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建立健全种子繁育体系 采取由科研育种单位建立“三圃”田、原种田繁育原原种、原种,或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育原种,由具备种子生产资格的单位建立小麦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扩繁良种销售给农户,按照这个繁育体系生产的小麦种子就能有效地保证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2.
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张万松  袁祝三 《种子》1995,(4):17-21
我国长期沿用的农作物良种繁育方法“三圃制”,存在许多弊端,已不适应农业发展形势的需要。在多年农作物良种繁育实践中研究总结出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能有效地保持优良品种纯度和种性。节约种源,减少世代,有利于实现种子标准化,延长使用年限。经济简便,解放了生产力。使育、繁、推一体化,形成了合力。该方法以现代遗传学作为理论基础。几年来,已迅速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市推广应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种子生产的诸多系统和环节中,良种繁育技术是确保小麦种子质量和产量达到要求的最重要的环节。针对新疆、兵团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落后的现状,本文作者在介绍了小麦良种繁育工作发展历程、两种技术路线之后,对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主要方法作了综述。分析了“三圃制”方法的主要弊端,介绍了“株系循环法”、“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法”、“一圃三级法”等小麦良种繁育新技术。当前应把以“株系循环法”为技术的保种圃种源保存方法,逐步过度为保种圃与低温低湿库并重的双重保种技术,最终实现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革新,使其技术路线、生产程序、种子类别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4.
姚霄 《种子科技》2020,(7):86-87
三圃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成以来一直沿用的农作物良种繁育体制,对我国种子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三圃制的合法性与现实意义应当引起重视,同时呼吁创建对种子生产进行过程控制的政策环境,确保产种质量。  相似文献   

5.
论甘薯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繁育供种体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林生  孔祥生 《种子》2002,(6):61-62
利用20世纪50年代沿袭下来的“三囿制“进行甘薯种薯生产,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种业的发展。为此,本文结合甘薯生产实践,借鉴农作物良种繁育的最新成果,提出了甘薯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生产程序及关键技术,同时也探讨了甘薯繁育供种体系和各级种薯的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6.
我国良种繁育技术改革势在必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军营 《种子》1998,(3):64-65
本文上述了“三圃制”良种繁育技术的历史地位及其在现行体制下的严重弊端以及“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优越性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其义 《种子》2007,26(11):100-104
3主要农作物的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工作“十五”以前,我省杂交农作物的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基本上遵循的是“省提、地(市)繁、县制”的原则,常规农作物良种的繁育实行的是以县为单位,自繁自用的办法。《种子法》实施后,种子市场全面放开,原来的国有种子企业一家独揽,垄断经营的局  相似文献   

8.
我国棉花良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国棉花良繁体制的理论基础在于保护原品种种性,而做法表现在保持和选择两个方面,对长期沿用前苏联的“三圃制”及类似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利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提高棉花良种繁育质量和繁殖系数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燕麦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原种及原种生产方法 燕麦原种指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生产原种采用单株(单穗)选择、分系比较和混系繁殖的方法.即包括用以下任何一种方式均可以生产出原种:一是采用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的三圃制;二是采用株行圃、原种圃的两圃制;三是利用育种家提供的原原种直接生产.  相似文献   

10.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种子繁育是小麦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我国现行小麦种子繁育程序包括三圃制、二圃制、一圃制、四级种子生产、株系循环选择、一圃三级种子生产等六种。为了适应现代小麦产业化的需要,在分析现有种子繁育程序的基础上,根据小麦遗传特征,提出小麦种子繁育的一般原则和通用程序,供小麦育种、繁种、推广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将小麦种子划分为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其中,育种家种子和原原种一般都作繁殖材料,而原种既可作为繁育材料,也常用于大田生产;良种则主要用于大田生产,国际上一般称为登记种子或大田用种.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迈向21世纪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中国迈向21世纪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确立,应遵循以育种者种子为种源基础,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对种子进行限代繁殖等原则,以适合中国种子现代化特点,并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建议采用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程序。并逐步建立以“株系循环法”技术为基础的保种圃和“低温低湿库”双重保种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试论小麦育种家种子特点及其生产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欧行奇  段照伦 《种子》1999,(2):66-68
论述了小麦育种家种子的特点和它的两种主要生产方法,并对其在种子生产中的地位作用、繁育体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各类农作物遗传变异特点和繁育方式的不同,介绍育种家种子的不同生产方法以及田间种植保存方法。并对育种家种子的室内保存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棉花良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香墨  刘金生 《种子》1997,(4):38-40
近年来我国棉花良种繁育体制同其它作物一样,形式繁多,种出多门,对生产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亟待改革。总的看来,我国棉花良繁体制的理论基础在于保持原品种种性,而做法表现在保持和选择两个方面。本文对长期沿用原苏联的“三圃制”及类似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利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提高棉花良种繁育质量和繁殖系数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种子产业发展及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天津市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1种子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建立起育种科研和良种繁育体系,选育推广了大批优良品种,且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和品种更换速度明显加快,种子商品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种子生产、供应能力增加。天津市农作物种子常年用量5000万kg,包括玉米、水稻、小麦、豆类等粮食作物和棉花、各类蔬菜等经济作物种子,  相似文献   

17.
良种繁育是一门研究保持优良品种种性和优质种子生产技术的科学。多年来,我国自花授粉作物良种繁育的基本方法,是以改良混合选择法为基础的“三圃制”(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其理论基础是50年代从苏联传入的李森科学说。当时,我国各地纷纷成立了“原种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提纯复壮”生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棉花良繁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棉花良繁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于保持原品种种性,而做法表现在保持和选择两个方面。本文对长期沿用前苏联的“三圃制”及类似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利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提高棉花良种繁育质量和其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李其义 《种子》2007,26(10):107-110
“十五”期间,贵州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审定、良种繁育、新品种引进、展示示范与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九五”和“十五”种子工程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的国家级原种场、部级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国家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五个国家级区域试验站、马铃薯和油菜种子生产基地以及多个种子加工设施等,明显提高了全省农作物良种的繁育、生产、加工、检验、储藏、试验、示范、推广等综合能力,为贵州省种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满足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棉花生产管理体制的改变,棉花良种繁育工作出现了新品种选育速度快,生产用种更换频繁,育种者直接参与棉花良种生产等特点。费工费时的"三圃制"专业化棉花种子生产体系已不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基于上述条件,本研究提出,用育种者的种子直接种植,选典型单株混收生产原种;原种去杂去劣生产良种直接用于生产的良种生产程序,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