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节约集约是相对于粗放而言的,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各项建设都有尽量的节省用地,千方百计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保障发展用地需求的根本途径,是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政法快讯     
《当代农业》2011,(9):52-52
国务院要求不得强迫农民上楼 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坚决制止擅自开展土地置换等行为.严禁擅自开展建设用地置换、复垦土地周转等“搭车”行为。  相似文献   

3.
指出湖北省城镇发展中存在着土地利用脱离实际、盲目外延,城镇占地质量好、占用耕地率高,城镇用地偏紧与浪费的现象并存,土地利用不充分,土地利用结构失衡和用地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并从加强城镇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转换土地使用机制,积极推行城镇土地置换和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等角度提出了促进城镇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相对价格的变动,是推动中国土地流转制度变迁的源动力。北京近年来出现了多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包括发展高端园区、建设公租房、建设用地指标置换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层面的渐进性变革方式促进了城乡要素的互动,提升了区域产业层次。  相似文献   

5.
容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蕊  黄鹄  余婷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84-385,39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对某地区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空间结构调整和村庄归并等,可增加的用于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的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容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分析主要是对在各种标准要求下的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达到何种水平时,可以满足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陈慧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6-9,78
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并进行系统聚类,把这13个地级城市分为相对集约型和相对粗放型两大类。就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并据此提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3种模式:新增用地门槛约束模式、旧城改造和土地置换模式及已有用地约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治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省的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从最初的复垦开发、占补平衡发展到用地置换,有效地解决了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从2008年起,整村推进成为新模式,即将土地整理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整合资金、统筹规划,整村推进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在有效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  相似文献   

