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420份红麻种质资源的研究表明,全生育天数的变幅为86—240天,株高为200—428厘米,茎粗为0.8—2.3厘米,鲜皮厚为0.6—1.9毫米,束纤维强力为28—52kg/g,束纤维支数为215—388支,纤维亩产60—220公斤。鉴定出一批高产、抗病、优质及特异类型品种。文中分析了不同类型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其变化规律,提出种质资源利用意见等。  相似文献   

2.
芝麻核心种质与非核心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选自中国芝麻资源7个生态区的36个地方品种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苹果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淀粉酶5种同工酶分析,仅酯酶酶谱表现出品种间和品种内的多样性差异。对芝麻核心种质和非核心种质中各9个品种的1080个植株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迁移率Rf0.45-0.67间检测到8种酶谱类型。通过对核心种质与核心种质的酯酶酶谱类型和酶带分布频率,品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张波  郑长清 《中国麻作》1997,19(4):1-3,10
采用数量性状统计分类方法,对我国900多份苎麻品种资源进行主要经济性状的类型分析,株高;160cm以上为高杆类型,115-160cm为中杆类型,115cm以下为矮杆类型;茎粗:0.95cm以上为粗茎类型,0.75-0.95cm为中茎类型,0.75cm以下为细茎类型;皮厚:0.80mm以上厚皮类型,0.60-0.80mm为中皮类型,0.60mm以下为薄皮类型;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下苎麻种质的抗旱生理与经济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波  郑长清 《中国麻作》1997,19(1):26-30,43
干旱胁迫条件下,苎麻品种间的抗旱生理指标及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叶片相对电导率旱害指数、麻株相对生长速度、功能叶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相对增长率、株高的旱害指数与单蔸纤维产量旱害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8^*、-0.822^**、-0.760^*、-0.807^**和0.876^**,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可作为苎麻种质抗旱鉴定的可靠性理指标或性状指标。对苎麻种质的抗旱机理及影响抗旱鉴定评价的主要因素进  相似文献   

5.
大豆高蛋白含量变异拓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阐述了0.4%甲烷磺酸乙酯(EMS),0.003,0.005M叠氮化钠(NaN3)种,γ射线慢照射活体植株等技术,是拓宽蛋白质含量变异,获得高蛋白大豆优良种质的有效途径。创造出一些如90-3525,91-3131,91-3135等蛋白质含量46-48%,抗病性,产量等农业性状兼优的新品系和类型。  相似文献   

6.
国外陆地棉高强纤维种质有关经济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研究分析了国外高强纤维种质的若干经济性状的相关特征,表明纤维强度与长度存在较大的正向偏相关(r偏=0.181),麦克隆值与纤维长度呈显著负向偏相关(r偏=(-0.344**);因此选择长、强、细纤维在实践上是可行的。但是纤维比强度与衣分存在显著负向偏相关=-0.287**),麦克隆值与衣分存在较大的正向偏相关(r偏=0.203);因此,在以高强纤维为目标的特用优质棉种中,采用高衣分选择模式须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玉米种质资源品种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顾晓红 《玉米科学》1998,6(1):14-16
地1986-1989年及1991-1994年国家种质资源库的,由全国26个省、市(区)农业科研单位繁殖提供的7609份玉米种持资源的主要品质进行了分析鉴定。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的粗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1.92%,粗脂肪平均含量为4.8%,总淀粉平均一为68.31%。其中2537份玉上质资源赖氨酸平均含量为0.289%,1060从主种质资源的直链淀粉含量为28.67%。粗蛋白质含量〉15%,粗脂肪含量〉7  相似文献   

8.
黄麻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保存的黄麻种质资源共10个种。对栽培种种质资源的鉴定表明:根据株所含色素及差异归为40个形态类型;按全生育期长短划分成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五种生育类型。经过对经济性状,纤维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等主要性状的鉴定,分析和归纳,评选出丰产种质35份,纤维质优种质14份,圆果种对炭疽病具明显抗性种质26份,长果种抗黑点炭疽病种质3份。文中还对各类资源的价值及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根据黄麻新品种选育目标,1984年以Co^60γ射线对宽叶长果辐射诱变,经11年选择育成089-1。1990-1991年比较,纤维产量比对照宽叶长果增产26.24%,分枝位提高33.72厘米,鲜茎干皮率提高0.66%。1993-1994年区域试验,平均纤维生公顷2687.25公斤,居第一位,比对照地长果增产15.21%,居在度品种第一位,分枝位提高22.7cm,鲜茎干皮率提高0.90%。该品种高抗  相似文献   

