够形成牧民收入增加和草原生态保护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减少农牧民,转移农牧民,富裕农牧民"是鄂尔多斯市"十二五"转移和收缩发展,集中发展战略的一大课题,意在实现农村牧区规模化经营和减人增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我就围绕农牧民如何转移,如何增收,提一些粗浅的建议:一、农牧民基本情况分析据统计,全旗有农牧民12.69万人,其中,劳动力7.76万人(18~60岁),农村牧区常住人口为4.73万人,18岁以下9151人,60岁以上12980人,18~60岁  相似文献   

11.
目前,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不仅制约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影响农牧民收入增加,而且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采取切实措施,加快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步伐,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保证牧区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陶克 《现代农业》2009,(12):1-1
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成绩巨大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畜产品供给状况持续好转,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农畜产品连年增产、农牧民持续增收.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处在了一个历史最好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2010年10月12日,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截至2020年,国家已实施两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政策重点针对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的草原地区农牧民进行补助补偿。自实施此政策项目以来,木里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补奖政策在木里县得以顺利实施。本文针对自2011年以来木里县开展实施两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政策的措施方法,以及该政策项目实施后为木里县牧区及半牧区农牧民带来的效益进行分析,同时也分析此项目在木里县草补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疆边境牧区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是关系新疆边防稳固,民族团结,牧民增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边境牧区牧民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特点,提出持续推进新疆边境牧区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对川甘青8县藏族牧区牧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牧区新农村建设中非生产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治安、村容较差,民主意识不强是牧区新农村建设中主要的非生产性问题;而经济发展滞后,牧民收入水平低,基层工作薄弱,牧民素质不高和不良传统习惯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推进内蒙古城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从农牧民收入及构成入手,通过分析研究自治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农村牧区经济所具备的优势,探索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来推进自治区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途径.以此来带动农村牧区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农牧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和扩大农牧民增收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牧民增收问题,它的解决关系到牧区的繁荣和边疆地区的稳定以及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和内蒙古统计年鉴等二手资料,运用对比的方法和文献调查法,对内蒙古地区的草原资源和农牧民收入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影响农牧民收入的因素以及增加农牧民收入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并找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兴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9):343-346,35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农村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53.4%。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草原牧区,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三牧"问题,即草原退化、牧业增收困难和牧民收入增长缓慢。随着放牧制度的变迁、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科技的进步,牧区现有人口总量已超过了牧业生产所能承载的人口量,也超过了现有草牧场的承载能力,对牧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加,牧区人口转移问题成为"三牧"问题的核心问题。西乌珠穆沁旗是传统的牧业旗县,大量人口滞留在牧区的现状既阻碍了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制约着牧民增收,客观上也影响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因此,在实地走访当地牧户和跟踪调查转移牧民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近10年的人口转移相关的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出加快牧区人口转移进程、解决"三牧"难题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为牧区人口转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鹏  杨婷婷  石红霄  吴新宏  秦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41-13143,13146
基于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牧民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2008、2009年西部地区牧民家庭的收入与消费结构。结果表明:牧民收入来源单一,以家畜出售为主,抗风险能力差;消费支出中饲草料购置比重最大,且增长迅速,其次是食品、教育、医疗等支出,住房方面政策补贴较多。牧民的收入与消费特点是由自然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和自身因素共同决定的,基于此,提出了牧民提高收入、改善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牧民要提高养殖技术,科学养殖,增加收入,且要转变消费观念,适度储蓄,增强抗风险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牧区的财政补贴力度,加强对牧民的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投入,提高牧民素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包尔海乡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黄一白”(小茴香种植和奶牛养殖)两大支柱产业,使农牧民收入逐步增加。但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依然存在,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值得认真思考。1农牧民增收现状近年来,焉耆县包尔海乡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动力,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大力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216元、4591元、4930元、5412元,分别较上年增收375元、339元、482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