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开发浅海延绳式褶牡蛎平挂养殖,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一、养殖场地的选择浅海褶牡蛎养殖场地应选择内湾、风浪较小、潮流畅通,大潮水水深在5m以上适应海带生长的海区,能打牢固定桩的场地,都可发展吊蛎养殖。  相似文献   

2.
南安市棚架式吊养褶牡蛎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吊养牡蛎技术是近几年大力推广的养殖新技术,平均亩产比传统条石养蛎提高一倍以上,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吊养牡蛎养殖技术的推广,可充分利用低潮区深水区,并逐步向浅海发展,扩大养殖面积,改善养殖条件。我市在推广惠安县吊养牡蛎养殖技术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近江牡蛎深水桩式吊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江牡蛎(广东、广西称大蚝,以下称大蚝)是一种浅海滩涂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其味美肉细,营养丰富。鲜蚝汤素有海中牛奶之称,浓缩后称“蚝油”,肉可鲜食,也可制成干品或罐头。大蚝不仅广销国内市场,而且也是重要的出口水产品。大蚝的常规养殖方法主要分为滩涂插植、筏式垂下养殖、棚架式养殖等类型。而广西合浦县廉州镇近两年来兴起了一种大蚝深水桩式吊养方法,1999年全镇引进资金600万元,大蚝深水桩式吊养面积620亩,养殖户46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廉州镇马安村养殖户林芝坚吊养6500支木桩,盈利10多万元。为了适应…  相似文献   

4.
牡蛎产卵、附苗期一般从春末开始至秋后结束。秋蛎挂养,即在秋季时进行褶牡蛎附苗挂养的一种牡蛎养殖法。它以聚乙烯绳子为穿结褶牡蛎壳成串为附着基质,选择最好的附苗潮区,集中附苗,待见苗后移到低潮区下缘养殖台架上进行挂养。它可充分利用低潮区下部浅海滩涂、半垦区,以及下缘海水丰富的  相似文献   

5.
褶牡蛎系福建省养殖的经济贝类,本文扼要介绍浅海抗风浪褶牡蛎养殖技术,其包括养殖海区的选择、养殖海区的布局、台架材料与设置、海区采苗、移挂养成及日常管理与收成等。  相似文献   

6.
褶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固着型经济贝类,具有食物链短、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随着福建省平潭县褶牡蛎养殖业的发展,褶牡蛎养殖已从传统的滩涂养殖发展成为浅海浮筏式(垂下式)养殖、棚架式养殖等等,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其中,苗种普遍采用自然海区采苗法获得,现将其采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牡蛎是福建省漳浦县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该县养殖牡蛎面积有3.7万亩,1988年生产牡蛎肉5750吨,主要运销香港。传统的牡蛎养殖方法是把乱石和破旧陶瓦片等堆放在滩涂上作为附苗器,因有效附苗面积小,产量低。七十年代未期,该县曾推广条石养蛎法,产量成倍增长。但条石养蛎受潮水限制,不易推向潮间带下缘,干露时间长,牡蛎个体小。1986年,县海珍品实验场在古雷乡进行棚架式牡蛎吊养技术试验取得了成功;1988年在全乡推广该技术,1260亩吊养面积总  相似文献   

8.
人工养殖牡蛎的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大类型,一是地播养殖法,如地播石头、地播蛎壳、地播瓦片等;二是插立养殖法,如插水泥柱、插石柱、插水泥片、插竹和桥石等;三是垂下养殖法,如栅架式吊养、筏式吊养、延绳式吊养等。同一海区采用上述三种类型的方法,把近江牡蛎(ostrearivnlarisGould)养成收获规格院长15厘米左右),其养殖时间和每1/15公顷产量(鲜肉)分别是:地播石头养殖法为5年和0.15-0.25吨;水泥柱插养法为5年和0.3(030-0.40吨;栅架式垂下养殖法为3年和2.00-2.50吨。栅架式垂下养殖法不但养殖周期短,而且单产高…  相似文献   

9.
梁成满 《水产科技》1996,(2):7-8,20
牡蛎(欲称蚝,我市养殖品种主要是近江牡蛎)养殖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沿海群众历来以投石养殖和滩涂插养为主,产量低,周期长,效益不高,且养殖场地有严格的选择性和明显的局限性,生产徘徊不前。从1991年以来,由于改革了养殖技术,试验推广浅海桩架吊养牡蛎模式,产量、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生产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东临珠江口,沿海围垦滩涂有10万亩,咸淡水交汇,滩涂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水产养殖大户许华鉴独具慧眼,将崖口村将军南围1000亩滩涂和茅琅沙河道浅海区400亩海域辟作生蚝养殖基地,以蚝塘搭棚和浅海浮排延绳吊养相结合的方法养殖生蚝,还混养鱼虾蟹,一围养"四鲜",走出一条增收致富路.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温岭县乌沙门村海水养殖专业户丁里春,近两年在质软的浅海滩涂上试验用毛竹片养殖牡蛎获得高产,比以往惯用的抛石养殖法增产3倍以上。获亩产3,500多斤,每亩净收入达4,000多元。毛竹片养牡蛎,俗称排竹架水平式吊养法。用整根毛竹作担力,两头平放固定在打好的桩头上,再将长1.5米、宽3厘米、厚2厘米的毛竹片用24—30股聚乙烯线捆扎平  相似文献   

