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罗田山绿富民文/林永迪张振1996年,湖北省罗田县农村人均林果特纯收入1090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70%;林业创造的财政收入3200万元,占县级财政收入的40%。这是县委、县政府依靠科技发展大林业,实现“山绿”变“山富”带来的显著效果。罗田县委、县...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和一个富裕的村庄郭波“有一个好支书,就有一个好支部;有一个好支部,全村就能走上致富路。”1993年岁尾近的时节,山西省临猗县北辛乡北杨村的乡亲们,当人均纯收入一下达到4000元,手里握着一叠叠崭新的票子时,回想起7年前家家户户人均纯收入不到20...  相似文献   

3.
滕头村位于有着“蒋氏故里、弥勒圣地”美称的浙江省奉化市,村行政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343户家庭,844人。2011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55.37亿元,利税6.04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6000元,人均居住面积80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位于平均海拔700米以上、佛子岭水库上游深山区的霍山县东西溪乡蒲家山村,767人口,人均耕地0.9亩,山场9亩。1992年之前,人均收入不足500元,被列为全县491、重点贫困村一;然而,近年来,通过县林业局“1 1”扶贫攻坚工程的全面实施,太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开发性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人均纯收入一举突破1338元,其中林业收人占人均纯收入的七成以上.甩掉了贫困帽子,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文明村”;县林业局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帮贫致富先进单位”;村支部书记韩中华同志也因此被六安地委、行署表彰为“经济建设有功人员”,记二等功一次,被安徽省委组织部授予“农村好村支部书记”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5.
田阳县百育乡四那村那毕屯。1989年,女芒果王全家四口人,靠多种经营和粮食纯收入达38873元,人均纯收入9714元,其中仅卖芒果和果苗收入占30963元,成为轰动全县,率先进入小康水平的富户,她先后在自治区、县1989年度“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竞赛活动中两次荣获“女能手”的光荣称号。她,就是周秀芬,34岁。爱人在外工作,家里就她与年迈的公公和两个年幼的孩子。1985年底,周秀芬了解到,种芒果效益  相似文献   

6.
吴岳村地处平凉市四十里铺镇工业开发区中心地带,宝中铁路和312国道横贯全村。该村有6个合作社,443户,1855人。近几年来他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了小康村目标。去年共完成了农业总产值1856.18万元,人均纯收入3516元,集体经济纯收入119万元,上缴税收65万元,集体积累固定资产1284万元。这个村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地、市的表彰奖励,誉为“五好村”、“十强村”、“安全文明村”,村党支部也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今年乘退耕还林的东风,瞄准科技含量高,经济、生态效益好的美国黑核桃种植项目,规划了总面积233…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潞西市芒市镇象滚塘村委会寨头村民小组位于潞西市城区西北方,320国道近入芒市市区右方15公里处,是个有25户104人的山区小村子,全村无耕地,水田64亩,人均水田0.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人均粮食200公斤,全村共有林地面积2813亩,人均林地27亩。寨头村水田少、产业结构单一,是个典型“靠山吃山”的小山村。  相似文献   

8.
在人均年纯收入仅780元的贫困山乡,一位基层林业站长13年间将穷得“叮吐”响的林业站搞得富甲一方。他的治站高招是:一学、二千、三带头。湘西保靖,国家级贫困县,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780元。然而,在它的西北部.与龙山县交界处的隆头乡林业站,经济实力却在湘西自治州基层林业工作站中首屈一指,1996年全站员工平均收入居然达到4500元,跃入了“全国先进林业站”的行列。因为,这里有个好站长——彭昌富。现年51岁的彭昌富是土家族人,初中毕业后相继任隆头乡亚鱼村村委主任、党支部书记,1984年以农民身份主持乡林业站工作.1995年…  相似文献   

9.
闻名遐迩的将军县──河南新县五任领导班子,历经13年时间,同唱一本“山字经”,带领全县人民开山造林,发展经济,不但提前3年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还使全县经济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坦途。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亿元,财政收入53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8元,贫困人口的比例由1983年的82%下降到3.7%。位于大别山腹地,曾经出过许世友、李德生等43位将军的河南新县,是革命老区。全县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七分耕地七亩山。1984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不到1亿元,财政收入不足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满100元,是一…  相似文献   