8.
吴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608-3609,3645
通过对天津市宅基地换房的调查,分析了土地流转制度的相关因素,认为土地流转制度非均衡降低了土地流转绩效,而在宅基地换房模式下大量低效、闲置、半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可以置换的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满足城市发展、农村发展和农民福利水平提高对土地和资金的需求,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9.
宁夏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林春 《农学学报》2013,3(10):59-62
为了规范宁夏开发区土地利用,加强用地管理,提高开发区整体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通过对宁夏16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成果的汇总分析,提出开发区在土地利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1)发展存在不均衡性;(2)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3)缺乏有效监管;(4)用地效益较低。为此提出合理化建议:(1)建立差别化的土地供应和退出机制;(2)出台用地置换扶持政策;(3)执行和制定相关标准和办法;(4)强化对土地使用的监督检查和处置力度;(5)优先使用国有未利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宁夏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虽然取得了进步,但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政府应加强用地管理、加快提升用地效益,不断促进开发区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广东省政府近日以政府令形式颁发了《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将允许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并经批准为建设用地用途的集体土地,从10月1日开始,按“同地、同价、同权”的原则,进入市场流通,其方式可以是出让、出租、转让(含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联营、兼并和置换等)、转租和抵押。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推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省份。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创新,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厘清重庆和成都市土地管理制度的核心,并结合我国一二线城市的特性,提供相对应的建议。结果表明:1)重庆和成都市地票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将农村低效土地转化为城市建设可利用的发展空间,并通过整治农村低效建设用地,腾出了建设用地指标来满足农村发展。且以市场化方式进行用地指标的公开交易,既能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又能通过市场配置建设用地指标,实现城乡土地的空间布局的优化。2)对于一线城市,其可以将地票制度与城市更新政策结合,实现开展存量土地的再开发;而对于二线城市,其可以在地票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不同性质地块的地票置换的数量,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土地储备制度是指由政府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土地,直接开发或进行前期开发后储备,并以公开招标、拍卖方式按需供应土地,调控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制度。2001年4月30日,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中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治是件好事,通过实施土地复垦整理,建设用地置换、土地流转,发挥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而从前段时间全国各地实施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许多问题:如宣传没有到位;群众不够理解;实施过程中盲目扩大整治范围、强拆强建等,给农民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也导致部分群众不理解,有些地方农民甚至“被上楼”,上访不断,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对此,笔者就如何维护土地整治中的农民利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民生态旅游的需求,湖泊型风景区建设与发展速度加快,因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其旅游用地的集约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将九江市庐山西海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用地结构、用地投入、用地方式、用地效益等4项评价因素层、16项评价因子的旅游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度湖泊型风景区旅游用地的集约利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九江市庐山西海风景区土地集约度为0.5255,处于较不集约状态。为提升旅游用地集约程度,庐山西海应实施风景资源分区保护,居民点整治与搬迁并举,旅游用地评估、置换、储备和投放制度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集约管控对策,为生态湖泊型风景区对于旅游用地管理方面提供建设性的决策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受耕地细碎化、宅基地空置化、土地利用粗放化、耕地保护严峻化和新型四化同步推进的多维驱动影 响,乡村土地顺畅流转并带动城乡资源高效整合成为我国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互动机制创新的难点。为此,从土地 产权流转、农用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整治三个层面,论述了乡村土地资源整合模式。研究表明院土地流转是土地使用权 转移和收益再分配,农用地整治是土地自然属性与利用方式的重构和调整,而居民点复垦、新村建设和建设用地增 减挂钩是城乡建设用地的布局优化和整体效用的提升。尽管从土地产权和工程改造层面,构建了特定区域或特定目 标的土地产权流转模式和田-水-路-林-村工程建设模式,但尚未形成“协调、互动、统筹”土地流转与资源整合模式 体系。因此,如何将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融为一体,通过政策引导与工程改造双向加力,搭建城乡资源高效整合和双 向流动的统筹链,成为土地流转与资源整合耦合模式创新的关键点。而该模式的创新发展,既应突破土地流转体制 障碍,又应突破新增耕地受路、沟、渠、林等占用多且乱的限制,农业产业化受土地细碎化、基础设施薄弱化的限制, 城乡建设用地受置换不对接的限制,还应吻合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现实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置换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农村建房集聚,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生活环境,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同时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集约用地的重要措施。平湖市按照全省“千村示范、村庄整治”工程建设要求,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建设,探索农村宅基地的有序置换,建成了一批农房集聚的示范新村。笔就平湖市农村村庄和宅基地现状,宅基地置换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及对策措施,进行了调查,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我国的土地都是国有土地承担城市的建设用地供应,而农村建设用地则不够灵活。如何增强农村建设用地的灵活性,从而使国有建设用地得到补充,逐步形成规范、系统、功能强大的土地市场,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以此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土地市场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土地双置换正逐渐成为东部沿海地区推进城镇一体化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一种新模式。土地双置换主体是村民,其土地双置换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村民是否能够很好的适应置换后的新环境。结合江苏省无锡市土地双置换的实施状况,对农村土地置换实施的基本情况、村民的适应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探讨增强村民拆村入社适应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科学》2015,(8):1045-1049
在对土地置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城市边缘区土地置换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界定;对云南省目前的城市边缘区土地置换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我国东、中部地区发达城市在城市边缘区置换成功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到云南省在非权属性的城市边缘区土地置换运作上相对成熟,但在城市边缘区权属性土地置换上,置换模式和土地置换后对置换区农民的补偿方式明显单一,并提出了云南省城市边缘区土地实现有效置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商业资本与土地两要素置换机制、置换特点以及置换效益,按照成本-收益理论框架,分析要素置换下土地流转主体成本、收益构成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并给出结论与策略。结果表明,农业产业结构的变更、置换主体间效应的被动转移、置换过程的非可逆是资本土地置换模式下土地流转的3个典型特点。通过要素置换系统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商业资本经营农地的比较收益、农户从事非农劳动的比较收益、政府扶持制度以及流转交易费用是流转主体与社会收益的关键影响因素。笔者以规范土地流转、提高流转主体与社会收益为目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