12.
大蠔(牡蛎)是滤食海水浮游动物的营固着性生活的一种贝类。广西钦州湾滩涂养殖的大蠔是近江牡蛎,味道鲜美,素有“海底牛奶”之称。1956年开始人工养殖;1964年起推广水泥柱作附着器养蠔;现在又推广吊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由于养殖工艺的改进,内海褶牡蛎养殖操作更加简便,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内海区养殖显然已密度过大,导致牡蛎生长缓慢而且不肥,产量极低甚至绝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拓宽褶牡蛎养殖范围,我们在浅海10米等深线以外的海区进行吊蛎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惠安县山腰乡锦川村庄宝元大胆改革牡蛎养殖方法,弃传统的竖石养蛎为栅栏式吊养,获得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的良好效果。去年他吊养30亩,预计亩产鲜蛎肉14担,比老法养殖增产1.8倍,为牡蛎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其生产方法介绍如下: 一、设置台架在寄养海区内打桩设置栅栏架,桩采用石条或长木或篙竹均可。每约8米打一桩,用以张结主绠,主绠可用粗尼龙绳,长50—60米,拉紧结于两桩之间。用于结挂吊绳。台架顺流向设于低潮区下  相似文献   

15.
乐清县地处浙江省乐清湾,浅海滩涂广阔,水产资源丰富。近年来,乐清县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积极鼓励扶植,引导沿海渔民发展养殖生产。去年,全县海水养殖面积75000亩,占总可养面积的62.7%,滩涂养殖的蛏、泥蚶、牡蛎已形成拳头产品。  相似文献   

16.
高风浪浅海滩涂褶牡蛎平挂养殖系列技术主要由“底固式”平挂、“轮养式”平挂、“潜浮式”平挂三种组成。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水域,风浪大并常遭台风袭击的浅海水面资源十分广阔,少量较平静的内湾水产养殖已经饱和,开辟高风浪浅海水域的养殖生产,是渔业发展的必然和必须要解决的根本前途问题。本系列技术就是针对此一发展目标,经长期探研完善而成,在福建省福清市东阵等10多个村养殖5000多亩,亩产蛎肉700公斤,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本系列所有高风浪沿海地区均可选用。现分别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南方海区筏式养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属海产珍品,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笔者近年在福建省莆田县南日岛开展皱纹盘鲍海区筏式吊养技术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为我国南方筏式养鲍起到了示范作用。现把其技术规程总结如下,供海区筏式养鲍参考。一、海区选择  相似文献   

18.
近段时期,福建省东山县海水养殖项目之一的浅海牡蛎吊养陷入了沉寂:原本每公斤带壳牡蛎,收购价为1至1.8元而今却跌到0.15元至0.2元;成千上万亩的牡蛎,在海上“随波逐流”无人问津。 得悉此事,笔者于3月8日赶到养殖区调查了解,出乎意料的是,牡蛎价格大幅度跌落不是市场因素! “海水太瘦了,牡蛎吃不饱,谁要?”许多养殖户异口同声地对我说。据调查,东山县浅海吊养牡蛎,是近几年继网箱、鲍鱼等海水养殖之后,兴起的一项颇具规模的海水养殖项目,总面积达2万多亩,曾经一度是东山海水养殖业的新亮点。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9.
胡嘉文  汪进兴 《福建水产》1990,(3):40-42,47
褶牡蛎是我国贝类养殖中的重要品种,全国沿海广有分布。传统养蛎以石、竹为附苗基质,附苗和养成受到制约因素较多,养殖区局限在潮间带,牡蛎摄食时间短,生长慢、个体小、产量低、且操作繁杂,生产发展缓慢。随着国外对牡蛎养殖技术的研究改革,我省于七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垂下式壳串吊养试验,但由于采苗和养殖方法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经济效益不明显,长期以来仍处在小规模的试验阶段。根据褶牡蛎养殖法改革中附苗、养殖方法等存在的问题,我们自1980年以来,对褶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与如东县宏顺水产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条斑紫菜浅海翻板式养殖试验。两年共实施浅海翻板式养殖面积101亩,收获鲜紫菜65440千克,平均亩产647.9千克。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海区的选择紫菜叶状体养殖与海区的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浅海翻板式养殖试验海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