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大麦型饲粮中添加GXC酶对生长肥育猪生长和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90头体重约33kg的“杜长大”杂交仔猪,按饲养要求分成3组,其中一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另外二组分别饲喂含0和0.2%GXC的大麦-豆粕型饲粮,进行了为期84d的饲养试验(分生长、肥育两个阶段),在试验后期进行了消化试验。饲养试验结果显示,添加GXC使日增重在生长阶段和肥育阶段分别提高了8.75%(P<0.01)和5.32(P<0.01),料重比降低了8.90%(P<0.05)和7.95%(P<0.05);消化试验表明,饲粮中添加GXC酶使生长期的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4.16%(P<0.01)、12.31%(P<0.01)和85.00%(P<0.01)。  相似文献   

3.
选择 90头体重约 33kg的“杜长大”杂交仔猪 ,按饲养要求分成 3组 ,其中一组饲喂玉米 -豆粕型饲粮 ,另外二组分别饲喂含 0和 0 2 %GXC的大麦 -豆粕型饲粮 ,进行了为期 84d的饲养试验(分生长、肥育两个阶段 ) ,在试验后期进行了消化试验。饲养试验结果显示 ,添加GXC使日增重在生长阶段和肥育阶段分别提高了 8 75 % (P <0 0 1)和 5 32 % (P <0 0 1) ,料重比降低了 8 90 %(P <0 0 5 )和 7 95 % (P <0 0 5 ) ;消化试验表明 ,饲粮中添加GXC酶使生长期的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 14 16% (P <0 0 1)、12 31% (P <0 0 1)和 85 0 0 % (P <0 0 1)。  相似文献   

4.
选用 36头体重 66 62± 0 51kg的“杜长大”杂交猪 ,按试验要求分成两组 ,每组 3个重复 ,每个重复 6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 ,试验组饲粮则以 36%的大麦替代玉米 ,并加入含有木聚糖酶、β -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活性的NSP酶。结果表明 ,试验组肥育猪日增重达 90 4 67g ,比对照组提高了 5 89% (P <0 0 1) ,料重比下降了 7 60 %。从经济效益分析看 ,使用大麦后可降低饲料成本 5 52 % ,而毛猪的销售收入可提高 5 85% ,产出效益比对照组增加了 2 2 96%。  相似文献   

5.
添加NSP酶对早籼稻谷及其糙米体外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籼稻谷及其糙米体外消化试验结果揭示,添加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制剂使早籼稻谷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6.29%、9.10%、 10.11% 和 92.07%, 使糙米中上述营养物质的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7.46%、26.41%、 20.67% 和 7.16%,达极显著水平;使早籼稻谷和糙米中各种氨基酸体外消化率显著提高,幅度分别为9.48%~40.79%和7.93%~41.74% 。添加NSP复合酶制剂使早籼稻谷和糙米体外消化过滤液中葡萄糖含量分别增加了69.39%和88.51%,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1.52% 和11.83%。  相似文献   

6.
高大麦饲粮中添加NSP酶对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科学》2001,(2):29-31
  相似文献   

7.
选取60±1.5 kg、90.0±1.5 kg杜长大(D×L×Y)生长育肥猪48头(公母比例为1∶1),通过对平均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进行比较分析,考察蛋白和能量水平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60~90 kg瘦肉型生长育肥猪ADG、ADFI和F/G均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90~120 kg生长育肥猪ADG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ADFI、F/G影响显著(P<0.05)。60~90 kg、90~120kg阶段杜长大生长育肥猪适宜的能量和蛋白水平分别为13.90 MJ.kg-1、15.90%和14.62 MJ.kg-1、14.90%;多元回归分析得到90~120 kg瘦肉型生长育肥猪DEI、CPI与ADG的回归方程为:ΔW=-12.772DEI+23.467CPI+351.156(R2=0.881,P<0.05)。  相似文献   

