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养蜂是一项独特的养殖业,养蜂的用具和方法也不与其他养殖业相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各种蜂具和养蜂方法都是无数养蜂前辈经过无数次观察实践总结出来的技术结晶,对养蜂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普遍指导性.然而有的蜂友却随意去标新立异,蜂具越改越离谱,结果是年年养蜂不见效益.  相似文献   

2.
郭成志 《蜜蜂杂志》2007,27(1):28-28
多数用活框饲养中蜂的蜂友都有一个同感,认为中蜂发展、增殖缓慢,蜂群数年年总是在10~20箱之间徘徊,久久不能上规模.有的蜂友弃中蜂改养意蜂,有的弃蜂改行.笔者饲养中蜂20多年,曾有过灰心丧气、弃蜂改行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安下心来养蜂.  相似文献   

3.
多数用活框饲养中蜂的蜂友都有一个同感,认为中蜂发展、增殖缓慢,蜂群数年年总是在10~20箱之间徘徊,久久不能上规模.有的蜂友弃中蜂改养意蜂,有的弃蜂改行.笔者饲养中蜂20多年,曾有过灰心丧气、弃蜂改行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安下心来养蜂.  相似文献   

4.
甘筱中 《蜜蜂杂志》2001,(12):16-16
中蜂是大自然赋予中国人的 1块瑰丽的国宝。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 ,使一些初养中蜂或根本未养中蜂的人对中蜂产生误解。笔者养中蜂多年 ,中蜂年年为笔者送益 ,在这里笔者要为中蜂说几句公道话。1 中蜂不仅适应山区饲养 ,更适应平原丘陵地区饲养笔者与一外省蜂友谈蜂 ,他问我养的什么蜂种 ,我回答是 :以中蜂为主、意蜂为辅 ,中意蜂同场饲养。他很认真地对我说 :“养中蜂要搬到山上饲养 ,平地养不得 !”笔者听后觉得这位蜂友对中蜂的认识处于误区之中。笔者业余养中蜂 30多年 ,由于工作调动搬家 5次 ,每次住地都是在平原、丘陵地区 ,所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李家柱 《蜜蜂杂志》2011,31(10):23-23
近几年糖价居高不下,有些养蜂员因无多大收益,忍痛弃蜂改行。但尚有不少蜂友,出于对养蜂的热爱,开始改养起中蜂。 改养中蜂的蜂友,大多利用原有的意蜂标准箱,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不少毛病。如何将意蜂标准箱改一改,来养中蜂呢?笔者养蜂50年,其中单纯养中蜂20年,中意蜂同时饲养4年,也曾做过一些试验。现就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看法,供蜂友参考。  相似文献   

6.
业余养蜂爱好者饲养的蜂群一般较少,蜂箱、隔王板等蜂具也不富余,因此不可能象专业养蜂那样,能够单独地、分批地进行育王和换王(或分蜂),为了使育王、换王和分蜂不影响蜂群的正常繁殖和生产,必须将这两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进行。笔者业余养蜂十几年来,年年都采用一种两结合的  相似文献   

7.
<正>我的这些蜂友们家住黑龙江省东宁县老黑山镇,每户饲养蜂群在二十群以上一百群以下,以定地饲养为主,结合小转地放蜂,全部为业余养蜂。以产蜜为主。我的这些蜂友有养蜂50多年的,也有近几年开始养蜂的,年龄最大的蜂友70多岁,年龄最小的30多岁。虽然养蜂时间相差之大,但他们都能将蜂群养的全县大有名气,并年年有效益。蜂群无疾病,都能年年安全越冬,无损失,使外地很多养蜂户前来参观取经,包括专业养蜂场也前来交流。那么,我们这些蜂友们有哪些比其他养蜂人高明之处?那究竟在哪里?通过与其他蜂友交流,结论有了。  相似文献   

8.
正龚、宁二位老师:你们好!经过反复思考,我花费了一些时间,终于将自己的养蜂经历与体会写成稿件,现寄来供你们和感兴趣的蜂友们参考指导。之所以能下决心动笔写作,是因为我用你们的理论,即《中蜂饲养原理(第二版)》,指明了自己中蜂饲养的方向。我曾经按照其他养蜂书上的说法,长期套用意蜂饲养方法于中蜂。结果是越喂越打架,越喂越飞逃。无可奈何之后,只好不喂,任其自产自灭。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空闲时经常到邻近蜂场走走,在和蜂友们一起交流养蜂经验时,发现不少蜂友在中蜂饲养管理中有很多误区,在这里来和蜂友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这封信激起了我多年来的心思浪潮。李云登蜂友不仅代表了我本人 ,也可能代表全中华饲养中蜂的蜂友们向贵刊提出了倡议。为此我很激动、高兴。我与中蜂有不解之缘 ,我爱上了她———中蜂 ,她帮助了我。那是 1976年 ,收野生中蜂 ,因烟熏过重 ,激怒了她 ,我头部被螫 30多处 ,却治愈了我多年的三叉神经痛 ,同时蜂产品治愈了我多种疾病。养蜂 ,改变了我的社会面貌 ,摆脱了经济及生活困境 ;儿子大学毕业当上了人民警官 ,女儿们也得到就业 ,这些都与我养蜂密切相关 ,中华蜜蜂将与我们相伴终身。1969年我开始饲养中蜂 ,1974年中囊病在我地区爆发 ,蜂…  相似文献   

