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加快。农村社区治理作为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和激发振兴活力的内生驱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部分地区已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探索出适应当地发展的治理路径,从宏观治理的层面,文章主要从凸显参与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搭建现代化平台等方面来探讨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农民教育的“双重”动力主要表现为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从内生动力来看,这是农民自身发展的需求;从外生动力来看,这是党和国家对农民发展的要求。这两种动力的启动与有效运作可以促进农民教育朝着有利于农民个人发展、有助于国家整体发展的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礼法平衡和基层分权是农村社会治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农村社会治理实践以外部力量推动为主、缺乏本土性主体的参与,从而导致了农村社会服务成效不持久。该文基于广州市中新镇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经验,提出以内生社会组织培育作为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变革的思路,在剖析内生社会组织成为农村社会治理主体的契机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 3个典型内生社会组织案例,总结培育内生社会组织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贫困治理的相关文献和查找统计年鉴发现,解决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探索过程,要以不同的评定标准衡量不同时期的贫困问题。实现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如期脱贫,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贫困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多元化的贫困治理格局,推动贫困地区、贫困社区和贫困农户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治理农村贫困问题,应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面对当前贫困人口诸多难题,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治理现阶段阻碍农村发展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投资作为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对接城市外生助力,进而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政策工具,主要通过增加农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提高农村资源配置效率等方式来实现城乡间生产以及生活的统筹发展。基于此作用逻辑以及潜在结构问题的引导,提出农村公共投资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构性假设,进一步借助主观指标体系以及结构方程对该假设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结构的公共投资确实会带来不一样的经济一体化效果。以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以及科技服务为主要构成的公共投资对城乡生产的融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城乡生产的融合则能进一步缩小城乡在生活消费领域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省B村为例,通过对文本资料进行逐级编码,构建出浙江农村共同富裕运行机制模型,研究农村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现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农村共同富裕发展路径受到农民自身、制度环境、基层治理和利益联结4个因素的影响,这4个因素经由不同作用机理共同决定了农村共同富裕发展。在此基础上,归纳提炼出了内生、外生、稳固和保障四大机制,直观地阐述了农村共同富裕的具体发展和运作规律,为把握乡村振兴视阈下实现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国70余年,我国贫困治理经历了救济式治理、体制改革驱动治理、开发式扶贫治理、扶贫攻坚治理和精准扶贫治理五个阶段,实现了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积累了坚持中央统筹、层层推进治理战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等经验。至此,我国完成了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任务,贫困类型将由绝对贫困转型为相对贫困,贫困治理将面临贫困标准调整和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建设、特殊人群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内生动力不足、巩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快推动调整相对贫困标准、构建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关注特殊群体、注重区域协作发展、统筹城乡治理、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将贫困治理主动与乡村振兴衔接等地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8.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乡村公共空间的“传统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城市化时期-新时期”四个时期的治理流变,以云浮市云吟村“共同缔造”的实践历程为研究对象,针对乡村公共空间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当前乡村公共空间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对策。结果表明,乡村公共空间面临着公共价值理念淡化、公共空间失落退缩、公共文化逐渐式微、公共组织功能弱化等问题,对此,提出应该弘扬乡村公共文化、培育多元文化主体、挖掘乡土文化内涵、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建立乡村公共空间多元治理格局,重建乡土公共性,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起到了联结各个治理主体的作用,有效扩展了乡村治理的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着重探究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网络建立、治理效率,多元主体参与规范性等方面的积极效果;发现在参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缺乏法律法规保障、有效监管、发展动力等问题,提出构建制度化管理体系、加强监管与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人才引进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十九大以来,尤其是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以来,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在发展中面临内生动力不足、内生主体发展能力有限、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等现实挑战。因此,基于内生性发展的理论视角,以农村精英为动力中心点,辐射带动普通农民,并适当借助政府等外生力量,在数量上形成“乡村产业内生主体的水花效应”;在质量上,以乡村精英带动内生主体的参与能力;然后再凝聚农村共同体意识以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最后,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新发展理念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由此,不断激发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助推乡村产业由“供血式”发展向“造血式”发展转变,以期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234-235
