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茶余饭后     
儿子语文考试考砸了。爸爸阅卷后怒斥道:“一点都不动脑筋!判断是非题为什么全写‘对’呢?”儿子理直气壮地说:“你看,试卷上写得很清楚,‘答错扣分’啊。”  相似文献   

2.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 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 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 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 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 “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 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  相似文献   

3.
笑话     
深知妻心一对夫妻正在海滩上晒干鱼,太太看见一个穿三点式泳衣的女郎站在滩头搔首弄姿。“喂,你看!”她向丈夫叫道,“她和你崇拜的梦露一模一样。”但丈夫不理会,继续埋头干活儿。“怎么?难道你真的一点都不感兴趣吗?”妻子诧异地问道。“当然,”丈夫冷淡地说,“她要是真和梦露一样你是绝对不会让我看的。”  相似文献   

4.
(一) 在北京、上海、杭州、福州的街头,常遇见有农民穿着的人诡秘地靠近身来,当你注意他时,他就亮出一把沾着泥巴的小壶,在你眼前一晃:“才挖到的,要不要?”有一回下乡,一老者说家中有古董,请我识宝。跟随进门,他开柜取出棉花包定小壶三把,说:“我孙子从挖河人手中买来的,康熙年间的呢。”壶如柿,上有龙,底有方印“康熙年制”。为不拂主人信任,我说:“壶上镌年号者唯有乾隆,但为数不多。尚不知康熙也有这玩艺儿。”主人看我眼神平平就说了真话:“孙子花200元上了个老当。这三把壶到上海也请人看了,假的。”  相似文献   

5.
百事可乐     
真没学问有一天,一个城里人到城外郊游,在麦地里走来走去,被正在地里干活的农民发现了,农民上前对这位城里人说:“你干吗踩踏麦苗?”这位城里人很傲气地说:“真没学问,这叫‘踏青’,你知道吗?”农民也不含糊,几下子就将他推出麦地,推进沟里。城里人忙说:“你干吗把我推下水?”农民回答道:“真没学问,这叫‘踏浪’,你知道吗?”规矩80多岁的老太太到城里儿子家小住,在农村老家很少看电视,晚饭后跟儿子、媳妇一起看电视,每逢看到男女接吻或者拥抱的镜头,她都要背过脸去不看或者小声骂一句“不要脸”。有一次看完新闻联播后又评论起两位主持人来…  相似文献   

6.
高一点     
《农家科技》2011,(5):8
<正>一天,小明的妈妈带小明去看芭蕾舞表演,第一次来看的小明见芭蕾舞演员都踮着脚跳舞,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他们为什么不找一个高一点的演员呢?"  相似文献   

7.
画里话外     
《甘肃农业》2019,(3):128-128
我想,母亲在世也会这么做的。一;棵树几经风雨才活了下来,就像我们人;一样,要经过多少的磨难和挫折才能成:人?当初母亲无私地救济过那么多孩!子,最初的目的也不是要得到那几棵;树。女儿还小,或许有一天我也会给她;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就叫三棵:树的承诺,说这么一家人,为了报答一点小恩,三辈人守着、看护着,直到有;一天其中一棵有幸长成了参天大树,兑;现了他们当初的承诺。  相似文献   

8.
回味无穷的三道茶中国茶叶博物馆郭雅敏在今年的第三届杭州国际西湖茶会上,来自云南大理的白族姑娘表演了三道茶茶艺,笔者有幸和与会者观赏品尝了富有少数民族特色,寓意深刻的三道茶。饮用三道茶,不仅是白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内容,而且是逢年过节、结婚喜庆、宾客...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2004,(10):1
中国有句古话,说对于一个人来说,可以“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美国也有一句这样的话,但说的却不是某个人,而是作物和果树。他们说:“小麦看穗,果树看苗。”小麦的穗不仅是今年的收成,还是明年的种子,因此是农民的命根子;而果树的苗,更孕育着果农的未来与希望。  相似文献   

10.
幽默     
爸爸,老师说谎小明哭着回家,爸爸问:怎么回事,谁欺负你啦?小明:老师她说谎,她昨天才说1+5=6,今天却说2+4=6了。爸爸:宝贝,乖,别哭了。这老师也真是的,连孩子都欺骗。你是谁一天上课,在教室外面巡视的班主任发现小明正在偷偷玩手机,于是给小明发了条信息:你怎么不认真听课?小明疑惑地回复道:你是谁?班主任又回了一条:你看窗外。小明看了一眼窗外,回复:多  相似文献   

11.
百事可乐     
《农村百事通》2006,(24):66-67
译制片有一天,一对老农进城看电影,正赶上是一部译制片。忽然,听到电影里的狗叫声,妻子吃惊地说道:“奇怪,外国狗和中国狗的叫声是一样的。”丈夫一听大怒道:“笨蛋,没文化!这是译制片,不翻译,你能听得懂吗?”结论老板对迟到的舒尔茨说:“这个星期你是第四次迟到了。你可以从中得到什么结论?”舒尔茨说:“今天是星期四!”船模一名年轻男子在玩具店里仔细地挑选船模。他问店员:“这艘船不会一下水就沉了吧?”店员答道:“当然会沉!您看中的这艘是‘泰坦尼克’号的模型。”巴西咖啡有一位俄罗斯人来到咖啡厅点了一杯咖啡。过了一会儿,服务生走…  相似文献   

