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KOH和Al_2O_3联合桐壳灰制备了固体碱催化剂(KOH-TSA-Al_2O_3),并将其用于催化桐油甲酯化。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桐油甲酯化过程中桐油的转化率为指标,考察了催化剂KOH用量、烧结温度及桐壳灰添加量对甲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KOH用量为6 g、Al_2O_3用量为4 g、桐壳灰分添加量为3 g,烧结温度700℃下煅烧10 h制备的固体碱催化剂催化桐油甲酯化效率最高,为76.34%。对得到的固体碱催化剂进行碱量、SEM及XRD分析,结果显示该固体碱催化剂表面为树状多枝结构;加入桐壳灰后,该催化剂产生CaO、MgO和SiO_2等新相。与0~#柴油相比,该催化剂催化下制备的生物柴油具有更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新鲜生物质催化热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TG/DTG/DTA技术考察了新鲜小麦秸秆(WS)和玉米秸秆(CS)以K2CO3、Na2CO3、ZnCl2和CaO为催化剂时的热解特性,分析了新鲜生物质的热解特性,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新鲜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生物质的热解特性优于存放一定时间的生物质;加入催化剂后新鲜生物质的热解挥发分在不同温度区间重新分配,主要热解区间向低温推移,生物质的热解挥发分产率增加;其中CaO对于提高热解挥发分产率最有利;K2CO3和Na2CO3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规律一致;随着K2CO3用量增加,热解挥发分产率增加,起始热解温度向高温推移,主要热解区间温度降低,K2CO3用量为10%~15%时对生物质的热解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3.
以疏浚底泥和猪粪作为原材料,通过测定底泥的氧化物组成、塑性指数等指标,以及猪粪的热值、元素及工业成分分析,并辅以矿渣和水玻璃、碳酸钙作为添加剂,来制备生态砖,并对成品砖的吸水率和密度进行分析,探索出了生态砖的最佳配比。结果为:(1)底泥氧化物组成以SiO_2和Al_2O_3主,塑性指数为9.3,烧失率为11.34%,符合烧结砖对原料的基本要求;(2)猪粪样品的高位热值为16380 J/g,约为普通煤燃烧热值的1/2;猪粪所含的C和O元素含量较高(占39.536%和27.066%),其余元素含量较低;猪粪中水分、灰分及挥发分含量分别为6.4%、19.90%和65.14%;(3)对成品砖制备工艺进行探索,初步发现矿渣不适宜作为烧结添加剂,水玻璃和碳酸钙作为烧结添加剂时,其最佳配比为:底泥∶猪粪∶碳酸钙∶水玻璃=80∶7∶3∶1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煤污病对灰金竹生长的影响,为灰金竹的科学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以正常和染病的灰金竹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系统测量叶片的光合特性指标、实验室测定生理特征指标、立竹构件与生物量等指标,从生理代谢角度评价煤污病害对灰金竹的影响。[结果 ](1)煤污病可显著影响灰金竹的光合作用,煤污病导致灰金竹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降低,却增加了胞间CO_2浓度和叶绿素含量。光照强度是影响正常灰金竹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胞间CO_2浓度和大气CO_2浓度是影响染病灰金竹光合速率的主导因子。(2)灰金竹感染煤污病后,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升高,叶片衰退速度加快,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机能下降。(3)正常灰金竹立竹指标值均比染病灰金竹的立竹指标高,除地径和枝下高差异不显著外,胸径、全株高和厚壁率差异显著(P 0.05),且正常灰金竹生物量显著大于染病灰金竹。[结论 ]煤污病影响灰金竹的光合特性,使其光合作用降低,叶片生理指标发生变化,叶片衰退速度加快,进而影响立竹指标和生物量,降低灰金竹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资阳市主城区2015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资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状况及PM10、PM2.5、SO_2、NO_2和O_3等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空气污染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资阳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以良为主,首要污染物以O_3为主,PM10次之,PM2.5较少;PM2.5和PM10平均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1月最高,2月次之;SO_2平均浓度冬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最低;NO_2平均浓度冬季较高,其他季节无明显变化;O_3平均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4月最高,7月次之。掌握资阳市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可为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与防控措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昆明西山的灰金竹林、慈竹林、实心竹林3种典型竹林地进行野外模拟降雨实验,研究不同竹林地下土壤表层N和P随降雨径流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条件下,3种竹林地产流量、产沙量大小顺序均为慈竹林>灰金竹林>实心竹林;径流水相中悬浮颗粒态氮(PN)和悬浮颗粒态磷(PP)是氮、磷流失的最主要形态。整个降雨过程氮素流失以径流水相为主,而磷素流失以泥沙相为主;土壤表层氮、磷流失速率大小顺序均为慈竹林>灰金竹林>实心竹林,土壤浅层水源涵养功能最强的为实心竹林。  相似文献   

