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牦牛的双胎     
<正> 牦牛与其它牛种一样,属单胎家畜。一般情况下,每胎只生一犊,仅有少数情况下一胎生两犊,两犊以上者则极少出现。 据报道,牛的自然双胎率与品种有关:西门达尔牛为5.18%,黑白花牛为2.35—3.39%,利木赞牛为1.02—1.36%。 笔者统计了甘南藏族自治州河曲种畜场牛队25年的部分产犊资料,9028胎次中有双胎52例,双胎率为0.58%(0.73—0.25%)。其中同性孪生者50例,占双胎数的96.15%,两犊均为雄性者2例,占双胎数的3.85%,两犊均为雌性者48例,占双胎数的92.31%。异性孪生者仅有2例,占双胎数的3.85%。畸形3例,占双胎数的5.77%,流产2例,占双胎数的3.85%。成活28.5例,占双胎数的54.81%。  相似文献   

2.
奶牛一胎双犊可说是有利有弊,一般认为,奶牛一胎双犊,对增加优良种牛后裔有利,应当提倡。也有人认为,奶牛产双犊,如果是异性双犊,母犊大多不孕,而同性双犊,又因出生重偏低,而影响日后生产,应当避免。本文旨在通过对呼图壁种牛场1995-2001年西门塔尔奶牛(荷斯坦奶牛报告较多)一胎双犊有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反映一胎双犊在西门塔尔奶牛的胎次分布、双胎率、双胎犊初生重,并重点比较产单胎母牛及产双胎母牛的生产性能,对奶牛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牛是单胎家畜,在一般情况下,每胎只生一犊,仅在少数情况下,一胎生产两犊(两犊以上者虽有但极为罕见)。两犊为公、母各一者,称为异性孪生;两犊均为同性别者无论公犊或母犊,均称为同性孪生。 据报道,牛的自然双胎率与品种有关:瑞士褐牛为8.85%,夏洛莱牛为6.5%,西门达尔牛为5.18%,丹麦红牛为2.9%,黑白  相似文献   

4.
笔者调查了江苏省某奶牛场2004~2013年3 209头次中国荷斯坦母牛的产犊记录,探讨胎次与产犊月份对奶牛双胎率的影响;观察了2011~2013年留养的8头异性双胎母犊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奶牛的双胎率为4.4%;双胎率最多的胎次为第三胎,占26.1%,1月份的双胎率最高,占18.3%;8头留养的异性双胎母犊中有4头生殖器官发育正常,并具有正常繁殖能力,占留养的50%。  相似文献   

5.
对1 049头3岁以上青海环湖母牦牛进行了繁殖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环湖母牦牛繁殖率为54.3%,繁活率为43.4%,自然双犊率为0.35%;母牦牛初产年龄3岁以上,其中90%的环湖母牦牛在4~6岁初产;成年适龄母牦牛一年一胎占9.89%,两年一胎占82.34%,三年一胎占7.77%,平均产犊间隔时间为722.3d;母牦牛年均产犊0.5胎,在5~14岁繁殖性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牛属于单胎动物,通常一胎产一犊,在自然状态下牛的双胎率极低,仅为0.15%~2.99%,肉牛的双胎率仅为0.5%。低繁殖率极大地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使得提高牛的繁殖率成为国内外养牛业研究的热点课题。从牛双胎的效应、影响牛双胎的因素、提高牛双胎率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牛双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邵碧雄  叶左局 《广东奶业》2006,(3):18-18,23
近年来,我场奶牛的双胎率有上升的趋势(最近四年分别为1.77%,3.38%,3.66%,4.17%)。奶牛“一产双胎”虽然比单胎能产下2倍的犊牛,但是“一产双胎”的产死犊比例、胎衣不下、早产比例等繁殖指标明显比单胎的要高,并给奶牛场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对本场近几年产犊原始记录进行了统计,以分析双胎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牛—胎双犊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牛是单胎动物,自然状态下,其双胎率仅为1~4%。牛的双胎率受品种、胎次、季节等因素的影响。Niein等(1989)对11951次产犊情况的统计表明,双胎率为3.2%。因  相似文献   

