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蛾周氏啮小蜂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中,其卵、幼虫、蛹及产卵前期均在寄主蛹内度过。在自然界中,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作者经多年研究得知,在当地白蛾周氏啮小蜂发育起点温度是:6.28℃(6.28±0.60);有效积温是:365.12日度(365.12±15.56)。白蛾周氏啮小蜂化蛹(前),在6℃的低温保存下,历经30天的时间;出蜂的有效积温为436.6日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国白蛾滞育的影响,明确诱导美国白蛾滞育的主控因子和幼虫敏感龄期,为深入研究光周期诱导美国白蛾滞育的分子机制和开发新型防治技术奠定基础。【方法】设置4个温度(21、23、25和27℃)和7个光周期(L8∶D16、L10∶D14、L12∶D12、L13∶D11、L14∶D10、L15∶D9和L16∶D8),统计和比较28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美国白蛾的滞育结果,阐明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国白蛾滞育和临界光周期的影响; 23℃条件下,在美国白蛾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分别给予长光照(L16∶D8)和短光照(L10∶D14)交替饲养处理,统计和比较32种不同处理下美国白蛾的滞育结果,明确光周期诱导美国白蛾滞育的敏感龄期。【结果】在21、23、25和27℃条件下,光照时间小于13 h,可导致美国白蛾滞育发生,光照时间达到16 h,美国白蛾个体继续发育而无滞育发生,光照时间在13~16 h之间时,滞育同时受光周期和温度调控,且滞育率随光周期增长或温度升高均呈下降趋势。21、23、25和27℃条件下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4 h 58 min∶9 h 02 min(L∶D)、14 h 45 min∶9 h 15 min(L∶D)、14 h35 min∶9 h 25 min(L∶D)和14 h 24 min∶9 h 36 min(L∶D),临界光周期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短光照对美国白蛾滞育诱导具有累积效应,美国白蛾幼虫3龄、4龄和5龄对光周期诱导滞育最为敏感。【结论】美国白蛾属典型的长日照发育-短日照滞育型昆虫,光周期在美国白蛾滞育诱导中发挥主导作用,温度伴随光周期发挥作用,低温和短光照利于滞育发生;临界光周期受温度调控,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美国白蛾对光周期诱导滞育具有累积效应,感受光周期最敏感的阶段为幼虫3~5龄。  相似文献   

3.
2018—2019年在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于美国白蛾各代蛹期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开展生物防治示范,系统调查了释放天敌不同种类、不同释放量和美国白蛾不同世代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与白蛾黑基啮小蜂2种天敌混合释放,对美国白蛾第2代蛹的寄生率和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49.10%和54.12%,均显著高于释放1种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表明释放2种天敌可显著提高寄生效果.释放45枚/hm2柞蚕蛹所繁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第1代蛹的寄生率和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55.23%,65.79%,与75枚/hm2释放量处理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增加天敌释放量未能提高寄生效果.放蜂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越冬蛹的寄生率高达61.04%,极显著高于第1代蛹(46.75%),第1代蛹又极显著高于第2代蛹(28.75%),表明该蜂对第1代蛹和越冬蛹的寄生效果显著优于第2代蛹;第1代蛹、第2代蛹、越冬蛹的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66.99%,38.18%,70.18%,总寄生率均极显著高于相应世代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表明其他寄生性天敌对害虫具有较好的自然寄生作用.因此,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时期为第1代蛹期,经济释放量为45枚/hm2.  相似文献   

4.