12.
爷儿俩     
爷儿俩赶集,一前一后。 爹在前,儿在后。 爹说:“买头母牛,既可犁地又可下患。” 儿说:“闷死人,半天走不了一步。” 爹说:“慢怕啥?飞机快!能犁地?能下患?” 儿说:“要不,咱买台拖拉机吧!忙了在家干活,闲了外出挣钱。” 爹说:“说得轻巧!钱呢?” 儿说:“借呀,一年就挣回来啦。” 爹不语,儿也不语,爹回头看儿子,儿子在低头走路。 爹说:“要不,咱买匹马,马比牛  相似文献   

13.
商鞅“开阡陌”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阡陌”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一项重要具体措施。古往今来不少人曾加以评说,提出过宝贵意见。但其中仍然有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今结合考古资料对此问题提出一点极其粗浅的看法,谬误之处,切望同志们批评指正。(一)“阡陌”的含义。颜师古《汉书·成帝记》注和《食货志》注曰:“田间道也,南北曰阡,东西曰陌。”“盖秦时商鞅所开也。”可是《史记·秦本记》《索隐》引应劭《风俗通义》又说:“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河东以东西为阡,南北为陌。”可见自汉以来解释阡陌并没有一个固定  相似文献   

14.
袁勤迹没有赶上西湖春茶会“十佳茶艺小姐”的颁奖晚会,她匆匆去了昆明世博会,在那里的浙江园,向中外游人表演浙江风味的龙井茶礼、桂花茶艺以及她苦心编排的禅宗茶道。清音袅袅,溪水潺潺,茅草搭建的思源亭前,越来越多的游人被袁勤迹那融合了舞姿、画趣、禅意的禅茶艺术表演深深吸引。许多人看完后追着工作人员打听下一场演出的时间;外国游客则说:“中国人聪明,喝饮料都喝得很美。”。这让见过大场面的袁勤迹也十分感动。她当初寂寞创制禅茶表演的时候,就一直期待着这一天:让人们了解真正的中国茶道。袁勤这说,中国自古就有饮茶…  相似文献   

15.
朱熹《中庸章句》中的天道观是其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领会其天道观的内涵,对于我们理解其理气论、心性论和工夫论等大有裨益。朱熹《中庸章句》中的天道观,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解读:第一,天道本身的状态,也就是"诚",它大致有三个表现:一、至诚如神,二、恒久不息,三、精纯守一;第二,天人关系的维度,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讨论:其一,天道与圣人之道,在朱熹看来,天道等同于圣人之道;其二,天道与人道,朱熹认为天道规定人道。  相似文献   

16.
蔡琴的瓶子     
黄凌 《新农村》2010,(11):47-47
偶尔在中央三台看到一个访谈蔡琴的节目。说她坎坷,正当年轻离了婚,还动过摧残女性的那种手术,当歌手耳朵又失聪。我想,一个普通女人如何受得了如此多的打击!再一看,蔡琴还在微笑,温柔美丽的样子,一点也没有饱经风霜的感觉,就认真地把节目看下去。  相似文献   

17.
李新玲 《农业考古》2006,(5):108-112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皎然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他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出现了“茶道”一词:“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大意是谁能知道茶道的全面真谛?只有仙人丹丘子才能够做到。这里的“茶道”一词指的是“品茶之道”,即在同诗中提到的“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之道。皎然在诗中将品茶艺术归纳为三个层次:“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显然,皎然诗中所说的“得道”,是品茶悟道之意,即通过品茶而进入艺术境界,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悟得人生处世之道,达到人生哲…  相似文献   

18.
侯军 《农业考古》2001,(4):20-24
谢谢大会主席余悦教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 ,向在座的诸位专家学者请教。在座的都是茶文化研究的专家 ,或者是茶艺表演的专家 ,也有一些是茶艺馆经营方面的专家 ,如果说在这里还有一个是外行的话 ,那就是我了。如此重要的一个大会 ,让我这个外行站在前台来讲话 ,是对我的抬爱 ,我对这一点很有自知之明。所以 ,我也要感谢在座的各位茶友给我一个发表一己之见的机会。(一 )我今天想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也就是“道器之辩”的观念 ,来谈谈有关茶文化的问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关系 ,我前不久在一篇文章中曾经做过简要的论…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00,(4)
期中考试后,读一年级的儿子磨磨蹭蹭地将语文试卷拿出来让我签字,说考得不好。我一看,两道看图写作题均被老师打红“×”。第一题,儿子对画面上正在给小树苗浇水的男孩写道:“哥哥在种树”,老师更正为“哥哥在浇水”。第二题,画面上是大片成熟的麦子和两个正在捉蝴蝶的小孩。儿子写道:“庄稼丰收了”。结果又是错,题下更正为“小朋友捉蝴蝶”。儿子对我说:“老师讲,她说的是标准答案。”在儿子眼里,老师是绝对正确的。我并不在乎儿子这一次的考试成绩,但教师的一个标准答案,使儿子原本正确的思维方式被否定,儿子就有可能没有勇气再展开思维。由于老师的绝对权威,使儿子的思维  相似文献   

20.
孙萱 《河南农业》2004,(12):42-42
案情介绍王某与其妻李某自结婚以来,感情一直不好。自李某生两个女孩做了绝育手术,不能再生育后,王某更加嫌恶李某。王某经常赌博,赌输回来便殴打李某出气。平常生活中,王某也常常辱骂李某无用,不能生儿子,李某稍加反抗便会遭到殴打。王某曾多次要和李某离婚,李某因封建思想严重,同时担心女儿以后跟着王某会受气而不同意。-天,王某赌输后喝了点酒,回家又毒打李某,李某无法忍受,哭道:“活着受罪,还不如死了好!你再打,我就死给你看。”王某说:“你想死就死,要上吊家里有绳子,要喝药我去买。”李某说:“喝药。”王某真的到供销社买了一瓶“16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