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甘肃陇中北部气候特征及气候生产潜力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肃陇中北部的景泰、靖远和会宁3县位于腾格里沙漠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代表了干旱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类型。研究对3县自1960-2008年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在1980年左右为气候的转折点;3县区的气候生产潜力会宁县最大,其次为靖远县,景泰县最小,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 8981、738和1 531 g/(m2.a)。自1960年以来,3县的气候生产潜力年变化特征也不同,景泰县为先增加后降低,靖远县总体表现为降低的趋势,但不太明显,而会宁县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同样变化不明显,变化时间在1984年左右,这与气候类型的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2.
利用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台站1971~2015年气温。降水资料,应用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气温,降水及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要素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气温各地差异明显,45a来年平均气温升高显著,升温率为0.52℃·10a~(-1);降水量呈略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为7.64mm·10a~(-1)。气候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为18.7g·m~(-2)·10a~(-1),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较气温更明显。柴达木盆地粮食产量与气候生产潜力呈正相关效应,气候生产潜力每升高100g·m~(-2)·10a~(-1),粮食产量增加87.7kg·hm~(-2)。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兴海县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三江源区兴海县草原区46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兴海县气候总体上呈暖干化趋势,46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6℃,平均每10年升高0.35℃;年降水量变化总体上呈不显著的增加态势,增加幅度为2.1mm/10a;草地气候生产力呈增加趋势.降水量是影响该地区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未来"暖湿型"气候对兴海草地干物质生产有利,平均增产幅度为2%~4%,而"冷干型"气候对草地的干物质生产最为不利,平均减产幅度为3%~7%.若气温升高1~2℃、降水量增加10%~20%,则兴海草地的气候生产力将增加2%~4%.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兴海县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江源区兴海县草原区46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兴海县气候总体上呈暖干化趋势,46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6℃,平均每10年升高0.35℃;年降水量变化总体上呈不显著的增加态势,增加幅度为2.imm/10a;草地气候生产力呈增加趋势。降水量是影响该地区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未来“暖湿型”气候对兴海草地干物质生产有利,平均增产幅度为2%~4%,而“冷干型”气候对草地的干物质生产最为不利,平均减产幅度为3%~7%。若气温升高1~2℃、降水量增加10%~20%,则兴海草地的气候生产力将增加2%~4%。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在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气候因素。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光、热、水等能量和物质,某地的气候因素往往决定了该地的种植制度。所以气候对农业生产起着绝对性影响。特别是最近异常气候发生很频繁,使农民遭受很大的损失和极大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淼  徐柱  柳剑丽 《草业科学》2011,28(6):1085-1090
摘要:本研究以太仆寺旗为例,利用1979-2009年的气候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气候变化趋势,并结合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研究草地气候生产力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的响应。结果表明,近30年来,太仆寺旗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明显(每10年0.62 ℃),四季平均气温均有显著上升,以冬季升温最明显(每10年0.84 ℃);年降水量有下降趋势(每10年5.3 mm),但趋势不明显;综合考虑水热因子的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更能够反映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相比,降水是影响草地生产力的关键因子;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暖湿型”气候可提高草地气候生产力,变化幅度为8.3%~16.7%,假如未来气候向“暖干型”发展,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变化为-4.8%~3.5%。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内蒙古荒漠草原1961~2007年11个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牧草气候生产力,运用气候诊断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荒漠草原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牧草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并探讨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47年来内蒙古荒漠草原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荒漠草原东北部和西部增温幅度相对较大;年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东北部地区年降水量明显减少。(2)牧草气候生产力总体为不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其中荒漠草原中部牧草气候生产力增加显著。(3)未来"暖湿型"气候可使牧草气候生产力提高,"暖干型"气候使牧草气候生产力降低,"冷湿型"气候也有利于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增长。(4)年降水量与牧草气候生产力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降水是影响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多年生栽培牧草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确定青海境内多年生栽培牧草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阈值及其分布范围。本文通过牧草生境法,初步确定了草地型气候条件;同时结合专家打分法,进而得出单一牧草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阈值,并对其生长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牧草生境法获得的草地类型与实际草地类型分布范围较为一致。禾本科牧草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为积温 > 1 200℃,降水 > 370 mm,湿润度100~500(为了数据处理方便,将湿润度扩大100倍);次适宜气候条件为年积温1 200~2 200℃,湿润度为200~300,降水480~780 mm,7月平均气温-0.9~18℃;而不适宜气候条件为年积温>2 200℃,降水0~200 mm,湿润度<100或年积温<1 000℃,降水>630 mm,湿润度>500。除柴达木盆地外,禾本科牧草在全省境内均能良好生长,而豆科牧草仅分布在东部农业区。因此,牧草能否在某一地区适宜生长,并不是由单个气候条件决定,而是多种气候条件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丹东地区柞蚕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当地柞蚕实际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柞蚕生产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运用丹东地区1:250000地形数据和丹东及周边地区气象站30年的气候资料,建立区划指标小网格推算模型,应用GIS技术对丹东地区柞蚕生产进行气候区划,将该区划分为气候最适宜区、气候适宜区、气候次适宜区和气候不适宜区,为丹东柞蚕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茶丽纹象甲的发生与测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丽纹象甲又名茶叶象甲、茶小黑象甲等,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它除了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油茶、山茶、梨、桃、柑桔、洋槐、板栗、苹果、苎麻、辣蓼等多种林木和杂草。国内分布于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江苏等省(区)。省内已知婺源、德兴、乐平、修水、庐山、宜春、分宜、高安、万载、宁冈、上犹等县(区)有发生。国内以往对此虫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报道该虫的发生、危害特  相似文献   