7.
对砂光粉进行工业分析,测定其热值和灰熔点,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砂光粉压制成的颗粒状燃料进行微观组织观察。结果表明:砂光粉水分为6.4%,灰分2.97%,挥发分79.44%,固定碳11.19%;砂光粉热值为16 800 kJ/kg,成型后的砂光粉密度为1 158 kg/m3;砂光粉的含水率为30%利于颗粒成型。对砂光粉颗粒燃料的电镜观察表明,砂光粉成型后其微观组织致密均匀,孔隙大大减小。砂光粉成型燃料挥发分逸出速度与散状相比大大降低,延长了燃烧时间,提高了热效率。砂光粉的变形温度为1 366℃,软化温度1 392℃,半球温度1 425℃,流动温度1 430℃,为生物质燃烧炉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的日益发展,城市特别是大都市人烟稠密、工厂、高楼林立,工业、生活用煤、石油燃烧、汽车尾气等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对居民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仅以燃煤为例,一吨煤燃烧要排放二氧化硫60公斤、一氧化碳2公斤、二氧化氮9公斤、粉尘11公斤,烟尘中还含有致癌物质3.4苯并蓖。  相似文献   

9.
对唐山市曹妃甸区2016年和2017年两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曹妃甸区2016年和2017年空气质量评测主要以良为主,各占全年的51%和50%。两年AQI平均值都在110以上,属轻度污染。占前三位的污染物均为O_3、PM_(10)和PM_(2.5),首要污染物夏季以O_3为主,冬季以PM_(10)和PM_(2.5)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为发展林业生产,保护森林资源,近几年来,苍梧县十分注意改燃节柴工作,据统计到1991年底止,全县累计推广家用沼气池1764座,年产气量804384m~3,省柴灶43100座。城镇以煤代柴7000户,以电代柴(6个月)954户,以石油液化气代柴3200户。以沼气、煤、电、液化气代柴三项年节约木柴63350.5吨,可减少3841.98公顷(57629.7亩)薪林的砍伐。农村中的三窑也改烧木柴为烧杂草或煤渣为主。初步形成了农村改燃节柴以省柴节草灶,发展沼气池为主;城镇居民以煤、电、液化气为主;乡  相似文献   

11.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Ti O_2-Al_2O_3复合载体,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渍负载Ni制得Ni/Ti O_2-Al_2O_3催化剂,将其应用于松节油催化加氢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及松节油催化加氢反应条件对催化加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载体中钛铝物质的量之比(钛铝比)值0.4、载体焙烧温度550℃、超声波功率280 W、硝酸镍浸渍液浓度0.5 mol/L和超声波辅助浸渍时间2 h的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Ni/Ti O_2-Al_2O_3催化性能最高。最佳的加氢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40 min、反应压力4.5 MPa、反应温度150℃和催化剂用量为松节油质量的5%,该条件下原料中α-蒎烯转化率达97.27%,产物顺式蒎烷的选择性为96.15%,顺式蒎烷的得率为93.52%。  相似文献   

