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分析了气候变暖条件下宁夏水稻低温冷害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气候变暖,生长季的气温均值增加,出现水稻低温冷害的概率在逐步减小,农作物种植风险也随着降低。但是,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随着偏晚熟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低温冷害的发生强度并不一定会减小,在同等低温冷害年景条件下,造成的减产损失在加大,因此,水稻品种变化必须与气候变化相适应,才能减少水稻冷害造成的减产损失。  相似文献   

2.
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低温冷害这一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的气候因素与水稻产量减少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低温冷害造成减产的机理,提出应对低温冷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玉米,随着优质东北大米在全国稻米市场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但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寒地稻作区,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水稻很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低温冷害会导致水稻大面积空壳,造成减产,最高幅度达30%以上。如何有效控制低温冷害的发生,特别是霜冻对水稻的影响,降低水稻减产幅度,本文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4.
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低温冷害是由于低温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水稻低温冷害类型有:营养生长期延迟型冷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冷害:抽穗扬花期障碍型冷害:水稻灌浆期冷害。因此水稻要想抗低温夺高产,需因地制宜选择优质品种,并提高栽培技术等,避免及减少上述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水稻种质资源耐冷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属喜温性作物,低温冷害造成水稻减产是显著的。目前,水稻冷害已成为国际上带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我国严重冷害的机率一般为三至四年一次,根据各地低温气象资料和水稻产量的相关分析,我国每年因冷害损失稻谷约30~50亿公斤。世界各国对水稻冷害的研究十分重视,而选用耐冷品种是防御冷害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之目的在于通过对江苏省水稻地方品种、改良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的耐冷性鉴定,筛选出耐低温的种质资源,提供育种作亲本或生产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低温冷害是低温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通化稻作区近年来时有发生,特别是2006年发生较重,有些品种甚至绝收.水稻低温冷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均有发生,其发生类型和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低温冷害是当地水稻生产一大障碍.因此,选用抗冷高产品种,采取综合防御措施,避免及减少冷害的发生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低温是水稻的重要气象灾害。建国以来,辽宁地区先后发生了七次低温冷害,平均每四年发生一次,冷害频数达27%。一般冷害年水稻减产15—20%;重度冷害年减产40%左右。我们从1978年开始,研究温度条件与水稻生态特性的数量关系、冷害指标及品种分区等,现报告如下。一、水稻一生的基本热量条件1.水稻各品种总生育日数、积温和产量的关系水稻生育与温度关系极为密切。不同品  相似文献   