城镇化过程中,我国农村面对社会经济结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等一系列变化,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关系和职能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些变化既使农村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激发了农村治理模式社区化转型的内源性动力。政府要认清这一点,通过外部推动力增强社区自治功能,使内源性动力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力量。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基层治理结构就是指在对我国农村社会进行规范治理的过程中,由各个治理主体,如国家和农村,经过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而形成的一种关系框架。经过40年的农村改革,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出现转变,从最初的单一化治理到如今的开始多元化治理,各主体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共同推动了农村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1])。但是在治理的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村干部与村民沟通渠道不健全、对村干部的监督不到位、部分村务管理工作过度注重表面化、治理信息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逐步推进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结构的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蔡思 《河南农业》2023,(27):15-16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为发展乡村和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其中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的来源。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实现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利于乡村有效治理,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对于乡村振兴十分重要。研究了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通过分析给出了优化培养模式的建议,提出针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内容、专业建设、实训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主体的优化措施,以期帮助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加适应农村市场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需要政府财政投入的引导激励,实现城乡公平发展,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更需要创新财政撬动金融支农政策,引入现代治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汇聚全社会力量,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发广大农民的内生活力,增强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等投资动力,培育乡村经济社会持久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青年第一书记是乡村振兴中新型农村工作队的重要主体,在乡村治理视角下,青年第一书记的优化对提升乡村治理效果及助推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为优化现行青年第一书记治理提供参考,以海南H村为例,采取参与观察法与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在乡村治理视角下分析青年第一书记的治理实践与优化路径。结果表明:海南H村青年第一书记的治理实践包括经济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建设,具体为基础设施建设、多元产业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内生动力激发。治理的实现机制在于青年第一书记有效嵌入村庄及与村庄各主体间的平等协商合作。但由于村庄与青年第一书记的特性,在治理中仍存在一定困境。建议进一步优化驻村第一书记的政策设计与正确的角色定位,做到指导不指挥、总揽不包揽等,助力乡村青年第一书记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城镇化是西藏尼洋河流域农村区域发展、农牧民可持续增收的必由之路。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背景下西藏尼洋河流域农村城镇化发展面临着农村城镇化战略及整体推进措施缺失、劳动力素质差、城镇化内在动力机制不足等问题。通过对尼洋河流域农村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并对西藏尼洋河流域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应在科学合理规划农牧区城镇化战略、提高农牧民素质、继续大力发展农牧区小城镇建设、优化城镇内生动力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与农村贫困治理存在着要素、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耦合关系,高等农业教育推动农村贫困治理进程,农村贫困治理也促进高等农业教育发展。当前,高等农业教育与农村贫困治理耦合存在一定障碍,主要表现为教育供给与贫困治理需求不匹配、教育体系与贫困治理结构不平衡、师资队伍与贫困治理任务不适应、治理主体的多元协同机制不健全等。对此,应以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匹配贫困治理需求,以优化高等农业教育体系平衡贫困治理结构,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适应贫困治理任务,以多元主体培育构建贫困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塘约村脱贫在经济新常态下具有典型意义,其本质在于依靠内生动力走共享式发展道路。塘约村脱贫主要经验在于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发展的出色领导,关键在于通过深化改革形成了集约化经营模式,而其治理方式的创新以及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保证了发展的可持续。塘约脱贫经验对农村实践共享式发展的主要启示在于,基层党组织应当领导构建乡村社会共同体并激发其内生发展动力,必须坚持以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必须坚持积极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和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19.
2021年,全国农垦围绕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主线,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任务,加快资源资产整合和产业优化升级,农垦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农垦力量。深入推进农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农垦企业内生动力、发展活力进一步巩固提升。集团化企业化改革实现新突破,省级农垦集团进一步完善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型组织形式,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它可以解决农村市场化进程中"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内生型与外生型两种发展模式各具优缺点,而政府推动的外生型发展模式更加符合目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要求,因此,政府应当在外生型发展模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