10.
阿不都热衣木江是拜城县克孜尔乡6大队三小队社员,他今年26岁,共青团员,初中文化水平。家有七口人,三个劳力,一辆架子车,一头牲畜,两台缝纫机,40亩耕地。就凭这些人,靠这些家档,1985年纯收入达402,665元,每个劳力纯收入14,221元,人均纯收入6,095元。成了村内外闻名的富人家了。大家一定都很关心,他是怎样致富的呢?下面就谈谈他的致富经验:  相似文献   

11.
芦阜庄位于文安县最北端的大清河畔,106国道穿村而过,人口1198人,可耕地2300亩。这些年靠党的富民政策、靠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和“两委”一班人的拼搏进取,芦阜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起了华北地区规模最大、辐射全国的钢铁板材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到40亿元,全村70%的群众住上了别墅和居民楼,现在每年人均纯收入11...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临汾地区在林业建设中,把生态效益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变栽“生态树”为发展“生态经济林”,全区有林、果、枣、核桃等专业村近千个,1994年产出各类干鲜果品2亿多公斤,生产木材5万立方米,总收入4.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农民人均林果及副产品收入139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6%。  相似文献   

13.
和田系“少、边、穷”地区,1996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630元,远远低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926元的水平,要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就必须防沙治沙,改造沙漠,多年来,广大群众在这场“人沙对话”中,创造了喜人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建立三道防线和田系荒漠绿洲灌溉农业,生态脆弱,要建设好、管好沙漠深处的荒漠林和沙生植被,形成第一道防线;营造好绿洲外围的防风固沙基于林带,为第二道防线;绿洲内部的农田林网为第三道防线。1、引供封育,恢复发展荒漠林,营造防沙治沙第一道防线和田地区河流年总径流量为73.35亿m3,夏季占…  相似文献   

14.
双牌县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县之一。林地面积226.7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6.3%,林农人均山地面积16.8亩,居全省第一。近些年来,n牌县立足山地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实现从林业大县到林业强县跨越”的战略目标,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科技创效益”的发展思路,致力探索林业产业化路子,取得显著成效。“八五”期末,全县大林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年均增长100o万元;林产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万元,年递增39.8%;森林蓄积量达到371万立方米,年均递增近10万立方米;林农人均纯收入从457元增加到1120元。基本做法是:以基地为重…  相似文献   

15.
商州市小韩峪村原是一个地薄人穷、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人均口粮每年不足10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100元。1987年以来,他们利用本地资源,依山致富,兴林抓牧,走综合开发利用之路,脱贫致富达到了农村奔小康的奋斗目标,1993年人均口粮达到435公斤,人均纯收入1091.96元。 一是林业有了大发展。1987年以来,小韩峪村  相似文献   

16.
蓝云 《广西林业》2002,(1):26-27
过去,在马山县加方乡,3万多农民没有搞出一项像样的特色种养业,全乡6067户农民长期封闭在“养牛耕地,养猪过年,养鸡换油盐”的狭隘小农经济圈子内,全乡人均纯收入不到100元钱,过着饿不着,富不起来的“平稳”日子。如今加方乡规模种竹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2000年人均纯收入猛增到1550元。这是加方乡党委政府狠抓生态建设,努力引导农民发展规模化种竹,大搞特色产业,带领农民闯市场带来的可喜变化。在规模上下功夫加方乡素以山多、地少、灾重出名,分布在锅底似的弄场里和陡峭山坡上的耕地,每年不是涝就是旱,…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栖霞市经济林车总收入达91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1%,在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49元中,有66.2%是来自绿色产业。栖霞市为此跨入了“全国百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最高县市”的行列。 栖霞市在5年前提出建设“山上栖霞”、把栖霞建成“两高一优”林业市的目标,并制定了《林业发展十年规划》。在实施“山上栖霞”战略中,采取“统一规划,连片开发,一治一座  相似文献   

18.
富源县有34个特困村委会,323个村民组。从生存到生产,从生活到产业;从生产到致富,从干部到群众,因地制宜,开发扶贫新思路,体现科学发展观,至2008年人均纯收入4187元,超全县人均纯收入900元,喜看他们30年来创新发展的"三盯三重"经验。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们光明村是高海拔的寒苦之地,人们靠山无法吃山,生活非常困苦。198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4万元,人均纯收入只有154元。近年来,全村以林改为契机,“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兴山县古夫镇古洞村是一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左右的贫穷小山村。尹能灿祖祖辈辈在这里居住务农,虽然辛苦劳作,却始终没有摆脱贫困的束缚。近几年来,尹能灿大胆发展柑橘绿色产业,年年都有好收成,今年收入达10万元,林特收入占90%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绿色小康大户”,成为大山深处果园里飞出的金凤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