采用踏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调查了徐州市林业害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寄主和分布等情况。结果表明,徐州市共有寄生性天敌4目15科39种,其中,历史记载3目14科35种(此次调查到12种),新增记录4种。调查到的寄生性天敌中,美国白蛾和舟蛾类、天牛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有8种,分别为松毛虫赤眼蜂、杨扇舟蛾黑卵蜂、白蛾周氏啮小蜂、白蛾黑基啮小蜂、广大腿小蜂、舞毒蛾黑瘤姬蜂、日本追寄蝇和花绒寄甲。该调查首次查明了徐州市林业害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寄主和分布情况等,为优势天敌的筛选和人工繁育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热带松、南亚松、湿地松和短叶松均为热带和亚热带的速生松树,在湛江地区生长良好。四种松树属硬木松类,其中热带松管胞最长(4569μm),胞壁最厚(12.4μm),气干密度最大(0.623g/cm~3),硬度最硬(端面硬度6086N/cm~2);南亚松则强度最大(顺纹抗压3891N/cm~2,抗弯强度8634N/cm~2);湿地松则树脂道数量最高(0.82条/mm~2)。四种松树与国产硬木松类用途相似,更是优良的采脂用树种,应在华南地区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6.
几种药剂对美国白蛾的毒力测定和防效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几种药剂防治美国白蛾3龄幼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野外防治试验和野外残效期测定,7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12%藻酸丙二醇酯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的毒性最强(LC50=0.053 5 mg/L),其它依次为0.38%苦参碱(LC50=0.259 mg/L)、1.2%烟碱.苦参碱(LC50=0.574 mg/L)、1%甲维盐(LC50=0.78 mg/L)、1.8%阿维菌素(LC50=1.38 mg/L)、4.5%高效氯氰菊酯(LC50=2.58 mg/L)、5%桉油精(LC50=3.85 mg/L);野外防效试验的10种药剂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最终死亡率均达到100%,药后12 h高效氯氰菊酯致美国白蛾3龄幼虫死亡速度最快,其次为烟参碱、桉油精、苦参碱、藻酸丙二醇酯、阿维菌素、甲维盐,3种仿生物制剂中5%杀铃脲击倒速度较慢;残效期以仿生物制剂类最为显著,3种仿生物制剂类残效期均为49d以上,其次为高效氯氰菊酯达到14 d左右,残效期最短的有1%甲维盐、5%桉油精、1.2%烟碱.苦参碱、0.38%苦参碱、1.8%阿维菌素和0.12%藻酸丙二醇酯均为7 d左右。为防止美国白蛾对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多种药剂应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几乎每个观鸟者都将它奉为珍宝,不惜奔波,争睹它们的芳容。它,就是神秘的"林间彩虹"——仙八色鸫。仙八色鸫因它的多彩羽色而得名,让我们数数它的体羽颜色:绯红(下腹中央至尾下覆羽)、乳黄(上胸)、茶褐(侧冠纹)、黑(顶冠纹、眼罩、尾基)、辉绿(上背、肩)、亮蓝(腰、尾、小覆羽)、白(喉)、  相似文献   

8.
滨海滩涂洋白蜡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白蜡作为引进种,已在我国广泛种植.以上海南汇滨海森林公园内5年生洋白蜡树种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叶片光响应曲线和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发现,洋白蜡光补偿点为32.69 μmoL/(m2·s),光饱和点为948.55 μmoL/(m2·s),暗呼吸速率为1.06 μmoL/(m2·s);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最大值为(11.37±2.14)μmol/(m2·s),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蒸腾速率日变化也呈现双峰曲线,并与气孔导度、温度、大气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选择徐州市林果场、云龙区和新沂市等受杨小舟蛾危害较重的不同类型杨树林分的未放蜂区(CK)和放蜂区,分别测定白蛾黑基啮小蜂在自然和人工释放2种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该蜂林间自然种群数量以越冬代最高,对杨小舟蛾越冬蛹的寄生率高达(22.2±5.8)%,极显著高于第1~4代蛹(3.4%~6.4%);于越冬代和第2代害虫蛹期人工释放该蜂,释放后当代小蜂种群数量明显上升,可显著提高释放当代(越冬代和第2代)害虫蛹的寄生率,并对释放后各代害虫蛹具有一定的持续寄生效果;各代小蜂室温下的羽化进度均与相应世代寄主蛹发育进度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李里  王静  宋亚倩  孙然  陆俊  杨奥 《经济林研究》2020,38(3):237-244
【目的】研究黑老虎果皮和种子的抗氧化、抑菌和抑酶活性,为黑老虎果实副产物的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南通道大红、紫黑2个品种黑老虎的果皮和种子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制备其提取液。通过测定其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鼠伤寒沙门氏菌、枯草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试验菌种,采用打孔法测定其抑菌活性,采用刃天青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通过计算提取液对酪氨酸酶、α-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率来评价提取液的抑酶活性。【结果】黑老虎果皮和种子醇提物抗氧化活性为(0.12±0.04)~(0.39±0.02)μmol/g,且果皮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种子。2种黑老虎品种果皮提取液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和枯草杆菌显示了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大红果皮的抑菌效果最好,在试验质量浓度(500 g/L)条件下,提取液对2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1.90±0.04)和(11.38±0.02) mm,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为31.25 g/L。