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山采桩材是中国盆景一路走来的铺路石,它成就了中国盆景昨日的精彩和今日的辉煌。然而,在生态遭受重创的今天,铺路石已日见稀疏,正发出痛苦的呻吟。倘若,无视严酷的现实,依然我行我素,以山采桩为主要素材创作盆景,那么,中国盆景的明天堪忧。因此,我认为,人工培育桩材是摆脱窘境的必由之  相似文献   

2.
合植型桩景在盆景作品中经常能见到,如合植型的水旱盆景等。这类盆景能显示山情水意,表达作者的内心感情。现将笔者的制作体会介绍如下: 一、合植树的数量与布局 1.合植树的数量:树木应采用同种树材。栽植数量以三棵、五棵或七棵为宜。初学者用树不能过多。树多易乱,难塑造单树形象,且不易控制好树间的距离。选择桩材时,应有粗有细,高矮搭配,单树形象多样,  相似文献   

3.
选桩立意截桩造型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桩是从众多的树桩中挑选自己喜爱且又符合盆景造型规律的树桩。立意是指从选定的桩材中,确定今后培育创作的主题。截桩是依据选定桩材后的立意,确定桩材的最佳观赏面及欣赏角度,把有碍造型和影响自然美的多余干、枝、根截去。  相似文献   

4.
嫁接技术是盆景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盆景人必须掌握、忽视不得的技术。我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嫁接在盆景制作中的三个主要用途,补头、补枝,化残缺为完美所谓补头、补枝,就是在制作盆景时,有些桩材残缺不美,或无正头,或在该出枝处由于芽眼坏死与无芽眼,无法出枝。这时,盆景制作者可通过嫁接,给其补接上正头或侧枝,使原本残缺的桩材,化为完美无缺的桩材。  相似文献   

5.
看了《中国花卉盆景》2012年第2期上谢长青先生关于"人工培育桩材"一文,颇有感触,深深地体会到人工育桩的重要意义。1979年4月我调入本地吉安宾馆从事园林花卉盆景栽培工作。当时,我一面在花圃内人工培育桩材,一面采取"山采桩材"的方法上  相似文献   

6.
并不是每件树桩都适合制作盆景,所以要选桩。选桩就是在众多树桩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基本符合盆景造型形式的或具有异态美的特别怪异的桩材。然后再因材立意,进行造型创作。因材立意就是依据桩材的个性、态势、特征、气质,确定今后作品的主题,赋予其人格化、艺术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也谈微型盆景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盆景是盆景大家庭中的小老弟、小不点,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将自然大树和人文景观浓缩到极致。微型盆景好处甚多,难以枚举。然而,要创作出微型盆景佳品并非易事。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考虑。把握一个"材"字。这里的"材"是指树种桩材。桩材是盆景创作的基础,孰优孰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盆景的品质。虽然也有用三等桩材制作出一等作品的例子,但毕竟为数不多,况且还要有高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海南岛特有树种——博兰。是天然造就了的桩材,坑棱接绉,头根曲艺有力,蛟紧盆沿下垂,身干分段曲节,变化力度较大,渐细到尾,节节流畅有气,实为悬崖式桩景的难得好素材。1998年春,我有幸在海南岛三亚市购得。当时桩材比较杂乱。经审视发现,该材先天优势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9.
读罢《中国花卉盆景》2002年11期任晓燕女士的文章并仔细观赏了三件插图作品,深感自育桩材创作盆中“小景”这种做法,值得在我国盆景界倡导、推广。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和发展林木资源,修复大地植被,是人类社会欲求生存发展而人人应尽的基本义务和天职。所以自育盆景创作素材,亦应是中国盆景发展、创新的唯一出路。笔者期望中国的专业盆景工  相似文献   

10.
“嫁接”这一植物无性繁殖技术,在提高品种质量和新优品种快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各地花木及桩材市场上,红花继木、多花紫薇、五针松、米叶罗汉松、无刺枸骨等大中型成品、半成品桩材,90%以上都是嫁接换头产品。对此笔者以为:盆景创作中应适当合理地利用嫁接技术,不宜只注重眼前而盲目滥用。理由有三点,现分述如下,以供业内人士点评。其一、“画蛇添足”,破坏桩材原有的天然野趣。树木桩材在自然状态下经风霜雨雪的锤炼,已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天然形态,无论是从大小比例、粗细过渡,还是树皮的质地、色相以及叶片的形态、色泽等方面都表现得十分协调,具有天然美感。这是一种原汁原味的自然美,经得起细细品赏。而用嫁接技术高枝换头创作的桩景,初赏尚觉不错,但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诸多不和谐:  相似文献   

11.
映山红野生桩坯普遍都呈多于直立丛生状态,而且不少干身上下一般粗,像水管,这与制作树术盆景要求干身南下向上逐节渐细、匀称自然的必备条件背道而驰。此类桩材市场上太多,稍有盆景制作经验的人一般都不会选择这样的素材,但从艺术创作富有挑战性的思路上看,这些素材又未必个个都是废物。只要你对这些桩材多审视、多思考,发挥想象力,也能找到可用之材,进而改制成一件可供赏玩的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12.
每年春天,我都要到桩材市场上转转。2001年春的一天,接近响午时赶到市场,桩农已开始收拾家伙罢市了。有位桩农将一棵无人愿买的榆树桩坯扔到了垃圾堆上。出于怜惜资源的本能,我走到根前拣起来,拿在手里左看右看,放在地上翻过来调过去地比划。这时,旁边有位还未离去的购桩者大声说:不要再劳神了,没什么价值。的确,这棵桩材初看上去不仅没有可人之处,而且缺陷不少,如重心偏离、主干过渡不够等等。  相似文献   