8.
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粉资源短缺,寻求鱼粉蛋白源替代品已成为国际性研究课题。大豆蛋白源是水产饲料应用最多的植物蛋白源之一,主要包括豆粕、去皮豆粕,膨化豆粕,发酵豆粕,全脂豆粉,膨化豆粉,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等。但大豆蛋白中含有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在饲料中过量添加,对鱼类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基础上,概述了大豆蛋白源替代鱼粉蛋白对鱼类生长、消化酶活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肠道组织的影响,为合理开发利用大豆蛋白源,节约鱼粉蛋白,优化鱼类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酶制剂对苎麻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在苎麻与麦麸(80%苎麻+18%麦麸+2%蔗糖)混合青贮中分别添加10 mL蒸馏水(对照组)、纤维素酶2 g/kg、纤维素酶2 g/kg+半纤维素酶0.4 g/kg、纤维素酶2 g/kg+半纤维素酶0.4 g/kg+果胶酶0.7 g/kg,30天后开包取样分析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苎麻与麦麸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均较好。与对照相比,添加酶制剂显著提高了碳水化合物、干物质和粗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纤维的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比值(P<0.05),但是对pH值、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条件下,添加酶制剂能够有效提高苎麻混合青贮的品质,单独添加纤维素酶与复合酶制剂无显著性差异,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单独添加纤维素酶组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灭酶方法对燕麦淀粉和蛋白质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灭酶方法对燕麦淀粉和蛋白质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采用炒制、常压蒸制和远红外烘烤三种灭酶方法处理燕麦籽粒,分析了燕麦全粉的营养成分、黏度特性及淀粉和蛋白质体外消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炒制灭酶后燕麦全粉粗脂肪含量提高,而β葡聚糖和总淀粉含量降低(P<0.05);常压蒸制灭酶导致燕麦全粉中蛋白质、粗脂肪、总淀粉含量降低(P<0.05);远红外烘烤灭酶对燕麦营养成分影响不大(P>0.05)。灭酶处理后燕麦全粉的糊化温度均降低,常压蒸制和远红外烘烤提高了燕麦全粉的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P<0.05)。灭酶处理使燕麦全粉中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对慢速消化淀粉的影响不大(P>0.05)。在蛋白质体外消化中,远红外烘烤后燕麦蛋白体外消化率最高,达到70.05%,而常压蒸制灭酶燕麦的蛋白质消化率最低,为62.80%。说明远红外烘烤灭酶处理对燕麦营养组分影响不大,更加有利于消化。  相似文献   

11.
12.
抗白叶枯病杂交水稻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总被引:31,自引:12,他引:31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成了带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i]Xa-21[/i]的两个杂交水稻恢复系R8006和R1176,所配的杂交水稻组合中优6号、中优1176在中国南方稻区及多个省级区试中表现抗病、优质、高产,具有较广的商业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14.
含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携有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亲本材料CBB23进行回交转育和农艺性状改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检测目的基因,快速获得了12份具有Xa23基因的恢复系稳定材料。采用白叶枯病菌株的专化强毒菌系P6对该12份材料进行室内接种鉴定,筛选出1份高抗白叶枯病的抗性新恢复系材料。应用3个不同的不育系对该恢复系进行测交,结果表明该恢复系具有良好的恢复性及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5.
16.
Through recurrent backcrossing in combination with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restorer lines R8006 and Rl176 carrying Xa-21 , a gene having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to 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were selected. By crossing the two lines to CMS line Zhong 9A, two new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Zhongyou 6 and Zhongyou 1176 were developed. The hybrids showed high resistance to diseases, good grain quality and high yielding potential in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adaptability and yield trials.  相似文献   

17.
三系杂交水稻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多数三系杂交稻组合抗病性较差,其抗病性受恢复系与不育系的共同影响,提高杂交稻抗性的关键是向三系亲本同步导入抗性基因.目前杂交稻的抗病育种基本立足于常规育种,但常规抗病育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三系亲本抗病单基因导入和多基因聚合育种中均取得较大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抗病育种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特性表达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杂交水稻不同于常规稻,它是一个群体结构同质、个体结构异质的杂种F1群体。本文从遗传、种子 生产、杂种优势以及栽培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抗白叶枯病特性表达的因素;提出了为使抗白叶枯病特性正常表 达,在杂交稻三系育种,种子繁殖以及栽培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抗白叶枯病系列杂交稻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丁伦友 《杂交水稻》2005,20(1):11-14
利用携有抗白叶枯病显性基因Xa-7的DV85作原始抗源,先与台中本地1号(TN1)杂交,育成携有Xa-7基因的中间衍生抗源TD,再用TD作母本与明恢63进行杂交,杂交后代中选择目标个体与明恢63持续多代回交,经测交、筛选,相继育成携有Xa-7基因的高抗白叶枯病的恢复系抗恢63、抗恢98及D205等,分别与珍汕97A、Ⅱ-32A等配组,先后育成了抗优63、抗优98(Ⅱ优98)、Ⅱ优205等高产、高抗白叶枯病的系列杂交稻新组合,并通过了省级审定,从而解决了我国杂交水稻不抗白叶枯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宁恢8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良宁恢8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以含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的品种关东194为供体,通过杂交、回交,利用与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恢复基因Rf1a共分离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将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导入宁恢8号,结合田间抗性和性状鉴定,至BC3F3育成10个条纹叶枯病抗性显著提高、农艺性状优良的改良系。选择其中4个综合性状较优的株系分别与不育系A25、A19和A70进行配组鉴定。结果表明,改良系-2所配组合的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宁恢8号的相应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