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近年来国审以及省审的16份优质小麦品种,通过大田种植并根据其综合性状表现,筛选出适合江苏淮河以南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结果表明,16份小麦品种虽然抽穗期相差较大,但成熟期相近。产量以扬麦系列的品种相对较高,镇麦系列的品种产量相对较低。其中实际产量超过550 kg/667 m2的有7个品种,分别为扬麦15、扬麦24、扬麦13、瑞华麦518、扬麦23、明麦133和扬麦28。依据粗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对16个参试品种进行分类,属于强筋的共有5个品种,分别是宁麦资126、农丰88、镇麦10号、镇麦12号和镇麦168;属于中强筋的共有4个品种,分别是扬麦13、瑞华麦518、国红3号和镇麦15;其余7个品种均为中筋小麦品种,分别是隆麦28、扬麦15、扬麦23、扬麦24、扬麦28、光明麦1311、明麦133。以上结果说明江苏淮河以南地区优质麦生产应以强筋和中强筋品种为主。综合生育期、产量、品质和抗性等,适合江苏淮南地区生产的优质小麦品种为扬麦13和瑞华麦518。  相似文献   

2.
<正>豫农516是利用豫农416作母本、周麦16×偃展4110的F1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多年定向选育,结合异地鉴定,选育而成的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2019年2月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90036。1特征特性豫农516属弱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19d,比对照偃展4110晚熟0.2d。幼苗半直立,叶色浓绿,苗势较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较早。  相似文献   

3.
郑麦9032     
郑麦9032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所研究员许为钢博士主持选育的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2001年通过河南省、湖北省品种审定,2002年通过安徽省、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参加过黄淮麦区南片国家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麦区国家区域试验,并于2002年秋播升入这2个国家区域试验的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4.
漯麦9号是漯河市农科院小麦品种利用研究室以抗倒性强的周麦13为母本、遗传基础丰富抗逆性强的百农64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8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定名为漯麦9号,审定号为:"国审麦2008007".  相似文献   

5.
豫麦34号的主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麦 34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 ,199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豫麦 34号”。 198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国审豫麦 34号”。 1998年被国家科委确定为“九五”期间国家级重大推广项目 ,并列入全国农业  相似文献   

6.
临优145是山西省农科院以临汾5064为母本、陕优225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03年8月通过山西省小麦品种审定,成为山西晋南麦区第一个通过审定的强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淮麦46(原代号淮麦4046)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以淮麦33为母本、淮麦18/淮麦97255的F 1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11。  相似文献   

8.
正漯麦906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10年以黄淮南片国审对照品种周麦18为母本,以野二二燕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6-2018年参加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品种试验联合体区域试验(黄淮麦区南片小麦试验联合体水地组),两年试验综合评价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品质达到专用小麦品质标准。201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9-1-0064。1 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9.
<正>国麦301是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合作,以抗白粉病种质材料G883为母本、高产小麦品种濮麦9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2012年11月该品种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2011。  相似文献   

10.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以豫麦49为母本、(豫麦21/豫麦35)F1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超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9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1.豫农416已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公告号:CNA005366E.  相似文献   

11.
正淮麦44(原代号淮麦30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2004年以百农9711/淮麦95079的F_1为母本、淮麦9701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17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700010。1特征特性淮麦44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全生育  相似文献   

12.
中麦34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品质课题组合作选育的高产抗病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2009年9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09001.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新品种长武521是陕西省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2001年育成,2008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原名长武521-7,审定正式定名长武521),审定证书编号:陕审麦2008010.  相似文献   

14.
正漯麦163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以漯麦6010为母本,以弗罗里达301(Florida 301)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冬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麦2018006),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半冬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在安徽省和黄淮南部分别为200和217d,比对照周麦  相似文献   

15.
绵麦4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农业生产上对白皮大粒小麦的需求,利用自育材料与引进材料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白皮大粒早熟小麦新品种。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黔审麦2009001号。  相似文献   

16.
1品种来源绵麦39和绵麦40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经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两个小麦新品种。绵麦39的亲本组合为:绵阳96-78×贵农21-1,绵麦40的组合为绵阳01821×贵农19-4。绵麦39和绵麦40于2005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推广。2主要特点2.  相似文献   

17.
淮麦29系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淮麦20/绵阳04254通过有性杂交,连续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产量水平突出的小麦新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9010。  相似文献   

18.
<正>川农30是笔者根据四川盆地麦区的气候生态条件、小麦种植制度、小麦温光反应类型多样性及其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规律,经10多年努力育成的四川省第一个早播早熟型小麦新品种,于2016年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第八届第六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16010。川农30的最适播种期比四川盆地麦区传统小麦品种提前了20d左右,可在10月中旬播种,其产量潜力达到了传统小麦品种的最高水平,成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品种"宁麦11号"是江苏省农科院小麦所育成,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秋播射阳县引进试种,2005年秋播较大面积示范试种,因其表现突出,2006年作为射阳县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品种,推广面积为0.8万hm2.  相似文献   

20.
楚麦16号系楚雄州农业科学院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内麦8号为母本、间3为父本杂交,经5年多代改良集团选择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8年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滇审小麦201800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