8.
低温冷害一直是影响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性气候因素.低温冷害是指作物生长发育期间遭遇低温,造成作物不能充分成熟而导致的减产.统计表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的综合发生频率为25.2%,即一般每隔3~4年就会发生1次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寒地水稻低温冷害问题,在人工模拟冷害条件下,调查水稻的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研究黑龙江省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抵抗冷害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冷害处理条件影响不同水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颖花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3种冷害温度处理下,若水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较多,其结实率均较低,说明库容大的水稻品种较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进而影响水稻的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10.
贵州秋风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利用1950~2002年贵州省84个县气象站的资料,对贵州秋风(秋季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近30年来贵州8月份出现秋风的频率加大,程度加重,已成为全省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以最严重的2002年为例,秋风使全省水稻减产了134万t。为此提出调整布局、培育抗低温品种、适时早播早栽、提高气候预测预警能力等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巴南区低温迹象对当地水稻生长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遭遇到生育最低临界以下的低温影响,从而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水稻冷害主要有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三类,巴南区主要遭遇的冷害为障碍型冷害和延迟型冷害,导致水稻空秕率增多,造成稻粒青米较多,千粒重显著下降,不仅减产严重,且米质较差。在低温冷害的条件下,不同秧苗素质对产量影响不同。为了客观分析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巴南区通过在建立定点跟踪调查田块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了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影响的专题调查工作。现将主要结果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指导今后巴南地区水稻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水稻生产过程中遭遇低温冷害,会导致水稻植株生理性伤害和相关病害发生,特别是水稻孕穗末期至抽穗扬花期遭遇低温冷害,抗逆性差的品种会导致水稻结实率下降、穗期病害加重、收获落粒损失增大等叠加减产现象,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低温冷害,减少水稻产量损失,必须提高抗灾意识,防范风险。笔者根据水稻栽培基本理论和多年的生产实际经验,提出应对思路和具体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石志勇 《农技服务》2014,(5):111-111
水稻是全年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生产中常遇低温冷害、干旱、秋雨等各种气象灾害的影响,造成水稻减产。本文根据我地低温冷害对水稻生产和发生的规律,提出防御措施,选择对路品种,推广旱育秧、喷施调节剂等防灾减灾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位于第三积温带,气候特点是:无霜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温度低,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速度快。近几年年际间变幅大,在低温年份,一旦温度条件满足不了水稻的生长需要,就会使水稻受到低温冷害影响而大幅减产,低温冷害已经成为影响水稻单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15.
延边地区受低温冷害影响,常导致水稻大幅减产。本文对低温冷害的概念、主要类型进行总结,针对障碍型冷害和延迟型冷害,分析了1991—2016年延边地区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当地水稻生产中减轻灾害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蔬菜低温冷害的预防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光温室蔬菜低温冷害是指温室蔬菜生育期内遭受0℃以上低温,引起的生育期延迟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而造成减产的一类气象灾害。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多变,加之日光温室设施本身的不足,使温室蔬菜低温冷害现象普遍性发生。为了预防和减少低温冷害造成的损失,笔者经过观察实践,对低温冷害的预防及补救措施进行了总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晓煜  杨晓光  吕硕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0):1859-1871
【目的】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10年划分为2个时段,结合未来不同升温情景,定量分析历史和未来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域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冷害风险。【方法】利用积温带划分标准和农业气候指标,结合ArcGIS方法,对比分析历史和未来黑龙江积温带及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界限的空间变化特征。基于气象行业标准中水稻冷害标准分析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变化敏感区域的延迟型冷害及障碍型冷害变化特征,评估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稻种植北界敏感地区冷害风险特征,并预估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冷害风险演变趋势。【结果】与1961-1980年相比,研究区域内1981-2010年积温带发生了明显的北移东扩,平均北移1.19个纬度,位移最大的是第五积温带和第六积温带,面积增加最多的是第二积温带,几乎覆盖了整个松嫩平原。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各积温带北扩趋势明显,面积增加最多的是第一积温带。1981-2010年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相对于1961-1980年北移121 km,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北移至嫩江中部-五大连池-逊克北部一线。未来升温1-3℃情景下,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向北移动410.5-545 km,向北扩展至黑龙江省呼玛以北地区,温度升高3℃时,除漠河地区外都可种植寒地水稻。比较寒地水稻种植界限敏感区域和非敏感区冷害风险可见,敏感区域冷害风险明显高于非敏感区域,其中障碍型冷害风险高于延迟型冷害,寒地水稻种植区严重冷害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轻度冷害,中度冷害最低。1981-2010年敏感区域严重和轻度延迟型冷害较非敏感区域显著增加,中度延迟型冷害风险在敏感区域和非敏感区域均较低,敏感区域的各级障碍型冷害较非敏感区域明显增加;未来升温情景下敏感区域的各级冷害均高于非敏感区域。【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黑龙江积温带及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发生了明显北移,未来升温情景下仍呈北移趋势。寒地水稻种植敏感区域的冷害风险明显高于非敏感区域,随着未来温度升高,冷害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仍需进一步关注寒地水稻种植区北缘北扩后的冷害风险,采取改进栽培技术与选育抗寒早熟品种等低温冷害防御措施,同时避免水稻种植区域的盲目扩大和品种越区种植,加强冷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水稻低温冷害是宁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害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对趋利避害、减轻灾害损失十分重要。在前人水稻低温冷害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在GIS支持下改进了温度的小网格推算方法,提高温度推算精度;利用多时相遥感资料,提取水稻种植区域;将低温冷害的监测指标推算结果与水稻种植区域相结合,实时判定低温冷害等级分布及区域,并利用天气预报资料,对水稻低温冷害进行预警,开发了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将此方法和系统应用到业务工作中,制作了水稻低温冷害业务监测预警产品,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取得较好的监测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寒地水稻生产中影响水稻产量最主要的是气温,水稻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个发育阶段都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低于所需求的温度,就会造成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可分为延迟性冷害、障碍性冷害和混合性冷害三种。一、延迟性冷害由于积温不足使水稻生长缓慢,各生产期顺延拖后,到秋季早霜前粒籽不能正常灌浆成熟而减产的称为延迟性冷害。(一)产生原因1、气候因素寒地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  相似文献   

20.
张燕  赖军臣  傅玮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77-12179,12183
2013年北疆垦区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出现下滑,明显不如2012年.通过对宜棉区、次宜棉区棉花各生育阶段的气象条件分析及气候指标判断得出,宜棉区是低温阴雨寡照造成棉花一般延迟性冷害;次宜棉区是各生育阶段热量条件持续不足和夏季严重冷害造成棉花严重的延迟性冷害,加之两地区初霜冻均明显偏早,造成了棉花气候减产.建议今后应根据不同年份的气候波动调整品种结构和品种布局,确保棉花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