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春播和夏播两种环境条件下,对220个普×爆家系的玉米穗粒性状及其与膨化倍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穗行数外,各穗粒性状均分离出较多优于爆裂亲本的家系;穗粒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穗粗、穗粒重、百粒重对膨化倍数的直接作用均为较大负效应,穗长的直接作用为较大正效应,其它性状通过穗长对膨化倍数的间接作用均为正效应.因此,可以直接对穗长进行正向选择,提高普×爆后代选系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对两个普×爆组合F2代群体膨爆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F2代膨爆特性较差,采用常规系谱法从中选育出优良爆裂玉米自交系的机率较小:膨爆特性可能是由主效基因存在的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各性状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膨化体积对膨化倍数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百粒重的直接负向作用最大,穗粒重和爆花率主要通过膨化体积起正向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春播和夏播两种环境条件下,对一个普通与爆裂玉米自交系杂交组合的259个F3家系的 穗粒性状及其与膨化倍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3代分离出优于爆裂亲本穗粒性状的家系较多;穗 粒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百粒重、穗粒重对膨化倍数直接或间接作用为较大负效应, 行粒数、轴粗、穗长对膨化倍数的直接作用为正效应,其它性状通过行粒数和穗长对膨化倍数的间接 作用多为正效应。因此,可以直接对穗长和行粒数进行正向选择,提高普×爆后代选系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与优良爆裂玉米自交系N 04为亲本构建含有258个家系的F 9重组近交系(RILs)群体,在3种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对爆花率、膨爆体积和膨化倍数3个膨爆特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家系间和家系与环境互作均显著或极显著,环境间差异均不显著;RILs群体各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且基本符合正态...  相似文献   

5.
在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对农大108F2:5家系子粒主要营养品质含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子粒各主要营养品质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除粗脂肪外,其它各营养品质含量在两种氮肥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增施氮肥有利于F2:5家系子粒蛋白和赖氨酸含量的提高.F2:5家系子粒各主要营养品质舍量均存在较大程度的变异,其中粗蛋白和赖氨酸的变异系数较大,粗淀粉的变异系数较小、不同家系子粒各主要营养品质含量符合正态分布,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双向超亲分离.  相似文献   

6.
在春播和夏播两种环境条件下,对220个BC2S1普×爆家系的膨爆特性及其与穗粒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爆花率外,其余膨爆性状均分离出较多优于爆裂亲本的家系;膨爆特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膨爆特性与穗粒性状间多呈极显著或不显著负相关;膨化体积对膨化倍数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百粒重的直接负向作用最大,爆花率通过膨化体积对膨化倍数的间接作用为最大正效应,穗粒重通过百粒重对膨化倍数的间接作用为最大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opaque-2基因对爆裂玉米籽粒性状、品质和膨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opaque-2(o2)基因导入到2个爆裂玉米自交系中,分析了o2基因对爆裂玉米籽粒性状、品质及膨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高效地将o2基因导入到爆裂玉米自交系;在BC3F2群体中o2爆裂玉米籽粒的粗蛋白含量比野生型降低0.34%~3.97%,百粒膨化体积比野生型减少17.50~96.50 m L;爆花率比野生型降低25.00%~98.00%;膨化倍数比野生型减少1.50~10.24 m L/g;而o2基因对爆裂玉米其他性状影响较小。因此,o2基因对爆裂玉米籽粒的粗蛋白含量和膨爆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普×爆F1代膨爆特性及其与穗粒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对21个普×爆组合F1代的膨爆特性及各穗粒性状与膨化倍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农艺性状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但膨爆特性均较差,且变幅较大.利用普通玉米种质改良爆裂玉米时,应注意组配适宜的普×爆组合;各穗粒性状与膨化倍数的相关均不显著,在选择普×爆组合时,应同时考虑各穗粒性状对膨化倍数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普×爆F_1代膨爆特性及其与穗粒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1个普×爆组合F1代的膨爆特性及各穗粒性状与膨化倍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农艺性状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但膨爆特性均较差,且变幅较大.利用普通玉米种质改良爆裂玉米时,应注意组配适宜的普×爆组合;各穗粒性状与膨化倍数的相关均不显著,在选择普×爆组合时,应同时考虑各穗粒性状对膨化倍数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小麦淀粉主要特性在RIL群体中的分离和分布规律及小麦淀粉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普通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研究小麦籽粒淀粉品质性状在后代群体中的分离和分布,同时对RIL群体后代家系的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支/直比、膨胀势及RVA参数等12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籽粒淀粉品质特性在后代群体中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6.43%~46.03%,变异大;淀粉主要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重组自交系群体遗传背景清楚,准确反映了小麦主要淀粉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对所研究的淀粉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定位。