9.
牛是典型的单胎动物,通常一胎只产一犊,自然状态下双胎率仅为1%~4.6%,繁殖效率低,极大的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一胎双犊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繁殖效率,扩大种群.减少基础母牛的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母牛繁殖机理研究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工诱导可使母牛双胎率达到20%~70%。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应用PMSG、HCG、氯前列烯醇等生殖激素,在母牛发情的一定时期,按不同剂量和次数对母牛进行肌肉注射,以期达到使母牛同时排双卵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PMSG、HCG、氯前列烯醇等生殖激素,在人工诱导母牛一胎双犊的应用上,效果显著,取得了双胎率20%、三胎率20%、多胎率40%、产犊率160%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12.
2001年以来,我们进行了诱导母牛双胎生产试验,具体是选择卵巢上部有间情周期黄体存在、生殖器官无疾病的母牛,将12~14毫克促卵泡素(FSH),在3日内分6次肌注投给。供试牛在配种时期随机选择性功能活动正常。共选择处理18头。一胎双犊母牛12头,双犊率为66.67%(12/18),一胎单犊母牛6头,单胎率为33.33%(6/18),共产犊30头,总产犊率为166.67%(30/18)。12头产双犊母牛中,有3头同胎同时产两个不同品种的后代。现报告如下:1试验牛的选择供试牛只均是双庆乡太安村牛场和村民个人饲养的2~5周岁可繁母牛,其中:奶×本一代改良牛12头,本地黄牛6头;经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乳肉兼用型新疆褐牛双胎率的规律,本文以某牛场2000~2018年的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配种月份、产犊年份、胎次与双胎的关系以及双胎中犊牛的性别。结果分析可知:新疆褐牛的双胎率为2.86%;新疆褐牛在6月配种的双胎率是最高的,占15.1%;双胎率最多的胎次为第4胎,占20.9%;产犊中异性双胎最多,占51.2%。本文为提高新疆褐牛繁殖力以及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母牛双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属于单胎动物,通常1胎产1犊,在自然状态下的双胎率极低,仅为0.15%-2.99%。 1 母牛的双胎效应双胎可使母牛的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对母牛来说, 其单产的产肉量增加;产奶量提高;终生产犊数多;孪生母牛的繁殖性能正常,而犊牛的生产发育不受影响。李连江等研究表明,双胎与单胎犊牛初生重差异显著, 而24月龄时体重差异不显著。双胎犊牛在初期生长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应用低剂量促性腺激素处理诱导黄牛一胎双犊。分析了影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PMSG与HCG、PMSG与PG及FSH与PG对母牛进行处理,其受胎率分别在80%~95%、84%~91.8%和85%~100%之间,与自然发情组的90%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双犊率方面,自然情况下产双犊率仅为0.92%(0.85%~1.00%),而PMSG与HCG处理组的双犊率在11.3%(11.0%~11.8%),PMSG与PG处理组为13.0%(11.0%~15.8%),FSH与PG处理为19.6%(11.0%~27.0%),说明应用激素处理诱导双胎是有效的,而且不同处理方法之间的效果也不同。对应用FSH与PG处理组所产双犊的出生重、1月龄、3月龄、6月龄体重进行了测定,并与出生时间相近、饲养条件相同的自然单胎犊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犊的平均出生重、1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与单胎组差异显著,但6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加强双胎犊牛哺乳期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牛属于单胎动物,通常一胎产一犊,在自然状态下牛的双胎率极低,仅为0.15%~2.99%,肉牛的双胎率仅为0.5%.低繁殖率极大地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使得提高牛的繁殖率成为国内外养牛业研究的热点课题.从牛双胎的效应、影响牛双胎的因素、提高牛双胎率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牛双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犊间隔是指母乳牛两次分娩之间的间隔天数,也称为胎间距。其适宜的产犊间隔是365d,即母牛在产后85d内配种妊娠,经280d的妊娠期后产犊,实现一年一胎,其泌乳期为305d,干奶期60d,很多国家将一年一胎的产犊间隔(365d)作为奶牛养殖场最佳经济效益的繁殖学指标。黑龙江省是我国养奶牛数量最多的省份,而且多分布在农村,由于很多因素影响用母牛不能达到一年一胎的目标,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提高母牛的繁殖水平。  相似文献   

18.
某乳牛场从57—64年上半年的7年半中,饲养的布氏杆菌病乳牛共产244胎,其中流产死胎34胎,占13.93%。现饲养的55头布氏杆菌病乳牛中,临床上出现过流产死胎的有14头,占25.45%。其中出现过一次流产的有7头,占12.72%。二次流产的有4头,占7.27%。一次和二次死胎及流产死胎各一次的均为1头,各占1.81%。第一次流产较多的发生在病后第一胎(9头、占64.28%)。第二胎次之(4头、占28.57%)。发生在第五胎的有一头(占7.15%)。在全部20次流产死胎中,有9次发生在病后第一胎,占45%。8次发生在病后第二胎,占  相似文献   

19.
难产是奶牛产科病中比较多见的。在82例难产牛中统计,初产牛21例,占65.6%,2—3产的6例,占19%,4产以上的5例占16%。其中因胎儿过大所致难产者3例,占9.4%子宫颈口开张不全者3例,占9.4%;双胎胎势异常难产2例,占6.2%;严重胎位异常1例,占3.1%;胎势异常无法矫正者21例,占63%;因软腹壁肌肉和腹膜破裂,子宫下沉、无阵缩力者1例,占3.1%胎水过多致使子宫收缩无力所致难产者2例,占6.2%。  相似文献   

20.
前言贵州水牛与中国其他省水牛一样,同属沼泽型水牛,自然交配的年终受胎率较低,一般三年两胎或两年一胎,一年一犊的为数很少。近年来,不少省区试行采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但情期授精的产犊率很低,一般仅20%左右,超过30%的极少。其主要原因除了受使役和膘情的影响外,还受其本身生理特性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水母牛发情持续期很长,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