11.
宁夏中部干旱带天然草地气候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宁夏中部干旱带同心县、盐池县等10个代表性气象台站36年(1975-2010年)逐旬气温、降水资料,基于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宁夏中部干旱带1975-2006年间草地生产潜力作估算,并分析其变化规律,旨在为改良草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宁夏中部干旱带气候具有向“暖干化”变化的趋势,草地气候生产潜力年际变化范围为2668.56~7499.53kg·hm-2·a-1,气候生产潜力较大.当最高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草地气候生产潜力增加或降低58.68 kg·hm-2·a-1;年降水量每增加或降低1 mm,草地气候生产潜力增加或降低18.64 kg·hm-2·a-1.宁夏中部干旱带各区域年降水量与气候生产潜力相关系数为0.984~0.997,成极显著线性相关,而年均气温与气候生产潜力无显著相关性.在进行天然草地补种植物时,应考虑该地的自然承受力,即天然草地气候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沿海地区地处亚热带,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的地带。一般以苏北灌溉总渠为界,渠南为北亚热带气候带,渠北为南暖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正蓝旗2007年度牧草、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年生长季气候要素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当年生长季气候条件为:降水偏少且不均,气候高温炎热,蒸发量较大。春、夏连旱。使正蓝旗地区农牧业灾情极其严重。  相似文献   

14.
非洲鸵鸟在江门地区养殖已经十年了,根据多年来的饲养情况,我们认真观察了气候变化对鸵鸟生产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 江门地区的气候特点非洲鸵鸟的原产地非洲是干旱的沙漠地区,高温干旱为主要气候特征,因而鸵鸟具有适应沙漠高温、缺水和食物不足的生活特性。江门位于广东省南部沿海,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9~26℃,4-9月为雨季,5-11月常受台风侵袭。两地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我市农业生产三大作物之一,历年播种均在50万亩左右。气候条件对马铃薯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找出本地气候规律选择适宜的播种季节,趋势避害,以期获得高产,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采用辉县市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候资料,结合马铃薯产量及生产状况观测结果,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整理西乌珠穆沁旗近40年年均气温及年均降水量变化,利用Thorntn waite Menorial模型计算出该旗近40年的牧草气候生产力(FPCP)数据,并通过sas软件处理得出温度、降水与牧草气候生产力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回归模型分析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特征、趋势,并分析气候因子对它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该旗年均气温增温趋势明显,增温率为0.41℃/10a。对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为2.3%。降水变化幅度比较大从2.31mm到240.79mm,对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为从0.37%到38.1%。降水是影响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子;降水变化对FPCP的影响大于温度变化对FPCP的影响。(2)近40年西乌珠穆沁旗牧草气候生产力平均值为5660.13kg/hm2,前25年呈波浪形变化,出现增长趋势,后15年出现下降趋势,总体上与降水变化吻合。  相似文献   

17.
蜜源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要求一定的气候条件,尤其是多年生的乔木蜜源植物,不但受当年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且受前一年或上一季节气候条件的影响。从叶芽演变为花芽,是花芽形态分化的开始,如果气候条件能满足它的要求,花芽分化就正常,形成的花朵数量和质量也好。往后开...  相似文献   

18.
姚润丰 《草业科学》2004,21(6):50-50
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6℃左右。中国气象局气候特别顾问丁一汇教授近日指出。气候变暖将使未来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正> 新西兰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素以“畜牧之国”著称。这个国家由南北两大岛组成,气候属海洋性气候。四季如春,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日均最高气温为23℃(一月)日均最低气温为8℃(七月);平均年降雨量为1,268毫米,平均年日照为2,140小时。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牛、羊实行全放牧的饲养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吴建国  吕佳佳 《草地学报》2009,17(6):699-705
为确定气候变化对高寒草甸分布范围的影响,以Holdridge生命地带性分类系统,采用A1、A2、B1、B2气候变化情景,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高寒草甸潜在适宜气候分布范围的影响.结果显示:气候变化下,高寒草甸基准情景下适宜气候分布范围将减少,新适宜气候分布范围将增加,总的适宜气候分布范围变化不大,其中A1、A2情景下变化较大,B1、B2气候情景下变化较小;高寒草甸在基准情景下适宜气候分布范围的最小、最大值与中位数都将减少,新适宜气候扩展范围的最小、最大值与中位数将增加,总的适宜气候分布范围的最小、最大值与中位数变化不大;高寒草甸基准情景下适宜气候分布区南部范围将缩小,新的适宜气候分布范围将主要朝西部和西北部方向扩展,其中A1情景下变化最大,B1情景下变化较小;高寒草甸基准情景下适宜气候分布范围和新的适宜气候分布范围与我国年均气温变化和年降水量变化呈现正相关性.从而预测,气候变化使高寒草甸在基准情景下的气候分布范围将减小,新的适宜分布范围将扩大,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