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不同水分胁迫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强、中、弱筋春小麦品种,在防渗池中进行种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主要品质性状在不同筋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水分胁迫下,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以及沉淀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趋势,而膨胀势显著增大。在试验条件下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小麦生态育种和调优栽培研究中,需要重视水分因子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影响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授粉方式下玉米籽粒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揭示授粉方式对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为玉米籽粒品质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优良玉米自交系KA105和KB020及用其构建的201个F5∶6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19年在陕西榆林、汉中和杨凌3个地点种植。收集榆林、汉中的开放授粉果穗和汉中、杨凌的自交授粉果穗,开展玉米蛋白质、油分、淀粉、纤维等籽粒品质性状遗传分析,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品质性状进行QTL检测。【结果】玉米RILs群体的蛋白质、油分、淀粉和纤维含量在两种授粉方式下存在差异,开放授粉下的蛋白质和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自交授粉,油分和淀粉含量极显著高于自交授粉。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授粉方式下各品质性状在不同家系和环境间整体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开放授粉下玉米RILs群体籽粒品质性状含量与其对应的自交授粉下籽粒品质性状含量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且蛋白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共检测到16个QTL,其中开放授粉条件下检测到6个QTL,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介于5.84%~14.56%;自交授粉条件下检测到 10个QTL位点,可解释5.69%~14.70%的表型变异。【结论】在两种授粉方式下能同时检测到2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qPro9-1和qPro10),两种授粉方式下在10号染色体上的临近位置各检测到1个淀粉含量相关QTL(qOSta10-1和qSSta10-2),在开放授粉和自交授粉条件下各检测到1个纤维素含量相关特异QTL,分别检测到2个和3个与油分含量相关的QTL。  相似文献   

13.
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可以为优良品质的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以10个玉米组合为材料,利用R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获取不同取样时期每个基因型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LUP),进行籽粒品质相关性状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BLUP数据更接近于真实育种值。不同取样时期,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较大,籽粒品质性状的最大变化发生在S3(9月14日)到S4(9月18日)时期,此时玉米正由蜡熟期进入完熟期。对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粗脂肪与粗蛋白、氨基酸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氨基酸含量均属于高遗传力性状,其中,粗淀粉的遗传力最高,达0.887,容重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由8份特异玉米地方品种(D1-D8)与2份玉米自交系(郑58、昌7-2)组配的不同遗传群体籽粒的品质性状,旨在发掘其优异基因.结果表明,这些特异玉米地方品种中籽粒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较高,且不同后代群体间籽粒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导入D1和D2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而导入D7和D4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籽粒油分含量.可通过与其杂交、回交和自交等手段,经多代选择改良玉米自交系的相关品质性状.在对这些籽粒品质性状的选择上,应重点考虑遗传背景的作用,并适当结合世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籽粒物理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 14个高蛋白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籽粒的物理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认为 :1)在蛋白质含量 15 11%~ 17 90 %、赖氨酸含量 0 4 9%~0 60 %的高蛋白高赖氨酸玉米中 ,蛋白质含量与赖氨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大幅度提高蛋白质含量 ,能够较易提高赖氨酸水平 ;蛋白质含量与蛋白质品质负相关 ,随着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o2基因对赖氨酸的调节强度下降 2 )籽粒的物理性状与营养品质无显著相关性 ,在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改善蛋白质品质的同时 ,通过选择 ,可以提高硬质度、百粒重、籽粒密度和百粒体积等籽粒的物理性状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省1988年后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籽粒营养成分变化趋势是粗蛋白含量略有提高,粗脂肪含量有所下降,淀粉含量增加但年际间变化不大,赖氨酸含量呈现极大的波动性,2006年之后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籽粒营养成分的含量受基因型的影响,但环境条件同样是影响籽粒营养品质的关键因素;同时籽粒营养成分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玉米育种过程中,应根据生产上对不同类型品种的需要,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选育优质专用型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小麦的遗传背景、提升小麦的品质,以来自于以色列Hermon地区的110个野生二粒小麦和2份国外栽培小麦为供试材料,并测定其农艺性状和籽粒多组分营养成分,以发掘新的基因资源。结果发现,野生二粒小麦与栽培小麦籽粒蛋白质、植酸、氨基酸、总酚和农艺性状指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网络相关性分析显示,野生二粒小麦与栽培小麦在籽粒营养性状间都呈现出较多的正相关,但是野生二粒小麦籽粒营养性状与农艺性状多呈现负相关。对两年环境中野生二粒小麦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组分营养含量的筛选中,发现基因型HP1籽粒氮素营养表现出极低值。同时,基因型HP143籽粒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表现出较高值。通过对两个环境下小麦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基因型HP143存在明显的分离,且HP143籽粒多组分营养性状的含量都较高。筛选到的小麦籽粒各组分含量极端的基因型个体,将为今后小麦遗传与育种研究提供有效的基因材料。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为改良小麦品种提供了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间杂交F2:5家系的籽粒品质性状及其重要QTL,为宁夏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优异资源。【方法】以主要籽粒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及其杂交的248个F2:5家系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等方法对12个籽粒品质性状及其重要QTL进行研究。【结果】12个籽粒品质性状在F2:5家系中均出现明显分离,其中,水分含量、吸水率、沉降值、稳定时间和硬度指数的群体平均值均超过高亲亲本,超高亲比例为59.27%~92.74%;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和形成时间的群体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超中亲比例为42.34%~50.81%,超高亲比例为12.50%~27.42%;降落值、拉伸面积和容重的群体平均值均低于低亲亲本,超中亲比例为1.61%~33.87%,超高亲比例为1.61%~31.05%。基于籽粒品质性状的测定结果,在欧氏距离为13时,可将248个家系分为六大类群,其中,类群Ⅱ平均湿面筋含量(32.16%)和降落值(363.55 s)最高,类群Ⅲ平均粗蛋白含量(14.89%)、吸水率(62.88%)、拉伸面积(152.28 cm2)、容重(779.20 g/L)、形成时间(4.15 min)和硬度指数(69.93)均居首位,类群Ⅴ平均水分含量最低(11.68%)、稳定时间最长(13.16 min),类群Ⅵ平均出粉率(68.86%)和沉降值(41.31 mL)最高。利用69个SSR分子标记构成的39个区间共检测到68个籽粒品质性状QTL,其中,与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吸水率、降落值、沉降值、拉伸面积、容重、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硬度指数相关的QTL数量分别有5、2、4、9、2、12、4、4、1、9、9和7个,分布在1A~7A、1B、2B、3B、6B、1D、2D、3D、6D和7D共16条染色体上,LOD值最大为3.03,表型贡献率为3.17%~43.81%,加性效应为-14.8275~15.3442,同时,1A、2A、4A、7A、2B、3B、6B、1D、2D、3D、6D和7D染色体上检测到多个籽粒品质性状QTL,表明这12条染色体存在QTL富集区。【结论】小麦的大部分品质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间杂交F2:5家系中出现了较多超亲类型,其中类群Ⅲ为籽粒品质性状的最优类群。检测到的68个籽粒品质性状QTL可选择性地用于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内蒙古地区部分玉米种质资源籽粒的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农艺性状的结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生育期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玉米籽粒中的总淀粉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粗蛋白含量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④通过一定的育种途径可以将高蛋白高产、高蛋白矮杆,高蛋白高油、高油高产、高淀粉高产与矮杆早熟等性状结合。  相似文献   

20.
普通玉米3个籽粒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籽粒性状差异明显的自交系组配的6个世代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籽粒长度、籽粒比重、籽粒鲜干重差值(HKWI)等3个籽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籽粒比重未检测到主基因,籽粒长度和HKWI在多数组合检测到2对主基因.且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减效,显性效应为增效。加性效应大干显性效应,互作效应中以1效应和i效应较为明显;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为减效,且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3种上位性效应也较为明显;3个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在各分离世代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分析表明,籽粒长度受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共同影响,而HKWI的主基因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