12.
以杜仲林地为例,采用不完全试验设计施肥方案,分析了不同施肥对白及林下栽培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能促进白及林下栽培的生长,当氮磷钾(N∶P_2O_5∶K_2O)施肥量为30 kg·0.067 hm~(-2)时,其生长势最好,苗高为13.67 cm,地径为0.44 cm;施肥对白及苗高、地径的生长呈极显著差异(P0.01)。(2)施肥对白及块茎生长均有影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白及块茎长、块茎宽、分芽数及块茎重量的生长量逐渐增大;当氮磷钾(N∶P_2O_5∶K_2O)施肥量为30 kg·0.067 hm~(-2)时,块茎生长各项指标表现最好,块茎长高于对照(CK)的40.67%,块茎宽高于对照(CK)的91.27%,分芽数高于对照(CK)的79.85%,块茎重量高于对照(CK)的298.90%,白及产量最高;施肥对白及块茎长、块茎宽、分芽数、块茎重量的生长呈极显著差异(P0.01)。(3)建议在白及林下栽培时,应在种植前施足有机肥,在快速生长期追施氮肥为主,在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以促进白及块茎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着全球O_3浓度升高,O_3胁迫对植物影响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以农作物为主,且大多局限在北方地区。本研究探讨O_3胁迫下,亚热带三种楠木幼苗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及其可见伤害症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年生亚热带乡土树种桢楠、闽楠和刨花楠幼苗为材料,采用开顶式气室(OTCs),研究低浓度O_3、环境大气、100 n L·L-1O_3、150 n L·L-1O_3处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伤害症状。[结果]研究表明:(1)O_3胁迫下,三种楠木幼苗的光合作用受到一定的抑制,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降低,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利用范围整体减小,出现了明显的光抑制现象。O_3浓度越高,对桢楠和刨花楠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越明显,而100 n L·L-1O_3处理对闽楠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较150 n L·L-1O_3处理明显。环境大气中的O_3浓度均值较低,但由于其较高的O_3浓度峰值,仍对三种楠木幼苗的光合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与环境大气相比,低浓度O_3处理通过消除较高的O_3浓度峰值从而缓解了O_3对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2)O_3胁迫下,桢楠叶片出现褪绿、黄斑和坏死斑的症状,闽楠叶片出现褪绿、黄斑和水渍的症状,刨花楠叶片出现红褐色斑、水渍、坏死斑、卷曲皱缩、失水萎蔫的症状。三种楠木幼苗叶片的伤害症状随O_3浓度的增加而更明显。[结论]三种楠木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均受到O_3的抑制,并出现了伤害症状,可作为O_3污染的指示树种。光合作用对O_3敏感性的关系为:刨花楠闽楠桢楠,其中刨花楠对O_3更敏感,伤害症状也较多样,因此指示O_3污染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马弗炉灼烧实验考察了成灰温度对杨木灰表观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成灰温度(600、 800、 1 000℃)下制得的杨木灰的理化特性;采用灰熔点测试仪测试了杨木灰的熔融特征温度,揭示了杨木灰熔融特征温度与成灰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关系。将成灰温度800℃、停留时间2 h的杨木灰处理至变形温度(DT)状态,分析熔融过程中杨木灰的理化特性,进一步研究杨木灰的熔融性能。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为2 h的条件下,成灰温度为600℃时,杨木灰的主要矿物晶相为K2SO4、KCl、SiO2、K2Ca2(SO4)3、Na2Si2O5等;成灰温度为800℃时,杨木灰的主要矿物晶相为MgSiO3、Na2Si2O5、Na6Mg(SO4  相似文献   

15.
官地矿综采一队在北大巷33411综采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全部垮落综合机械化跟顶跟底的方式开采,回采中经选煤及用煤单位反馈此工作面3#煤夹矸较多。为保证煤质,提高经济效益,决定采取逐步托伪顶跟底留顶煤开采的作业方式对此工作面进行回采。  相似文献   