13.
榕树是我最喜欢的盆景素材之一,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天也能拥有一棵根盘缠绕成网、树身挺拔雄浑、枝叶繁茂的古桩大树型榕树盆景。1991年5月我总算寻到了自己较为心仪的毛坯桩材,从此开始了艰辛的创作之旅。历经近20年的不懈努力,这件题名为《壮乡魂》的榕树盆景终于在2008年12月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花卉同艺展上荣获金奖,完成了一个从稚嫩到成熟,从平凡到辉煌的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14.
玩盆景十多年来,我基本上没买过桩材。市场上的桩材看上眼的价太高,看不上眼的我不要,野外采挖又会破坏生态平衡。最佳途径是走自繁自育之路。  相似文献   

15.
《秋红》盆景桩材,售桩的山农称作枫香。据查,该树种有别于槭树类,亦被称作唐枫(不知是否准确,以求方家指教)。该桩于1997年冬获得。桩材由一主一副双干构成,主干高约45厘米,直径约8厘米;副干高约20厘米,直径约5厘米,且  相似文献   

16.
栽植好的迎春桩材在养护初期需要用50%的遮阳网遮荫,每日中午向桩材喷水3~4次,以利于萌芽及生根,但切勿过多。为防止芽抽生过快,进而影响桩材的成活率,需将温度控制在15~20℃的范围内。长时间气温过低,盆土过湿,会造成桩材的基部腐烂。栽植后的桩材抽生枝条后,不要急于修剪,应让其任意生长,这样有利于恢复长势并使根系发达。新桩材栽植3个月,且在根系长势良好的情况下,每隔10天左右追施稀释1000倍的多元素复合肥或200倍的饼肥,落叶前停止施肥。养护一年的迎春桩头根据原桩材的基本轮廓及今后造型的需求,在来年春天栽入合适的盆景盆中。盆土的比例为园土5份、炉渣灰2份、腐熟锯末2份、土杂肥1份。换盆时尽量留一部分土坨,多余的根系也可适当修剪。定型修剪的最佳时间为花后芽前。应按照造型需求先剪除杂乱无章的枝条。关键性的枝条在修剪时一定要慎重,不可因错剪而留下终身遗憾。为保险起见,有些关键性的枝条在修剪时需留下备用枝,以防人为或其它因素的损折而影响造型。新发枝条长到20厘米以上时,要根据造型需要及时摘心。如想进行"托片"造型.可在生长旺盛的3~5月期多次摘心。摘心时在枝条基部留取1~2对叶片即可。如不想摘,让枝条变得粗短,可用稀释1000倍的多效唑溶液喷洒枝条数次。如使桩头伤口处变得苍老,可用高浓度的黑矾水进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盆连根式一本双干大树型榔榆盆景作品(见照图)。此作庄重稳健,层次分明,枝片错落有致;桩蔸粗壮,侧须根抓地有力,双干基部紧紧相依,向上自然舒展,两干之间的距离宽窄得体,紧凑而不显过密,收缩匀称,结顶自然,两干一高一低,一直一斜,一粗一细,互相依存,富有动感。部分枝条互相穿插,形成呼应顾盼的艺术效果。此桩是10年前在花市偶然发现的,原桩坯枝桠杂乱繁多,粗看很难发现其可取之处。经仔细审视,发现它的优势在于:具有粗壮的根基,且有一定量的侧须根,双干间的距离及弯曲走向比例协调。实是一株难得的能制作成双干盆景的桩材。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的早春在市场上购得几个高山杜鹃蔸、根须不多,有失水现象,但桩材还好,所以很有信心把它养活。 首先是构思、审桩,处理掉不要的枝干。整理好后,放在清水中浸泡。待桩蔸完全恢复新鲜感后再栽培。  相似文献   

19.
盆景《百年沧桑》是由笔者1995年春得的一棵赤楠老桩制作的。该桩曾被野火烧、虫蛀腐,桩心已腐空,仅剩的一面生长良好,显得奇特苍老;留下的纹理坚硬流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桩材。因我当时的栽种条件差,也没有合适的盆,就用一个篾筐将该桩栽在屋后的  相似文献   

20.
用“截干蓄枝”法培育榕桩盆景,经常要截掉枝干。截下的废枝有的收尾自然,有的侧枝四向散射,略加修剪就得一棵小树。能否变废为宝,用废枝育出桩材? 笔者这盆榕桩是用废弃的枝干培育而成的。1996年春末截一榕桩顶枝,截口枝径3厘米,两侧互生枝径约1厘米的侧枝,剪后取之嫌小,弃之可惜。思前想后还是种在一个花盆里。第三年入夏定托移植,第四年根部出现薯块,七年培育共剪三刀。成型桩高17厘米,四托一顶。2003年3月剪后摄下照片。今后培育重点是促使顶冠丰满。自培自育桩材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是解决桩材来源的主渠道。用榕枝扦插育苗,成活率高。劝君善待废榕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