果皮和种子提取液对酪氨酸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率均呈量效关系,其中紫黑果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达到了(93.92±2.47)%,大红果皮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62.96±0.95)%和(71.68±1.25)%。【结论】黑老虎果皮和种子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可作为一种功能食品原料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作为苹果主产地之一,每年为市场提供大量优质苹果.苹果的栽培生产受许多条件的影响,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条件就是受病虫害侵害的程度.长期实践证明,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苹果优质丰产的前提和保证.下面就东北地区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普遍、危害比较严重的一些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方法作如下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兰旗北部五个不同沙地类型封育区的封育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沙地封育的生态经济效益较为明显,流动沙地经过五年的围栏封育,植被盖度增加近26倍,生物量提高18倍左右,固定平缓沙地通过5年的封育,植物盖度增长14%,生物量增加2.6倍,丘间低地经过1年的封育,植物盖度增长20%,生物量增加4倍以上。沙地生长的灌木树种通过保护,生长量及株丛数量大量增加。沙地封育不但能够起到防护效益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而且见效快,便于经营,因此围栏封育是浑善达克沙地生产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着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尤其对病虫害的防治重视不够,通过城市园林存在的问题及其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提出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进行生物防治及其新技术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及成熟期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表征及成熟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种子的长宽比与印楝素含量相关,并且认为它是能反映印楝素含量的主要表征,得出种子长宽比(X)与印楝素含量(Y)的关系为:Y=0.295 0.134X-0.028X2.种子长宽比接近2.39时,种仁的印楝素含量出现峰值,可将印楝种子的形态表征作为初步估测印楝素含量的指示参数,而种子的成熟期与印楝素含量无关.在印楝原料林良种优良母树筛选中应尽量选择各个种源中生长良好、结实量大、种子饱满且长宽比接近2.39的植株.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五统筹发展”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森林这一关系全球生态状况,关系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2年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呼吁,在人类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中,“没有任何问题比林业更重要了”,在可持续发展中,应“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加快林业发展,推进生态建设,党和政府审时度势,2003年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  相似文献   

18.
科研推广并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科研地域性强、保密性差、受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的限制,其成果转化难。新时期,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可从利用政府资金引导、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林区县经济发展、以及科研面向生产与企业联合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陕北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后果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果树将是退耕还林后的主导产业.为了确保果树的丰产优质,生产绿色果品,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该区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抓好果树区划,加强科技宣传与推广,抗御自然灾害,组织果农协会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调查法和调研法,对嘉陵江中上游的码头景观资源进行研究与调查,发现在嘉陵江中上游码头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码头功能丧失、码头景观单一、码头文化在城市形象建设中占比较低、古城镇旅游区尚未将老码头纳入重点景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自然和人文区位优势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以下促进嘉陵江中上游码头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1)恢复和重建码头景观;(2)将码头文化融合于城镇形象建设中;(3)恢复码头功能,重现码头活力。通过以上措施,能充分开发并提升嘉陵江中上游码头景观的旅游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