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相似文献   

2.
《福建农业》2006,(11):38-38
登高是古代重阳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古人登高的目的是避祸消灾,但用现代人的眼光看,秋日登高对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秋日登高具有显著的心理保健作用。九九重阳节正值深秋,此时天高云淡,风轻气爽,丹桂飘香,红叶似火。宜人的气候,多彩的景致,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难怪诗仙李白在重阳登高时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  相似文献   

3.
重阳节     
《吉林农业》2014,(19):33
<正>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  相似文献   

4.
正古代使用类似"双十一"式的促销手段来集中兜售商品叫"集期",在集期日购物叫"赶集",吆喝叫卖商品叫"吟叫"、推销商品搞"关扑"……中国古代也有类似"双十一"式的促销,但既不是光棍节,也非购物节,而是叫"重日节",时间是一月一(元旦)、二月二(春耕节)、三月三(上巳节)、四月四(夏凤节)、五月五(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九月九(重阳节)等。古代使用  相似文献   

5.
重阳登山     
"是节协阳数,高秋气已清"。岁岁重阳,又重阳了。农历九月,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的时月。他们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产生了许多推理和传说。现在,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已成为人们旅游健身,亲朋欢聚,诗人骚客把酒临风、赏菊赋诗的消闲活动。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放松身体、调节心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夏季,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民间常这样形容小暑:"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开始热,减衣身上轻,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等等。民俗渊源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19,(12)
<正>每年的公历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冬至这一天,民间称之为"冬节"或"冬至节",与春节、端午(夏节)、中秋(秋节)统称为"四大节"。《史记·律书第三》云:"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古人重视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习俗。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你可能不  相似文献   

8.
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也是人们常说的"龙抬头",寓意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表示春季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理发去吧!"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理发店的生意最好。都说"二月二,剃龙头",年轻人有的遵循这个习俗,但大多数人并不讲究,更不认为这是一个什么重要的节日。事实上,"二月二"不只是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9.
中秋节     
《吉林农业》2014,(17):35
<正>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  相似文献   

10.
<正>追溯下"逃离大城市",去二、三线城市乃至小城镇小乡村发展的历史,其实并非前无"古人",早在唐朝,韩愈就曾鼓励学生离开当时的"北上广"——长安、洛阳等中心城市,并大力鼓吹边缘地区生活的休闲之乐。  相似文献   

11.
重阳节是在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据说在汉初,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莲、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就是今天重阳节习俗的由来;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  相似文献   

12.
3月6日是惊蛰节气.蛰是藏的意思.古人在七十二候中有一候应叫"蛰虫始振",因此有人就认为惊蛰就是春雷振蛰,春雷一声响把蛰伏地下的冬眠生物振醒了,开始出来活动了.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位期间,其对唐朝的建立与国家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并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爱好文学与书法,并有墨宝传世。  相似文献   

14.
冬至与数九     
正冬至是古时的一个大节日。在周朝,"冬至日"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之盛典,先民们把"冬至"视为一年之岁首,在《周礼》中定下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的祭祀仪式。汉代,冬至被列为令节。文学家蔡邕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唐宋时代,"冬至"与"岁首"并重,有冬至日更易新农、备办饮食、享祀先祖的习俗。明清时代,冬至皆袭古俗,有"肥冬瘦年"之说,冬至日祭祠堂之风大盛。辛亥革命后,为顺应民心,曾一度将冬至日定为"冬节"。随着时代的变革,冬至的传统习俗不断变异和淡  相似文献   

15.
正"蜜桃之乡桃花节临近,诚邀四海宾朋来深州赏花!"连日来,蜜桃种植户张登高每天都利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观赏桃花的信息,回复客户留言。每年"桃花节",张登高的微信圈内全是美丽的桃花和生态旅游的场景。今年68岁的张登高是河北省深州市穆村乡马庄村一位蜜桃种植户。2008年,张登高突患脑溢血,经及时治疗,虽然没落下大毛病,  相似文献   

16.
小寒寄语     
正《孝经纬》载:"冬至后十五日,斗指癸,为小寒。阳极阴生乃为寒,今月初寒尚少也。后十五日斗指丑,为大寒,至此栗烈极矣。律大吕,吕者,拒也,言阳气欲出,阴拒之也。"古人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  相似文献   

17.
数九     
<正>每年12月22日是冬至。从冬至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冬至这天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通常数九的前三九即冬至之后的头一个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因此也有"冷在三九""三九寒冬"或者"数九寒冬"  相似文献   

18.
<正>"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是一句俗语,指的是发生了原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与"措手不及"、"突如其来"等成语词义相近。程咬金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还当过几天皇帝,失败后归顺唐朝,曾领军西平突厥,功劳赫赫,成为唐朝开国名将。程咬金憨厚耿直,手执板斧,常伏于半路杀出,故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之说。程咬金还是一员福将,用一对板斧为武器,虽武艺不太好,但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11,(21):18
国庆后,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反而出现了上涨,通常节假日期间价格略微上涨容易被大家接受,而节后出现了"倒置行情",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肉价上涨比较"波动"据了解,这次肉价节后的小幅上涨和节前节中的回落不无关系,而零售市场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猪肉批发  相似文献   

20.
冬至话种菜     
<正>冬至又称"冬节""贺冬",是农历的第22个节气、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来临,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开始,在每年12月22日左右。是从大雪至小寒这30天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短一个月,夜长昼短,从冬至节气开始进入数九,温度迅速降低,真正到了冰天雪地的季节。菜田生产主要在日光温室中进行。越冬茬蔬菜的管理和采收日光温室的番茄、黄瓜、茄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