11.
(接<蜜蜂杂志>2008年第11期) 龚教授:你好! 我虽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头了,但对饲养中蜂仍保持着不亚于年轻人那样狂热的特别兴趣,为此购买过不少的蜂书与蜂具.十多年来,购买了<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二版,也订过多种养蜂杂志,从中学到了一点养蜂方法.但是这十多年来,我的中蜂却一直没有养好过.不是得病就是群势不强,都在4脾左右,多也不过5脾蜂.由于蜂病作祟,有几年是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2.
编者谈中蜂的饲养恭齐铭中蜂新法饲养基础讲座之1编者最近收到一些来信,得知一些蜂友希望了解系统的养蜂知识,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山区的蜂友,想利用当地丰富的中蜂资源来脱贫致富,但由于缺乏科学饲养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本省鲁甸县火德红乡的一位蜂友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蜂业》2015,(11):39-40
<正>中蜂活框饲养在养蜂书籍上称为科学养中蜂,相对中国传统的中蜂土法饲养,也就成了落后的养蜂方式。本人以活框、传统两种方式饲养中蜂多年,总结对比,发现各有所长。我把活框养蜂的技术注入到中蜂土法饲养的管理中,经反复实验,给传统中蜂饲养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在此,我把自己的经验,作为对中蜂传统饲养的入门知识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喜爱中蜂传统饲养的人们有所帮助。传统养蜂的好处是蜂具简便,蜂种易得,投资少,  相似文献   

14.
<正>我地有一位姓别的蜂友,饲养6群中蜂;邻居马蜂友饲养8群中蜂,2家都是用原生态管理方法养蜂。按照我地一般习惯,农历"九月九"是割取蜂蜜的时间。当地上午最高气温20℃多,且两蜂友在五里远处正是野菊花盛花流蜜期,他们所处的地方只有少量的野菊花。九月初九日这天上午气温23℃,别  相似文献   

15.
活框活格养蜂法在2012年《蜜蜂杂志》多期发表之后,有许多同行打来电话询问中蜂是否适用.这里告诉大家:笔者饲养西方蜜蜂多年,却没有饲养过中蜂. 然而,在2012年9月13日我住处却飞来1群中蜂,收捕之后,群势不足2框.由于当时他人询问中蜂问题,我正好向50 km之外一蜂友要来1张中蜂巢脾试验生产中蜂塑料布巢础,正好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16.
蜂友姚师傅是位业余养蜂爱好者,边工作边养蜂,所谓“亦工亦农”,在家门口的工业园工厂上班,自家院子里还饲养着30群意蜂.我感到不可思议,意蜂不同于中蜂,繁殖力强,饲料消耗大,要有丰富的蜜源,如果断花期,巢内繁殖仍然继续,消耗饲料,轻的拖子,逐渐衰弱,严重的整群垮掉.姚师傅说你来我家实地调查下,看看我是怎样养蜂的.  相似文献   

17.
郑国庆 《蜜蜂杂志》2020,40(2):16-16
笔者业余饲养土生土长的中蜂已有49年,订阅《蜜蜂杂志》《中国蜂业》已13年,2019年6月25日在蜂友瞿国甫家偶然看到一本养蜂科普书,其中有篇没有"爸爸"的雄蜂[1],是一篇有趣的美文,结合自己的养蜂所见所闻,萌发写篇没有"父亲"的雄蜂的文章,供蜂友欣赏。众所周知,分蜂前工蜂在巢脾下方造雄蜂房,蜂王在雄蜂房产下未受精卵发育成可与处女王交尾的大雄蜂,是当之无愧的没有"父亲"的雄蜂。但还有以下4种模式发育成的小雄蜂,也算是没有"父亲"的雄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产量,我们学习了先进的养蜂法,在改良中蜂饲养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得到一些解决的方法,现贡献给蜂友作参考. 1 传统方法饲养的中蜂快速过箱法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业余养蜂爱好者,长期饲养中蜂,一贯都是按照饲养意蜂的方法来饲养,因而往往因管理不当而发生飞逃,给我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当大量蜜蜂向外拥出时,我只得急不可待地将蜂门关上,蜂王虽被堵住了,而大量飞出的工蜂发现蜂王没出来,在外面转了一会又折回本箱,却因蜂...  相似文献   

20.
《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书反响强烈》编者荐语:《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编者细读了一遍,觉得提高很大,该书比较适合已有养中蜂的初步体验,但还缺乏理论指导的蜂友阅读,当然也是养蜂初学者不可缺少的一本教材。因为书中对中蜂的生物学习性,特别是对中蜂的某些特性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