16.
采用缺氧状态下进行热解,以水蒸气法提取精油的山苍子核渣为原料,测定不同热解温度下生物质炭的炭得率、灰分、挥发分、pH、固定碳、亚甲基蓝的吸附值,研究不同炭化温度对山苍子核渣生物质炭的特性影响。热解实验表明:随着炭化温度从300℃升温到600℃,炭得率和挥发分均逐渐降低,灰分和固定碳则逐渐升高,pH值逐渐升高。在温度为300℃时,山苍子核渣生物质炭的炭得率为(52.49±2.14)%、挥发分为(46.45±0.55)%、灰分为(3.37±0.47)%,通过计算得到固定碳为(50.18±1.02)%、pH值为6.68±0.10;在温度600℃时,山苍子核渣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值最大,为56.08 mg·g~(-1)。实验结果表明炭化温度为600℃时,山苍子核渣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最好,可作为一种新型潜在的生物质炭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铁碳微电解/H_2O_2耦合联用工艺对印染废水为主的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反应条件控制在pH值为3,Fe/C质量比为2∶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h时,H_2O_2(30%)投加量为0.1~0.3mL/L。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cr在85.7~152.5mg/L之间变化,平均值为113.3mg/L,经过铁碳微电解处理后,出水CODcr在52.5~107.0mg/L之间变化,平均值为75.6mg/L,CODcr平均去除率为33.41%,铁碳微电解出水后续投加H_2O_2处理,在H_2O_2投加量分别是0.1mL/L、0.2mL/L、0.3mL/L的情况下,出水COD_(cr)平均值和去除率分别为63.6mg/L,43.17%;53.5mg/L,52.33%;50.4mg/L,55.14%。在H_2O_2投加量为0.2mL/L的情况下,出水COD_(cr)低于60mg/L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8.
以煤代木势在必行于海卿,伊文录“以煤代木,势在必行”,已经成为林区人们的共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每年生产、生活用煤需要120万吨,而目前全区只能生产煤炭70万吨,尚缺口50万吨。每吨煤可替代木材2立方米,现在全区需要烧木材100万立方米。以每立方米...  相似文献   

19.
以γ-Al_2O_3为载体,过渡金属离子Mn、Ni为活性组分,通过共浸渍法制备负载有二元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Mn-Ni/γ-Al_2O_3,利用XRD、XRF和BET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与表征。采用响应面法优化Mn-Ni/γ-Al_2O_3催化臭氧深度处理制浆废水工艺,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Mn、Ni成功负载到了γ-Al_2O_3表面及内部孔道,负载后催化剂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降低了11.96%,16.48%和5.28%;在p H值8.7、催化剂用量9.2 g/L、臭氧质量浓度29.6 g/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将Mn-Ni/γ-Al_2O_3(Mn与Ni的物质的量比为6∶4)用于催化臭氧深度处理废水,40℃恒温处理30min后废水CODCr的去除率达75.1%,AOX去除率达85.98%;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时,CODCr的去除率仍达70.6%,并且反应过程中Mn、Ni离子溶出量始终保持在1 mg/L以下,表明Mn-Ni/γ-Al_2O_3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蔗糖为碳源、Fe(NO_3)_3·9H_2O为活性前体、氯化钠为模板剂,通过简单有效的原位沉积结晶和热解等步骤制备了二维Fe_3O_4@C纳米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Fe_3O_4@C纳米片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构表征结果表明:Fe_3O_4@C纳米片由厚度为纳米级的石墨化C片和嵌插在C层表面尺寸分布均匀的Fe_3O_4纳米颗粒组成; Fe_3O_4@C纳米片厚度小于100 nm,比表面积达255 m~2/g,平均孔径为3.79 nm,Fe_3O_4质量分数为36.98%。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Fe_3O_4@C纳米片具有较高的比电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1 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量为436 F/g,20 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量仍高达332 F/g;但循环稳定性较差,10 A/g下充放电500次后的比电容量为178 F/g,仅有初始比电容量的50.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