10.
初步研究表明,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无短绒陆地棉光籽(包括其杂种分离类型,与正常有短绒棉籽相比,籽棉减产8.05%~18.55%.皮棉减产20.92~22.51%.光籽与皮棉产量呈高度负相关。(r=-0.7364).与表分呈显著负相关.(r=-0.9642);与铃重呈高度负相关(r=-0.7092);与纤维细度。断裂长度、生育期均呈中、高度负相关(r分别为-0.7963、=0.6725、=0.7786)。籽致使品种纤维产量和品质迅速下降,是品种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芝麻核心种质与非核心种质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选自中国芝麻资源7个生态区的36个地方品种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苹果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淀粉酶5种同工酶分析,仅酯酶酶谱表现出品种间和品种内的多样性差异。对芝麻核心种质和非核心种质中各9个品种的1080个植株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在迁移率Rf0.45~0.67间检测到8种酶谱类型。通过对核心种质与非核心种质的酯酶酶谱类型和酶带分布频率、品种多样性指数比较及聚类分析,表明核心种质良好地代表了非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12.
“八五”期间,在青海省农要科学院建成一座国家复份种质库,库温〈-10℃,可安全贮存农作物品种资源40多万份。该库的保温性能优良,关机48小时,库温平均每小时仅升高0.15℃,是目前世界上库容量最大的节能型国家级复份种质库。至1995年底,已存入30万份种质资源,复份库的创建对我国种质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金线莲组织培养与人工栽植研究:Ⅲ.壮苗生根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表明,以增殖培养的苗,切割成有2-3节,叶片3-4片,高3-4厘米的茎顶节段为材料,经培养6个月,培植体每株平均净增高6.9厘米、叶3.63片,根3.92条;切取有小叶2-3片、高2-3厘米,无根的上苗,经培养3个月,培植体株平均可净增高3.38厘米,叶3.29片,根2.5条,鲜重达0.5克,采用1/2MS+NAA4ppm+iba1ppm+活性炭0.3%的组合,对金线莲试管苗快速生长和生根有  相似文献   

14.
对神农架及三峡地区的苎麻种质资源以纤维品质,抗病性为重点进行了综合鉴定表明:该区的特殊地理生态环境孕育的苎麻品种类型繁多,植物学形态类型达47种;优质源与抗病源较丰富,优质或特优质资源占总鉴定份数的23%,抗花叶病或不感的品种占22.2%;在一定范围内,纤维细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增。筛选出一批可提供苎麻育种与科研应用的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锈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谈宇俊  常汝镇 《大豆科学》1997,16(3):205-209
1986-1995年我国南方14省8711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锈病鉴定。其结果未见免疫和高抗资源,仅有大降色豆,古田岭黑白毛豆,马山仁峰黄豆,天等黑豆,宿89-1等74份中抗资源,占鉴定总数的0.85%;中感资源3846份,占鉴定总数的44.15%,高感资源4791份,占鉴定总数的55%。感病资源共占99.15%。  相似文献   

16.
对神农架及三峡地区的芝麻种质资源以纤维品质、抗病性为重.久进行综合鉴定表明:该区的特殊地理生态环境孕育的苎麻品种类型繁多,植物学形态类型达47种;优质源与抗病源较丰富,优质或特优质资源占总鉴定份数的23%,抗花叶病或不感的品种占22.2%;在一定范围内,纤维细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增。筛选出一批可提供整麻育种与科研应用的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17.
我国保存的黄麻种质资源共10个种。对栽培种种质资源的鉴定表明:根据植株所含色素及形态差异归为40个形态类型;按全生育期长短划分成特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五种生育类型。经过对经济性状、纤维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等主要性状的鉴定、分析和归纳,评选出丰产种质35份。纤维质优种质14份,圆果种对炭疽病具明显抗性种质26份,长果种抗黑点炭疽病种质3份。文中还对各类资源的价值及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1.9万份大豆(栽、野)种质资源的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等位基因电泳分析结果指出,98.2%的材料具有T型,1.3%的材料具有T型。在野生材料中发现有T类型。三种基因型出现的频率比例为100:1.3:0.2。未发现不含胰蛋白酶抑制剂的ti型材料.栽培种Ti类型单一,野生种Ti类型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朱振东  陶玲珠 《大豆科学》1995,14(3):226-232
在国家农作物引种隔离检疫基地,对从美国引起的287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隔离检疫及筛选健康种质。干种子直接检查结果表明有76.0%的品种带有病粒,其中214份带有被大豆花叶病毒(SMV)侵染产生的黑色(或褐色)斑驳粒,病粒率为2-100%。抽样38份大豆种质进行洗涤检验和吸水纸法检验,两种方法共检测出8属病原真菌,一种线虫和一种细菌,其中以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和大豆霜霉病菌(P。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锈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1999年对我国1018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大豆锈病鉴定,其结果未见免疫和高抗资源,仅有嘟噜豆-2等9份中抗资源,占鉴定总数的0.88%,感病资源1009份,占鉴定总数的99.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